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aption英国《泰晤士报》头版刊登感染新冠状病毒不治身亡的李文亮医生照片。
中国武汉肺炎“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感染冠状病毒不治身亡,成为周五(2月7日)国际媒体聚焦的中国消息。
路透社报道了国家监察委派调查组到武汉就李文亮及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的消息,但指出有迹象显示涉及李文亮之死的言论遭到删查,“尤其是对政府的批评指责”。
“武汉政府欠李文亮医生一个道歉”和“我们要言论自由”等周四在微博网站短暂流传之后,迅即消失,周五搜索已经无法显示。
路透社说,李文亮生前和弥留之际的遭遇激起了人们对2003年萨斯(SARS)时期的记忆。最初当局设法隐瞒疫情之举在国内外招致谴责。
报道引述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国事务分析员萨拉·库克(Sarah Cook)说,李文亮之死引发“广泛而一致”的公众抗议,但这是否构成一大拐点仍不清楚。这方面一个先例是2008年高铁事故惨案同样在社交媒体激起滔天巨浪,舆情汹汹,但后来很快平息。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报道标题是“新型冠状病毒吹哨人之死触发罕见的网上骚动”。
图片版权EPAImage caption武汉中心医院入口处,人们向李文亮医生献上鲜花,表达哀悼之情。报道记述了中国社交媒体上井喷般的悲愤之情。包括政府官员和商界要人在内,社会各界民众在网媒和社媒发布了无数讯息,表达哀思、要求问责,对李文亮和其他“吹哨人”的不公遭遇表达愤怒。
报道说,这波舆情在一个不容些微异议的专制国家引发“灵魂的拷问”。
《纽约时报》报道称,网民们上传《悲惨世界》中的歌曲“你可听见人们的怒吼”(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他们援引中国宪法第35条有关民众有言论自由的规定,他们推送“丧钟为谁而鸣”的诗句。
英国《卫报》称李文亮是“说出真相的英雄”,他的去世令中国民众激愤。该报报道说,李文亮之死触发普通中国人爆发出愤怒和悲恸,但他们要求言论自由的呼声受到删查。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香港市民烛光守灵,哀悼李文亮医生《卫报》注意到,热门话题#我们要言论自由 在微博上曾经一度有200万人讨论,不过随后被删除;#武汉政府欠李文亮医生一个道歉 的话题在吸引成千上万的微博用户后也消失不见。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名34岁英年早逝的医生在武汉肺炎疫情一个关键时刻去世。“迅猛扩散的疫情是习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来面临的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报道说,李文亮“吹哨人”之举使他成为全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而当局则在努力设法平息公众对政府处理疫情不当的愤怒,这也令当局声称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说法受到质疑。
图片版权LI WENLIANG美国有线电视CNN报道说,李文亮去世后“有更多控制舆论的明显的举动”,激起更大、更普遍的愤怒。
CNN在报道中称李文亮“死了两次”:先是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部分官媒爆出李文亮去世的消息,触发社交媒体上的哀悼浪潮。随后出现一份声称李文亮还活着的医院声明,官媒立刻删除之前的报道,但最后医院又发声明证实李确实去世。
美联社AP报道说,年轻的李文亮医生之死触发了人们对他的赞誉之情以及对共产党当局置政治于公共安全之上的无比愤怒。
“李文亮医生虽离开人世,却代表了人们蕴藏着的愤怒,针对的是执政共产党管控信息,官员用谎言掩盖疫情,化学品泄露,食品安全,金融诈骗等等。”
半岛电视台英语网站(Al Jazeera English)上刊登的报道说:“一个几乎前所未有的景象是,微博和微信上的推送满是悲伤之情。”
“李文亮”和“武汉政府仍然欠李文亮一个道歉”的话题,在他去世后的一个小时内,成为最多人讨论的热门话题。
“李医生的去世给这个因为疫情已经焦虑不安的国家增添了一层情绪。”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引述多伦多大学政治学者丽内特·H·翁诗杰(Lynette Ong)说,李文亮之死引发的汹涌舆情就像“打开了泄洪闸门”。她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表明“结构性变化”即将发生。
《多伦多星报》(The Toronto Star)报道称,当李医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悲恸和愤怒在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内震荡。”
报引述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此事造成的反弹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处理病毒和李医生之死的不满,预示中共将在相当长的时间走颓势。
美国之音:李文亮去世引公愤 言论自由呼声高涨
因在微信群发布疫情信息被警方训诫的武汉医生李文亮去世引发公众强烈愤怒。一些中国官方媒体的微博及其社交媒体公众号也顺应民意作了简略报道,但有些报道遭到删除。北京外国语大学展江教授呼吁尽快制定以李文亮命名的信息公开法,以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知情权。有评论认为,李文亮的遭遇让广大中国网民在言论自由方面感同身受,他们为李文亮和言论自由发声是一次觉醒。
李文亮医生在工作期间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李文亮被舆论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吹哨人,网民集体哀悼李文亮的逝世,同时出现了要求言论自由的呼声。李文亮生前接受《财新》杂志采访时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周四晚间,微博上陆续传出李文亮医生逝世的消息,引起上亿网民关注。但在凌晨时分,又有消息称李文亮仍在抢救中。有网民认为,此番操作在于为维稳争取时间,“直接公布死讯公众愤怒太大,要把愤怒转化为对奇迹的失望”。直到凌晨3时48分,武汉中心医院才在微博上发布了李文亮的死讯。
网传院方为避免李文亮逝世引发公愤,没有第一时间宣布死讯,而是在李文亮心跳停止后,再次组织进行抢救,并使用人工肺。
周五推特上有视频显示,武汉中心医院外面,一些民众摆放了他们给李文亮的花束,并点燃蜡烛。还有人在那里吹响哨声。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推特表示,对于李文亮医生的去世感到悲痛。武汉市政府和中国国家卫健委分别在网站上发布公告,对李文亮医生表示哀悼及敬意。
中国监察委派出调查组前往武汉进行调查惹起公愤的李文亮事件。
武汉市民方斌在YouTube上开设“武汉直击”频道,到医院等地实地拍摄反应疫情的视频,而被武汉公安传唤。方斌认为李文亮是在委屈中去世。
方斌:李文亮就是一个受害者,本来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流行病,结果他说出来以后政府还压制他,让他写检讨,承认错误,不让他发声。他是在委屈中,完全无助的状况下被病毒夺去了生命。形势一片大好,不让别人知道,后来压不住了就开始封城,他就掩盖,你要说他不让你说,说了他就抓你,不然怎么掩盖呢?
相比官媒年初对包括李文亮在内的武汉八名传播谣言者被查处的反复宣传,其对李文亮病重不治的报道较为低调。不过,官媒着重报道了湖北省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记大功。报道说张继先去年12月26日发现疫情,次日上报,是拉响疫情警报第一人。
然而直至1月下旬武汉封城前几日,许多中国民众没有获得充分预警,武汉一些社区举行了迎春万家宴,北京官方的团拜会照常举行。不少武汉居民因相信疫情传染性不强的官方信息、缺乏预防措施而染病,并有大量人口从武汉前往世界各地。
中国网络上对于李文亮逝世反应强烈,微博和微信以及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要求言论自由的帖子,要求追究武汉当局责任,认为官媒打压舆论方面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有网民表示,警察只是按要求训诫,主播只是按稿子播报,只有当每一个人敢说“我拒绝撒谎”,“我拒绝执行”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在某一天求助无门,走投无路,像狗一样死去。
也有评论认为,李文亮医生只是告诉了周边亲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吹哨人”,但是缺乏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重蹈他的悲剧。
来自武汉的胡发云是描写中国SARS爆发期间官方严厉管控互联网的小说《如焉》的作者。胡发云周五对美国之音表示,李文亮事件归根结底要归咎于体制问题。他表示,从李文亮生前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来看,他只是一个注重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普通人,一个岁月静好者,他发出疫情警告是出于医生职业的本能,或者普通人的应急反应。胡发云指出,正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为自己说了真话而受到极不公正的处置,促使感同身受的广大中国网民猛然觉醒,对李文亮之死发出怒吼。
胡发云:更多的大众,我想也恰恰基于这样一点,因为他是正常的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不在官方维稳视野里的敏感人。所以他的这种遭遇,我想,很多人引起了感同身受这样的一种反应。这也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在这件事情上,由个人的这种命运,个人的生死存亡的一个当口,引发了一种更深入的思考。大家对他的纪念,对他的哀悼,对他的惋惜,对他的这样一种命运的愤怒,我想是民众的一次觉醒。
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倡议将2月6日设立为中国言论自由日。他在网上发贴表示,“我们公民不该能让李医生白死。他的遭遇不应当让我们恐惧,而是应当让我们更勇敢发声,因为噤若寒蝉的人越多,死亡只会降临得越快。”
武汉地区十名教授发表文章认为,李文亮等8位医生受到训诫处罚,并一直未获平反,对于违宪行为应予追究。
2020年元旦当天,武汉市公安局查处8名医护人员,称其散布有关疫情谣言。中国官媒央视跟进,高调报道了此事。当前,中共高层在防治疫情的同时,也要求官媒加强舆论引导。云南文山市公安局日前发布消息称,文山医院5名医务人员“因偷拍、散布疫情防控信息”,被罚款和行政拘留。此事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当局是否会接受李文亮事件的教训,有待观察。
李文亮去世后,中国国家监察委罕见地宣布派出调查组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有评论认为,当局此举可能是要找出替罪羊来平息公愤,以应对李文亮事件造成的巨大舆论压力。
Image caption英国《泰晤士报》头版刊登感染新冠状病毒不治身亡的李文亮医生照片。
中国武汉肺炎“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感染冠状病毒不治身亡,成为周五(2月7日)国际媒体聚焦的中国消息。
路透社报道了国家监察委派调查组到武汉就李文亮及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的消息,但指出有迹象显示涉及李文亮之死的言论遭到删查,“尤其是对政府的批评指责”。
“武汉政府欠李文亮医生一个道歉”和“我们要言论自由”等周四在微博网站短暂流传之后,迅即消失,周五搜索已经无法显示。
路透社说,李文亮生前和弥留之际的遭遇激起了人们对2003年萨斯(SARS)时期的记忆。最初当局设法隐瞒疫情之举在国内外招致谴责。
报道引述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国事务分析员萨拉·库克(Sarah Cook)说,李文亮之死引发“广泛而一致”的公众抗议,但这是否构成一大拐点仍不清楚。这方面一个先例是2008年高铁事故惨案同样在社交媒体激起滔天巨浪,舆情汹汹,但后来很快平息。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报道标题是“新型冠状病毒吹哨人之死触发罕见的网上骚动”。
图片版权EPAImage caption武汉中心医院入口处,人们向李文亮医生献上鲜花,表达哀悼之情。报道记述了中国社交媒体上井喷般的悲愤之情。包括政府官员和商界要人在内,社会各界民众在网媒和社媒发布了无数讯息,表达哀思、要求问责,对李文亮和其他“吹哨人”的不公遭遇表达愤怒。
报道说,这波舆情在一个不容些微异议的专制国家引发“灵魂的拷问”。
《纽约时报》报道称,网民们上传《悲惨世界》中的歌曲“你可听见人们的怒吼”(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他们援引中国宪法第35条有关民众有言论自由的规定,他们推送“丧钟为谁而鸣”的诗句。
英国《卫报》称李文亮是“说出真相的英雄”,他的去世令中国民众激愤。该报报道说,李文亮之死触发普通中国人爆发出愤怒和悲恸,但他们要求言论自由的呼声受到删查。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香港市民烛光守灵,哀悼李文亮医生《卫报》注意到,热门话题#我们要言论自由 在微博上曾经一度有200万人讨论,不过随后被删除;#武汉政府欠李文亮医生一个道歉 的话题在吸引成千上万的微博用户后也消失不见。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名34岁英年早逝的医生在武汉肺炎疫情一个关键时刻去世。“迅猛扩散的疫情是习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来面临的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报道说,李文亮“吹哨人”之举使他成为全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而当局则在努力设法平息公众对政府处理疫情不当的愤怒,这也令当局声称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说法受到质疑。
图片版权LI WENLIANG美国有线电视CNN报道说,李文亮去世后“有更多控制舆论的明显的举动”,激起更大、更普遍的愤怒。
CNN在报道中称李文亮“死了两次”:先是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部分官媒爆出李文亮去世的消息,触发社交媒体上的哀悼浪潮。随后出现一份声称李文亮还活着的医院声明,官媒立刻删除之前的报道,但最后医院又发声明证实李确实去世。
美联社AP报道说,年轻的李文亮医生之死触发了人们对他的赞誉之情以及对共产党当局置政治于公共安全之上的无比愤怒。
“李文亮医生虽离开人世,却代表了人们蕴藏着的愤怒,针对的是执政共产党管控信息,官员用谎言掩盖疫情,化学品泄露,食品安全,金融诈骗等等。”
半岛电视台英语网站(Al Jazeera English)上刊登的报道说:“一个几乎前所未有的景象是,微博和微信上的推送满是悲伤之情。”
“李文亮”和“武汉政府仍然欠李文亮一个道歉”的话题,在他去世后的一个小时内,成为最多人讨论的热门话题。
“李医生的去世给这个因为疫情已经焦虑不安的国家增添了一层情绪。”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引述多伦多大学政治学者丽内特·H·翁诗杰(Lynette Ong)说,李文亮之死引发的汹涌舆情就像“打开了泄洪闸门”。她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表明“结构性变化”即将发生。
《多伦多星报》(The Toronto Star)报道称,当李医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悲恸和愤怒在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内震荡。”
报引述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此事造成的反弹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处理病毒和李医生之死的不满,预示中共将在相当长的时间走颓势。
美国之音:李文亮去世引公愤 言论自由呼声高涨
因在微信群发布疫情信息被警方训诫的武汉医生李文亮去世引发公众强烈愤怒。一些中国官方媒体的微博及其社交媒体公众号也顺应民意作了简略报道,但有些报道遭到删除。北京外国语大学展江教授呼吁尽快制定以李文亮命名的信息公开法,以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知情权。有评论认为,李文亮的遭遇让广大中国网民在言论自由方面感同身受,他们为李文亮和言论自由发声是一次觉醒。
李文亮医生在工作期间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李文亮被舆论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吹哨人,网民集体哀悼李文亮的逝世,同时出现了要求言论自由的呼声。李文亮生前接受《财新》杂志采访时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周四晚间,微博上陆续传出李文亮医生逝世的消息,引起上亿网民关注。但在凌晨时分,又有消息称李文亮仍在抢救中。有网民认为,此番操作在于为维稳争取时间,“直接公布死讯公众愤怒太大,要把愤怒转化为对奇迹的失望”。直到凌晨3时48分,武汉中心医院才在微博上发布了李文亮的死讯。
网传院方为避免李文亮逝世引发公愤,没有第一时间宣布死讯,而是在李文亮心跳停止后,再次组织进行抢救,并使用人工肺。
周五推特上有视频显示,武汉中心医院外面,一些民众摆放了他们给李文亮的花束,并点燃蜡烛。还有人在那里吹响哨声。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推特表示,对于李文亮医生的去世感到悲痛。武汉市政府和中国国家卫健委分别在网站上发布公告,对李文亮医生表示哀悼及敬意。
中国监察委派出调查组前往武汉进行调查惹起公愤的李文亮事件。
武汉市民方斌在YouTube上开设“武汉直击”频道,到医院等地实地拍摄反应疫情的视频,而被武汉公安传唤。方斌认为李文亮是在委屈中去世。
方斌:李文亮就是一个受害者,本来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流行病,结果他说出来以后政府还压制他,让他写检讨,承认错误,不让他发声。他是在委屈中,完全无助的状况下被病毒夺去了生命。形势一片大好,不让别人知道,后来压不住了就开始封城,他就掩盖,你要说他不让你说,说了他就抓你,不然怎么掩盖呢?
相比官媒年初对包括李文亮在内的武汉八名传播谣言者被查处的反复宣传,其对李文亮病重不治的报道较为低调。不过,官媒着重报道了湖北省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记大功。报道说张继先去年12月26日发现疫情,次日上报,是拉响疫情警报第一人。
然而直至1月下旬武汉封城前几日,许多中国民众没有获得充分预警,武汉一些社区举行了迎春万家宴,北京官方的团拜会照常举行。不少武汉居民因相信疫情传染性不强的官方信息、缺乏预防措施而染病,并有大量人口从武汉前往世界各地。
中国网络上对于李文亮逝世反应强烈,微博和微信以及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要求言论自由的帖子,要求追究武汉当局责任,认为官媒打压舆论方面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有网民表示,警察只是按要求训诫,主播只是按稿子播报,只有当每一个人敢说“我拒绝撒谎”,“我拒绝执行”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在某一天求助无门,走投无路,像狗一样死去。
也有评论认为,李文亮医生只是告诉了周边亲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吹哨人”,但是缺乏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重蹈他的悲剧。
来自武汉的胡发云是描写中国SARS爆发期间官方严厉管控互联网的小说《如焉》的作者。胡发云周五对美国之音表示,李文亮事件归根结底要归咎于体制问题。他表示,从李文亮生前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来看,他只是一个注重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普通人,一个岁月静好者,他发出疫情警告是出于医生职业的本能,或者普通人的应急反应。胡发云指出,正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为自己说了真话而受到极不公正的处置,促使感同身受的广大中国网民猛然觉醒,对李文亮之死发出怒吼。
胡发云:更多的大众,我想也恰恰基于这样一点,因为他是正常的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不在官方维稳视野里的敏感人。所以他的这种遭遇,我想,很多人引起了感同身受这样的一种反应。这也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在这件事情上,由个人的这种命运,个人的生死存亡的一个当口,引发了一种更深入的思考。大家对他的纪念,对他的哀悼,对他的惋惜,对他的这样一种命运的愤怒,我想是民众的一次觉醒。
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倡议将2月6日设立为中国言论自由日。他在网上发贴表示,“我们公民不该能让李医生白死。他的遭遇不应当让我们恐惧,而是应当让我们更勇敢发声,因为噤若寒蝉的人越多,死亡只会降临得越快。”
武汉地区十名教授发表文章认为,李文亮等8位医生受到训诫处罚,并一直未获平反,对于违宪行为应予追究。
2020年元旦当天,武汉市公安局查处8名医护人员,称其散布有关疫情谣言。中国官媒央视跟进,高调报道了此事。当前,中共高层在防治疫情的同时,也要求官媒加强舆论引导。云南文山市公安局日前发布消息称,文山医院5名医务人员“因偷拍、散布疫情防控信息”,被罚款和行政拘留。此事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当局是否会接受李文亮事件的教训,有待观察。
李文亮去世后,中国国家监察委罕见地宣布派出调查组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有评论认为,当局此举可能是要找出替罪羊来平息公愤,以应对李文亮事件造成的巨大舆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