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意蕴、音义融合,是驻华大使取中文名的一个普遍规律” 3月13日,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分别接受哥伦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卡夫雷拉、埃塞俄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塔费拉、法国新任驻华大使白玉堂递交的国书副本。 这其中,“白玉堂”三个字格外耳熟,难免让人联想到我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潇洒倜傥的“锦毛鼠”白玉堂,这或许就是这位54岁的新任法国驻华大使的灵感来源? 尽管白玉堂没有对名字本身作出解释,但考虑到他曾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习中文,后于2005年至2008年抵华履职,担任法国驻华使馆政务参赞,对中法两国外交、亚太事务经验颇多,给自己取这么一个特别的中文名也算是“入乡随俗”。 音义融合的中文名 笔者梳理发现,很多远道而来的外交官都会给自己起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如罗班松、方澜意、王纯万、潘迪、马磊、高洋、吴若兰、谢胜文、潘绮瑞、牛望道、罗梁……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中文名,实则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深刻意蕴、音义融合,是驻华大使取中文名的一个普遍规律。第11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就参考了这一点,据悉,芮捷锐曾请精通中文的同事、后来成为澳总理的陆克文帮忙,给自己起一个中文名字。 陆克文很认真,他认为中文名不但要与英文名谐音,在汉字意义上也要与众不同。两人坐在花园里,翻了一个下午的中文词典,按照中国人的取名习惯,姓前名后,即为Raby Geoff(Geoffrey)。于是,就有了“芮捷锐”这个名字,另含迅捷、敏锐的汉字表意。 尚慕杰也不例外,这位前美国大使英文名直译为吉姆·萨瑟,音义融合后,就成了一个接地气,又包含受人景仰、出类拔萃等美好寓意的新名字,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另外,也有像“苏和”一样,特别注重蕴意的中文名,既象征着和平、和谐,也正对应外交官的任务和使命。第一个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大使恒安石,因为非常崇拜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他便以寓意为鉴,成为第一个拥有汉语姓名的美国驻华大使。 同样的,第21任英国驻华大使因自称“吴百纳”,受到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关注。王毅表示期待她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吴百纳回应称,“希望我能够不负这个名字。” 中文名更显亲近 是保留音译外文名,还是新取一个中文名,各国外交官们虽看法不一,大多数仍倾向于后者。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源于个人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兴趣与尊重;另一方面是作为外交人员,能够快速融入当地,拉近国家之间的距离,表达对当地人民的友好,从而更好地开展两国外交事宜。 毕竟,驻华大使身份特殊,他们对地道中文名的使用,或多或少能让中国人民对其产生亲近感。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中文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从最早的“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中国先生”傅高义,到如今数十万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取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因此越来越多见,几乎每一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三分之二的美国驻华大使、超半数法国驻华大使都有中文名。 除热衷于起中文名外,一些驻华大使还认真学习中文、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和网友互动,与中国的缘分越来越深。“武汉你好!美好的日子终将会回来的!”2020年4月,武汉解封之时,前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用汉字写下对武汉的祝福,得到无数中国网友称赞。 此外,据外交部官网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7位新任驻华大使抵华任职。3月13日,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分别接受哥伦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卡夫雷拉、埃塞俄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塔费拉、法国新任驻华大使白玉堂递交的国书副本。 2月,马耳他新任驻华大使白瀚轩、智利新任驻华大使毛里西奥·乌尔塔多、苏里南新任驻华大使张碧芬先后履新,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分别于1日、6日、8日接受三人递交的国书副本。1月10日,几内亚新任驻华大使阿米娜塔·科伊塔递交国书副本。
“ 深刻意蕴、音义融合,是驻华大使取中文名的一个普遍规律”
3月13日,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分别接受哥伦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卡夫雷拉、埃塞俄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塔费拉、法国新任驻华大使白玉堂递交的国书副本。
这其中,“白玉堂”三个字格外耳熟,难免让人联想到我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潇洒倜傥的“锦毛鼠”白玉堂,这或许就是这位54岁的新任法国驻华大使的灵感来源?
尽管白玉堂没有对名字本身作出解释,但考虑到他曾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习中文,后于2005年至2008年抵华履职,担任法国驻华使馆政务参赞,对中法两国外交、亚太事务经验颇多,给自己取这么一个特别的中文名也算是“入乡随俗”。
音义融合的中文名
笔者梳理发现,很多远道而来的外交官都会给自己起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如罗班松、方澜意、王纯万、潘迪、马磊、高洋、吴若兰、谢胜文、潘绮瑞、牛望道、罗梁……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中文名,实则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深刻意蕴、音义融合,是驻华大使取中文名的一个普遍规律。第11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就参考了这一点,据悉,芮捷锐曾请精通中文的同事、后来成为澳总理的陆克文帮忙,给自己起一个中文名字。
陆克文很认真,他认为中文名不但要与英文名谐音,在汉字意义上也要与众不同。两人坐在花园里,翻了一个下午的中文词典,按照中国人的取名习惯,姓前名后,即为Raby Geoff(Geoffrey)。于是,就有了“芮捷锐”这个名字,另含迅捷、敏锐的汉字表意。
尚慕杰也不例外,这位前美国大使英文名直译为吉姆·萨瑟,音义融合后,就成了一个接地气,又包含受人景仰、出类拔萃等美好寓意的新名字,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另外,也有像“苏和”一样,特别注重蕴意的中文名,既象征着和平、和谐,也正对应外交官的任务和使命。第一个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大使恒安石,因为非常崇拜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他便以寓意为鉴,成为第一个拥有汉语姓名的美国驻华大使。
同样的,第21任英国驻华大使因自称“吴百纳”,受到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关注。王毅表示期待她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吴百纳回应称,“希望我能够不负这个名字。”
中文名更显亲近
是保留音译外文名,还是新取一个中文名,各国外交官们虽看法不一,大多数仍倾向于后者。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源于个人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兴趣与尊重;另一方面是作为外交人员,能够快速融入当地,拉近国家之间的距离,表达对当地人民的友好,从而更好地开展两国外交事宜。
毕竟,驻华大使身份特殊,他们对地道中文名的使用,或多或少能让中国人民对其产生亲近感。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中文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从最早的“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中国先生”傅高义,到如今数十万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取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因此越来越多见,几乎每一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三分之二的美国驻华大使、超半数法国驻华大使都有中文名。
除热衷于起中文名外,一些驻华大使还认真学习中文、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和网友互动,与中国的缘分越来越深。“武汉你好!美好的日子终将会回来的!”2020年4月,武汉解封之时,前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用汉字写下对武汉的祝福,得到无数中国网友称赞。
此外,据外交部官网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7位新任驻华大使抵华任职。3月13日,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分别接受哥伦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卡夫雷拉、埃塞俄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塔费拉、法国新任驻华大使白玉堂递交的国书副本。
2月,马耳他新任驻华大使白瀚轩、智利新任驻华大使毛里西奥·乌尔塔多、苏里南新任驻华大使张碧芬先后履新,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洪磊分别于1日、6日、8日接受三人递交的国书副本。1月10日,几内亚新任驻华大使阿米娜塔·科伊塔递交国书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