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又开始批评教育改革了 印度教育比中国要好多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5日 11点23分 PT
  返回列表
77815 阅读
21 评论
造梦东方电影

马云呼吁教育改革考试又上热搜。 有人认同,也有人提出了担忧。

「考试的确不是检验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如果连考试都没有了,那么所谓的“寒门子弟”就连唯一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印度,教育和考试问题症结,同样存在诸多争议,一直备受国人喜欢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在批判印度的教育制度。

多年后,《摔跤吧爸爸》的导演和编剧,又创作了一部关于教育制度批判的电影——《最初的梦想》,依然在批判当下的印度教育模式。

它直面教育体制的不公与压榨,却也给了这种教育环境下,考试“失败者”们一些治愈和温暖。

如果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糟糕,不妨看看他们这群‘失败者’的故事。

唯成绩论,是应试教育改革的最大弊端吗?

高中生拉格海姆,家境优渥,父母毕业于名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与中国的清华北大旗鼓相当),而且都是社会精英。

作为精英家庭的小孩,拉格海姆没有优越感,父母的高期待,反而给了他很大压力。

为了迎接高考,拉格海姆杜绝了一切娱乐,每天奋战18个小时。

周末,父母要带他去逛游乐园,他永远都说写完再去。

每天勤勤恳恳学习,本该有个好的成绩。可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他崩溃了。

拉格海姆没有被录取。

只想过成功的喜悦,却没有意识到失败的后果,一切猝不及防,瞬间击溃他的骄傲。

拉格海姆,觉得自己是个 “失败者”,他不知未来该如何是好,转身到阳台,纵身一跃,跳下了高楼。

自杀之前,嘴里还一边说着:全世界都会取笑我,我是个loser。

幸运的是,经过ICU抢救拉格海姆没有死。

但他却没有求生意识,一直无法醒来。

拉格海姆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繁忙,缺乏深入沟通,但没有顾及到孩子的焦虑。

「等成绩出来,我们开香槟庆祝」拉格海姆的父亲,曾兴奋的告诉他。

拉格海姆也没想过,自己高考落选后,该如何承受结果。

精英父母的期待,自己长久的努力,高考成绩成了拉格海姆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成为压倒他最后的一根稻草。

更令他崩溃的是,班级里平常成绩一般的人都考上了,唯独他落榜,顿感颜面扫地。

印度一直奉行严格的种姓制度,教育更是奢侈品,高考是大多数平民阶层翻身的唯一途径。

和中国的高考类似,印度的人生大考JEE以其难度之高及录取率之低而闻名。

「每年,在印度的学习圣地科塔,共有60万人在准备JEE,最后只有不到5000人可以升入印度理工,录取率0.8%。

为了能踏上这条真正千军万马通过的独木桥,JEE考试50%以上的学生是复读生,每天坚持学习12个小时及以上。」

高考落选,拉格海姆选择自杀,逃避社会、家庭和自身压力,就不难解释了。

相比而言,国内高考比起印度,要好多了。

马云说,要改变教育模式,不应该只有考试,只看成绩。

「如果考试是唯一的KPI,教育就不会是正确方向。」

很多人,为马云鼓掌。

但对穷人家庭的孩子来说,成绩和高考,也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途径。

考试和成绩,不是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除了文化课外,增加音体美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同时注重学生心理、身体素质,才是当下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

不过,在中国,实现绝对的公平教育太难,师资条件就是一大难题,地区经济发展也达不到平衡。

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富人家的孩子,有条件去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爱好班,去费用昂贵的私人学校,穷人家为孩子教育支出已经艰难,哪有多余资金全面培养孩子。

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首先要保证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平,再谈马云的「唯成绩考核」现象。

考不上好大学,一生就完了?

考不上好大学,人生就意味着失败吗?

高考只是可供选择的出路,而不是唯一的生路。

就像电影中所说:

每年有100多万孩子参加考试,只有一万个孩子入选,剩下的99万孩子都不知所措,所以他们不会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的失败。

记得《哈利波特》系列里,邓布利多曾对哈利波特说:

It is not ourabilities that show what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高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高考过后,依然有多条路可选择。

成绩、文凭很重要,但没了它们,也可以有精彩人生,可能过的会比较艰辛。

著名一些的如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曹德旺,仅是小学文凭,9岁才上学,14岁被迫辍学,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后来几经波折,实现了自我的理想。

再接近生活的,自己身边的一位朋友,他高中毕业,自学计算机编程,也为此报了补习班精进自己的能力,目前在一线城市也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也有人,选择了复读,继续备战高考。

一个人的格局,除了成绩和文凭,面对逆境,还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同样重要。

心理学上讲: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前进,若总用消极的字眼去暗示自己,不好的事情汹涌袭来。」

电影里父亲安里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整夜守在拉格海姆身边,给儿子讲过去他在校园中作为“失败者”的一段经历。

随着故事的逐渐深入,拉格海姆开始有了意识,之后为了让意志消沉的儿子振作起来,安里把当年一起干蠢事的朋友叫了过来。

原来,海格拉姆的父亲和朋友们,遭遇过比他更失败、难熬的经历,他们又是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的呢?

那群被贴上“失败者”的人,最后怎样了?

没考上大学,就是失败者?

不,即使电影里,拉格海姆的精英父亲,父亲的朋友们,在学生时期,也被当做一群“loser”。

父亲安里,就读于印度最有名的理工大学。

倒霉的是,一开学就被分开人人厌恶的最差的一栋宿舍楼H4。

这栋楼里面的学生被视为异类,其他学生们送外号“失败者联盟”。

据说在这里生活的新生们,处境艰难,不仅被会逼迫扮演动物,问女生要衣服,犯错的时候还会让你脱了裤子坐到啤酒瓶上……

而这栋宿舍楼还聚集着几位“杰出的失败者”。

第一个失败者,性傻。

之所以有这样的外号,是因为他本人几乎把骚浪贱,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说话尖酸刻薄,还打飞机成瘾,各种色情杂志铺满床头。

宿舍的第二个失败者,妈宝男。

妈宝到什么程度,他的父亲明知道H4宿舍楼臭名远扬,硬要把儿子送到这边锻炼男子气概,希望能把儿子“带坏”。

第三个失败者,酒鬼。

不论在哪,酒不离身,常常喝到不省人事。

第四位,酸酸。

尖酸刻薄损人一流,一刻不骂人心里就憋屈的慌。

第五位,号称宿舍楼的大哥大德里克。

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是关键时候,总能出来掌控大局。

相比于其他楼里刻苦读书的学生,在这栋楼里,他们不是看小黄书,就是一起撩妹,或者一起玩“湿身大战”。

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一群不知上进的混混。

安里一开始不愿接受这样的生活,后来与他们日渐相处的过程中,被他们的真实,热情打动,之前所谓的各种霸凌,都是大家逗趣的方式。

机缘巧合下还赢得了院学校女神玛雅的芳心。

学校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即将开始,安里得知,过去三年来,老大德里克带领的H4战队,每年都是倒数第一。

“失败者联盟”这个称号,由此得来。现在安里也成功的作为失败者的一员。

而他们的对手H3号楼,校史上连续15年夺冠。他们想要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真心难。

普通人眼里,他们考上印度最好的大学,为家人争光,很是优秀,但是在校园中他们这群人是别人眼中的失败者。

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尽管表面嬉笑打闹,内心依然敏感,自卑。

选择当别人眼中的失败者还是突破自我?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导向:直面失败。

影片中,为了一雪前耻,起初他们奋发图强,可还没坚持几天,又乱作一团。

最后为了让这次比赛赢得胜利,安里与大家约定,戒掉对自己十分重要的事。

距离比赛开始时,安里决心不再与女朋友玛雅见面,性傻决定不再看任何黄片,酒鬼也努力戒酒,甚至在戒酒的过程中差点失去性命。

比赛时,知道敌强我弱,他们一边努力一边制定一套全方位的攻略。

比如,足球pk时故意假摔,夜晚用电话色诱对方队员,让其得不到充足的休息。

比赛拉拉队狂喊贱贱的口号,干扰对方情绪。

最终,他们过五关斩六将,与对手打成了平手。

策略虽好,但大多属于投机取巧,取胜关键还是要有匹配的实力。

所以到了篮球赛时,尽管再有策略,他们还是输了。

拉格海姆听完父亲的故事,猜想他们当时一定非常绝望。

事实上,他们虽败犹荣,虽然输了比赛,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H4宿舍楼,脱掉了“失败者”标签。

明明只是一场简单的运动比赛,为什么大家看得如此之重?

安里的这句话令人感动:

「比起输掉,以后被别人叫失败者,总比被人叫懦夫好,败给自己更加糟糕」

多年过去,这些曾经被认为的“失败者”,拉格海姆的父亲安里成为了国内某行业精英,性傻常年从事海外跨国生意,一直离不开母亲的妈宝男,在美国深造20余年,其他人也有着不错的生活和工作。

电影中强调了父母要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其实也向大众传递一个观念,如何正确的面对失败。

「聆听他人友善的见解,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学会自洽,与自己比较就好,哪怕只是进步一点点」

成功人士为何成功?

他们大多数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选择的不是跳楼自杀,而是绝地重生。

人生低谷已经是下限,爬起来继续走下一步,你会发现:你正在走上坡路。

j
junkerus
1 楼
你妈了逼的印度教育比中国教育好多了 别看了几个硅谷ceo是印度人就开始瞎几把喷, 高管一项主要的能力就是喷,中国人的英语都是非母语,人家印度官方语言是英语,当然占便宜了。 不过这真是在海外中国人一个很大的弱项,不愿意融入别人的圈子,不擅长表达自己。
敞开裤裆任风吹
2 楼
: 这个也确实和中国传统教育有关, 少说多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叫唤的鸟没有好鸟。 人群里不要得瑟,做人要谦虚。 多听别人说什么 不要自己在哪里瞎BB。 这都是中国人从小培养出来的。 真要是说起来 中国人乃至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都是 苦干型。 能说 能喷的基本都是中国文化里被鄙视那一群。 所以要是能把这毛病改了。中国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但是! 你自己扪心自问,改的了吗? 5000年文化的“荼毒”已经是你的价值观的一部分了
老二要罢工
3 楼
马云自己基本算是高考的失败者吧,尽管考上了,可学校不咋滴啊,心里面有怨气很多年了,如今发达了可以出来呲牙了。
映像伦理审查
4 楼
啥时候全国卷子统一分数统一啊?
秋林信步
5 楼
现在真是越来越烦这货了,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大商人,就开始到处乱评论。你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不错,但不代表你也是个成功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他倒好,哪都少不了他
裘千手
6 楼
马云,马自发达,怎么还不移民印度
走马读人
7 楼
乞丐迄今吃餅乾 亥豕乾脆吃收訖 亂扔文學仍乾杯 混亂紊亂無秩序 擾亂糾紛阻轉動 乾坤乾淨首誕辰 漢字似亂中有理 誰解此秘封亞聖
8 楼
中国人,性格如此,所以我在各种地方骂 中国人啊,从上到下,都不会搞宣传,只会干事,而且有时候还反向宣传 反正就是 不会吹,例子太多说起来累心,说句实话吧,多少实验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你见过多少中国人的名字是写在report或者essay上的 工作也一个样,明明在国内狠如狼到了国外变了羊.... 太多了,说不完,总感觉中国人需要一次在自我认同和尊重上的提升,但很容易搞出极端民粹
y
ypt
9 楼
把在杭州西湖办的大学搬到印度去
c
cotoncai
10 楼
每个国家可以变革的东西很多,但教育一定是最难改变的。这个东西和文化底蕴和国民性紧紧相关,和阶级一样的根深蒂固。对个人来说是先天条件加后天环境,对社会来说是几百上千年的积累,树大根深,动不了。你说中国教改,除了改成向钱看有什么实质改变?应试教育和科举制改得了吗?西欧国家基础教育那么差,那么多不会拼写不会算术的成年人,从幼儿园开始搞教育分流到高等教育花样百出的潜规则与秘密通道。这些他们的人民不清楚吗?所有的人都清楚。但这不妨碍人民吃饭睡觉,就没有人想去改。个人面对教育体制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给自己的后代选条聪明的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以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天下第一的人都是不太聪明的。
走马读人
11 楼
-- 乞丐迄今吃餅乾 小蟲重新打沖鋒 亥豕乾脆吃收訖 申猿直接嘯賴帳 亂扔文學仍乾杯 精研藝術開車行 混亂紊亂無秩序 擾亂糾紛阻轉動 乾坤乾淨首誕辰 華人初創甲骨文 西人首見共振峰 漢字似亂中有理 誰解此秘封亞聖
走马读人
12 楼
乞丐迄今吃餅乾 小蟲重新打沖鋒 亥豕乾脆吃收訖 申猿直接嘯賴帳 亂扔文學仍乾杯 精研藝術開車行 混亂紊亂無秩序 擾亂糾紛阻轉動 乾坤乾淨首誕辰 未聞學者有反應 華人初創甲骨文 西人首見共振峰 漢字似亂中有理 誰解此秘封亞聖
开饭了
13 楼
马云又开始装逼了!
w
wkoa
14 楼
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傻逼马云滚到印度去吧。别回来了
s
splendor57
15 楼
妈的 一个卖货郎暴发富能不能不天天出来充人生导师?
走马读人
16 楼
文字探索我改革,保守勢力窮鎮壓 反動終是不長久,白花謝了開黃花
走马读人
17 楼
-- 保守欲安不得安 改革欲罷不能停 萬馬齊瘖究可哀 獨木久持待發聲
系统不忙了
18 楼
你以为退休了,股份退出来了就没事了?共产党能放过你?
s
scsi65
19 楼
马云膨胀了😂
g
givetome
20 楼
不代表你也是个成功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他倒好,哪都少不了他
美籍評論員
21 楼
這口氣很有領導風範!
l
ly2001german
22 楼
这些美德都已经成为荼毒了,那你就跟着洋爹混就行了,在国人圈里只会日夜受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