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别怕!产业链外迁去东南亚 不一定是坏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5月1日 21点10分 PT
  返回列表
87237 阅读
73 评论
远川出海研究

对国内产业链外迁东南亚的讨论几乎是年经贴,最近因为越南出口超过深圳,以及李嘉诚投资越南,又火了一把。今天,我也对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浅见。 

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产业外迁”的产业,全部指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包括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供应链。

 

对产业链外迁,我主要3个观点:

1.国内劳动密集型(或者说所谓的“中低端”)产业外迁东南亚是必然的,不同行业不同早晚的问题;

2.富裕的东南亚比贫穷的东南亚对中国更有利;

3.产业升级与星辰大海,需要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努力,还有观念革新。

 

开始正文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我一个广东朋友,家在汕头,他老爸20年前就在汕头附近开箱包工厂,主要卖到美国。后来工人越来越难招且贵,所以大概在三四年前把工厂从汕头搬到柬埔寨。这两年赚到盆满钵满,就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被海运吃掉了不少利润。

 

如果你是一个类似的广东箱包老板,早年靠本地工厂发大财,后来人工越来越贵逐渐赚不到钱。你会选择怎么办?请大家代入这个具体情景去想(而不要站在上帝视角下大棋),这是一个贯穿全文、生动理解产业外流问题的隐喻。

 

以下为正文。

 

01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东南亚是必然的

 

必然的原因可以分两方面去讲,宏观和微观。宏观方面先看这张图:

 

1980-2018年,我国的主要生产要素占全球比重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80年,劳动力占比远超其他要素。所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改开切入点,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在2018年,我国最具优势的要素禀赋已经变成了资本和研发,劳动力占比甚至还有所下降,不过仍然较高。这个宏观图景能映射到中微观层面的很多现象:比如我国一方面在互联网和数字能源这些重资本重技术的行业全球领先,但与此同时仍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更重要的是,既然资本和技术才是目前我国最大优势,那未来的发展最优策略就不再是堆人头,而是靠资本(去买买买投投投)或者靠技术(去提高生产率)。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逐渐缩小、乃至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那这些产业去哪儿呢?如果不是被机器彻底消灭,那就是去东南亚。

 

当然,不同行业外迁的节奏与速度不同。SKU种类越多、上下游配套越复杂的行业,外迁越慢,反之就越快。比如服装箱包就可以很快,LED灯就比较慢。

 

但慢不代表不会走,国内劳动力价格与环保要求是推力,RCEP(区域内零关税,大幅减少中间制成品贸易成本)以及东南亚各国自身的经济民族主义(政府支持政策)是拉力,迁移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外迁的宏观原因,讲微观原因时我们还是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被昂贵的劳动力价格利润越来越薄的箱包小老板,你会怎么做?

 

常规操作有三种:

1.减少招人,改用机器。这在宏观上叫“劳动生产率提升”,对应前图所展现的资本和技术要素禀赋(毕竟你得先有钱买机器)。工人失业。

 

2.把厂关了不干了。工人也失业。

 

3.找门路把厂建到东南亚。工人还是失业。

 

要让工人不失业的办法只有一种:忍着微利甚至亏损坚持把厂看下去。

 

但老板不是圣人,换你当老板你愿意吗?既不愿意,那就只能有人补贴老板让他把箱包厂留在广东。但这个补贴的费用你愿意掏吗?恐怕没人愿意掏。那理论上只有政府掏,可政府为什么要把原本可以用来投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的钱补贴给箱包工厂?说好的产业升级呢?

 

代入微观视角后,就会发现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强行留在国内,比从宏观逻辑上体现的更不可行。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缩水是必然的,这些“缩水”里有的意味着消失,有的意味着外流。外流的首选,就是东南亚。

 

有人说东南亚产业链不健全,中国企业不会去。宏观上看,80-90年代的中国产业链健全么?但外资为什么还会来?微观上看,对制造业小老板来说,正是这种有点苗头但又不太成熟的时刻,才是真的套利机会窗口。如果什么都齐备了,那只会是新一轮内卷的开始。

 

 

02 富裕的东南亚比贫穷的东南亚对中国更有利

 

 

对国内产业链外迁东南亚的担忧,大部分围绕在本土制造业工人失业上。但如果换个视角,从中长期来看,因承接中国产业链而变得更富裕的东南亚,比一个贫穷的东南亚,对中国更有利。因为“富裕”意味着购买力,购买力意味着中国的商品和服务除了欧美,有了新的市场。

 

还是代入微观视角。目前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做平台的话大部分还是首选亚马逊。一方面是亚马逊平台更成熟,另一方面是亚马逊主要覆盖的欧美市场客单价高。虽然这两年做Shopee(主要辐射东南亚市场的电商平台)的人也在变多,但Shopee客单价不高是个事实,原因很简单,东南亚人没那么有钱。

 

但试想一下,假如10-20年后,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卖的都是利润率更高的产品和服务,因承接中国产业转移而变得更富裕的东南亚消费者,也能消化得了这些高端产品和服务。

或者更微观地说,那时的跨境卖家卖的不再是依托供应链优势的3C和服装,而是一个个“中国版iPhone”、“中国版Channel”,靠研发和品牌赚东南亚人的钱。不仅客单价有了,物流仓储成本也更低,这不香吗?

 

更进一步,就连供应链都可以不在国内——中国设计,东南亚穷国生产,东南亚富国消费;甚至中国设计,非洲生产,东南亚消费。让中国像现在的老美一样吃掉产业链上最赚钱的部分,难道不比现在苦哈哈靠供应链的性价比挣钱好?

 

有人或许会说,老美不会允许咱们这样的。但讽刺地是,我常常感到不仅老美不允许,就连咱们自己人都不允许——“不再世世代代给欧美人做衣服做鞋子”的根本办法,是国内根本没有做衣服做鞋子的人,而不是即便这些产业已经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已失去经济性(且这些产业本身也无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还硬要把它们圈在国内。

 

以上只是商品贸易视角,服务贸易同样如此。如果东南亚人变得更有钱,中国电视剧可以更多卖到东南亚,东南亚人也会更多来中国旅游/消费——就像中国在过去20年的迅速崛起期进口了更多的外国产品,给美日欧等等带来了更多旅游收入一样。

 

不过,上述种种出现的前提,是在东南亚变得更加富裕的同时,我国的产品、文创与自然环境都在不断变得更好。我对此并不怀疑。所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与向东南亚的产业外迁,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与东南亚的同步迭代,不仅不是零和博弈,反而会让整个亚洲都变得更好。从地缘政治上讲,这也让东南亚与中国交恶的机会成本更大,这在G2时代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一个富裕的东南亚,比贫穷的东南亚,在中长期对中国更有利。

 

 

03 产业升级与星辰大海,还需要观念更新

 

 

当下舆论中对国内产业链外流的焦虑,本质上是因为我国目前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产业发展阶段:高端产业爬坡尚未完成,中低端产业又被新兴市场偷塔,进退失据的风险增加,非常难办。

 

但除了产业发展中的真实困境外,我认为这些焦虑背后还有一些思维执念。比如“全产业链安全论”,以及“出口立国”。

 

所谓“全产业链安全论”,就是认为一国只有掌握了全产业链,国家安全才能高枕无忧。但这个观点存在三个问题:

1.全产业链缺乏经济性。最直接地,让一个能把航母当饺子下的国家同时保留大量劳动密集型服装厂是划不来的。但与后面两个相比,这个已经最不重要了。

 

2.全产业链未必安全。掌握了全产业链,理论上可以不与外界打交道,或者只打很少的交道,实际上处于一种准脱钩状态。这意味着对抗加剧后,外界下重手时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更小,反而会刺激对抗升级以及更重的手段出现——山姆搞北韩就比搞俄国更敢放开手。

 

3.全产业链,尤其是希望样样顶尖的全产业链,甚至意味着更不安全。这点或许会引起争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刘培林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有个观点:从博弈论角度,如果一国想发展出足以卡全世界脖子的全产业链,那么其他国家为了防止未来被该国卡脖子,只会联合起来在该国发展成功之前卡该国脖子,使该国产业升级走向失败。

 

那么更合适的产业链安全观是什么呢?掌握某些杀手锏技术,全球顶尖,非我不可,随时可以借此卡别人脖子。如果把均势理论搬到国际产业竞争中,就是互相卡脖子的世界,才是更稳定的世界。

 

 

“全产业链安全论”之外,“出口立国”,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这种惯性基于过去40年我国经济的成功实践,但也暗含一个问题:我国为什么从改开早期至今都如此重视出口?一个关键原因是国内生产的供给无法被国内的需求消化(购买力不够),这在越早期越明显,所以只能借助欧美买家完成供需循环。

 

换言之,出口本身不是目的,供需之间的正常循环才是。如果国内购买力足够强,强到国内的需求能消化国内的供给,那出口的重要性也会大大降低。实际上,我国出口占GDP的比在2008年以后已经大幅降低。

 

 

但在把出口本身作为目的的观念影响下,东南亚的崛起会被认为是给我国增添了众多出口竞争对手,自然会焦虑。

 

其实,未来我国若要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一定会从出口大国向进口大国转变。黄奇帆在《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特征以及“三零”原则为基础的FTA发展趋势》里对此有很精辟的论述,概括为三点:

1.进口大国意味着市场容量大,足以牵动世界;

2.进口大国往往是国际贸易的定价者;

3.进口大国要么是自己有大量外储,要么本币就是世界货币。

 

第三点很有意思。既然人民币要努力成为世界货币,那么其他国家总得多持有些人民币吧?如何持有呢?要么是中国增加对外人民币投资和贷款;要么多进口,多增加议价权,条件成熟时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让对手方囤更多人民币……无论如何,“出口立国”,一昧追求贸易盈余,并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目前,市面上经常出现一些“目标”和“观念”上的自相矛盾。比如目标上是希望“不再给欧美人世世代代做衣服做鞋子”,但在观念上却认为“中国必须有人世世代代做衣服做鞋子”;比如目标上希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但在观念上却希望靠出口把人民币都囤在家里;比如目标上希望做品牌做溢价,但在观念上又看不起说故事的人文学科,仿佛只有上手苦干或者飙出硬核数据才叫踏实…… 

 

仿佛是,一个已经在2楼的人明明可以向3楼爬,也实际上打算向3楼爬,可身子却不听使唤地往2楼甚至1楼扭。中国早已不是40年前那个中国,甚至已经不是10年前那个中国,但很多人只是用简单粗暴的“强/弱”来理解这些变化,对真正的结构性的变迁却并没有感知。

 

当然,说了这么多后,可能还是会有朋友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没回答国内产业外迁东南亚后的失业问题。老实说,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同样也不知道开头那个问题怎么办——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宁愿自己亏钱,但为了保住中低端制造业的工人,而继续做么?

熊猫出塞
1 楼
未富显老 这个是个大挑战
活在裆下
2 楼
肯定不是坏事,低端人口不能进厂做衣服做鞋,赚不到钱被社会淘汰就行,这样国家也解决了低端人口的问题
c
com.6park
3 楼
哈哈哈哈😄 大力支持清零
上帝之杖
4 楼
赢麻了
t
tosefun
5 楼
华为有啥真高端,人家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了,试试让他完全不进口芯片看
l
leejackson
6 楼
自慰,说啥是好呢!总得给自己找个留脸面的借口吧。
H
Holycow
7 楼
官媒亲妈死了也能说成是好事
y
yuba
8 楼
也不一定是好事
t
tanggulashan
9 楼
. 这文章写得,我一时间都找不到词来形容。 天天嘲笑美国产业链外迁落到今日产业空心化,一边自己走上同样的路还安慰自己不是坏事。 其实这是经济规律,资本追求利润,向成本低的地方流动,逐渐拉平地区间的发展差异,然后重复这样的循环。穷一点不用自贱,富一点也不用吹牛。
爷来也
10 楼
产业外移,失业增多。
浏留浏留
11 楼
对老板来说是好的,对劳工来说是坏的。粉红老是说美国制造业衰退,不要忘了,许多中国制造产品,品牌是美国的,老板当然是美国。那就是说,中国制造对美国不是坏事,那怎么又说美国要完蛋呢?
右手好累
12 楼
丧事喜办,又赢麻了
t
tosefun
13 楼
好不好看屁股坐在哪,从老板的角度当然哪里成本最低就去哪里,作为一个大部分老百姓只能进行低端生产的政府要是也觉得这样好,那就只能呵呵了
笑掉大牙
14 楼
中国剩余低端劳动力就要喝西北风了
傅佩荣
15 楼
我是键盘侠
16 楼
又赢麻了
求片
17 楼
天天喊着转型 高科技,扪心自问 你行么,只要中国人均工资翻一倍,几乎上的产业全玩完…. 如果中国不玩完, 全世界就玩完….14亿人 工资翻一翻 啥感念, 多少原本在中度发达的国家产业 全部搞垮,锅就这么大,你拿多了 人家就没了…比如汽车, 中国汽车产业起来了,韩国日本德国就得失业,就这么现实…
系统不忙了
18 楼
不怕,老婆有外遇可以提高夫妻生活质量
英国流氓
19 楼
去你妈的 卖国贼 狗屁媒体
琪爷
20 楼
专家们,低端工作没有了,高端造不出来 还鼓励生3胎 请问下一代都能是精英吃高端饭碗吗。
邻居王叔叔
21 楼
高端服务业这些人干不了。低端服务业是和就职率和工资挂钩的。 农村建设改造?就是把这些人赶回老家去等死?
求片
22 楼
这几天 牛逼也吹了 自信心也爆棚了,厉害了我的国了,房价也宇宙第一了,看看北京和上海,真的值个8万 10万一平么, 该醒醒了,中国有今天的成就不容易 几代人吃苦拼下来的,别几年时间给整完了….邓公死不瞑目啊 当年求着卡特 送几千留学生去美国,为了国家,该弯腰弯腰,有今天 真心不易
阿迹
23 楼
那都是资本主义的苗,我们不要。我们只要社会主义的草!
m
mamahuhuhu
24 楼
做高端是自然而然的经济结果,而不是想当然想做就做
l
lovepark1
25 楼
别怕 包子连任 不一定是坏事.....
樱桃儿熟了
26 楼
中国的体量,人种的素质,是根本不怕周边的小国的。它们与中国有代差。日韩将来也会比中国有代差,因为它们的科技综合实力不行。同时也希望中国周边小国不要太差,不要搞得像米国南边的中南美,或法西意南边的北非,以及德国东边的众屎坑小国。不过印度需要小心,它是个挍屎棍,在肢解印度之前,不要去那里投资,不要帮它发展,不要贪图它那个小钱。
l
liebsh
27 楼
土共一会说中国有10亿农民工,人化程度不高,只能做低端产业的打工仔,打工妹!现在总书记释放病毒,然后暴力封城,外国开始把产业链转向东南亚! 土共不追究总书记的责任,反而靠几个党媒自吹自擂,低端产业转移我们不怕,是好事,我们要做高端!和华为当初一个口气!
砍瓜切菜侠
28 楼
低端的被别的国家抢走了,高端的又抢不过来。自己这几十年基本就是靠着全球化起来的,现在自己跟拜把子兄弟联手把全球化弄的快完了。这是看中国人吃饱了心里有气是吗?看不得中国人好的到底是谁?
t
tschus
29 楼
: 全世界有几个高端服务业岗位啊,让流水线做鞋的工人去做高端服务业相信你也享受不了。农村建设就是让城市的制造业外迁回农村,降低劳动力成本,其实在首钢外迁出北京,国家已经在这么做了。很多国企合并的新基地都在农村,本地人不需要再去城市打工,这也是国家为下一步私人企业以国企为原材料中心打造新的聚落做的先行铺路。不说别的,以前市内的纺织厂,机械铸造厂,已经纷纷外迁,原址都成了写字楼商贸街,现在要去找工厂,都要开车市区出发几十公里了。
邻居王叔叔
30 楼
你自己想想现实吗? 你离开老家到城郊工厂,一个月4000元。 然后因为4000元太贵了,工厂决定把厂子拆了,然后到你农村老家开,让你一个月2000元? 你会开心的谢谢老板吗?
g
gp1545
31 楼
无可奈何花落去。贫穷的中国才会需要皇帝来压压惊。
你有权不回答
32 楼
别怕!饿死 不一定是坏事!
沙漠之狐
33 楼
美国当年是占据了整个链条的顶端,才开始转移低端产业的。 - 咱们现在高端产业还没有弄好,很多中端的技术也是买的。仅靠互联网那几个卖菜和零和游戏,没法增加社会财富。最终会把自己搞死
低层群众
34 楼
别怕!中国人喜欢走出去,出国门去创业,天下都是中国人的。
罗马军团
35 楼
辛苦上坡30年,下坡只要3年。
低层群众
36 楼
中国将来是各种创业源头,发展新型专利技术,然后一带一路,开枝散叶,传到天下去,
金三
37 楼
走夜路,吹口啃哨,自已给自己装胆儿。对了忘了,还忘了白天被大白捅。然后再被中国警察打的跪唱国歌。
罗马军团
38 楼
我一直说,中国的现行制度,感谢老邓,在过去几十年摸索中取得了很大成就,有许多可取之处,弄得好未来有潜力能和西方比肩。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防撞栏机制,这是西方制度之所以超级稳定不会出大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 西方的制度三大基石:民权、法制、地方自治,每个都具有防撞栏功能,独裁从一开始就会遇到民权、法制和地方政治的抵制,想突破这重重阻碍难于登天。政府权力大,效率高但形成专制的可能性也会增大;政府权力小,难以专制但是效率会低。西方这种制度虽然不可避免会带来扯皮问题,但是随着实践不断地微调完善,它已经在政府权力上建立了一个相当好的平衡。 = 中国的制度,得益于大一统传统,民众对于大政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国从历史上,就一直缺乏防撞栏机制。历代王朝,不管如何辉煌,最终都是毁在几个昏庸而大权在握独断专行之人手中,中国的王朝,除了最早的800年周朝,没有一个能活过400年,基本上都是300年左右,必定崩溃,反观欧洲那些王朝超级稳定,延续千年不倒是家常便饭。这说明中国的政治传统有大问题,这个机制完全可以从西方制度中寻找补救措施。首先,地方自治和中国的传统冲突,基本难以借鉴。可以借鉴的是民权和法制,比如某种民选产生的宪法委员会。这个机制如果一直缺乏,中国和历代王朝不会有区别,迟早都会上演高楼起高楼塌这种演绎了无数次的故事,所有的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车轰隆隆翻下悬崖无能为力。
地中海的爱
39 楼
共产党这张嘴,里外都是理!
刁太大
40 楼
哈哈哈,跟几个月前的停煤停电一个腔调。等着打脸吧。淘汰低端产业。
l
lier
41 楼
手动点赞你的理论。我非常认可。谢谢。你很像我以前某个网站的一个朋友,喜欢钻研这些民主与法制的学问。
发棵游
42 楼
别怕!把屁民全关在家里饿饭,不一定是坏事! 别怕!把上海人全都饿死,不一定是坏事! 别怕!把外国人全都赶走,不一定是坏事! 别怕!把外资全都没收,不一定都是坏事! 别怕!把资本家高斯,不一定都是坏事! 别怕!让大傻逼登基当皇帝,不一定都是坏事! 兲朝屁民有福了!偷着乐去吧!有了不停吃肉糜的自由!
s
slimane
43 楼
这篇文章就一个习思想,何不食肉糜
人生就是游戏
44 楼
赢麻了
抬头看天
45 楼
和为贵,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价值观不同的人和国家,但不能因为那样就要决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人类社会的总结。 历史也同样证明了和气才可以生财,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和气生财的结果。不是斗狠的结果。斗狠我们试过了,从1949到1978, 斗得民不聊生。气量要大才能放眼世界,不到生死不得已的时候,要有勇气讲和气。俄国乌克兰打到最后,还是要坐下来谈停战的。踩上一只脚永不翻身只图一时痛快,在现在的世界上做不到了。
p
polo56883
46 楼
小心排華 屠殺
k
kksummitsimon
47 楼
这种媚上的媒体是威权政治没法掉头的原因之一
j
jpeagle
48 楼
中国从海外赚钱的结果就是,一是被海外排华,几十年积累一朝变零。二是推高国内物消费物价,让富人越富,穷人越穷,静待革命。 根本不会出现产业升级这样的事情。
w
wlhe03
49 楼
中国年轻人都去送快递了,谁要制造业?
a
abe868
50 楼
: 噗 怎么可能比你娘的生意好啊,你们母子每天接待大量可爱的小朋友,行业翘楚 🤣
a
abe868
51 楼
噗,你和你娘被打的国歌都能倒着唱了吧?🤣
a
abe868
52 楼
跟着你麻麻再就业,打开双腿做生意 🤣
苏浩
53 楼
沒事,東南亞就是接盤俠
飞腿
54 楼
这文章的思路就是,等东南亚富裕到日韩水准,产业链自然又会返回中国。真他娘人才,躺平到大家都富裕了,自己也就不愁被剥削了。
苏浩
55 楼
特朗普向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未艾, 习近平向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方兴.
v
vhengsh
56 楼
哈哈,有趣!所有原料还是来自中国。
W
Wuyueshanren
57 楼
东南亚比厉害👍墙国富裕的国家很多
d
danial
58 楼
留园不需要理性,挑动情绪带来流量是根本利益所在。 老百姓不需要理性,大是大非面前,讲什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