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芯片关税最重恐逾100% 几乎涵盖所有科技产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15日 18点20分 PT
  返回列表
22461 阅读
15 评论
联合新闻网




白宫暂缓课徵销美手提电脑、智慧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等关税之际,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预告将于4月14日说明半导体关税细节。

芯片业严阵以待,并推演出川普芯片关税三套剧本,相关厂商最严重恐面临超过100%关税,重创台湾、韩国与美国自家半导体厂,惟业界强调,一切仍是“川普说了算”,仍待美方揭晓。

业界推演川普芯片关税第一套剧本是,採用国家、地区或厂商全球半导体产出量与美国制造差额订出公式来课税,即“大水库模式”。先前美国对各地开出的“对等关税即以该地出口与进口美国差额相关公式计算,若沿用“大水库模式”计算芯片关税,对半导体业衝击将最剧烈。

业界分析,以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为例,其2023年报揭露年产能超过1600万片12吋约当晶圆,且持续扩张中,然而,其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厂房,初期年产能预估仍不及50万片12吋约当晶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额若成为课税基础,税率恐极为惊人,没有在美国建厂的半导体业者,将更不利,税率恐逾100%。

川普上週甫透露,自己先前对台积电提出不来美国盖厂,“就会课100%关税”的言论,相关消息传出后,业界即揣测“芯片课税100%”是川普亮出对芯片业关税的底牌,也让业界高度忧心高关税的影响。

第二套剧本是直接对进口美国的芯片课税,但这会直接惩罚在美国设厂组装的业者。相较于剧本一,剧本二看似较为直接,即针对“直接进口”到美国的芯片课徵关税,惟业界指出,大型芯片制造商直接销售芯片至美国的比重通常不高,许多情况下是透过供应链体系,最终整合进各式电子产品中。

因此,若单纯对进口美国的芯片课税,首当其衝的反而是那些需要进口芯片在美国进行组装、整合的厂商,包括在美国设有生产基地的电子制造服务(EMS)大厂,如鸿海、广达等,甚至连美国本土品牌,如伺服器大厂美超微(Supermicro)等,等于惩罚呼应川普政府而在美国加大力度设厂的厂家。

第三套剧本是成品内含半导体课税,惟追溯困难度高。业界说明,川普政府可能设定一个统一的关税税率,适用于所有销售至美国、内含有半导体元件的终端电子产品,例如,所有进口到美国的手提电脑、智慧手机、伺服器等,只要内含芯片,就依此税率课徵。

业界点出,若採行这套剧本课税,潜在影响范围极广,几乎涵盖所有现代科技产品,最大的挑战在于执行层面的複杂性与追溯的困难度。

业界直言,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川普“重重拿起,轻轻放下”,採用上述三套剧本之外的第四套剧本,甚至另有“但书”让多数芯片业者避开关税衝击,惟一切仍是“川普说了算”,最终仍待美方揭晓。

l
ltrics
1 楼
这也是一个加速帝。 这下台湾的暖男更软了。
g
goldeyeball1
2 楼
不加就是小狗
蓝靛厂
3 楼
台湾这么乖的小孩也要被揍吗?台积电出口世界上将近50%的芯片哟。在亚利桑那的工厂满足不了大统领的胃口?你倒是占领台湾宣布台湾是美国第51州啊,台湾绝对不会反抗的。
过路人_2016
4 楼
好,加100%,然后24小时里取消
F
FollowNature
5 楼
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美国消费者买单
w
winwin321
6 楼
这是对的,美国制造业的兴起就应该从芯片汽车这些行业开始,这个适合美国,低端制造业虽然不追求在美国制造,但是应该多元化,不能依靠中国一家,应该鼓励多国供应,尤其是南美国家和欧洲
w
winwin321
7 楼
台湾确实会受到影响,因为台湾芯片业发达,不过台湾国家小,能维持高端芯片这一块应该就够了,川普给高端芯片的关税不会高的
t
tudoutudou99
8 楼
这就对了,把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把生产鞋帽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对美国友善的国家。这世界并不是乙方说了算
西
西门雪
9 楼
今天是15号了,细节呢?
d
dane_2022
10 楼
"tudoutudou99 发表评论于 2025-04-15 09:39:14这就对了,把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把生产鞋帽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对美国友善的国家。这世界并不是乙方说了算"好像美国啥都能说了算的,我们这里已经有抵制美货的了,真是不给甲方面子。有意思的是,跟着川普起哄的好像比川普还有信心,觉得美国以外都是野蛮人傻子盟友,指哪打哪。拜托,比美国人傻的国民不多。
X
XM25
11 楼
没有替代货源,结果就是出货不降价,消费者买单
毕纳到拉猛琴
12 楼
必须在明年选举之前把一切搞乱! 否则就搞不动,错过最后机会,影响建国千秋大业。
相信事实
13 楼
加吧,把美国整残废了,中国乐见其成。
a
anchoret98
14 楼
美積電一期的量產,最早說2024,然後推遲到2025,現在據說是2026。 這就是在臺灣社交媒體上討論過的「拖延戰術」嘛。 反制的辦法很多: 把臺灣廠的員工和設備,打包搬來我們大美國,廠房炸掉。 美積電限期量產,不達標就扣工資餓肚子。 推動製造業回歸,必須腳踏實地解決問題。 想靠關稅「大力出奇蹟」,不但註定失敗,還會誤傷美企。
S
Sunset_beach
15 楼
建设先进工厂及产业链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重大投资决定还是等贸易战过去了再决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