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送回中国读书的美国华裔妈妈 后悔了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21日 21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73384 阅读
40 评论
精英说

在教育界,关于中美教育方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耶鲁教授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中展现的严酷“中式教育”,到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里中英教学思维的碰撞,中外教育模式的差异一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

        

图片来源:Google

 

一方面,人们担心中式教育下的孩子“高分低能”、“不懂创新”、失去创造力;与此同时,家长们又焦虑“放养”下的美式教育方法让孩子过于自由,缺乏规矩意识。

 

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华裔妈妈朱贲兰也不例外,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位在完整美国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母亲,最后选择将自己的孩子带到中国公立学校。

       

朱贲兰和她的儿子Rainey

图片来源:google

 

为什么会这样?她的选择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坚持?朱贲兰将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写在了作品《Little Soldiers: An American Boy, a Chinese School, and the Global Race to Achieve》(小战士: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和一场全球竞赛)中。

 

而在这段以儿子Rainey为起点,走访上海、北京、安徽、河南等学校和家庭,采访师生及教育专家的经历中,朱贲兰想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教育到底在教出怎样的学生,西方国家又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

来自中国的诱惑

当时间倒退回2010年,彼时的朱贲兰和丈夫因为工作关系带着18个月大的儿子Rainey 来到了中国。

 

他们的美国朋友听到这一决定,大多都流露出了羡慕之情:

 

当时,美国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中国则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甚至可能在数年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摄影师镜头下的广州

图片来源:Google

 

与此同时,不少美国上流社会的精英家庭正不约而同地高度关注中式教育,并在子女很小的年纪就让他们学习中文。

 

毕业于耶鲁和牛津大学的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为了让女儿们拥有更好的中文学习环境,不惜举家搬到新加坡,还在各个场合号召家长们让自己的子女学习普通话。

    

图片来源:Google

 

但对于朱贲兰来说,相比于学习中文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学校非常善于管理纪律的环境下,朱贲兰希望儿子能在那里养成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很快,Rainey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朱贲兰夫妇将目光盯上了自家附近一所极为著名的公立幼儿园。

        

Rainey和妈妈在幼儿园中

图片来源:第六声

 

此前,Rainey所在的双语托儿所频繁地更换老师,这让他们感到不安,接下来如果选择国际学校的话,学费又过于高昂。相比之下,眼前的公立幼儿园显得划算得多。

 

与此同时,上海成效卓然的基础教育水准也一度成为全球话题。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上海再度夺冠,而美国的成绩远低于前10名,徘徊在平均线上下;尽管测试方法和结果不乏争议,但中国学生的教育程度由此在国际上引发了极大的讨论。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来自上海的最佳成绩震惊了教育者”、“所有有国家都应该采用上海数学教学法吗”……之类的新闻标题也常见于国际媒体的报端。

 

没有家长能够拒绝这种诱惑力,朱贲兰也是一样。

 

当然,担忧也不是没有。中国的学校确实是讲究规矩与纪律的,有强大的约束力,但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吗?

 

就这样,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她把儿子送进了上海一所公立幼儿园。

       

位于上海的宋庆龄幼儿园

图片来源:Google

尊重学生的选择?

还是服从老师的权威

事实上,朱贲兰的担忧不无道理,很快,她就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矛盾。

 

幼儿园开学后不久,一天Rainey顶着一颗红五角星回家了,而且怎么都不愿意摘下来。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因为“一直坐着没动”,他得到了一颗五角星作为奖励。

 

仅仅一件小事,就冲击了朱贲兰一直以来的观念。

       

 Rainey在幼儿园里上体育课

图片来源:Google

 

在美国,学生得到奖赏,可能是因为非凡的努力或表现超过他人;而在中国,却会因为“听话”,按要求照做而被表扬。

 

朱贲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自觉地被扯入了一场和中国学校争夺儿子思想的战役,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她更加明白了,幼儿园的老师才是“绝对权威”。

     

图片来源:Google

 

朱贲兰所在的家长微信群里,其他的家长对于老师的号召、要求几乎都是秒回,而且巴不得要帮老师多做事,一个比一个积极。

 

中国家长相信老师的所有责罚都事出有因,不会提出质疑。也就是说,让老师来主导自己的工作。因此,在中国,教育工作者所受到的尊重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简而言之,中国社会赋予了老师极高的社会地位。 

 

管理小朋友们,老师们说的最多的是“坐好不要动”;中午的时候必须午睡;上厕所也要排成一列队;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喝水只能在固定的时间;不能自由表达艺术上的诉求——老师要求所有孩子画的孔雀尾巴角度都是一样的。

       

图片来源:Google

 

而在这些纪律的规训中,让朱贲兰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吃鸡蛋”的经历。

 

Rainey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向来讨厌吃鸡蛋,在家里,无论是煮鸡蛋、炒鸡蛋还是荷包蛋,他都不肯吃,而在幼儿园第一次需要吃鸡蛋的时候,老师硬是强塞给他喂了进去。

 

让儿子吃下鸡蛋,这也是朱贲兰一直以来的想法,但老师所使用的方式却是她万万没想到的。在她接受的教育里,不强人所难是原则,思前想后,朱贲兰觉得有必要约老师谈话。

        

Rainey

图片来源:Google

 

我:“在美国,我们一般不强迫孩子吃东西。”

老师:“那你们怎么做呢?”

我:“我们会说鸡蛋很有营养,会让你有健康的骨骼和明亮的眼睛。我们会鼓励孩子去选择吃鸡蛋,我们会相信他们的选择。”

老师:“然后呢?选了吗?”

我:“呃,不是每次都选。” 磊磊上次反抗吃饭把牙都摔裂了一颗,又想起了伤心事。

老师:“他需要吃鸡蛋,他需要其中的营养,不吃也得吃。”老师转过头去。

……

过了一会,老师把我拉到一边教育我,“在孩子面前,你应该说,‘老师说得对,妈妈也会这么做,’好吗?”

 

质疑归质疑,震惊归震惊,日子还是一天天过下去了。

        

朱贲兰和家人

图片来源:Google

 

在重重不安之中,朱贲兰注意到:Rainey和那些用爱和自由的科学道理养大的美国孩子不同了,比如每天早上会主动地和老师打招呼并按时做数学练习;可以自己准备好书包,把英语、语文和数学书,还有自己削好的铅笔整整齐齐地放进包里;开始担心迟到,也担心作业完不成让老师失望...

 

对师长和规则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根,更重要的是Rainey已经能自愿吃鸡蛋了!

 

朱贲兰慢慢接受了这种方式,也逐渐认识到这其中的好处。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Rainey很快掌握了自理能力和不错的纪律性,他的数学和中文水平也发展得超出预期。

       

图片来源:Google

“先紧后松“的中西教育结合

为什么中国孩子数学表现更优秀?朱贲兰心中一直有这个疑问。为此,她走访比较了上海和波士顿的各一所小学。

 

在书中,朱贲兰将波士顿小学数学课和上海小学数学课进行了比较,结果是很惊人的——上海小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比波士顿超前得多。

 

在欧美不少国家,一些学校并没有专职数学老师,虽然班级里的学生少,但同一位老师可能需要负责教两三门不同学科。而在中国的小学里,各个科目一般都由专门的老师来教,这意味着数学老师对如何给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上课有着专门经验。

      

图片来源:Google

 

除此之外,朱贲兰认为中式教育中勤奋、吃苦的精神,是尤其值得崇尚“快乐学习”的美国人学习的。

 

所谓“Genius Means Struggle ”(天才在于勤奋),有研究表明,中国教育告诉孩子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这反而让中国孩子学得更好,因为在经过努力后孩子们会记得更深刻。据她观察,美国人强调孩子的智商,而中国人往往更愿意嘉奖那些努力学习后取得进步的孩子。

 

中国孩子习惯了通过努力来搞懂难度较高的内容,并且相信只要愿意付出,任何人都能成功;而在美国,当政策制定者试图推进类似的措施时,往往遭到家长的反抗,因为担心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图片来源:Google

 

但实际上“快乐学习”是伪命题,真正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想要提高成绩,必须大量记忆和反复练习,这期间必然会伴随痛苦和焦虑。

 

正如朱贲兰在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也很难听懂家长苦口婆心的大道理。

 

孩子就像树一样,只有剪掉了多余的枝桠才能茁壮成长,如果任由他们自己发展,他们只会选择让自己开心的道路,而那条道路往往不是通往成功的。

      

图片来源:Google

 

当然,朱贲兰对中式教育的弊端也看得很清楚。

 

朱贲兰在观察中发现,自己书中的中国孩子们无论大小,如果想在学校做些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要么会被羞辱,要么会受惩罚,但原创思考能力却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部分。

 

同时,传统的中国课堂不鼓励对新思想和原创思想的表达,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有意无意地被扼杀。

       

图片来源:Google

 

如何平衡中美教育的缺点与不足?也许答案便是“先紧后松”、“先中后西”。

 

在幼儿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独立、自律、保持好奇心,等孩子大了以后,当他们的个性观念早已成型,这时候便可以大胆放手,任他们自由成长。

 

树苗从一开始就扶正了,还愁它不会朝着有光的地方生长吗?

走马读人
1 楼
親密有表現 證據擺在前 清楚地發聲 大膽地闡明 奇思解字秘 因結不了情 外行把關不足道 "病毒"早入侵
m
mrp
2 楼
能吸毒就行了,西方读书有个鸟用
燕超尘
3 楼
就待在中国学习吧,将来进军演艺圈,这样的颜值不入演艺圈真是太可惜了,哈哈哈
莽古尔泰
4 楼
这位女士太棒了!以后看样子我也要把孩子送回国内去上学了
t
tuitui
5 楼
大陆同行的简体字不是凭空生造的。
走马读人
6 楼
-- 這個最新發現是解密普適公式, 已經把洋人壟斷的帽子丟到太平洋裡.
走马读人
7 楼
-- "親密/表現/證據/擺在/清楚/發聲/大膽/闡明," vs 疏遠/拘束/胡說/藏掖/模糊/啞巴/嘀咕/怯懦/掩蓋 I bet the authority can not see the C-E secret
m
modo
8 楼
自律很重要,美国的精英教育一样有着近乎严苛的自律。自由散漫的时候,不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这样不好的道理,仅仅因为是舒服的快乐的一种感性,所以这个时候讲道理是没用的。。。
屡教不改
9 楼
西方左派精神病的症状。 有几个点我点评一下, 自己收拾书包,遵守纪律等美国家庭也一样可以做到。一般都是相对保守的美国家庭对这些注重。而且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自立能力绝对是普遍高于中国。这不光是学校教育,更多是家庭教育。我想他们家的孩子自立主要是家庭。 对外国小孩老师还是会照顾一点儿。所以这个体验不能代表中国教育是不是好。看看中国自己的小孩。 中国中小学的知识量当然比美国搞,这不是近几年的事,三十年前就是这样。但是美国本土长大小孩在创新上并没有落后。创新需要的是自由的思维。如果做会计可能算术快更有优势。
走马读人
10 楼
-- 為達到這一步 誰能體驗我吃了多少苦 字典翻爛一本又一本 頁面破了補了又補 這是又一最佳的範例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G
Galvatron
11 楼
离开中国就别在回去了 没必要
日操湾湾
12 楼
部分华女喜欢扛洋枪....
走马读人
13 楼
-- 觀光客化白骨堆, 館舍屹立風難摧, 李白讚我懂外語, 孔子遇我當落淚. 寫這首打油時,還沒有預料到有更高的突破,我讀書未破萬卷,學位不過碩士,著述字數寥寥,但所見之奇,當令百家講台嘖嘖稱嘆.
r
rollor
14 楼
中国是填鸭式教育:孩子的脑子里被塞进很多知识,只有少量孩子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比如乘法,依靠的是乘法口诀,没人在乎九九为什么八十一。 西方是启发式教育: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老师总是让孩子自己去想。那些自己总也想不明白的孩子,就总也学不会。比如乘法,没有口诀,每次都要推算。所以能心算到十几相乘。对于学不会的孩子,只好让他们进补习班,去背乘法口诀。 总体来说,中国孩子考试水平高。因为所谓考试,就是对孩子知识技能的抽样检查。中国教育的重点在这些被抽样的项目上。比如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国孩子只要会背标准答案,就能得分。西方孩子的答案就千奇百怪,未学会怎么总结中心思想的孩子就得不到分。 至于自律,跟具体个人有关。中西都要求努力学习。
大裤衩
15 楼
一条抗洋枪的香蕉 有啥资格评判中国教育体制
地球另一边
16 楼
护上马,送一程,感觉有些道理。
阿帕奇13
17 楼
Sb们酸了后就开骂了。
s
sutter
18 楼
中国教育花样百出,有高大上的贵族私立学校,有低小下的民工子弟学校,有专收别人不收的差生的育才学校,等等等等,必有一款适合你。 别忘了,美国各个款式也都有。各国教育都是分阶层的,各阶层的教育方式差别太大了。跨国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跨越阶层,不能达到这目的就是扯淡。 巴菲特什么的大力推中文,人家孩子学了没问题,做生意用的着。您娃说了汉语能不能做同样的生意自己先考虑一下。
走马读人
19 楼
-- Thanks for reply.
p
pickle
20 楼
煞笔女人,中国孩子数学好只是个假象,计算器效果而已。
l
ly2001german
21 楼
说的挺好的,各有利弊,能结合最好。不过为什么幼儿园排队上厕所是件不好的事
南方兔儿爷
22 楼
不用提教育了,现实一点看结果。近二十年中国的增长就是30-40年代的人对六零后到八零后的教育成果。而美国的黄金岁月是二战结束后的四十年。思考一下那时候的教育是什么?那时候的孩子都已上常青藤为骄傲,以做工业生产为动力,电影政治都非常成功。
D
DarkChocolate
23 楼
一个人一个想法。我是宁愿孩子们在澳洲快乐的不用那么多压力。环境和食品安全不说了。她孩子在中国学习很正常啊,因为他和老公工作关系都在中国。除非他们适应以后也不回美国了。要不然孩子以后工作生活都难适应。不过话说回来...他老公在中国生活,以后有小三是迟早的事。
c
cedarbird
24 楼
疯了
刁民的...
25 楼
sb人家送的是宋庆龄幼儿园!很好的公立幼儿园!
天罡
26 楼
中国教育下的孩子,大学毕业再到国外容易适应,相反,国外教育的孩子,到中国很难适应。那种教育好,只是教育资源和生存资源问题。美国可以生产线上装配一下汽车就有几万年薪,实行快乐就业,与家人多相处并不是太难,也没有那么多名牌攀比,只要自己爽没人管你闲事,中国可没有这么好的事,任何位子,竞争都非常大,这当然无法给快乐教育留下多少空间。而且中国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仍然是唯一让他们摆脱贫困的机会,在这种情况搞什么快乐教育完全扯蛋。
s
summerheater
27 楼
不知道是怎么推算的 是九个九加一起 然后得出是八十一吗?考试的时候有那么多时间去推?最后还是要得出九九八十一吧
鼠目寸光
28 楼
昔孟母择邻处!我的美国女友妈妈,曾经为了孩子的入学,大费脑筋。原因是要躲开黑墨,远离毒品。
没有错
29 楼
一般说最希望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的,家里孩子基本都不是读书的料!我见到的国外生活孩子优秀的华人,都在担心国外教育过于简单自由,没有挑战的问题
s
summerheater
30 楼
繁体字能认就可以了 如果不简化 现在很多人 一辈子就在认写汉字 不用干其他的了
和平奖
31 楼
文章没有揭示为什么后期,美国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会领先中国,而中国确实是在学生时代数学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地位。
梦里唐宋
32 楼
瞎说吧 中国小孩十几相乘 几个不能心算的啊 老外几个会的 中国小孩语文课 那片文章不需要总结中心思想的 不总结不一样得不到分
走马读人
33 楼
thanks! 常常是欲速不達,求簡反難,可見許多反映,我則免談了。繁體字是聯繫英字的橋樑,看看學英文多難,就知道我的書的重要。
走马读人
34 楼
-- 這個是為民族福祉,中華強盛,與他們以為的"政治"無關,應當說是有關,有人不懂會來阻撓,恰恰他們是好心辦壞事,拖了中國科教文進步的後腿。
老兄您真逗
35 楼
傻逼,中国大陆幼儿园和小学生是不允许用计算器的。
老兄您真逗
36 楼
日式教育好象比中式更严。
走马读人
37 楼
-- 悲催的是-- 笛卡兒萊布尼茲等的人姍姍來遲, 笛卡兒萊布尼茲已經不見蹤影。
走马读人
38 楼
-- 我曾說哥白尼達爾文,而今天的發現,把我已經豐富的模式,可以說是另開一道城門,說是正阳门可能比較對路。而老外們,可以說在山海關外,門都不沾。
油炸布丁
39 楼
在大学本科教育之前的阶段,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完爆美国的。 在美国名校读大学,相当于在中国又过了四年高三。 勤奋才是最关键的,投入才有产出。
C
CCTV妓者
40 楼
傻吊,数学最重要的是给人逻辑思考的能力,到你这狗嘴里就剩下计算器了,估计你也就是小区三年级的水平,在国外刷盘子用不上吧,老板扣你工钱都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