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300倍高薪回国,造出震惊世界的“天眼”(组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7年9月22日 19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51421 阅读
63 评论
中国之声

在介绍他之前,

先来看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人,

面容沧桑、皮肤黝黑,

如果初次见面,

大概每个人都会觉得他是个农民,

就连他自己都自称是农民。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位农民,

造出了一口世界最牛的大锅,

因为它叫:天眼,它震惊了全世界!



天眼,到底有多牛?

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大国重器,苍穹之眼,

是世界上最大,

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

灵敏度高10倍,

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

综合性高10倍,

它一开机,就能收到,

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未来可用于捕捉外星生命信号!

2016年天眼刚竣工,

国家领导人就发来贺信,

因为它让中国天文赶超了西方!

可刚刚最痛心的事情发生了,

竟悄无声息,无人问津!

他,就是南仁东



1945年,他出生于吉林辽源,

从小就是个妥妥的学霸,

高考时更是以平均98.6分的成绩,

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

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

他也是当地10年间,

唯一考入清华的高材生。



南仁东的成绩单

学业这么牛?

他一定是书呆子吧?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他不仅是学霸,

还是一个浪漫的冒险家。

大学时,他就利用大串联的机会,

从广州到新疆天山,

潇洒游遍大半个中国。

毕业后,正赶上文革,

他被下放到吉林的车间,

他干什么像什么,无所不精,

开山放炮、水道、锻造

临了还当上了厂里的技术科长。



在才艺方面,他也毫不逊色。

刚被下放时,留着一头长发,

活脱脱一副艺术家的气质。

他的绘画水平也十分精湛。



如此多才多艺的他,

有太多的职业可以选择,

可最终,他却选择了天文

不是都说天文不好考吗?

有股倔劲的他一定要考。

而没想到,他真的考上了!

大学里照样成绩优异,

毕业后,又派去荷兰,

做了两年访问学者,之后,

日本国立天文台聘他做客座教授,

他还用业余时间创作油画《富士山》,

至今仍被悬挂在该校的大厅里。

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1984年,他开始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

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

主持完成了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

成了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一流科学家,

得到了全世界天文界的青睐,

可就在如此辉煌的时候,

他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他毅然舍弃高薪,决定回国就任,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而那时他一年的工资,

仅仅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许多人都说他傻,

可他自己心里明白,

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

1993年,日本东京,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正在进行,

全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家们,

都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前,

能建造出新一代的射电大望远镜,

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代表中国参会的他,

激动地对身边的同事说:

咱们也建一个吧。

就他这一句话,

便开启了一段22年,

仰望星空的浪漫冒险!



想制造射电大望远镜?

那可是上十亿的经费,

90年代的中国哪有这样的条件?

那时,

核心技术遭遇封锁、

关键材料需要攻关,

想建一个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都很难,

可他:竟然还想建一个直径500米,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那可更是难上加难啊!

可他又来起了那股倔劲,

不能放弃,先自己干起来再说。

要比其他国家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时效,

选址就是关键。



于是他带着咸菜,扛起锄头,

这个曾经深爱西装的海外归国科学家,

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

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

跑遍全国各地,什么荒郊野外都去过,

在祖国西南的一座座大山里冲锋!

山险路难,很多地方,

当地老农都不敢走,他却从不回头,

从1994年到2005年,

为了最好的地址,

他就在祖国各地的奔波中,

度过了11年!





云贵高原喀斯特洼地,成为天眼最终落脚地

边选址,还要边为工程立项奔波。

他清楚地知道,

要建一个500米口径的大家伙,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块头,

需要大资金,

必须得充分论证!尽快立项!

不立项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团队,

没有团队一切都是徒劳。

他无时无刻不在拼命,

他为自己的这个项目起名叫:FAST,

就是希望项目尽快完成。

为了项目材料尽快审批成功,

他逐字逐句推敲,

几乎每天都干到了凌晨。

他满中国各地跑,

没经费就自己掏钱买火车票,

一家挨一家地谈,

在他的努力下,最后立项申请书上,

多出了二十多个合作单位的名字。

就这样,他一个科学家,

又被立项逼成了推销员,

那几年里,无论大会小会、国外国内,

他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

他曾自嘲道:

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

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十年,

FAST项目在世界上渐渐有了名气,

这当然和他的个人影响力也分不开,

2006年,就曾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科学家推选他为:

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部主席。

接下来在国内,FAST项目,

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突破性进展。

可到了2006年,立项还是没下来!

在2006年中国科学院会议上,

他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对着所有人说:

第一,我们干了十几年,

没有名分,我们要名分,

FAST到底是有没有可能立项?

这么多人参与了。

第二,我们身无分文,

别人搞大科学工程预研究,

上千万,上亿,我们囊空如洗。

就这样,在他的不断争取下,

历经12年,射电望远镜立项书,

终于提交到最后的国际评审环节。

到了2007年,

国家终于批复了他的立项申请,

2011年,村民搬迁安置完毕,

他心心念念的,

FAST项目终于动工了!





他是FAST项目,

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本可以遥控指挥,

却偏偏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亲自参与工程的每一个部分,

因为来之不易,

他要求就是要做到:尽善尽美。

整个工程中,

他既能上钢架去拧螺丝,

也能用扁铲去削平钢材,

还能在高空梁山上打孔套丝,

更能看试播器调整设备





他身边的同事都说:

术业有专攻,在这个项目里,

我们要么不懂天文,要么不懂无线电,

要么不懂金属工艺,要么不会画图,

不懂力学,

这几条能做到一条就算不错了,

可南老偏偏几乎都懂。



可他却说:我谈不上有高尚的追求,

没有特别多的理想,

大部分时间是不得不做。

人总得有个面子吧,

你往办公室一摊,

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

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

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

我就得负点责任。

苍天有眼,

他坚守初心,仰望苍穹,

22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尽管项目需要2亿美金,

尽管随时困难重重,

可在他十几年太过努力的付出之后,

2016年9月25日,

中国的天眼,FAST项目,

终于完工!



消息一出,全中国都沸腾了!

总书记发来贺信,

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全世界也轰动了!

英国媒体报道:

中国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是其远大科学雄心的象征

其他外国媒体说:

中国也终于进入了观天时代,

它将持续领先世界二十年



古有十年磨一剑,

今有二十年铸天眼。

20年,一个人可以干很多事,

开发商能变成首富,

手机能出20多代,

可他用20年,就只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天眼!

他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

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

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天眼工程完美交工了,

可当初热血的他已经苍老,

洪亮的嗓音变得嘶哑,

曾跑遍全中国的双腿已不再矫健。

他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

全部留给了中国天眼,

自己却重重地病倒了

检查出来的是可怕的肺癌,

手术后声音沙哑到几乎说不出话来,

身体更是虚弱得不行,

可他还是坚持飞到贵州,

亲眼见证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

大科学工程竣工。

而就在天眼投入运行,

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2017年9月15日23点多,

由于肺癌病情恶化,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享年,72岁。



在去世之前,

他只留下了一个简短遗愿:

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国家天文台随即发布讣告:

遵其遗愿,丧事从简

不举行追悼仪式。

干干净净地来,默默无闻地走,

他留存的是一位科学家的淡泊和风骨。



而此时距离9月25日,

FAST工程一周年庆祝,

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

而他却再也没有等到。

痛心的是,属于他的中科院院士,

如今,刚刚进行到提名完成。

而更痛心的是,他去世的消息,

竟无人问津,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

整个朋友圈、微博,微信上,

铺天盖地竟都是李晨求婚范冰冰。



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

肯定心里也没有渴求过,

能有多少人能知道他、记得他。

可我们却不应该觉得,

这就是理所应当啊。

一个民族,正是有像他这样,

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

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

有些人的伟大,无需用院士证明,

因为苍天有眼,大众有心!

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却为祖国,全人类,

打开了另一只天眼。

英雄已落幕,但却不该被遗忘,

今天就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

南仁东!

四则旧舍
1 楼
一行半句话的精神病文体,不看内容,踩一脚走人。
s
speedingticket
2 楼
还有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暗能量卫星,每个花几十亿,如果其他配套研究项目不跟上去,有什么意义?
二吐为快
3 楼
天眼据说成本以及回来了,去旅游的人太多
s
speedingticket
4 楼
这种花钱吹牛皮的项目,立项者脑子极度有问题。为什么不考虑考虑解决农村63%的年轻人不上高中的问题?
酒酿圆子羹
5 楼
以后没用了,可以改为太阳灶,煮开水或方便面应该没问题吧
杀敌三千,自伤一万
6 楼
目光犀利有杀气。长得像老鬼子!
泰傻
7 楼
再伟大的人,被变态的媒体、变态的文笔、变态的文风,变态的方式一描述,唉。
s
sanwant2012
8 楼
美国每年七千亿的军费,为什么不救助一下那么多买不起健康保险的民众? ------------------------------------------ speedingticket 发表评论于 2017-09-22 20:04:24 这种花钱吹牛皮的项目,立项者脑子极度有问题。为什么不考虑考虑解决农村63%的年轻人不上高中的问题?
r
roliepolieolie
9 楼
美国早就不建地面上的天文望远镜。大气干扰和电磁干扰厉害。Hubber, Chandra等天文望远镜都发射到太空。
华伦久费
10 楼
吹,往死里吹。
l
lostman
11 楼
我佩服一下,状元厉害,你们那个有过那个本事,别的不管了,比在清华吹牛逼拿经费的强100000000倍
p
politics
12 楼
用处不大,无线电波长太长分辨率太低,按照瑞利判据,分辨率和一个口径20厘米的光学望远镜差不多。
月光光买手表
13 楼
太空望远镜才有用
花花辫子
14 楼
等到看到什么了再吹不好吗? 希望不是因为勾心斗角被病死。
问题哥
15 楼
speedingticket 发表评论于 2017-09-22 20:02:30 还有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暗能量卫星,每个花几十亿,如果其他配套研究项目不跟上去,有什么意义? ================= 咋没意义,Science, Nature上发文章啊。
w
woguoke
16 楼
吹的没边了,用他国的技术,他国的设计,只不过建在了那个地方,有什么值得吹?
n
netcitizen
17 楼
八股。
h
hanlaotou
18 楼
不错,屁民们花了十亿元又多了一个歌颂党的英明领导的好道具。 总比扔进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等无底洞连个影子都没看到要合算一点点吧。反正不花在这个上面也不会花在屁民身上。
l
lao-shi-ren
19 楼
刚刚完成使命的美国土星探测Cassini项目一共花了3.26个billion, 大约人民币200个亿。美国也有吃不上饭的,科学也得搞啊。。。 楼下的屌丝们估计生活中贫困线附近,看不得政府“乱花钱”
摇滚中年
20 楼
敬佩!
T
Tiger666
21 楼
赞赞赞!
刀客行
22 楼
牛人,有干劲 RIP
p
pan2012pan
23 楼
这个望远镜的制作技术流程是偷NASA的。被一个留美中国张姓男偷走的。南仁东领头照图纸制作还是不错的。但制作完庆祝胜利一年多了还不会用,连测试都不会。那男的还待在那里。现在只能供游人参观用。中国不得不出百万美元年薪招美国专家以使它能工作。至今无人搭理。如果真像文章中说的,自主设计制作的,为什么不会测试更不知如何工作???
t
todaytoday
24 楼
不让他辞掉一个300倍年薪的美国job,就不足以表达对他崇敬。
不勤不分
25 楼
灵敏度高
w
worley
26 楼
吹牛
K
KM2016
27 楼
007 上见过这种锅
文学狗熊
28 楼
射电望远镜可以观察无可见光的区域,跟可见光望远镜是互补关系。 搜搜:中性氢21厘米谱线。 NASA的图纸在哪里啊,在哪个论文上啊?这种东西NASA还保密,哪里还有普世情怀?
说一声
29 楼
吹牛不打草稿
l
lao-shi-ren
30 楼
楼下的 Pan2012Pan 是个大粪喷子:FAST之前世界最大是美国的Arecibo300米射电望远镜,它的 设计和建造和 NASA 没有关系,而是由康奈尔的一个叫Gordon的教授设计的,现在康奈尔还在用它。 NASA在后期时不时使用过它,不主导。楼下Pan说制作技术是偷NASA的简直是胡说八道,尼玛在 这里编故事搅混水,还尼玛什么张姓男呢! 说什么自己造好了不会使用更是天方夜谭,现在FAST正在盯着几个中子星分析数据呢。。。
文学狗熊
31 楼
中国科学家很不易:花了大钱,那是不顾民众死活。 不花大钱,那是光搭便车不去开车。 哪里比得上脖子转转,上下嘴皮碰碰,键盘大的耕地走走,都可不费力喷到了。无远弗届
文学狗熊
32 楼
中国主办奥运会,那是出风头乱撒钱。 中国不主办奥运会,那是缩头吝啬鬼。 反正就是喷,心情好就行。 不过最近形势,让喷人喷得越来越不开森。这世界凭什么就跟喷人要作对 :-)
懒得编笔名
33 楼
要骂就去骂新浪 头版头条永远是习大大也就算了,第二条是个国际新闻,第三条往下10条都是娱乐八卦,中加加插万历为什么开天上人间,阿娇为什么不能对陈冠西说不跟怎么对宫女用刑法这种下三滥的广告。你不报道人民怎么知道? 这样的媒体怎么能让中国人不三俗?
p
pan2012pan
34 楼
中国对外的招聘广告:https://www.google.com/amp/s/kknews.cc/news/kzgxzaq.amp
p
pan2012pan
35 楼
已经提高到190万美元年薪了。还是无人应聘,这个望远镜再不工作就完全报废当炒锅用了。
碧姐
36 楼
这是神马文体?
碧姐
37 楼
这是神马文体?
c
coolwin
38 楼
一个国家,在什么时候干什事儿。现在开始干,是好事,可以20年前干,就是劳民伤财。佩服他作为科学家的执着,但不应为了个人的兴趣,让一个国家和百姓买单。
l
llarry
39 楼
这个不是天朝国家旅游局的重点项目吗?啥时候成了科研工程?
w
warshipfreedom
40 楼
要把愚昧和專制推廣到宇宙中去!
文学狗熊
41 楼
可以查: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招人了,给分房,年薪千万 该职位的科研经费都给做单人年薪?听来象是标题党。
文学狗熊
42 楼
查:中国寻找最大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 solidot “将为这个职位提供 800 万人民币的研究资金”
h
haoduowenti
43 楼
成绩单为啥是简体字?
月光光买手表
44 楼
奇葩大国,会制造天文望远镜却不懂使用
文学狗熊
45 楼
不妨查查英文: China denies foreigner's hiring to run its radio telescope 消息从 NewsWeek 出来,1.9M yuan research grant,当然不如传谣吹牛为年薪1.9M美元要震惊观众眼球。 而且说头2-3年都在测试验收,要急死个别观众了。 不过中科院没有澄清谁是首席主管,还有机会啊。
文学狗熊
46 楼
要自觉传谣,还要发挥创造力加点料,还要不收工钱不收版权费 :-)
文学狗熊
47 楼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同理,要舍得大价钱才能招募到好的人才,包括喷水人才,尤其是喷非英外语的人才。 若有人要盘算 $0.05 不敌 0.50 RMB,其实不无道理。呵呵。
w
wwhhjj
48 楼
碧姐 发表评论于 2017-09-22 23:08:55 这是神马文体? -------------------- 现在小编省事,直接从微信上扒文了。
9
90034
49 楼
估计在这里发酸评的都是年过四十,撸在美国的吧?
媚眼凤姐
50 楼
这种叫羊屎豆文体。
我不是愤青01
51 楼
中国正因为有这样值得尊敬的人,才会有现在的科技发达,正因为还有更多这样的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天眼建成,是从0到1的突破,现在使用这个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很缺乏,因为其他国家没有,这是世界唯一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随着科研的深入,会逐渐有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相信未来世界上会有更厉害的人加入进来,相信天眼会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所有乱喷的人,他有几斤几两就摆在那里,喷一下,也不会多几两
媚眼凤姐
52 楼
旅游胜地
风萧萧易水寒
53 楼
中国脊梁,民族英魂,大赞[强]
h
hohoohooo
54 楼
这才是人类的骄傲,那些娱乐明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w
woguoke
55 楼
有毛病,老是替世界震惊!还以为世界处于原始社会
g
glbay
56 楼
鬼子六盗走钱的零头,能建多少个天眼?
d
da124
57 楼
用扁铲去削平钢材. 老钳工请求小编亮图示范,
I
IFNT_MBT
58 楼
人死了,写这种垃圾文章“纪念”,真是可笑。试问南台长在世的时候会在意公众关注度吗?会在意范冰冰李晨热度比他高吗?真tm搞笑。南台长为了望远镜立项的时候你们媒体怎么不报道?不为他创造影响力?等最后人死了写这种垃圾文章纪念?显得你中国之声很有科学家情怀?垃圾.
W
WangLung
59 楼
中国脊梁,民族英魂!
s
speedingticket
60 楼
刚刚看了一下,投资近20亿,搬迁近万人,现在还没有合适的首席科学家,正在招聘,年薪800万。参观门票价是368元。
北美一读者
61 楼
我为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高兴。但不喜欢这类吹捧式文章。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好皆百好,一坏则全黑。那张学校的成绩单不真实。别的不说,四五年生人读中小学时有政治课吗?
三竹斋
62 楼
好大的一口鍋 可以供8888888888888人 一起聚餐
李密
63 楼
中国人民应该骄傲的是,我们5千年前就造出卫星天线大锅了, 当时没人放卫星,中国人就先用它煮稀饭,蒸馒头。现在卫星上天了, 中国人民就照着那锅放样成了震惊宇宙人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