水彩,浓烈而鲜艳。
有一个人,把水墨和水彩巧妙结合,
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墨彩画作。
看这龙虎相斗,多么激烈,
生死存亡之战一触即发。
意气风发的少年,
手持武器,
仿佛在等待一场残酷的决斗。
刚受过伤的少女,
却毫不畏惧,
大步向前的样子,气场有两米八。
抱着熊猫的女孩,
满脸怜惜,
仿佛心都在为动物而滴血……
这些作品,美轮美奂,
看这成熟的画技,
你是不是以为是哪一位经验丰富的画师?
其实,
这些作品都来自于,
今年才从清华美院毕业的三白蝉。
出生于1997年的三白蝉,
今年不过23岁,
别看她小小年纪,
但是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绘画经验。
她热爱着自然中的一切事物,
曾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蜀地众生」,
其系列的创作灵感,
便是来源于那些走山访水的经历。
三白蝉的画风,受动画影响很深。
“无论是外国动画还是中国动画,
对我影响都颇深,
在有些‘中二’的那几年,
我尝试着用毛笔来画动漫。”
三白蝉亦热爱中国山水,
她认为:
正如古人寄情于山水,
正所谓,
“诗者,天地之心”
她的心之居所也在山水之中,
她也将作品,寓情于山水于自然。
万物皆有灵。
她只是借笔墨,将其带入画卷中。
也许是因为生在四川的缘故,
三白蝉对传统文化非常痴迷。
“生在这个依山傍水,如幕如画,
佛道教文化盛行的宝地,
让我不由得渐渐学着去感受,
这‘飘飘乎的仙气’
每每有机会,
我便去寻访山中庙宇道观,
体悟此中玄妙。”
那些古刹道观,
是三白蝉最喜欢去的地方。
为了画佛教相关的题材,
她常跑进深山老林,
只为去寻访山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庙宇道观。
为了体验到藏族风情,
高三毕业的暑假,
三白蝉甚至独身一人去走了川藏线。
“一路结交认识了许多驴友,
在藏区里,
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朴实和热情。”
正是因为亲身体验,
三白蝉才能在创作有关藏民的绘画时,
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越是向深处前行,
越能感受个中妙趣滋味。”
一头扎进传统文化中的三白蝉,
感到非常地幸福和知足,
一如5岁的时候得到第一只专业画笔一样,
她对待绘画永远是充满新奇和激情。
无论是纸张还是颜料,作为绘画媒介,
它们对画作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不同风格与内容的画作,
需要选用不同的媒介表达。
视觉传达专业出身的她,
还向各个美院绘画专业的朋友请教:
如何将纸张和颜料的特性发挥到最大,
如何让自己的创作不被媒介控制。
在色彩方面,
三白蝉的创作深受传统绘画的影响。
在接受传统艺术的同时,
她也在接受着现当代美学教育。
“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
经典的还是崭新的,
生活与艺术相辅相成,
都给了我无限的灵感。”
在人物结构方面,
帮助三白蝉最大的,
是咿呀学语起便形成的握笔的习惯。
“艺术固然要讲究天分,
但是热爱在我心中大于一切”
想要画好一幅画,
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体验与思考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
丰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与独特的趣味、理念相加,
这样的作品才有灵魂。
而一幅画,最重要的就是灵魂。
关于绘画,三白蝉从不将就。
“想出一本关于自己家乡的书,
家乡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却从来不被外界所知”
说干就干,
《蜀地众生》的构思,
开始浮现在三白蝉的脑海。
“四川最有意思的就是山,
一座山就是一本书,
每座山都有故事。
比如青城山就是道教文化的聚宝盆,
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道场,
而川西的高原地区,
大部分则是藏传佛教胜地。
我很喜欢在路途中,
观察蜀地中各色各样的人们,
道观的道士,佛寺的和尚,藏地的喇嘛…”
四川有不同海拔的山区,
有不同的风土人情。
他们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精彩。
但无论是哪一种,
都是蜀地的一部分,
三白蝉想做的,
就是忠实地记录下每一种蜀地的风情。
让没有机会了解蜀地的人,
可以通过一本书来认识这里。
蜀地,就像是古代的隐士,
每一个人都是金庸笔下的扫地僧,
外表云淡风轻,是因为江湖都藏在心中。
三白蝉的绘画风格,
总有一种藏不住的江湖义气,
干净流畅,
又充满勃勃生机。
绘画题材也非常丰富,
她从来不给自己设限:
“将来还想尝试更多更有趣,
更充满中国味道的题材,
即便有些触摸不到,
书籍可以帮助我扩展视野。”
看书,绘画,
将一整天的时间如此尽情地“挥霍与浪费”,
对于三白蝉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中国传统文化,
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
一部《逍遥游》就藏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三白蝉为《逍遥游》创作的惠子形象,
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如今的三白蝉,
马上要从清华美院毕业。
这时,
她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土狗上边。
“土狗是命苦的孩子
世世代代生长在农村
生死由天。
如此繁衍生息
却依旧生生世世守护中华人民。”
她爱中国的文化,
土狗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所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里,
自古以来就有土狗子们的身影。
然而到了现代,他们却不受重视,
不被保护,品种纯正的土狗越来越少。
这让我不禁思考:
中国的土狗,
难道不配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吗?”
“我想用自己的画笔
重现中华田园犬与人们和乐相处的时光,
唤起人们对土狗的记忆。”
她还专门去查阅了,那本名叫《相犬大全》的书册,这是一部只存在于民间的,收录了上百种花色的中华田园犬书册,每一种花色的犬只都有自己的名字与寓意。
她从中国土狗中选出64只较为常见的花色,
将它们重新绘制,
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在三白蝉的画中,
有青山白鹤,也有老树枯藤,
有白衣翩翩的少年,也有仙风道骨的老者。
有侠气逼人的剑客,也有萌萌哒的土狗。
最重要的是,
这些美,都来自中国,
带着中国泥土的气息,
藏着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变迁。
它是一座宝藏,
等待着人们来开启。
如同三白蝉自己所说:
我希望自己能够为振兴中华文化出一份力,
我希望用自己的画笔,
向人们展示咱们中华文化的美好;
我希望借我手中笔墨,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让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让人们看见这样的美,
看见生活的光,看见中华文化,
每一块土壤开花。
让文化瑰宝觉醒,
让往昔的民族骄傲再次绽放光芒,
在这条路上,
只有热爱的人勇往无前,
我们才能看到人迹罕至的美丽。
图片来源:微博@三白蝉,微信公众号:穆川动物园,及三白蝉本人提供,感谢三白蝉接受采访,经本人授权发布。
水彩,浓烈而鲜艳。
有一个人,把水墨和水彩巧妙结合,
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墨彩画作。
看这龙虎相斗,多么激烈,
生死存亡之战一触即发。
意气风发的少年,
手持武器,
仿佛在等待一场残酷的决斗。
刚受过伤的少女,
却毫不畏惧,
大步向前的样子,气场有两米八。
抱着熊猫的女孩,
满脸怜惜,
仿佛心都在为动物而滴血……
这些作品,美轮美奂,
看这成熟的画技,
你是不是以为是哪一位经验丰富的画师?
其实,
这些作品都来自于,
今年才从清华美院毕业的三白蝉。
出生于1997年的三白蝉,
今年不过23岁,
别看她小小年纪,
但是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绘画经验。
她热爱着自然中的一切事物,
曾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蜀地众生」,
其系列的创作灵感,
便是来源于那些走山访水的经历。
三白蝉的画风,受动画影响很深。
“无论是外国动画还是中国动画,
对我影响都颇深,
在有些‘中二’的那几年,
我尝试着用毛笔来画动漫。”
三白蝉亦热爱中国山水,
她认为:
正如古人寄情于山水,
正所谓,
“诗者,天地之心”
她的心之居所也在山水之中,
她也将作品,寓情于山水于自然。
万物皆有灵。
她只是借笔墨,将其带入画卷中。
也许是因为生在四川的缘故,
三白蝉对传统文化非常痴迷。
“生在这个依山傍水,如幕如画,
佛道教文化盛行的宝地,
让我不由得渐渐学着去感受,
这‘飘飘乎的仙气’
每每有机会,
我便去寻访山中庙宇道观,
体悟此中玄妙。”
那些古刹道观,
是三白蝉最喜欢去的地方。
为了画佛教相关的题材,
她常跑进深山老林,
只为去寻访山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庙宇道观。
为了体验到藏族风情,
高三毕业的暑假,
三白蝉甚至独身一人去走了川藏线。
“一路结交认识了许多驴友,
在藏区里,
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朴实和热情。”
正是因为亲身体验,
三白蝉才能在创作有关藏民的绘画时,
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越是向深处前行,
越能感受个中妙趣滋味。”
一头扎进传统文化中的三白蝉,
感到非常地幸福和知足,
一如5岁的时候得到第一只专业画笔一样,
她对待绘画永远是充满新奇和激情。
无论是纸张还是颜料,作为绘画媒介,
它们对画作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不同风格与内容的画作,
需要选用不同的媒介表达。
视觉传达专业出身的她,
还向各个美院绘画专业的朋友请教:
如何将纸张和颜料的特性发挥到最大,
如何让自己的创作不被媒介控制。
在色彩方面,
三白蝉的创作深受传统绘画的影响。
在接受传统艺术的同时,
她也在接受着现当代美学教育。
“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
经典的还是崭新的,
生活与艺术相辅相成,
都给了我无限的灵感。”
在人物结构方面,
帮助三白蝉最大的,
是咿呀学语起便形成的握笔的习惯。
“艺术固然要讲究天分,
但是热爱在我心中大于一切”
想要画好一幅画,
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体验与思考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
丰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与独特的趣味、理念相加,
这样的作品才有灵魂。
而一幅画,最重要的就是灵魂。
关于绘画,三白蝉从不将就。
“想出一本关于自己家乡的书,
家乡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却从来不被外界所知”
说干就干,
《蜀地众生》的构思,
开始浮现在三白蝉的脑海。
“四川最有意思的就是山,
一座山就是一本书,
每座山都有故事。
比如青城山就是道教文化的聚宝盆,
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道场,
而川西的高原地区,
大部分则是藏传佛教胜地。
我很喜欢在路途中,
观察蜀地中各色各样的人们,
道观的道士,佛寺的和尚,藏地的喇嘛…”
四川有不同海拔的山区,
有不同的风土人情。
他们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精彩。
但无论是哪一种,
都是蜀地的一部分,
三白蝉想做的,
就是忠实地记录下每一种蜀地的风情。
让没有机会了解蜀地的人,
可以通过一本书来认识这里。
蜀地,就像是古代的隐士,
每一个人都是金庸笔下的扫地僧,
外表云淡风轻,是因为江湖都藏在心中。
三白蝉的绘画风格,
总有一种藏不住的江湖义气,
干净流畅,
又充满勃勃生机。
绘画题材也非常丰富,
她从来不给自己设限:
“将来还想尝试更多更有趣,
更充满中国味道的题材,
即便有些触摸不到,
书籍可以帮助我扩展视野。”
看书,绘画,
将一整天的时间如此尽情地“挥霍与浪费”,
对于三白蝉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中国传统文化,
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
一部《逍遥游》就藏有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
三白蝉为《逍遥游》创作的惠子形象,
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如今的三白蝉,
马上要从清华美院毕业。
这时,
她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土狗上边。
“土狗是命苦的孩子
世世代代生长在农村
生死由天。
如此繁衍生息
却依旧生生世世守护中华人民。”
她爱中国的文化,
土狗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所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里,
自古以来就有土狗子们的身影。
然而到了现代,他们却不受重视,
不被保护,品种纯正的土狗越来越少。
这让我不禁思考:
中国的土狗,
难道不配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吗?”
“我想用自己的画笔
重现中华田园犬与人们和乐相处的时光,
唤起人们对土狗的记忆。”
她还专门去查阅了,那本名叫《相犬大全》的书册,这是一部只存在于民间的,收录了上百种花色的中华田园犬书册,每一种花色的犬只都有自己的名字与寓意。
她从中国土狗中选出64只较为常见的花色,
将它们重新绘制,
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在三白蝉的画中,
有青山白鹤,也有老树枯藤,
有白衣翩翩的少年,也有仙风道骨的老者。
有侠气逼人的剑客,也有萌萌哒的土狗。
最重要的是,
这些美,都来自中国,
带着中国泥土的气息,
藏着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变迁。
它是一座宝藏,
等待着人们来开启。
如同三白蝉自己所说:
我希望自己能够为振兴中华文化出一份力,
我希望用自己的画笔,
向人们展示咱们中华文化的美好;
我希望借我手中笔墨,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让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让人们看见这样的美,
看见生活的光,看见中华文化,
每一块土壤开花。
让文化瑰宝觉醒,
让往昔的民族骄傲再次绽放光芒,
在这条路上,
只有热爱的人勇往无前,
我们才能看到人迹罕至的美丽。
图片来源:微博@三白蝉,微信公众号:穆川动物园,及三白蝉本人提供,感谢三白蝉接受采访,经本人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