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为什么对“互殴”反应这么大?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5月13日 10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50296 阅读
11 评论
旧闻评论

最近涉及铁路公安的两件事情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件是乘客谷巩5月4日在K453次列车上被刺死,另一件事是5月2日晚间发生于C6276次列车上乘客掌搧事件。重点要说的是后一件事,但这两件事在人们的谈论方式上有潜在的联系。‍‍‍‍‍‍‍‍‍‍‍‍‍

城际高铁上的掌搧事件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铁路公安出具通告前,它被当作熊孩子家长无理取闹、欺凌受扰前排乘客的典型。这种事已经是频繁发生在高铁、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类型纠纷,舆论中的多数意见是帮着受困扰一方责备霸蛮家长。‍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中公开寻求舆论支持的王姑娘得到了大比例赞赏,认为她是代表众多感同身受、不胜其扰的人发生,而且她表达了绝不和解,哪怕两败俱伤也要让对方留下处罚记录的立场,争取到了最多数的支持,赢得了舆论的胜利。‍‍‍‍‍‍‍‍‍‍‍‍‍‍‍‍‍‍‍‍‍‍‍‍‍‍‍‍‍‍‍

随着铁路公安发布事件及处罚通告,这件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关键事实的反转阶段,通告以分秒计算,还原了玩闹小孩的家长一方与王姑娘之间从口角之争升级为搧耳光的过程,对王姑娘最不利的事实,是在列车长介入后,她打了小孩母亲一巴掌。

正是这一巴掌,让警方给出了“互殴”的定性。而这个“互殴”的定性则进一步分化了公众意见,除了有一部分人继续支持王姑娘,质疑互殴的定性外,原本的支持者中粉转黑,转而指责王姑娘“刁蛮”“该打”,认同警方做出的“互殴”认定。‍‍‍‍‍‍‍‍‍‍‍‍‍‍‍‍‍

分化的立场很难协调,朋友圈成为随之而来的意见分裂带。这里,无意选边站,只想分析一下为什么社会舆论对掌搧事件的“互殴”定性反应特别强烈?日常警务处置中惯常开出的基于“互殴”的治安处罚,何以在这样一次小小事件上没有拿到全票支持?

因为舆情的发酵往往源于多个热点的连续或合力推动。在高铁掌搧事件的延续阶段,还出现过另一个以“互殴”为主题的事件,亦即四川宜宾翠屏区法院开审周氏父子针对区公安局的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因为“互殴”而受到的行政处罚。‍‍‍‍‍‍‍‍‍‍‍‍‍‍‍‍‍‍‍‍‍‍‍‍‍‍‍‍‍‍

这起事件的大概情况是,周氏父子在某水果批发市场与陈某三人发生挪车纠纷,区公安局的书面答辩意见确认,1陈某三人先动手,2周氏父子积极还击,3双方各有轻微伤,4陈某三人住手后,周氏之子曾要从车上取木棍还击,被周氏之父劝阻。

同个舆情期间,还有一起未被强烈关注的打人事件,被打者从始至终没有还手,最终赢得主动,打人者被法办。换言之,四川列车上的掌搧事件集中因为近期系列私人纠纷“倍受鼓舞”,而它更是直入正当防卫与互殴的边界争端上,所以热度迟迟不下。

对警方来说,在执法实践中认定“互殴”是很常见的作业种类,即使王姑娘坚持不和解的立场得到官方媒体的理解,但警方坚持“互殴”的定性,可见在认定标准上相当稳定。现在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社会大众对“互殴”的定性如此敏感?

从一些长时段、高频发生的社会新闻及其舆论,可以合理的推测这种社会心态草蛇灰线般的演化过程。2017年于欢刺死辱母者事件,掀起了国内对对唤醒刑法中正当防卫条款的热烈期待,舆论扭转了于欢命运,他现已刑满释放,但正当防卫的情与法之争未停歇。

2018年昆山龙哥被反杀事件,当事人于海明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这件事激起了社会大众对正当防卫权的浓厚兴趣。因为龙哥与于海明具有的身份差异,这次正当防卫反杀被理解为无辜弱者对恶霸的成功反击,官方与民间立场似乎毫无间隙。

2022年6·10唐山打人事件中,多名负有案底的男子因搭讪不成,群殴女子,造成严重的犯罪后果。不论案件本身的罪名及量刑处理,若轮它的影响程度可谓国民级别的,太多人将自身代入其中,推演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正当防卫的可行性备受热议。‍‍‍‍‍‍‍‍‍

与这些全国性的、重大典型案例并行的,是不少正当防卫的个案,后者影响力要小一点,但它们聚合了一个共同的驱动力,推动全民思考正当防卫的法律实际与应用可能。不得不说的是,即使到今天,人们对如何使用正当防卫仍然不能确定,心里难消疑虑。‍‍‍‍‍‍‍‍‍‍‍

这是正当防卫的法理与人情在每一次相关案件、议程、舆情得以不断“蒸煮”的粗线条及纵向脉络。要看到的是,与这些大案要案并行的、有争论的治安事件,越来越“突出”,成汇流为正当防卫之争脱颖而出的细微动力,并且愈发贴近生活的洪流。‍‍‍‍‍‍‍‍‍‍‍‍‍

这些看似细微的治安案件与私人纠纷,因为高发于公共场合,并且被女性权益、强者欺凌、“熊孩子困扰”、高铁占座、交通事故等议题固定场景,人们对正当防卫的需求变得细密,并且非常急切地想要得到一个实操指南,好将其编织进个人自保手册。‍‍‍‍‍‍‍‍‍

在这种社会心态下,“互殴”的认定直接抵触民意对正当防卫朦胧且急迫的期待,引发争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管是周氏父子打官司提请撤销区公安的“互殴”认定,还是高铁掌搧风波中人们对“互殴”的不同意见,都证明人际公共交往中分布着对正当防卫之渴望。

从立法、执法的角度,看司法对正当防卫的细致规定之进程,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跟进;再来比较社会舆论中,借由个案对正当防卫边界的争执不下之情势,其实两下制造了仍需逼近的问题:在廓清及遵守正当防卫的边界上,司法者与一般大众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这一轮有关正当防卫的实操处置中,宜宾翠屏公安分局的答辩意见提供了“积极还击”这个词——它不只是一个专用新词,其实代表着对一种民用逻辑的否定,亦即将其作为确立“互殴”的逻辑依据。论积极还击,为经年不散的正当防卫之争提供了新尺度。

执法实践必定要锚定可执行的标准,“积极还击”可以从言行动作、时间过程、情境场面等方面细分,划定正当防卫与否的边界。但从高铁掌搧事件与宜宾那起行政诉讼上,舆论焦点明确,肉眼可见的对“积极还击”持有商榷意图,渴望它受到更严格的审视。

综上,正如高铁掌搧风波这类社会新闻所示,人们越来越无法处理私人间的矛盾纠纷,缺乏对话解决的能力与诚意,大量私人纠纷在诉诸司法介入前,已经发生了低烈度的暴力。如何划出一块合理防卫的空间,攻守之下,积极还击对正当防卫边界的冲击及震动若何,激辩仍将继续。‍‍

5
556517
1 楼
恶劣的社会焦虑情绪得不到解决,就会从其他方面寻找发泄的渠道。
一颗鸿心
2 楼
因为很多人都遇到过在后座用膝盖顶着前座,或用脚蹬着前座的熊孩子和熊大人。没有公德心,不顾及他人。感同身受。大部分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升级到肢体冲突的比例不算高,但一直也没断。
s
seator
3 楼
北京医院烧死29+人不能说,内蒙矿难埋掉50多人不能说,大家就只有热议这些烂事
上流Man
4 楼
警察的“互殴”定性是胡言乱语,首先出手打人的不只是简单地肇事、而且对被打者侮辱性极大,没有理由不能在盛怒下多还一手。否则,俄乌的战争,很容易也可以定义为“互侵”!!!
莫言无语
5 楼
胡扯,土共法律就是和稀泥,是对事先挑衅动手一方的纵容。怪不得黑社会越来越猖狂,反抗就是互殴,只有挨揍才是良民的标准姿势。
6
6ba6
6 楼
开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吧,对自身权益重视起来了
百家争鸣2012
7 楼
其实怎么处理,最关键体现一个公平,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里面被打女子虽然还击,但实际上是气不过,甚至宁愿罚款也让那对夫妻受处罚,其他人也感同身受。 这里说明了一个问题,女子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互殴”是可以这样认定,但处罚女子200元大可不必,只是教育即可。至于那对夫妻,蛮横无理,该从重处罚。500元有点少。这对夫妻没有监护好孩子,还骂人最后先动手打人。这样的人,给社会的是坏榜样。评定事件,虽然看事件本身,但还要看社会影响。
r
reno2389
8 楼
大多数民众支持的原因主要还是这个女孩撒谎并且非常会利用互联网,并且被好事者无中生有地蒙骗了: 1. 她说这个家庭是一家五口占了三个座位,其实这家才三个人,孩子才三岁。 2. 有网民立刻贴出两个10岁左右的女孩踢前排座位的视频,其实是其他场合的。 3. 东北大哥指责母亲后车厢里立刻发出了掌声,其实,当时并没有掌声,是视频发出者自己合成的。 4.有网民立刻zhen造谣说这个父母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副校长,都是体制内的。其实,这个父母都不是体制内的,那个真正的副校长都57岁了,可可这个母亲才30岁。只不过她们正好都姓杨,并且脸部轮廓长得都差不多。那个副校长已经报警,估计造谣者要倒霉了。
r
reno2389
9 楼
上流Man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0:19:48 警察的“互殴”定性是胡言乱语,首先出手打人的不只是简单地肇事、而且对被打者侮辱性极大,没有理由不能在盛怒下多还一手。否则,俄乌的战争,很容易也可以定义为“互侵”!!! ----------- 孩子只有三岁,你要他怎么样才行呢?如果要吼,难道不应该只猴父母吗?对三岁的孩子吼,只能说明没有素质。 和父母吵架后,然后对三岁孩子录像,并且同时说:"看,这个小朋友是这个样子的"。试问一下,哪个父母能够容忍?
r
reno2389
10 楼
首先,这对父母责任更大。但是,大家要记住,这个踢座位的孩子才三岁,当时是被这个女孩的吼声吓哭了。 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不冷静,也是可以理解的。 女孩不应该多次爆口粗。更不应该在东北大哥为她讲话后再次掌掴那个母亲。
r
reno2389
11 楼
这件事件其实折射了中国的一个现实:就是中国已经产生起码两个阶级并且产生了严重的阶级对立,这两个阶级就是体制内的人员和体制外的老百姓。 体制内的人员,是铁饭碗,平时工资是旱涝保收,退休后,退休金高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平均工资。 体制外的老百姓,成天为生活打拼者,工资可能被扣,甚至得不到工资。退休后,工资不到体制内人员的三分之一。许多人还没有退休金。 尽管这对父母其实并不是体制内的人员,但被网民认为是体制内的人员了。 但是,如果网民发现这对夫妻只是农民,老百姓会支持那个女孩吗?如果这个女孩是公务员或者是公务员的女儿或者富二代,会有老百姓支持她吗? 看来中国真的有文革的土壤,很可能会发生第二次文革,而这个文革的土壤其实就是邓小平们造成的。邓小平反对和否定文革,但是,他同时又制造有利于文革产生的土壤。 当年不就是北京中学的领导压制中学生,而刘少奇们支持领导压制学生,而毛泽东则支持中学生,最终导致文革爆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