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媒体近期高频披露西藏军区密集组织实战化演训消息。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随着消息披露,越来越多的细节得到公布。
西藏军区密集演训
按照时间顺序,政知道先给读者捋一下此前披露的西北高原各项演训。
5月21日,空军新闻网转载刊发消息称,空降兵某旅尝试军地联合新模式,几小时内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整建制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雪域高原,部队整建制抵达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部队抵达后,立即展开训练。
5月28日,环球网转载报道显示,近日西藏军区边防某团野外驻训部队在西藏日喀则西南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进行极限训练。
6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刊文称,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分队在夜色的掩护下乘坐侦察车、运输车向目标地域逼近,进行一场敌后渗透破袭演练。
6月10日,中新网报道称,近日在海拔3700多米的雪域高原某练兵场,西藏拉萨警备区某团组织了一场多课目综合演练。
6月11日,中国青年报称,近日陆军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铁路远程机动至海拔4200米的昆仑山腹地开展野外驻训,在恶劣条件下锤炼实战硬功。
6月13日,中国军事网报道称,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在海拔4500米的陌生地域组织了一场电抗分队女兵强化训练考核。电抗女兵使用多种语言,对敌模拟战场喊话。
6月14日,中新网透露,近日西藏军区某旅步兵营紧贴实战要求,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域组织步坦协同演练,全面检验部队兵种协同和快速反应能力。
6月15日,中国军视网消息称,近日西部战区总医院组织官兵展开了一场常态化夜间模拟实战救护训练。
高原“拔点”流程
前述消息中,虽披露了一些参训的新型装备图片、视频资料,但对于实战化演训的细节,并未详述。
而今天上午,央视发布的一条视频有所不同。
根据央视消息,近日在海拔47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西藏军区某旅举行了一场立体拔点实兵实弹演习。远火、地导、特战、陆航、电抗、工化等兵种力量,组成联合战斗群,对目标实施立体拔点行动,全方位锤炼高原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朝闻天下》节目中,披露了整场演习的战术流程:
1.侦察力量首先通过技术手段,迅速掌握敌方动态。侦察分队利用无人机侦测敌情,提供信息保障;
2.火炮部队对敌方前沿阵地、指挥观察所和暴露步兵进行火力压制;
3.装甲集群持续攻击敌方地堡群;
4.埋伏在远处的狙击手,对敌方观察哨进行精准狙击;
5.无人机拖拽式爆破系统、火箭爆破器、人工排障队开辟4条坦克通路和1条步兵通路;
6.在各类火力掩护下,纵深攻击群深入敌方纵深展开攻击;
7.特战队员搭载直升机机降破袭,清缴残余敌军;
8.同时,装甲车、坦克等装甲集群加入战斗向前推进;
9.防空火力群对来袭敌方直升机进行打击;
10.最后,联合战斗群在装甲集群的掩护下,对敌方指挥所发起立体火力打击。
多款新装备首次列装高原部队
除了央视,西藏军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高原战士”昨晚(16日)也发布推文称,近日西藏军区某旅在海拔4000多米的陌生地域,组织了一场实战化演练。
推文指出,参加这一系列演训的装备有不少是首次列装高原部队,首次进行高原条件下的实弹射击。中国青年网转载文章披露,此次演练中,15式坦克、红箭-10反坦克导弹、11式火箭炮、07A型自行火炮均亮相。
最后,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奉上西藏军区发布的高清动图,饱饱眼福↓↓↓
资料 | 环球网 中新网 央视 北京青年报等
相关报道:中印两军前晚激烈肢体冲突,第二天军报头版发重要消息
(6月15日)晚间,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我。印边防部队出尔反尔,严重违反两国有关边境问题协定协议,严重违反中印军长级会谈共识,严重损害两军关系和两国人民感情。我们要求印方严格约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梳理发现,此次回应系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首次公开亮相。从官方报道可以看出,张水利服役于西部战区,军衔大校。他此前曾以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身份亮相媒体公开报道。
2017年底,他以上述职务就印度相关问题作回应:一架印度无人飞行器近日侵入中方领空并坠毁。印方此举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解放军将扎实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中印刚刚举行军长级会谈
本月,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着密切沟通。
6月5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吴江浩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史耐恩举行视频会议。双方一致认为,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将两国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的理念落实到行动,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
6月6日下午,中印两军在摩尔多边境会谈点举行了军长级会谈,就解决近期边境事态,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磋商。
双方达成共识,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要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双边关系健康与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但显然,事情在6月15日发生了变化。
军地联合,数天缩短为数小时
政知圈还注意到,今天的军报头版刊发了一则重要消息。兵贵神速,快速跨区机动能力对我军守卫边远地区安宁至关重要。
事实上,军媒近期多次发布我军空降兵整建制快速投送兵力赴高原地区相关报道。今天,相关报道更是出现在《解放军报》头版重要位置。
《解放军报》6月16日头版刊发《空地同步 奔赴高原》一文。文章透露,前不久,空降兵某旅依托社会运力资源,通过民航、铁路、物流等多种方式,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整建制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高原驻训场,检验了部队跨区兵力投送新模式。几千名伞兵、数百台装备和战训物资数小时内就完成了机动转场。
报道指出,以往部队组织机动转场,多采取摩托化机动和铁路输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整建制兵力投送需多梯队多批次数天时间才能完成输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兵力投送效率,不利于部队快速跨域机动和短时间内形成作战能力。
事实上,我军此前已经意识到军地联合在兵力机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已经在该领域有所尝试。
去年9月,《中国国防报》披露,空军与5家地方物流公司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0月,《解放军报》刊文指出,西部战区空军驻训部队与高原机场航站建立协作机制,初步实现了军地保障信息利用一体化、保障力量运用一体化。按照这一模式,军地携手完成了边境空中封锁、高原陌生地域实弹实投等重大保障任务。
跨区机动后立即训练
关于近期我军空降兵整建制、远距离、短时间机动投送的新闻,军媒这些天密集披露。
5月底,空军新闻网转载刊发消息称,空降兵某旅几小时内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高原某地域,部队整建制抵达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政知圈还注意到,报道指出“空降兵战车梯队依托地方运力抵达雪域高原”。
6月7日,《解放军报》微博转载播发央视军事视频《从湖北出发!空军整建制兵力投送》,视频披露了整个投送过程。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空军官兵全副武装乘坐铁路、民航等社会化交通工具奔赴千里之外。
该空降兵下辖旅作训科科长毛磊介绍,这次实施机动转场,无论是兵力投送规模,还是投送方式,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突破。该旅旅长龚伟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利用民用运力进行兵力投送,采集了作战投送和兵力运输方面的数据,为后续使用民用运力整建制投送部队积累了宝贵经验。
政知圈还了解到,该旅整建制跨区机动后,随即在西北高原开展实战化训练。
新型坦克现身西藏高原
前述多则报道中反复提到这样几个关键词:高原、装备、整建制。
这几个关键词比对后,让政知圈想到了几天前看到的消息:国庆阅兵新型装备现身西藏雪域高原。
近期,西藏军区近期在高原密集组织演训,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多领域科目。中新网6月14日报道,近日西藏军区某旅步兵营紧贴实战要求,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域组织步坦协同演练,全面检验部队兵种协同和快速反应能力。视频中可以看出,去年国庆大阅兵中高调亮相的我军新型陆战装备——15式轻型坦克参与其中。
资料显示,我军自主研发的15式新轻型坦克重35吨,主要用于山岳丛林、高原高寒山地的快速部署、机动突击和地域控制,具有重量轻、防护能力好、攻击力强等特点。在去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15式轻型坦克被列入我军主战装备。去年的国庆阅兵中,15式新轻坦组成方阵首次公开亮相。
环球网在去年国庆阅兵后刊文介绍15式轻坦称,15式坦克在总体上更加注重机动能力,越野机动能力大大增强。该装备主要用于高原山地等重型装备难以发挥的地区作战。由于吨位合适,动力强劲,15式坦克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相较重型主战坦克,15式坦克可以通过运20大型运输机实现快速战略部署。
资料 | 《解放军报》 央视空军新闻等
我军媒体近期高频披露西藏军区密集组织实战化演训消息。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随着消息披露,越来越多的细节得到公布。
西藏军区密集演训
按照时间顺序,政知道先给读者捋一下此前披露的西北高原各项演训。
5月21日,空军新闻网转载刊发消息称,空降兵某旅尝试军地联合新模式,几小时内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整建制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雪域高原,部队整建制抵达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部队抵达后,立即展开训练。
5月28日,环球网转载报道显示,近日西藏军区边防某团野外驻训部队在西藏日喀则西南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进行极限训练。
6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刊文称,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分队在夜色的掩护下乘坐侦察车、运输车向目标地域逼近,进行一场敌后渗透破袭演练。
6月10日,中新网报道称,近日在海拔3700多米的雪域高原某练兵场,西藏拉萨警备区某团组织了一场多课目综合演练。
6月11日,中国青年报称,近日陆军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铁路远程机动至海拔4200米的昆仑山腹地开展野外驻训,在恶劣条件下锤炼实战硬功。
6月13日,中国军事网报道称,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在海拔4500米的陌生地域组织了一场电抗分队女兵强化训练考核。电抗女兵使用多种语言,对敌模拟战场喊话。
6月14日,中新网透露,近日西藏军区某旅步兵营紧贴实战要求,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域组织步坦协同演练,全面检验部队兵种协同和快速反应能力。
6月15日,中国军视网消息称,近日西部战区总医院组织官兵展开了一场常态化夜间模拟实战救护训练。
高原“拔点”流程
前述消息中,虽披露了一些参训的新型装备图片、视频资料,但对于实战化演训的细节,并未详述。
而今天上午,央视发布的一条视频有所不同。
根据央视消息,近日在海拔47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西藏军区某旅举行了一场立体拔点实兵实弹演习。远火、地导、特战、陆航、电抗、工化等兵种力量,组成联合战斗群,对目标实施立体拔点行动,全方位锤炼高原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朝闻天下》节目中,披露了整场演习的战术流程:
1.侦察力量首先通过技术手段,迅速掌握敌方动态。侦察分队利用无人机侦测敌情,提供信息保障;
2.火炮部队对敌方前沿阵地、指挥观察所和暴露步兵进行火力压制;
3.装甲集群持续攻击敌方地堡群;
4.埋伏在远处的狙击手,对敌方观察哨进行精准狙击;
5.无人机拖拽式爆破系统、火箭爆破器、人工排障队开辟4条坦克通路和1条步兵通路;
6.在各类火力掩护下,纵深攻击群深入敌方纵深展开攻击;
7.特战队员搭载直升机机降破袭,清缴残余敌军;
8.同时,装甲车、坦克等装甲集群加入战斗向前推进;
9.防空火力群对来袭敌方直升机进行打击;
10.最后,联合战斗群在装甲集群的掩护下,对敌方指挥所发起立体火力打击。
多款新装备首次列装高原部队
除了央视,西藏军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高原战士”昨晚(16日)也发布推文称,近日西藏军区某旅在海拔4000多米的陌生地域,组织了一场实战化演练。
推文指出,参加这一系列演训的装备有不少是首次列装高原部队,首次进行高原条件下的实弹射击。中国青年网转载文章披露,此次演练中,15式坦克、红箭-10反坦克导弹、11式火箭炮、07A型自行火炮均亮相。
最后,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奉上西藏军区发布的高清动图,饱饱眼福↓↓↓
资料 | 环球网 中新网 央视 北京青年报等
相关报道:中印两军前晚激烈肢体冲突,第二天军报头版发重要消息
(6月15日)晚间,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我。印边防部队出尔反尔,严重违反两国有关边境问题协定协议,严重违反中印军长级会谈共识,严重损害两军关系和两国人民感情。我们要求印方严格约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梳理发现,此次回应系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首次公开亮相。从官方报道可以看出,张水利服役于西部战区,军衔大校。他此前曾以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身份亮相媒体公开报道。
2017年底,他以上述职务就印度相关问题作回应:一架印度无人飞行器近日侵入中方领空并坠毁。印方此举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解放军将扎实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中印刚刚举行军长级会谈
本月,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着密切沟通。
6月5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吴江浩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史耐恩举行视频会议。双方一致认为,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将两国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的理念落实到行动,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
6月6日下午,中印两军在摩尔多边境会谈点举行了军长级会谈,就解决近期边境事态,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磋商。
双方达成共识,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要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双边关系健康与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但显然,事情在6月15日发生了变化。
军地联合,数天缩短为数小时
政知圈还注意到,今天的军报头版刊发了一则重要消息。兵贵神速,快速跨区机动能力对我军守卫边远地区安宁至关重要。
事实上,军媒近期多次发布我军空降兵整建制快速投送兵力赴高原地区相关报道。今天,相关报道更是出现在《解放军报》头版重要位置。
《解放军报》6月16日头版刊发《空地同步 奔赴高原》一文。文章透露,前不久,空降兵某旅依托社会运力资源,通过民航、铁路、物流等多种方式,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整建制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高原驻训场,检验了部队跨区兵力投送新模式。几千名伞兵、数百台装备和战训物资数小时内就完成了机动转场。
报道指出,以往部队组织机动转场,多采取摩托化机动和铁路输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整建制兵力投送需多梯队多批次数天时间才能完成输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兵力投送效率,不利于部队快速跨域机动和短时间内形成作战能力。
事实上,我军此前已经意识到军地联合在兵力机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已经在该领域有所尝试。
去年9月,《中国国防报》披露,空军与5家地方物流公司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0月,《解放军报》刊文指出,西部战区空军驻训部队与高原机场航站建立协作机制,初步实现了军地保障信息利用一体化、保障力量运用一体化。按照这一模式,军地携手完成了边境空中封锁、高原陌生地域实弹实投等重大保障任务。
跨区机动后立即训练
关于近期我军空降兵整建制、远距离、短时间机动投送的新闻,军媒这些天密集披露。
5月底,空军新闻网转载刊发消息称,空降兵某旅几小时内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高原某地域,部队整建制抵达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政知圈还注意到,报道指出“空降兵战车梯队依托地方运力抵达雪域高原”。
6月7日,《解放军报》微博转载播发央视军事视频《从湖北出发!空军整建制兵力投送》,视频披露了整个投送过程。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空军官兵全副武装乘坐铁路、民航等社会化交通工具奔赴千里之外。
该空降兵下辖旅作训科科长毛磊介绍,这次实施机动转场,无论是兵力投送规模,还是投送方式,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突破。该旅旅长龚伟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利用民用运力进行兵力投送,采集了作战投送和兵力运输方面的数据,为后续使用民用运力整建制投送部队积累了宝贵经验。
政知圈还了解到,该旅整建制跨区机动后,随即在西北高原开展实战化训练。
新型坦克现身西藏高原
前述多则报道中反复提到这样几个关键词:高原、装备、整建制。
这几个关键词比对后,让政知圈想到了几天前看到的消息:国庆阅兵新型装备现身西藏雪域高原。
近期,西藏军区近期在高原密集组织演训,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多领域科目。中新网6月14日报道,近日西藏军区某旅步兵营紧贴实战要求,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域组织步坦协同演练,全面检验部队兵种协同和快速反应能力。视频中可以看出,去年国庆大阅兵中高调亮相的我军新型陆战装备——15式轻型坦克参与其中。
资料显示,我军自主研发的15式新轻型坦克重35吨,主要用于山岳丛林、高原高寒山地的快速部署、机动突击和地域控制,具有重量轻、防护能力好、攻击力强等特点。在去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15式轻型坦克被列入我军主战装备。去年的国庆阅兵中,15式新轻坦组成方阵首次公开亮相。
环球网在去年国庆阅兵后刊文介绍15式轻坦称,15式坦克在总体上更加注重机动能力,越野机动能力大大增强。该装备主要用于高原山地等重型装备难以发挥的地区作战。由于吨位合适,动力强劲,15式坦克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相较重型主战坦克,15式坦克可以通过运20大型运输机实现快速战略部署。
资料 | 《解放军报》 央视空军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