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师逆天改造,拆了半座楼,效果却出奇惊艳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9日 20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67525 阅读
4 评论
一起设计

 建筑改造 

Architecture Renovation

建筑的改造和翻新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真正牛逼的改造并不是要把原有建筑拆了重盖——那样不仅预算高,工业废物也超标——而是要重新提炼核心架构,用设计大胆地去变化空间、化繁为简,从而延续建筑物「生命力」。

△设计师青木茂 Shigeru Aoki

今天要介绍的日本事务所 Shigeru Aoki Architect & Associates 尤其擅长改造项目,由设计师青木 茂/Shigeru AOKI 创立于1990年,经他之手的历史建筑,在外观和结构方面全都焕发了新生。

01

图书馆改造真庭市中央图书馆

该图书馆建于1980年,到现在已经 39 年了,由日本事务所 Shigeru Aoki Architect & Associates 对这个三层高的砖色大楼进行了彻底翻新。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后占地面积 5,806.22㎡ ,建筑面积 1,942.39㎡, 整个工程耗资 810,000,000日元(约5000万人民币),历时1年。

△改造前内部

△改造后的阅览室

日本现代建筑很大程度受到奥斯卡·尼迈耶的现代主义风格影响,这个图书馆也不例外,它的主体由简单的矩形、圆柱几何体组合而成,堪称经典。

改造后的建筑同样延续了这一特点,使用透明玻璃和钢制窗框、黑色钢板幕墙替换原有外墙结构,创造出一种外立面的连续感。

木质百叶的加入突出了天然肌理的温暖感,新的玻璃幕墙后面看得到原有的橙色砖墙,周围山脉绿植反射在玻璃上,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师对每个楼层也做了重新布局,先来看下面这张画风清新的楼层规划图:一二层是阅览区,二层右侧开辟出一大块露天庭院,三层面积和主楼一样大,设有礼堂、餐厅能功能区。

△楼层透视图

原本摆满书架的楼层空间零星分布着圆形体块,同时穿插圆角木质围墙(棕色部分)划分功能空间,当然还有木格栅等日式元素,是不是感觉明亮又开阔?

在对项目功能、建筑风格进行深入揣摩后,项目重点放在空间和功能的连续性上,在现有的楼板中切割出圆形天井以增加采光。

设计师将建筑外围不必要的非承重墙全部拆除,原有空间的昏暗被一扫而光 ▽

墙体轻量化的同时,也不忘增加抗震墙和钢架作为加固 ▽

下一步就是配合圆形切口的位置来创建各种功能体:用当地的雪松做成旋转楼梯,然后用同样材料的木板在这块柱形区域内搭建书架,虚实之间自然相交 ▽

雪松和柏木作为内部主体的填充材料,将白色天花板与灰质地板平面清晰地结合起来,同时营造了一个轻松明快的氛围。

圆形的切口呼应着建筑外部的结构,建筑原有的房梁自然而然形成空间分界 ▽

在完全开放的空间里,使用了同样材料的木书架排列而成行,大而圆的桌子巧妙地形成阅览区 ▽

红砖、木结构桌椅、隔断是每个空间的组成部分,它们扩大了室内材料的范围,为整个环境增添有机的质感。

大面积落地窗,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采光。

改造后的礼堂新增了一道弧形条木天花,强调材质的肌理感。

透过宽大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建筑原始的楼板结构,延续着历史特性。

打通楼板形成的圆形天井,在户外广场上成了一座座「灯塔」 ▽

02

幼儿园改造Good Design Award winners 2019

△改造前外观(道路侧)

△改造后外观(道路侧)

为了纪念松崎幼儿园成立100周年,业主想要扩建历史悠久的木屋,添加游戏室和餐厅。同时又能维持其历史特色。

△翻新后的幼儿园内部

这其实是个两难的诉求,一方面建筑年老失修,不适合继续使用,另一方面确实有必要保护这样的古老建筑。

因此,设计师另辟蹊径,将原本 H 形的木屋分为南北两部分,一边拆除砖瓦屋顶和腐朽的木结构框架,并加盖钢制框架进行扩建,从而将古老的结构包围在内,又扩展出足够的内部空间;而另一边进行结构加固、粉刷等基础的翻新。

△改造后外观(内侧)

建筑两端覆盖透明玻璃幕墙,从而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拆除了曾经的屋顶外墙后,老屋的重量减轻了大半,不用担心结构问题了。

△加盖后的建筑与矮屋的边界

现在,这些传统的木制竖井结构可以用作孩子们的游乐设施,钢结构天花与之形成对比,新旧建筑物并存,创造了一个彼此包容的空间;

双层挑空设计,对老木屋的兼容性更强,创造出一个轻松明快的空间氛围。

03

住宅改造Double Sukin House

下面要介绍的是住宅改造,项目诉求是房主家停车位不够用了,设计师最终给出的方案可以说是脑洞奇大,看一下 before & after 对比就知道了 ▽

△改造前

△改造后

是不是感觉好像换了栋房子?并没有。设计师不仅在原有 100㎡ 土地基础上扩展出两车位的空地,还「变」出了两栋总面积 89㎡的一室户住宅!

刚拿到这个案子的时候,设计师原本考虑过要进行重建,但经过对项目的仔细考察后,发现这栋有30年历史的房子虽然旧但基础结构仍然坚固如初,毫无腐蚀或开裂现象,甚至还挺过了几次中等规模的地震;于是他决定选择对其进行「翻新」,从而保留一半的地基和结构件。

△拆除东侧房屋

为了解决车位问题,建筑布局就得重新规划。设计师将现有建筑物从中间切开分为两半,其中一半旋转 90度后就空出了两辆车的停车位。

此外,被拆掉的那部分房子的木梁品质完好,可以直接拿来做新建筑的结构件,既环保又节省预算。

△改造流程示意图

另一方面,由于四周住房普遍挨得很近,且没有绿植围墙等遮挡视线,过去房主习惯了拉着窗帘生活,也希望翻新后的房子不要有大窗户。设计师还需要解决的便是住宅的隐私和采光问题。

为此,他在两座建筑物外墙北侧新增加了一块名为「Double Sukin」的约 45 厘米宽的细长结构▽

它里面是中空的,内壁和外壁交替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矩形切口,让光线可以交替地透过外侧小窗照亮内部,连窗帘都省了 ▽

而且两端也装有窗户,保证了空气的流通 ▽

夜晚开了灯也几乎看不见室内的情况,令建筑物形成一种立体的神秘感 ▽

两座建筑的交界处形成了一条通风的走廊。

上下层之间有一道挑空的天井,也将光线引入室内 ▽

交错的切口富有层次感,又不会完全封闭,刷成黄色的墙面增加了室内的活跃气氛。

房子翻新好,屋主格外享受从 Double Sukin 中穿过的风和光线,这成了她平日最大的乐趣。

△改造前后平面图

△改造后立面图

04

综合楼改造上川端ビル

Shigeru Aoki Architecture Studio 还曾经对位于福冈市的「上川端ビル」商住两用综合大楼进行了彻底翻新。

△改造前

△改造后

这幢大楼紧挨着博多河,底层是商业空间,上部是公寓楼,建于1965年。翻新的重点是促进街道景观的更新。

结构方面,设计师拆除了建筑内外不必要的非承重墙和楼层之间多余的连接结构,为大楼做轻量化「瘦身」,同时补充相应的抗震墙做楼体加固;接着用体量较轻的木质复合板填充墙面 ▽

最后,用带有镜面效果的不锈钢复合板加玻璃窗做外墙饰面,倾斜的角度可以更好地反射出周围的街道跟河景 ▽

大楼深色的外观现代感十足,河流倒映在外立面上,形成一道奇妙的城市景观 ▽

内部空间也变得开阔明亮。

这样的改造是不是在「物尽其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创新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W
Wolf2000
1 楼
看了日本那个改造房子的节目,几乎跟盖一座新房差不多费用
南宫逸云
2 楼
不,兄弟,干工程的明确表示,重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干掉B儿
3 楼
这设计的什么鸡吧玩意儿
s
summered
4 楼
内部装修挺好的,外立面不就是包了层东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