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泰迪熊形“糖果”,
竟藏致命毒药,
昆州防线崩塌引发多方担忧。
01看似无害小熊糖果,竟是致命毒品!
最近,昆士兰州唯一的固定药物检测站CheQpoint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
一颗看似无害的“泰迪熊”造型糖果
竟然是掩饰毒性的致命药丸!
图片来源:Courier Mail
该药丸在送检时被误认为是常见的处方药羟考酮(Oxycodone),但经实验室分析后发现其真实成分是“nitazene”类合成阿片类药物——一种毒性极高、已在全澳多地造成大量致命过量事件的危险物质。
这颗泰迪熊造型的药片不仅具备高度迷惑性,更因其外观讨喜而对儿童构成巨大威胁。
专家指出,nitazene类药物的毒性是芬太尼的20至40倍,仅需极微量就可能致命。
据悉,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CheQpoint第4次发现含有nitazene成分的毒品,凸显此类毒品正在迅速渗入昆州的毒品市场。
这一发现的时机也令人唏嘘——就在药物检测服务即将于当天关闭的数小时之前。
昆士兰州政府决定不再续签其合同,使得该州失去了唯一一个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新型危险毒品、发布预警、预防过量死亡的前线平台。
毒品检测站CheQpoint原本设立的初衷就是为用户提供匿名、安全的药物检测服务,在不鼓励用药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分析让人们了解其所持药物的真实成分和潜在风险,以减少误服、过量及死亡事件的发生。
此次“泰迪熊”毒丸的发现正好印证了这一服务的必要性和前线价值。
澳洲医学协会昆士兰分会主席Nick Yim医生亦表达了强烈担忧:“这类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社区,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像‘protonitazene’这样的药物比芬太尼还强很多倍,误服后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致命后果。”
他指出,CheQpoint在过去几个月内的几次关键检测,正是公共健康干预成功的例证。
没有类似服务,社区将陷入信息真空,无从知晓哪些新型毒品正在流通,更无从预防新的死亡潮。
据悉,nitazenes类药物并非传统毒贩渠道流通的常规毒品,而是通过非法化学合成后混入伪装药片或“糖果”中,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识别。
许多使用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处方药、摇头丸或其他“派对用药”,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了致命剂量的超级阿片类毒品。
02提前关闭引发医疗界担忧,昆州失去生命保护网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毒品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危险之际,昆士兰政府却决定提前叫停该服务站的运营。
目前CheQpoint服务正在接受昆士兰大学的独立评估,该评估结果原定于5月30日出炉,但政府却未等最终报告出炉就率先终止合同,这一做法引发了包括医学界、毒品政策研究者和公共健康专家在内的广泛质疑。
Loop组织是负责运营CheQpoint的机构,其代表Cameron Francis在采访中表示:“这次发现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我们检测到的物质极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关闭服务意味着,类似的毒品将无人预警,直到悲剧发生。
如果这个药丸是周五才被送来的,我们已经无法提供任何检测服务了。人们将被拒之门外,而我们甚至无法发出警告——这是可以避免的损失。”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针对CheQpoint的提前关闭,不少医疗专家、毒品政策倡导者与公共健康组织纷纷发声,呼吁政府重新考虑决策,至少应等到独立评估结果发布后再行决定。
“这不是一项鼓励吸毒的服务,而是一项基于科学、预防为本的公共健康措施。”毒品政策联盟一位代表指出,“现实中,人们会用药,我们不能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药物检测是保护生命的一道重要防线。”
目前,包括新南威尔士州和堪培拉在内的其他州和地区,已经建立起更为系统化的药物检测与实时警报机制。
而昆士兰则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失去了本已不多的保障工具之一。
在一颗致命“泰迪熊”毒丸背后,是一个逐渐演变成公共健康危机的现实。
当越来越多危险的新型毒品以各种伪装形式流入社区时,预警、检测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CheQpoint的关闭,可能意味着昆士兰州将不再拥有识别和预防这些“看不见杀手”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后,
毒品看起来,
竟然和普通糖果一样。
来路不明的东西,
尤其是进嘴里的东西,
即使看着再无害,
也千万别碰!
毒品伪装愈发隐秘,
预警机制不能缺席。
一颗泰迪熊形“糖果”,
竟藏致命毒药,
昆州防线崩塌引发多方担忧。
01看似无害小熊糖果,竟是致命毒品!
最近,昆士兰州唯一的固定药物检测站CheQpoint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
一颗看似无害的“泰迪熊”造型糖果
竟然是掩饰毒性的致命药丸!
图片来源:Courier Mail
该药丸在送检时被误认为是常见的处方药羟考酮(Oxycodone),但经实验室分析后发现其真实成分是“nitazene”类合成阿片类药物——一种毒性极高、已在全澳多地造成大量致命过量事件的危险物质。
这颗泰迪熊造型的药片不仅具备高度迷惑性,更因其外观讨喜而对儿童构成巨大威胁。
专家指出,nitazene类药物的毒性是芬太尼的20至40倍,仅需极微量就可能致命。
图片来源:Courier Mail
据悉,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CheQpoint第4次发现含有nitazene成分的毒品,凸显此类毒品正在迅速渗入昆州的毒品市场。
这一发现的时机也令人唏嘘——就在药物检测服务即将于当天关闭的数小时之前。
昆士兰州政府决定不再续签其合同,使得该州失去了唯一一个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新型危险毒品、发布预警、预防过量死亡的前线平台。
毒品检测站CheQpoint原本设立的初衷就是为用户提供匿名、安全的药物检测服务,在不鼓励用药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分析让人们了解其所持药物的真实成分和潜在风险,以减少误服、过量及死亡事件的发生。
此次“泰迪熊”毒丸的发现正好印证了这一服务的必要性和前线价值。
澳洲医学协会昆士兰分会主席Nick Yim医生亦表达了强烈担忧:“这类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社区,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像‘protonitazene’这样的药物比芬太尼还强很多倍,误服后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致命后果。”
图片来源:Courier Mail
他指出,CheQpoint在过去几个月内的几次关键检测,正是公共健康干预成功的例证。
没有类似服务,社区将陷入信息真空,无从知晓哪些新型毒品正在流通,更无从预防新的死亡潮。
据悉,nitazenes类药物并非传统毒贩渠道流通的常规毒品,而是通过非法化学合成后混入伪装药片或“糖果”中,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识别。
许多使用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处方药、摇头丸或其他“派对用药”,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了致命剂量的超级阿片类毒品。
02提前关闭引发医疗界担忧,昆州失去生命保护网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毒品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危险之际,昆士兰政府却决定提前叫停该服务站的运营。
目前CheQpoint服务正在接受昆士兰大学的独立评估,该评估结果原定于5月30日出炉,但政府却未等最终报告出炉就率先终止合同,这一做法引发了包括医学界、毒品政策研究者和公共健康专家在内的广泛质疑。
Loop组织是负责运营CheQpoint的机构,其代表Cameron Francis在采访中表示:“这次发现可能挽救了一条生命。我们检测到的物质极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关闭服务意味着,类似的毒品将无人预警,直到悲剧发生。
如果这个药丸是周五才被送来的,我们已经无法提供任何检测服务了。人们将被拒之门外,而我们甚至无法发出警告——这是可以避免的损失。”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针对CheQpoint的提前关闭,不少医疗专家、毒品政策倡导者与公共健康组织纷纷发声,呼吁政府重新考虑决策,至少应等到独立评估结果发布后再行决定。
“这不是一项鼓励吸毒的服务,而是一项基于科学、预防为本的公共健康措施。”毒品政策联盟一位代表指出,“现实中,人们会用药,我们不能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药物检测是保护生命的一道重要防线。”
目前,包括新南威尔士州和堪培拉在内的其他州和地区,已经建立起更为系统化的药物检测与实时警报机制。
而昆士兰则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失去了本已不多的保障工具之一。
在一颗致命“泰迪熊”毒丸背后,是一个逐渐演变成公共健康危机的现实。
当越来越多危险的新型毒品以各种伪装形式流入社区时,预警、检测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CheQpoint的关闭,可能意味着昆士兰州将不再拥有识别和预防这些“看不见杀手”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后,
毒品看起来,
竟然和普通糖果一样。
来路不明的东西,
尤其是进嘴里的东西,
即使看着再无害,
也千万别碰!
毒品伪装愈发隐秘,
预警机制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