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速更智能!中国时速400公里高铁将呼啸而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8月4日 4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64444 阅读
40 评论
华西都市报

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翟婉明(左一)在指导学生。 新华社发

京沪高铁。图据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已布局研制更高时速新型高速列车、建设预留更高时速运行条件线路。在专家看来,未来中国高铁将更高速、更智能。

时速350公里,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最高设计标准。

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到底多少合适?这是世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科学家正在给出答案。

“设计时速400公里,曲线参数可行。”7月20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内,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正带领团队,用“翟模型”对时速400公里线路设计参数进行仿真验算。

“翟模型”,是翟婉明首创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其核心模型“车-轨耦合”,已成为国内外轨道交通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高铁速度不断提升的重要理论支撑。

“车-轨耦合”

博士生创建全新模型

1990年夏,年仅27岁的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翟婉明,首创一种快速显式数值积分方法,用以求解复杂大系统动力学问题,并成功解决了长大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快速模拟问题。这一方法,后来被国际同行誉为“翟方法”。

那年,适逢国家启动“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翟婉明有了更大的科研舞台。

“列车要重载,还要减轻对线路的破坏。”作为攻关项目“减轻重载列车与线路相互作用研究”的具体执行人,翟婉明深感棘手。

在铁路工程领域,车辆、轨道一直是两个独立的研究系统,分属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体系。然而,这两个理论都难以解决攻关中的问题。

“车辆在轨道上行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耦合,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动力学系统。”历经反复思索,翟婉明灵光乍现,可否将“车-轨”耦合起来,构建统一模型?

石破天惊的想法,犹如投进湖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在吸纳车辆、轨道动力学成果基础上,翟婉明创建了“车-轨”统一模型。由此产生的庞大规模动力学计算难题,又恰好被“翟方法”解决了。

科研之路,蜿蜒曲折。

随后的调试程序给了翟婉明当头一棒——因为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仿真计算中,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竟然飞离了轨道。

“翟婉明,你把火车都开上天了!”质疑、奚落声一片。

震惊之余,翟婉明没有泄气。他反复思考,确信研究方向正确。看来,是计算程序出了错。

逐一排查成千上万条编程语句,20多天后的一个深夜,翟婉明终于找到编程语句中的一个参数错误。

1992年,“翟模型”破茧而出,为减轻重载列车与线路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保证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顺利完成。

缺少标准

“翟模型”算出最优方案

2004年,中国高铁开始起步。没有设计标准,工程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

“到底哪个设计方案可行?”2005年的一天,拿着广深港(广州—深圳—香港)高铁穿越狮子洋的4种选线设计方案,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忐忑不安。

广深港高铁是中国高铁网主骨架之一,需跨越珠江口内水域的狮子洋,地形条件复杂。

经过一年多勘测,设计单位提出了4种选线方案,并首次涉及30‰以上大坡度纵断面。

高速列车以时速300公里通过如此大的纵坡,能否安全平稳?这道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世界高速铁路线路设计史上,前所未遇。

设计负责人找到了翟婉明。

4种选线方案参数被逐一输入“翟模型”,经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再加上动力学安全评估,翟婉明找出了其中的最优者:途经沙仔岛的长大隧道设计方案——这一方案最终被设计单位采纳。

2011年12月,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正式开通运营。至今超过10年的运营实践表明,高速动车组在狮子洋段行车安全平稳。

在理论—试验—应用—理论的螺旋式进程中,“翟模型”不断丰富与完善,被成功应用于中国高铁一个个工程现场,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难题。

现场试验

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过去现场试验机会很少,但伴随着中国铁路6次大提速以及随后的高铁大发展,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翟婉明说,理论再好,不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为验证自己的研究,翟婉明常常跟着铁路安全员一根轨枕、一根轨枕地走,到现场寻找答案,在现场开展试验。

2008年,中国首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前夕,翟婉明兴奋不已:终于能采集高铁测试数据了!这对丰富“翟模型”的理论研究实在太重要了。

为采集一座特大桥上的高速行车动力学性能指标,他带着测试团队,在现场一待就是35天。

“每一趟车通过的数据都很宝贵。”翟婉明记得,列车通过的最高速度曾达到390公里/小时,这是当时中国铁路跑出的最高速度。

2011年初,在京沪高铁某段线路测试现场,列车跑出了超过430公里时速。翟婉明团队测取了轨道动力学与周边地面振动特性。据此发表的研究论文至今仍为世界独家,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成渝铁路、大秦重载铁路……通过现场调研与反复试验,在解决工程难题的同时,翟婉明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数据。计算、仿真、试验彼此印证,“翟模型”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推动中国铁路技术逐步攻克高速行车振动难题、走向世界前沿。

我国已布局研制更高时速新型高速列车、建设预留更高时速运行条件线路。在翟婉明看来,未来中国高铁将更高速、更智能。

时速400公里高铁,或将呼啸而来。

沙拉维
1 楼
牛逼,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专家。
元非
2 楼
随着中国突进一个个科技前端领域,由中国人为科技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架构的事件会越来越多。
e
eric23al
3 楼
太耗电。不合算。
z
zwwdplay
4 楼
大部分美国人,还对火车概念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么美国媒体是如何给自己本国人民洗脑的? 就是靠抹黑,YouTube关于中国高铁,美国媒体甚至嘲笑中国人工资太低,买不起高铁票,建那么多高铁,工资太低,不买波音飞机是愚蠢的,这种逻辑已经混乱不堪了。
S
Sytech
5 楼
用美国或开源结构动力学软件建几个了模型,就吹上天了
金三
6 楼
中国高铁亏多少,爱党爱国的二货,你们知道吗? [1评]
s
sglionz
7 楼
翟模型 内行人一听就觉得很土
B
BH
8 楼
活摘轮子器官拿去卖,就能补偿亏损 [1评]
y
yuba
9 楼
作死……
c
com.6park
10 楼
大陆第一代高铁有二十年 开始进入大修了
金三
11 楼
摘的都是爱党爱国的,哈哈。
意见没
12 楼
你能说出软件名称吗? 人家文章中说了,“成千上万条编程语句”,若是用什么“开源结构动力学软件”,就不需要这“成千上万条编程语句”了,因为那说明这开源软件太蠢了还要使用者废这么大力气! 再说这种计算,应该主要考虑的是转弯处高铁重心高度、质量分布、速度、轨道侧向受力与轨道韧度(结合摩擦引起的温度变化等)等问题,这些用到的知识基本上是运动学(轨道方面应有现成参数可查),所以只要他/她物理基础好并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一个博士生完全有能力创建此类模型。
郑长仁
13 楼
美帝们不高兴了!
S
Swum
14 楼
更危险!
阳光俊男
15 楼
总是在加速。
B
BBaddict
16 楼
350公里和400公里时速差别不大吧
w
wushang
17 楼
没听说什么抹黑的,只知道高铁运营让中国背了巨额债务。美国人不搞高铁说实在是有自知之明,中国人工那么便宜都花这么多,美国就别指望了。 [1评]
意见没
18 楼
这种基建工程本就不应是盈利的,但考虑到由此附带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如拉动沿线地方经济、增加流动及减少人员及货物流通时间(==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等,这些是值得的。随着高铁及高速的建设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之间应该是有较大关联的。 [1评]
l
lyy
19 楼
丑国和中国现在的科技差距,可以说比清末和西方列强的差距更大。而现在丑国的媒体,也如同义和团一样,靠闭眼练功过日子
u
urawa
20 楼
一年亏4000亿。产生什么效益? 高铁属于高消费,偏远地区根本没人。 就是为了拉GTP,没那么高尚。
u
urawa
21 楼
既然那么多人夸高铁,我也说两句。 高铁只适合短中距离,长距离根本不划算。 高铁建设后的维护是非常花钱的。不管有人座没人座,这个钱必须花。 美国之所以不建高铁,并非是没技术,而是飞机更经济。 事实证明,中国高铁就京沪线赚钱。 [1评]
来自江湖
22 楼
19年回国从郑州到广州坐了高铁,刚查了一下1600公里,5个多小时,比飞机舒服多了,价格也差不多,不需要往返机场,很方便。 不过整个车厢就几个人,可能真的不赚钱。
d
djtg
23 楼
Multibody Dynamics吧,是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位移旋转,振动,稳定性等等的一门科学,比较出名的软件是MSC Adams, SIMPACK 等。他做的很可能是把火车和铁轨整合到一个大模型里模拟,同时考虑车辆和铁轨的反应。 [1评]
意见没
24 楼
我在我的帖子里说了产生什么附带的经济效益了。在中国高铁不是什么“高消费”,像~2小时路程(6-7百公里,3-4年前)最低价格为100多人民币,一般农村家庭也坐得起。 像高速公路、各种桥梁,如果不收过路费(由国家出钱建),也需要维护(虽然便宜),也看不见有什么直接经济效益,那也不划算?
意见没
25 楼
根据文章描述不太像直接用这些软件,因为他自己写了好多(“成千上万条编程语句”)程序。用这些软部件的话应该是直接在软件里把各种物体画好,定义好材料、速度等参数来模拟。若让使用者自己再动手编写那么多的话那这软件就设计地太糟了。 我自己领域(芯片设计)中用到类似的比如3维电磁场模拟的Ansys HFSS、Q3D、Maxwell等软件,也稍知道些像Autodesk的Autocad等,所以对这种软件的性质还知道一二。 [1评]
d
djtg
26 楼
很明显你没有过类似软件, MBD和FEA软件很多的关系的是自己定义的,甚至ODE方程都是自己写的,上千行的code是小意思。 [1评]
意见没
27 楼
关系自己定义可以,但应该是好比在一个pop-up窗口中做这些事儿,若连ODE这种方程都要自己写,那这些软件只是提供一个比如画图及解矩阵或方程平台吗?
j
jaegermeister
28 楼
用显示方法算振动冲击,92年那个时候确实算力有限。 [1评]
阿伯阿爸
29 楼
显示方法不容易收敛,计算精度略微有差异。多子系统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计算速度快,结果也好。
d
djtg
30 楼
是的,这些软件其实是一个package,它们包括一些经典的ODE,但是很多新材料,新的设备那些经典的关系式不够好用,这就要你自己写成subroutine,软件会引用你写的那一部分来模拟。大型的仿真软件包括太多组成部分,你不可能自己全部写完的。光定义节点坐标,定义节点间关系,施加力,然后计算成上百万个节点的力和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事。一般自己定义是节点间关系。 我看了一下这个教授的论文,它是其实不是传统定义上的仿真模拟。他的是相当于自己定义了一个固定的环境和ODE方程组,输入是火车和铁轨的参数,输出是力,加速度,和位移。这种小型的程序还是可以自己写的,因为参数和变量少。这和传统的大型仿真会计算整个系统甚至多个系统每个节点的力和位移不一样 https://doi.org/10.1080/00423110802621561 [2评]
阿伯阿爸
31 楼
他不是做pre-processing 和post-processing, 他的方法是来解偏微分方程。当时西南交大,北方交大,铁科院,和上海铁道学院投入相当力量来解偏微分方程。
阿伯阿爸
32 楼
当时中国计算能力极其有限。北方交大打着民用项目的名义从国外进口了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结果被军队占用,铁道部只好用小型机算大题。
阿伯阿爸
33 楼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比较明显,还有一些计算的常数,比如常见的步长step size,需要反复试错才能找到合适的数量。特别消耗时间精力。 [1评]
d
djtg
34 楼
这就是自己写程序和大型商业化程序的区别,自己写的要不断试错,而且使用范围也很有限,商业软件的sovler里一般都有自动优化step的程序,自带的模型也是千锤百炼。按道理,国家应该投钱把这些特殊软件不断改进,优化和拓展。 [1评]
阿伯阿爸
35 楼
难啊,太难啦。 国家其实是从科技部和几个基金会拿钱,但是钱太少,没法养家糊口。我遇到很多曾经立志要为祖国争口气的人,最后基本上都在美国算题。 当年在国内的时候这些人也说过外国的软件包并不完美,也有bug, 他们自己的程序有特色,也能用. 欧美的软件包是有bug, 我遇到能把计算机关机或者烧冒烟的情况。哪里都不顺利。 [1评]
d
djtg
36 楼
死机会有,但没有烧冒烟这么夸张吧,一般来说会造成死循环的一般都是设定的问题,这也是商业软件不断更新版本的原因,通用性才是关键。 了解仿真模拟的都知道这里面计算量多大,很多计算都是发到超级计算机那边算的。 [1评]
阿伯阿爸
37 楼
: 我看到过一股青烟从计算机里冒出来。 当然,水冷cray算题很爽,但是1秒钟就是5分钱的计算费用,空冷便宜,1秒1分,这是多年前的成本。 假如1个job算8小时,头天晚上送上去,第2天看计算结果。这1个job就是1千5百左右。通常会每天送上3~5个job, 1个星期的计算费用就有3万。1年下来水冷cray能用掉1.5MM。
章鱼脑袋
38 楼
扯蛋。从350到400带来的时间节省很有限但是对能耗的消耗却是指数级增长的,根本不划算。
m
mmjsh
39 楼
可是我每次回国,沈阳和北京之间的高铁和动车,人都是满满当当的,票订晚了,真的会没座位。
m
mmjsh
40 楼
是啊,公共交通不能单纯的计算本身的项目是否盈利,是要考虑它的社会效益的。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典型问题。 世界上的公共交通有几个盈利的啊?单纯就地铁来说,我记得能真正盈利的就巴黎和伦敦2个城市(十年前的老数据),而且地铁的盈利也相应带来了同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的亏损! 照这种逻辑,所有的公交都不要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