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17岁少女深夜骑行回家遇害 点燃全国怒火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9月2日 2点37分 PT
  返回列表
71536 阅读
28 评论
赫芬顿邮报

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夜晚。

8月19日至20日夜间的荷兰,空气还带着夏末的温暖。凌晨三点三十,阿姆斯特丹的Leidseplein广场还没有完全沉寂,年轻人们结束聚会,告别,分道扬镳。

17岁的Lisa就是其中之一。

她没有选择和朋友们一起打车,而是骑上了电动自行车,沿着熟悉的路线,一个人回家。荷兰是骑行者的天堂,连夜色似乎也对两轮车多了几分包容——直到那一刻。

在Lisa离开广场后不久,一个男人出现在她的身后。开始是尾随,然后是靠近,再然后,是明显的骚扰与侵犯。

Lisa察觉了不对,立刻拨打了紧急电话112。电话那头,接线员听到了她惊慌失措的呼救。只是,还来不及出警,她的尖叫已经响彻耳膜,随后是可怕的沉寂。

不到10分钟后,警方通过手机定位找到了她——在一条幽暗的自行车道旁,Lisa已经没有了呼吸。她的手机还躺在地上,屏幕亮着,通话未挂。

那一刻,夜晚沉了下来,但全国的愤怒与悲伤却被点燃。

Lisa的死,是一次暴力袭击,也是一次深层社会创伤的揭露。

消息传出后,荷兰各地的女性站了出来。在社交媒体、在访谈节目、在街头巷尾,她们分享着自己的故事:那个曾在街角被追逐的傍晚、那个深夜回家时紧握钥匙的手、那个明明只是晚下班,却不得不一路奔跑的夜晚。

有女性写道:“那晚我也差点出事。在Lisa遇害前几个小时,我下班回家,在路口看到一个男人。他看起来很正常,但突然朝我跑来。幸好我及时逃了。”

这些声音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被沉默太久的现实。

在Lisa遇害后的第二天,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篇长文。它不是新闻报道,也不是警方通报,而是一篇私人感悟,来自作家Nienke Gravemade。

她写道,在得知Lisa的死讯时,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她为什么不和朋友一起打车?她怎么敢自己一个人骑车?”

写下这段话后,她突然感到深深的羞耻。

“怎么会是她的错?为什么我会下意识地怪她?我们为什么总是第一时间审视受害者的决定,而不是去追问暴力本身的根源?”

她继续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让女孩必须随时警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夜晚不属于我们。夜晚属于藏在灌木中的男人,属于不被尊重的身体,属于那些在黑暗中尾随你的恐惧。”

这篇文章很快被分享了超过25万次。她在文末写下:“我要求我的权利。我要求夜晚。我要求17岁的女孩可以安全回家。”

这个句子,也成为了这场抗议的主轴。

#RechtOpDeNacht——“夜晚的权利”,这个荷兰语标签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宣言。

抗议没有口号,却充满力量。女性们在街头拍照,在夜晚独自行走的照片下写下这句口号。有人组织守夜行动,有人在广场点起蜡烛,有人画画、写诗、募捐,只为了传达一个最基本的诉求:

“夜晚不该是危险地带。”

很快,一场线上募资发起,目标是制作公益广告、开展安全教育、推动立法变革。短短几天,筹款数额突破了50万欧元。

8月24日,阿姆斯特丹的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举行了一场主场比赛。

赛前,全场起立,静默一分钟。那一刻,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只有哀悼的空气。

那不是为了某位体育英雄,也不是政要的离世,而是为了一个普通的17岁女孩——Lisa。

她不是公众人物,也没有留下遗言,却唤起了整个国家对安全的反思,对女性自由的重新定义。

可惜,真正的哀悼没能持续太久。

两天后,嫌犯的身份在媒体上被曝光:一名22岁的寻求庇护者。

这给了极右翼政客可乘之机。

“全面停止接收难民!”这是自由党(PVV)领导人Geert Wilders在X(原推特)上的喊话。他将Lisa之死直接与移民政策挂钩,试图借此操控民意,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加分。

但犯罪心理学教授Marieke Liem却提醒大众:绝大多数的女性谋杀案,凶手并不是陌生人,而是她们的伴侣或前伴侣。

街头的恐惧固然真实,但女性在家中、在关系里、在熟人间遭遇的暴力,其实更加隐蔽,更加难以逃脱。

Nienke Gravemade的那篇文章还在继续传播。而最打动人的一段话,是她对“责备文化”的控诉:

“我们总是在问:她为什么一个人走夜路?为什么穿那样的衣服?为什么不报警?

"我们却很少问:为什么他要跟踪她?为什么他觉得有权利侵犯她?为什么他要杀她?”

我们不是不该教育女孩自我保护,而是不该只教育她们自己负责安全。因为这意味着把“暴力的责任”转嫁给了“受害者的行为”。

Lisa的故事,是荷兰的,是欧洲的,也是全球女性共有的经历。

那些曾在深夜加快脚步的女性,那些用钥匙紧握在指缝间当作武器的手,那些在黑夜中刻意装作在打电话的声音,那些绕远路回家的决定……

每一位女性都太熟悉这些场景。

而她们的诉求,并不复杂——不是要改变城市的天色,也不是要彻底消除罪恶。

她们只是想在晚上,也能安心回家。

-END-

Ref:

https://www.huffingtonpost.fr/life/article/aux-pays-bas-les-femmes-revendiquent-un-droit-a-la-nuit-apres-le-meurtre-d-une-adolescente_254063.html

w
wwe420
1 楼
默罕默德?
其实早知道
2 楼
辛格
沙拉维
3 楼
为什么要杀人?荷兰嫖娼不是合法吗?这傻逼就该死刑 [1评]
g
greentee
4 楼
所以说,人分两种,可教化的,以及永远无法开化的
f
frankfrank
5 楼
傻逼左派还不能反醒 等穆黑们把白妞都breed以后就不用反醒了 thoughts prayers都省了 一起去清真寺礼拜吧
F
FDM001
6 楼
嫖娼要花钱,还不一定卫生。
韭菜梗
7 楼
要钱要人然后要女人,最后是要独立
无伤93
8 楼
就知道最后归咎非法移民 这种搞这么大宣传 嫌疑犯一定必须是非法移民 [1评]
无畏
9 楼
t
tossboy
10 楼
所以呢?不能谴责非法移民?本来就不应该接受这些人,文化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对社会的认同不同,对信仰的尊重也不同,这样的人来到一个社会里面,只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
t
treebear
11 楼
虽然没有晚上安全回家的自由,但是你们有投票的自由不是。只要多投票,晚上安全回家的自由就一定能够实现。
意见没
12 楼
“我要求我的权利。我要求夜晚。我要求17岁的女孩可以安全回家。” -- 16岁,18岁 ...?
傲娇滴滴
13 楼
清理难民的借口找到了 [1评]
a
azkaban
14 楼
欧洲人的怒火最多持续一天,大部分人是很健忘的。
a
azkaban
15 楼
犯罪心理学教授Marieke Liem却提醒大众:绝大多数的女性谋杀案,凶手并不是陌生人,而是她们的伴侣或前伴侣。 ------------------------- 非法移民/难民的犯罪可以通过加强审核减少,伴侣或前伴侣的犯罪如何减少?家里装监控随时上传给政府机构?
随意岁月
16 楼
2015年引入难民危机的祸首默克尔,正在德国拿着几十万欧的退休金,荷兰人怎么不敢去德国包围抗议呢
S
Sleepyjoebd
17 楼
fuck教授,死的怎么不是你?!
灯塔路
18 楼
欧洲白虫子的世界
史前巨混
19 楼
害死人白左和女拳。治安好才是人权
f
flow
20 楼
““我们总是在问:她为什么一个人走夜路?为什么穿那样的衣服?为什么不报警? "我们却很少问:为什么他要跟踪她?为什么他觉得有权利侵犯她?为什么他要杀她?” —这话问的很蠢。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尽量避开危险的时间和地点永远都没有错。性感曝露的着装当然会引起男性的凝视,普通人最多心里想象一下,但犯罪分子就会找机会行动了。特别是如果你单身又在人少的地方。跟天生犯罪型人格问“为什么他要跟踪她?为什么他觉得有权利侵犯她?为什么他要杀她?” 你傻了吗?
搞啥都好
21 楼
为什么政府不花点钱装些监控制备? 白左:我们要人权隐私,我们不要命
j
jpeagle
22 楼
即使非熟人作案占小比率,即使难民移民案件也占小比率。不等于大家必须接受这多出来的恶性案件。
V
Vegastiger
23 楼
死刑取消后的西方国家这都不是事。
c
chigou
24 楼
綠綠犯事,所有移民背鍋。
g
gescan
25 楼
去你妈逼的左逼,没有你们傻逼的放那些人进来,她就不会死。说什么右翼势力,去你妈逼,右翼势力啥都没有干,就是你们这些傻逼左逼放凶手进来的。
g
gescan
26 楼
左逼不死,鲁难未已。
s
sleepy
27 楼
这也能搞成性别对抗,可以的,继续吧
g
gavinoi
28 楼
: 这话就长啦,难民也难。 其实都是屁民。要不社会需要捐款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