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白天咳嗽不严重,晚上躺下后却咳个不停;患皮肤病后,白天不怎么痒,半夜反而会被痒醒。
为什么有些病一到晚上症状就加重?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 张湖德
5种病容易在晚上加重
晚上人体需要睡眠进行休息时,有些疾病会趁机作乱,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1
哮喘
导致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迷走神经兴奋:白天交感神经兴奋,晚上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呼吸道平滑肌收缩,诱发哮喘。因此一到晚上,哮喘患者就会觉得病情加重。
过敏原接触增多:主要针对尘螨过敏者。睡觉时,患者呼吸道接触床铺、枕头等过敏原的时间增加、浓度更大,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哮喘患者一定要坚持用药,特别是急性加重期,必须将病情控制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夜间加重问题。此外,尘螨过敏者应经常更换、暴晒床上用品,以降低过敏原影响。
2
心血管病
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容易因呼吸不畅导致低氧血症、血压升高等,进而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加重等问题。
特别是在白天劳累后,心力衰竭患者极易在夜晚被憋醒,不得不坐起以缓解症状。
此外,睡眠本身对心脏功能也有影响,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可能造成心率减缓,加重心律失常。晚上睡眠时,人的警惕性下降,往往病情发展到较重时才会发现,也是人们感觉心脏病晚上加重的原因之一。
心血管病患者应特别关注夜间病情变化,若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致,可通过治疗睡眠障碍获得缓解。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必要时服用利尿剂。
无特殊原因者,需保证遵医嘱按时服药。
3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病因是胃与食管间贲门的关闭功能减退,所以一旦姿势不对就会出现胃酸反流。
白天时,人们总是站着或坐着,受到重力影响,反流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晚上平躺后,胃酸更易反流进入食道,症状也就随之加重;如果胃酸流入气道,还会加重哮喘病情。
此外,迷走神经夜间持续兴奋,可造成胃酸过多分泌,而晚餐食物大部分排空进入肠道,导致胃酸不能被有效稀释,也会加大刺激程度,造成不适。
缓解夜间症状可采取以下方法:
睡觉时将床头垫高,但应注意是抬高整个上身,而不是只垫高枕头。理想情况是使用医院护理床,将床头摇高,也可在床头脚下垫两块砖头,使之抬高。
夜间不要吃太多,最好不吃辣,也不要吃巧克力或喝咖啡,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贲门的关闭程度,贲门关不好,胃酸就易反流。
睡前服用一粒促胃动力药,如伊托必利,可帮助收缩贲门。
4
痛风
痛风患者的发作特点常为夜间加重,感觉晚上关节肿胀、疼痛加剧。因为导致关节炎症的炎性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夜间炎性因子释放增多所致。
控制痛风,关键在于通过药物或饮食调节,将尿酸降至360毫摩尔/升以下或更低。
5
皮肤病
很多皮肤疾病都会在傍晚或夜间加重,如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瘙痒性疾病,疥疮、虫类蜇伤等寄生虫或其他动物所致的皮肤病,以及银屑病、烧伤、冻伤等。
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主要指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及人体的阴阳变化。比如,人体在早上阳气足、晚上阴气盛,就会影响疾病发作规律。
从现代医学来看,白天交感神经兴奋,夜间迷走神经兴奋,糖皮质激素早上分泌最多,晚上相对较少,而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此外,人们在晚上活动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也会变少,所以大部分注意力就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导致敏感性增加,瘙痒加重。
疼痛也喜欢“摸黑作案”
比起伴随多种症状的具体疾病,疼痛这种体征也会在夜间加剧。
法国里昂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平均而言,疼痛反应的周期模式为,疼痛灵敏度在凌晨3点~4点间达到峰值,而大约在12小时之后(下午3点)达到最低值。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早上不痛,但午后发作,越到傍晚腰痛越明显。
此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项研究发现,睡眠质量较差时,对疼痛也更加敏感。
抓住睡前养生的好时机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针对晚上睡眠不好的人,最好在睡前两小时——亥时(21~23点),培养几个习惯放松身心。
适度散步
促进睡意
睡前1小时不宜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也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如果想运动,可在睡前2小时左右适当散步,以半小时内、缓步为宜,可促进睡眠。
热敷眼睛
缓解疲劳
睡前热敷一下眼部,有助改善眼部周围气血运行,有效缓解眼部疲劳,还能减轻黑眼圈。
具体方法:洗脸后用稍热的水(以感觉不烫为度)浸湿毛巾,轻轻敷在眼睛上,待温热感退去即可。
按摩头部
疏通血流
每天睡前用双手手指按摩头部,可刺激穴位,疏通头部血流,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还可改善偏头疼。
建议每次从头顶向后、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热,约5分钟为宜。
热水泡脚
行气助血
睡前用温水(40℃~45℃)泡脚15~20分钟,可帮助气血下行,使大脑更放松,还能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作用。
跪坐后仰
舒缓焦虑
白天久坐久站的人,可在睡前两小时尝试跪坐,双手放在臀部后侧,手臂伸直,上身慢慢向后仰,保持30秒后还原,重复3~5次,可放松手臂肌肉、锻炼腹部、舒缓焦虑。
按摩足心
强腰固肾
临睡前,以拇指顺时针按摩足心约100次,可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缓解肢体疲劳、强腰固肾、抗衰防老的作用。
深呼吸
全身放松
有些人入睡前会因为一些事情过于兴奋,或突然想到某些事情而静不下心,导致入睡困难。
建议睡前静坐5~10分钟,最好配合腹式呼吸,帮助身体放松。▲
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白天咳嗽不严重,晚上躺下后却咳个不停;患皮肤病后,白天不怎么痒,半夜反而会被痒醒。
为什么有些病一到晚上症状就加重?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 张湖德
5种病容易在晚上加重
晚上人体需要睡眠进行休息时,有些疾病会趁机作乱,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1
哮喘
导致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迷走神经兴奋:白天交感神经兴奋,晚上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呼吸道平滑肌收缩,诱发哮喘。因此一到晚上,哮喘患者就会觉得病情加重。
过敏原接触增多:主要针对尘螨过敏者。睡觉时,患者呼吸道接触床铺、枕头等过敏原的时间增加、浓度更大,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哮喘患者一定要坚持用药,特别是急性加重期,必须将病情控制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夜间加重问题。此外,尘螨过敏者应经常更换、暴晒床上用品,以降低过敏原影响。
2
心血管病
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容易因呼吸不畅导致低氧血症、血压升高等,进而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加重等问题。
特别是在白天劳累后,心力衰竭患者极易在夜晚被憋醒,不得不坐起以缓解症状。
此外,睡眠本身对心脏功能也有影响,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可能造成心率减缓,加重心律失常。晚上睡眠时,人的警惕性下降,往往病情发展到较重时才会发现,也是人们感觉心脏病晚上加重的原因之一。
心血管病患者应特别关注夜间病情变化,若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致,可通过治疗睡眠障碍获得缓解。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必要时服用利尿剂。
无特殊原因者,需保证遵医嘱按时服药。
3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病因是胃与食管间贲门的关闭功能减退,所以一旦姿势不对就会出现胃酸反流。
白天时,人们总是站着或坐着,受到重力影响,反流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晚上平躺后,胃酸更易反流进入食道,症状也就随之加重;如果胃酸流入气道,还会加重哮喘病情。
此外,迷走神经夜间持续兴奋,可造成胃酸过多分泌,而晚餐食物大部分排空进入肠道,导致胃酸不能被有效稀释,也会加大刺激程度,造成不适。
缓解夜间症状可采取以下方法:
睡觉时将床头垫高,但应注意是抬高整个上身,而不是只垫高枕头。理想情况是使用医院护理床,将床头摇高,也可在床头脚下垫两块砖头,使之抬高。
夜间不要吃太多,最好不吃辣,也不要吃巧克力或喝咖啡,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贲门的关闭程度,贲门关不好,胃酸就易反流。
睡前服用一粒促胃动力药,如伊托必利,可帮助收缩贲门。
4
痛风
痛风患者的发作特点常为夜间加重,感觉晚上关节肿胀、疼痛加剧。因为导致关节炎症的炎性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夜间炎性因子释放增多所致。
控制痛风,关键在于通过药物或饮食调节,将尿酸降至360毫摩尔/升以下或更低。
5
皮肤病
很多皮肤疾病都会在傍晚或夜间加重,如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瘙痒性疾病,疥疮、虫类蜇伤等寄生虫或其他动物所致的皮肤病,以及银屑病、烧伤、冻伤等。
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主要指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及人体的阴阳变化。比如,人体在早上阳气足、晚上阴气盛,就会影响疾病发作规律。
从现代医学来看,白天交感神经兴奋,夜间迷走神经兴奋,糖皮质激素早上分泌最多,晚上相对较少,而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此外,人们在晚上活动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也会变少,所以大部分注意力就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导致敏感性增加,瘙痒加重。
疼痛也喜欢“摸黑作案”
比起伴随多种症状的具体疾病,疼痛这种体征也会在夜间加剧。
法国里昂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平均而言,疼痛反应的周期模式为,疼痛灵敏度在凌晨3点~4点间达到峰值,而大约在12小时之后(下午3点)达到最低值。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早上不痛,但午后发作,越到傍晚腰痛越明显。
此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项研究发现,睡眠质量较差时,对疼痛也更加敏感。
抓住睡前养生的好时机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针对晚上睡眠不好的人,最好在睡前两小时——亥时(21~23点),培养几个习惯放松身心。
适度散步
促进睡意
睡前1小时不宜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也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如果想运动,可在睡前2小时左右适当散步,以半小时内、缓步为宜,可促进睡眠。
热敷眼睛
缓解疲劳
睡前热敷一下眼部,有助改善眼部周围气血运行,有效缓解眼部疲劳,还能减轻黑眼圈。
具体方法:洗脸后用稍热的水(以感觉不烫为度)浸湿毛巾,轻轻敷在眼睛上,待温热感退去即可。
按摩头部
疏通血流
每天睡前用双手手指按摩头部,可刺激穴位,疏通头部血流,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还可改善偏头疼。
建议每次从头顶向后、用双手手指梳到头皮发热,约5分钟为宜。
热水泡脚
行气助血
睡前用温水(40℃~45℃)泡脚15~20分钟,可帮助气血下行,使大脑更放松,还能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作用。
跪坐后仰
舒缓焦虑
白天久坐久站的人,可在睡前两小时尝试跪坐,双手放在臀部后侧,手臂伸直,上身慢慢向后仰,保持30秒后还原,重复3~5次,可放松手臂肌肉、锻炼腹部、舒缓焦虑。
按摩足心
强腰固肾
临睡前,以拇指顺时针按摩足心约100次,可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缓解肢体疲劳、强腰固肾、抗衰防老的作用。
深呼吸
全身放松
有些人入睡前会因为一些事情过于兴奋,或突然想到某些事情而静不下心,导致入睡困难。
建议睡前静坐5~10分钟,最好配合腹式呼吸,帮助身体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