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李泽厚“冷冻头颅”遗嘱已执行!家人证实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2月6日 22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67028 阅读
10 评论
红星新闻

2月3日,李泽厚晚年友人马群林在《学人Scholar》发文,透露李先生的遗嘱——希望死后将大脑“冷冻”保存,以供未来研究之用——“已得到了忠实执行”。2021年,旅居美国的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辞世,享年91岁。生前,他留下这份独特的遗嘱。

▲李泽厚

2月6日,马群林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去年12月他与李先生的夫人马文君、儿子李艾的会面。他从李艾处得知,李泽厚于2021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小镇家中因病去世。逝世当天,李艾便通知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简称“阿尔科”)履行了李先生的生前遗嘱。

遗愿是“冷冻头颅”

对现代脑科学发展很感兴趣

2010年,80岁的李泽厚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首次公开披露了其“冷冻头颅”的遗愿:“我不会有墓志铭。但我准备将来把脑袋留下来,冷冻,过300年或者500年,再拿出来。”90岁生日前夕接受采访时,他重申了此事,并说“我不是随便讲句空话而已”,已向“阿尔科”捐赠8万美元,每年还付几百美元的会员费。

当时,对遗嘱能否最终落实,包括友人马群林在内的许多人都持怀疑、观望态度。“因为李泽厚这个遗嘱与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完全相悖,在一般人看来,显得突兀、异样。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李先生的一种想法,未必最后能得到执行。”马群林向红星新闻记者解释称,李泽厚在采访中也曾说“我现在估计95%是做不到的”。

▲2017年李泽厚在北京北海公园,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国(马群林供图)

关于为何要冷冻头颅,李泽厚曾在采访中表示:“我是想证明文化是不是影响了大脑,几百年后,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证明我的积淀理论。如果证明有影响(文化影响大脑),我觉得比我所有书加起来的贡献都要大。”

“李先生非常重视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美国家中还订阅了《科学美国人》《心灵》杂志,对其中讲生理、医学、考古等方面的文章都阅读,尤其是对现代脑科学的发展很感兴趣。他还阅读过197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的著作,并从自己的积淀理论角度做了评述。”马群林回忆道。

马群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泽厚就构建了其“积淀说”。马群林感慨,李先生“冷冻大脑以证明自己提出的理论学说,即使不说‘空前绝后之举’,也是极其罕有的举措”。

▲2021年10月,李泽厚为《伦理学新说》序的最后修改手迹,同年11月2日李先生辞世,未能目睹新书 (马群林供图)

李泽厚1930年6月生于湖北汉口(祖籍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生前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他一生著作等身,其中为读者所熟知的代表作就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其中,《美的历程》一书更是因其深刻的美学思考,成为影响一代人美学取向的经典之作。哲学家冯友兰评价该书为“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人体冷冻”鼻祖阿尔科联合CEO:

我们所做的就是尽可能保存好大脑

2023年11月,红星新闻记者曾在阿尔科实验室专访了阿尔科联合CEO詹姆斯·阿罗伍德,探讨人体冷冻技术的实践、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阿尔科于1972年成立,是全球最早从事人体冷冻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机构之一。据其介绍,该项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极低温度保存人体,以便在未来医学科技进步到足以恢复人体健康时,能够“复活”人体。詹姆斯·阿罗伍德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死亡是一个过程性的事件,并不是一瞬间的事。人体冷冻技术就是目前为止‘按下死亡进程暂停键’的最好方式。”

▲阿尔科联合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阿罗伍德

按照阿尔科的理想流程,当其注册会员在生命垂危之际,阿尔科的工作人员就该在附近待命。一旦其心脏停止跳动、被宣告死亡后,工作人员就将立即对其遗体采取冷冻措施。阿尔科解释,此时人体处于死亡早期,细胞和器官仍有可能存活。“病人”被宣告死亡两小时内,该机构会将“病人”的身体放入冰水中冷却,并使用器官保存药物替换“病人”体内的血液。

随后,冷却后的“病人”身体将被转送至阿尔科的手术室。为防止冻结,工作人员会向“病人”血管中注满防冻剂,准备好冷冻保存。在接下来的5-7天内,“病人”的身体将被深度冷却,最终控制在零下196摄氏度,在极低温度下“病人”将被玻璃化。在阿尔科看来,此时死亡进程已被有效停止。此后,“病人”身体将会被放入一个充满液氮的不锈钢高罐中进行长期保存。

▲保存“病人”身体的不锈钢罐

“这(将人体置入液氮中)是一个可控的过程。”詹姆斯介绍称,阿尔科创始人之一的弗雷德·查曼贝尔兰恩是一名火箭科学家,曾效力于美国宇航局,受此影响,阿尔科储藏“病人”的罐子看起来也像个火箭。不过想要做到控制温度,光靠火箭科学家的物理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以非常精确的标准设计这些“罐子”。“我们团队有工程师、科学家等共同研发新的设计技术,旨在实现每月都有进展。”詹姆斯还说,团队现在还在进行一些不便公开的研究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在科学技术上实现突破。

对于人体冷冻技术,公众和科学界的反应混杂着好奇、希望和怀疑。詹姆斯表示,尽管这项技术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但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人体冷冻技术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总结道:“我们并不是在创造一些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而是在已存在的科学基础上加以改造,并将新技术用于实际应用。我不知道复活术具体什么时候会成真,可能是50年、100年,也有可能是30年。但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保存好大脑和身体,为未来的医学突破做好准备。”

c
cbs888
1 楼
知情人士
2 楼
他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所以才有这个想法吧 [1评]
G
GP03D
3 楼
美学领域李泽厚就是个相当的人物 [1评]
知情人士
4 楼
: 哦
西
西门大大
5 楼
这年头还有自称哲学家的
樱桃儿熟了
6 楼
美学吗?好像和成功学是一类货色的东东。
樱桃儿熟了
7 楼
这件事干得不美啊,因为它反映了他的贪生,甚至迷信。一点也不洒脱。
独孤浪子atom
8 楼
冷冻个屁! 拿出来喂狗吧.....
多来梦
9 楼
I tell you what, one day the company probably dump all the brains and quit from business after they collect enough funds. And says they have to face the failure because of experiencing a long period outage. hahaha...
10 楼
❤️热辣辣妹在此等你 ➤➤➤ https://ln.run/no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