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在争议边境的不毛之地的对峙仍在持续,印军确认死亡2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情况至今不明。期间,解放军被指还释放10名印军。据称一名获释的印度军官披露中印冲突的详细内情。
综合媒体6月22日消息,海外有网文指,印媒《今日印度》网站18日刊登据称是此前经历中印冲突的军官的采访文章。文章先是称中印军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印度在装备、训练、后勤保障和现代化管理方面与中国相距甚远。
这篇未经证实的文章引起中国网友的诸多兴趣。文章称,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巡逻的中国军队在看到印军修建公路后,便在河谷搭建帐篷,同样开始筑路,两军开始对峙。至6月,当中印军长级会晤确定撤退事宜,受采访的印度军官自称悄悄松口气,认为局势会回到从前。
然后在6月15日,印度军官巴布(Santosh Babu)上校——被确认在中印冲突中死亡的印度军官——认为中国军队可能从加勒万河谷撤走,提出前往中国军队驻地查看是否真的后撤。“如果中国军队后撤,我们就可以占领那里”,文章称。
15日傍晚17时,巴布和几名军官带领军队前往中国军队驻地,至18时30分左右抵达,发现帐篷还在,但未看到人。“我们以为中国军人撤走了,只留下空帐篷和一些没带走的物资,就打算把这些作为战利品运回去,并在那里设立印度的标志”。
文章称,但当印军趁夜色接近帐篷时,发现里面有几个中国人,随后将他们拉出来,并驱赶,但被拒绝。随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巴布让印军拆除帐篷,拆不下来就放火烧掉。随后有两名中国人跑离现场,剩下两人仍拒绝撤离。
后来中国增援部队赶到,他们手中拿着铁锹和钢管,要求印军放掉上述两人,并要求离开中国的营地。文章称,印军随后释放两人,但未离开中国营地。因为两军开始相互扔石头。随后中国军人冲到印军身边,开始殴打,“他们很有组织和计划,重点攻击巴布和军官,很明显,他们想俘虏我们当做人质。很快我们很多人被打成重伤”。
文章透露,当巴布被打成重伤后,印军就开始撤退,向后撤的道路是沿河的,100多人一起跑,而沿河路边就是悬崖,由于天黑,和害怕被追打,不少印军在逃跑时掉进河里。不过,中国军人仍紧追不放,继续殴打来不及逃走的人,有些印军被打伤后给抓走了。
巴布被带回至印度军营后,就已死亡,同样死亡的还有另外两人。至16日凌晨4时,多数印军才陆陆续续返回,他们说中国军人还在继续追打和搜索印军。因为只知道巴布等3人死亡,不知后来情况,因此才上报死亡3人。
文章称,印军上级问道中国军人伤亡多少,返回的印军都说不清,因为天黑和突然受到攻击,所有人都很惊慌,一切全乱了,谁也说不清楚中国军队来了多少人。很多印军在混乱中被抓,中国军人让他们都趴在地上,手放在脑后,围在中间,避免再次受伤。另外很多人则继续追打印军。
《今日印度》网站的文章最后称,中国军人对待印军俘虏还不错,给包扎伤口,给可口的饭菜。这名先前被俘后来又被释放的印度军官说,“如果15日晚我们早知道中国军人没有后撤,我们也许不会去了,巴布原来是师里的参谋长,到这里时间不长,对有些事情不了解,他也没估计到中国人会这样打架”。
莫迪突然声称改变交战规则意味什么 北京边防政策恐大变
中印两国因边界问题引发士兵死亡事件继续发酵,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主持召开的会议上称“交战规则已被修改”,中国军事专家6月21日刊文指出,中国或做相应对策调整。
印度三军不断增兵
“印度军队正向拉达克集结!”印度《论坛报》称,“印度陆军已动员更多部队向前线集结,在拉达克驻扎的部队规模是以前的两倍。”通往列城的高速公路已被印度军方接管,大量步兵、炮兵和工程部队正在向拉达克汇集。
印度《论坛报》提到,由于实际控制线附近的道路条件不佳,印度空军出动大批运输机参与到抢运任务中。由美制C-17、俄制伊尔-76重型运输机以及安-32中型运输机组成的空运部队出动了比以往更多的航次,以“尽快将人员和物资从各个地方空运到拉达克”。
印度NDTV网站称,在拉达克地区的列城上空出现大批印度空军的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印度军事分析人士认为,印军迅速投入这种“坦克杀手”,是因为有消息称“中国在拉达克地区靠近实际控制线附近部署了坦克”。
此外,亲赴列城前线空军基地视察的印度空军总司令巴达乌里亚(RKS Bhadauria)证实,印度空军战机正在空中巡逻,“监视来自中国的活动”,“我们的战斗机已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回应中国飞机的越界行动”。
开枪许可获通过?
莫迪6月19日在主持召开约20个党派参加的“中印边界问题全国党派大会”上表示,“没有什么对实控线边境印度官兵行动能力的限制,交战规则已被修改。”对此,印度北部前陆军司令BS Jaswal的解读是,允许实控线附近官兵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
北京学者指出,在6月15日及以前多次发生的中印边境摩擦中,之所以都是肢体冲突,是因为双方都有“不打第一枪”的硬性规定,这一默契有效地把双方冲突的规模限制在了特定范围内,严格的边防政策规定,有效地防止了小规模肢体冲突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 。
此次,莫迪政府声称给予边境部队使用枪支武器的行动自由,目前尚不知仅是口头宣示,还是已经作为具体的军事命令落实到印度基层部队。但不管怎样,莫迪讲话无疑发出了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大增加了肢体冲突上升为交火冲突的可能。这与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同中国外长王毅通话时同意“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边境地区争端,缓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的表态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军事专家王云飞认为,对印度政府首脑的最新边境问题政策性表态,中方只能信其有,不会信其无。多年来,面对外方多次挑衅滋事,中国一线官兵保持高度克制、忍让。但个别周边国家却视中国的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误认为中国严格的边防管理政策规定有可乘之机,甚至认为中国在营造周边安全环境上有求于自己,所以屡屡挑事要挟中国。印度的最新政策改变,可能迫使中国做出相应边防政策调整。
中国环球网主编胡锡进称,若消息属实,这严重违反中印两国《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中印边境地区虽然不时紧张,但两国军队已经几十年没有相互开火。若印军今后向中国军人开枪,两国边境地区将完全变成另一面貌。中国不想与印度升级冲突,但我们有充裕能力击退印军的任何挑衅。
中印两国在争议边境的不毛之地的对峙仍在持续,印军确认死亡2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情况至今不明。期间,解放军被指还释放10名印军。据称一名获释的印度军官披露中印冲突的详细内情。
综合媒体6月22日消息,海外有网文指,印媒《今日印度》网站18日刊登据称是此前经历中印冲突的军官的采访文章。文章先是称中印军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印度在装备、训练、后勤保障和现代化管理方面与中国相距甚远。
这篇未经证实的文章引起中国网友的诸多兴趣。文章称,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巡逻的中国军队在看到印军修建公路后,便在河谷搭建帐篷,同样开始筑路,两军开始对峙。至6月,当中印军长级会晤确定撤退事宜,受采访的印度军官自称悄悄松口气,认为局势会回到从前。
然后在6月15日,印度军官巴布(Santosh Babu)上校——被确认在中印冲突中死亡的印度军官——认为中国军队可能从加勒万河谷撤走,提出前往中国军队驻地查看是否真的后撤。“如果中国军队后撤,我们就可以占领那里”,文章称。
15日傍晚17时,巴布和几名军官带领军队前往中国军队驻地,至18时30分左右抵达,发现帐篷还在,但未看到人。“我们以为中国军人撤走了,只留下空帐篷和一些没带走的物资,就打算把这些作为战利品运回去,并在那里设立印度的标志”。
文章称,但当印军趁夜色接近帐篷时,发现里面有几个中国人,随后将他们拉出来,并驱赶,但被拒绝。随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巴布让印军拆除帐篷,拆不下来就放火烧掉。随后有两名中国人跑离现场,剩下两人仍拒绝撤离。
后来中国增援部队赶到,他们手中拿着铁锹和钢管,要求印军放掉上述两人,并要求离开中国的营地。文章称,印军随后释放两人,但未离开中国营地。因为两军开始相互扔石头。随后中国军人冲到印军身边,开始殴打,“他们很有组织和计划,重点攻击巴布和军官,很明显,他们想俘虏我们当做人质。很快我们很多人被打成重伤”。
文章透露,当巴布被打成重伤后,印军就开始撤退,向后撤的道路是沿河的,100多人一起跑,而沿河路边就是悬崖,由于天黑,和害怕被追打,不少印军在逃跑时掉进河里。不过,中国军人仍紧追不放,继续殴打来不及逃走的人,有些印军被打伤后给抓走了。
巴布被带回至印度军营后,就已死亡,同样死亡的还有另外两人。至16日凌晨4时,多数印军才陆陆续续返回,他们说中国军人还在继续追打和搜索印军。因为只知道巴布等3人死亡,不知后来情况,因此才上报死亡3人。
文章称,印军上级问道中国军人伤亡多少,返回的印军都说不清,因为天黑和突然受到攻击,所有人都很惊慌,一切全乱了,谁也说不清楚中国军队来了多少人。很多印军在混乱中被抓,中国军人让他们都趴在地上,手放在脑后,围在中间,避免再次受伤。另外很多人则继续追打印军。
《今日印度》网站的文章最后称,中国军人对待印军俘虏还不错,给包扎伤口,给可口的饭菜。这名先前被俘后来又被释放的印度军官说,“如果15日晚我们早知道中国军人没有后撤,我们也许不会去了,巴布原来是师里的参谋长,到这里时间不长,对有些事情不了解,他也没估计到中国人会这样打架”。
莫迪突然声称改变交战规则意味什么 北京边防政策恐大变
中印两国因边界问题引发士兵死亡事件继续发酵,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主持召开的会议上称“交战规则已被修改”,中国军事专家6月21日刊文指出,中国或做相应对策调整。
印度三军不断增兵
“印度军队正向拉达克集结!”印度《论坛报》称,“印度陆军已动员更多部队向前线集结,在拉达克驻扎的部队规模是以前的两倍。”通往列城的高速公路已被印度军方接管,大量步兵、炮兵和工程部队正在向拉达克汇集。
印度《论坛报》提到,由于实际控制线附近的道路条件不佳,印度空军出动大批运输机参与到抢运任务中。由美制C-17、俄制伊尔-76重型运输机以及安-32中型运输机组成的空运部队出动了比以往更多的航次,以“尽快将人员和物资从各个地方空运到拉达克”。
印度NDTV网站称,在拉达克地区的列城上空出现大批印度空军的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印度军事分析人士认为,印军迅速投入这种“坦克杀手”,是因为有消息称“中国在拉达克地区靠近实际控制线附近部署了坦克”。
此外,亲赴列城前线空军基地视察的印度空军总司令巴达乌里亚(RKS Bhadauria)证实,印度空军战机正在空中巡逻,“监视来自中国的活动”,“我们的战斗机已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回应中国飞机的越界行动”。
开枪许可获通过?
莫迪6月19日在主持召开约20个党派参加的“中印边界问题全国党派大会”上表示,“没有什么对实控线边境印度官兵行动能力的限制,交战规则已被修改。”对此,印度北部前陆军司令BS Jaswal的解读是,允许实控线附近官兵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
北京学者指出,在6月15日及以前多次发生的中印边境摩擦中,之所以都是肢体冲突,是因为双方都有“不打第一枪”的硬性规定,这一默契有效地把双方冲突的规模限制在了特定范围内,严格的边防政策规定,有效地防止了小规模肢体冲突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 。
此次,莫迪政府声称给予边境部队使用枪支武器的行动自由,目前尚不知仅是口头宣示,还是已经作为具体的军事命令落实到印度基层部队。但不管怎样,莫迪讲话无疑发出了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大增加了肢体冲突上升为交火冲突的可能。这与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同中国外长王毅通话时同意“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边境地区争端,缓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的表态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军事专家王云飞认为,对印度政府首脑的最新边境问题政策性表态,中方只能信其有,不会信其无。多年来,面对外方多次挑衅滋事,中国一线官兵保持高度克制、忍让。但个别周边国家却视中国的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误认为中国严格的边防管理政策规定有可乘之机,甚至认为中国在营造周边安全环境上有求于自己,所以屡屡挑事要挟中国。印度的最新政策改变,可能迫使中国做出相应边防政策调整。
中国环球网主编胡锡进称,若消息属实,这严重违反中印两国《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中印边境地区虽然不时紧张,但两国军队已经几十年没有相互开火。若印军今后向中国军人开枪,两国边境地区将完全变成另一面貌。中国不想与印度升级冲突,但我们有充裕能力击退印军的任何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