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bian saying: “In war the politicians give ammunition, the rich give the food and the poor give their children…..When the war is over the politicians get back the leftover ammunition, the rich grow more food and the poor search for the graves of their children.”
塞尔维亚有个谚语:“在战争中,政治家提供弹药,富人提供食物,而穷人则提供他们的孩子…..等战争结束后,政客们取回剩余的弹药,富人会种更多的粮食。而穷人,只能寻找孩子的坟墓
俄乌烽火令台湾社会思索台海冲突可能爆发的战争,在“声援乌克兰”的集体情绪下,如何抵御中共“入侵”,迅速成为台湾对乌克兰“感同身受”的热议话题。近日,台立法院提出报告建议恢复征兵制,台防部又实施“史上最硬”教育召集(教召)制度,并松口可望增兵,思考方向无不朝向“武装化”的战备动员。
台立法院法制局在俄乌冲突之际,推出《我国少子化问题与对策之研析》报告,称台湾战斗部队已出现人力不足问题,加上少子化趋势影响,预估至2039年可征募役男仅有5万6,000名,从而建议台政府停办替代役、恢复征兵制。随着讨论蔓延,台防长邱国正回应时表示,并不排斥征兵,但台湾义务役期顶多两三年,而募兵志愿役期则是四年以上,“战力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强化后备战力”与“建军备战”。
不只于此,据台媒《联合报》报道,台军向美方购置大批军备武器,但操作人力不足,因此台防部向立院松口,将会在台军总员额21万5,000人内进行滚动式调修三军类型、编组、数量及官士兵配比,目前尚有增兵5万2,718人的空间。再加上台教召新制即将登场,“菜单”包括14天召训期间不休假,每日施训10小时(含夜间2小时),合计训练136小时;召员手机每天管制,晚上有开放时间使用;另行军每次10公里以上。在应对一触即发的台海紧张情势,台湾无不将自身投射进俄乌战局之中,一方面出现质疑美国和西方驰援台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出现“自己的台湾自己救”的声浪。
台立法院法制局建议政府可恢复征兵制。台防部长邱国正对此表示,现行并没有废除征兵制,台防部的重点就是战力、建军、备战。图为2021年9月台军进行汉光演习。(AP)
台湾舆论关于战争准备的“火力”旺盛,背后首先来自于政治人物的风向引领。蔡英文在俄乌战争之初便指示要强化军事整备,3月2日在会见拜登(Joe Biden)特使团时,也表示“冷眼姑息侵略,将制造更多威胁”;台行政院长苏贞昌3月1日接受国民党立委傅崐萁质询时,更八度拍桌爆怒称“我们从不求战,也绝不畏战”,表示乌克兰全国团结对抗侵略者给台湾的启发是“自己国家自己救”。在野的国民党思路大同小异,主席朱立伦主张“国家安全绝不能假手他人”,副主席连胜文在脸书(Facebook)发文指国民党的字典里没有“投降”两字;赵少康则说“避战为上,如果要打,就是要赢”,并进一步喊话蔡英文应向美国要求战略清晰、出兵保卫台湾。其他网路舆论领袖,也不乏争相表态愿上战场杀敌保台。
▼俄乌战局投射台海战争,台政治人物表态愿上战场:
其次,台湾朝向“再武装化”之路前进,更为深层必须看到美国在背后不断敲边鼓。当中美角力升级之后,美国着重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美国媒体与智库遂涌现将台湾作为武装“刺猬”或“豪猪”的想法。此外,2019年曾传出美方评估台军后备部队“虚有其表”,批评为“无效战力”;2021年4月美媒《华尔街日报》引述台美多位专家说法,指台湾军备防务支持不足,兵役缩短,且人民备战意识薄弱,需未雨绸缪;同年10月该报再度报道称,担忧台军士气不振、后备部队准备不足,“难与中国一战”。与此同时,美国军方人士开始鼓吹考虑派遣陆战队特种兵赴台指导训练,建议台军依托台湾的丛林山区和城市建筑与解放军展开“游击战”。可以看到,在美方相关对台“放风声”之后,台军将“巷战”列入演训项目,并正式将教召加严加长,显见台湾军事整备方向有着深刻的美国身影。
美国总统拜登指派前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左三)率团访台,3月2日在下榻饭店会晤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左四)。与会人士透露,朱立伦与美方谈到征兵制,他表示,对于台《兵役法》与《后备军人条例》修正,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已提出作为最优先法案。(国民党供图)
提出“历史终结论”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2月25日在一场视频演讲中提及,“若台湾不为自己而战,不能期待美国会来救台湾”。而快闪台湾的美国前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Michael Glenn Mullen),在与台湾政要会面时同样表达了对于军备与征兵的关切。事实上,不管是“美国挺台”的甜言蜜语,抑或是“为己而战”的苦口婆心,美方都是从自身的国家战略利益出发,通过台湾牌的军事角色,极大化美国印太战略压制中国的目标效应,既要借此吓阻北京,也是炒作“武统论”的另一种变形,制造台海矛盾与动荡不安,维护美国在此区域的介入“合理性”与政治利益。
从这一点来看,今日乌克兰陷入烽火,美国同样在军事上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一来不断给乌克兰领导人灌输“加入北约”的迷汤,二来大规模输送军火援助,“武装”乌克兰作为牵制俄罗斯的关键图钉。而乌克兰领导人正是在接收到来自美国的“底气”,更无所畏惧地向俄罗斯“草螟弄鸡公”(闽南语,不自量力、自惹其灾之意),甚至在“亲美抗俄”的意识形态作祟下,宣称要恢复乌克兰的核地位。
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3月3日在台总统府拜会蔡英文时表示,台美双方有决心维护自由不受到冒犯,“我也相信在蔡总统的任内,不会看着别人来践踏这样对自由的渴望。美国也会一直和台湾站在一起。”(台总统府供图)
在台海情势风急浪高之下,台湾政客一边不断澄清自己绝非乌克兰,一边却又不断宣扬、效法乌克兰统治阶层的誓死抵抗精神,致使台湾社会也弥漫必将与侵略敌人的玉石俱焚的豪情壮志或是悲情意识。固然台湾社会在面对台海问题时需要危机意识,但在美国与台独政府放大渲染“中国威胁”的情况下,台湾却陷入了“战争”迷思,完全忽略了乌克兰以人民生命牺牲给世界做出的最大教训,应该是政治精英需要以最大的努力避免局势走向战争的地步。这一点,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与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早即分别从乌克兰的角色和西方政策的错误发出过警示。
如今台湾政客对于台海危机的应对之道,依旧深陷在“亲美抗中”的选举民粹之中,通过购买武器、扩大军事武装,以及游走在与美国联手打破“一中”框架的危险边缘,作为执政者“保台”的唯一路线,朝野和民众上下同被绑架在其中。然而,台海的和平不是没有政治基础的绳索可以维系,端视政治精英愿不愿意承担起责任,避免台湾落入与乌克兰一样的险境,真正负起担当,不让台湾人民承受乌克兰人民所受之苦。如果只是在征兵扩军上面打转,显然是问错问题更是给错答案,让台湾落入“别无选择”的陷阱,那么台湾政客高喊的“声援乌克兰”不过只是一句虚伪的口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