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在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发动贸易战之际,另一场“贸易战”也在悄然上演,但这一次,主角是废弃的塑料瓶和糖果包装。“美国向海外出口大量塑料垃圾,马来西亚拒绝接受。”
据《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媒报道,马来西亚自7月1日起禁止进口来自美国等国的塑料垃圾,这一禁令让垃圾出口大户美国犯了难。报道称,自从2018年中国开始禁止洋垃圾进口以来,马来西亚已经成为美国垃圾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美国也越来越依赖马来西亚等国处理其塑料垃圾。
追踪塑料垃圾问题的非营利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Basel Action Network)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美国的废料回收商就向马来西亚运送了超过3.5万吨塑料垃圾。
2024年,马来西亚查获100多个从洛杉矶运来的集装箱,它们被标记为“原材料”,实则装有有害废弃物。马来西亚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当时表示:“我们不想让马来西亚成为世界的垃圾桶。”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8日,马来西亚巴生港,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装在集装箱里的塑料垃圾 视觉中国
根据马来西亚新修订的《海关法》,该国将不再接收来自未批准《巴塞尔公约》国家的塑料垃圾和有害废弃物。
《巴塞尔公约》是一项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目前有191个缔约国和组织。而作为全球最大废弃塑料出口国之一的美国,是少数未批准《巴塞尔公约》的国家。
据报道,马来西亚仍将接受来自已批准《巴塞尔公约》国家的塑料垃圾,但对其设定了严格限制,例如规定它们只能包含一种塑料,污染率不能超过2%,并确保这些进口废弃塑料能够被回收利用而非被丢弃。《纽约时报》称,对于那些从消费者手中回收来的塑料垃圾来说,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是一大挑战。
史蒂夫·黄(Steve Wong)是全球塑料回收企业卜高通美(Fukutomi)的首席执行官,他在给客户的邮件中表示,对马来西亚的废弃塑料运输已经“基本陷入停滞”。
对于马来西亚的新政,美国媒体认为,这是中国2018年以来禁止洋垃圾进口的“余波”。在洋垃圾禁令出台之前,中国多年来接收了全球约一半的废弃塑料和废纸。
随着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西方国家一直在为不断积压的塑料垃圾发愁。
《纽约时报》提及,美国对其丢弃的塑料回收率还不到10%。剩下的垃圾要么被填埋、焚烧,要么被运往海外。尽管有一些新的目的地国家出现,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拒绝接收这些垃圾。今年早些时候,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宣布禁止进口塑料垃圾。
在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托尼·R·沃克(Tony R.Walker)看来,中国的禁令“在全球塑料垃圾贸易中引发了震荡”,其他接收废弃塑料的国家“很快不堪重负”,而这些垃圾到最后也多数被倾倒进填埋场,或被焚烧,甚至直接丢到自然环境中。
沃克称,许多富裕国家的民众可能以为他们辛苦分类的塑料得到了回收,然而,很多塑料并没有进入回收系统,而是被当做废物处理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学教授凯特·奥尼尔(Kate O’Neill)表示:“回收行业还没有完全适应此前的冲击,因此这些出口目前仍是被需要的。”她认为,马来西亚的禁令可能意味着塑料垃圾开始流向其他处理能力较弱的国家。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海滩的反塑料垃圾组织“Last Beach CleanUp”主席简·戴尔(Jan Dell)对马来西亚的决定表示赞赏。
她在一封邮件中写道:“我们呼吁各城市、废物回收公司、中间商和航运公司尊重马来西亚的主权法律,立即停止所有塑料垃圾运输。这些垃圾绝不能被转运至其他贫穷国家。”
巴塞尔行动网络创始人吉姆·帕克特(Jim Puckett)也对马来西亚的决定表示欢迎。他对《洛杉矶时报》说:“这种‘回收’弊大于利,因为只有小部分出口的塑料最终被循环利用。”
“将出口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完全是一场骗局,令人欣慰的是,美国对这场塑料垃圾把戏的‘贡献’在逐步被禁止。”帕克特说。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在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发动贸易战之际,另一场“贸易战”也在悄然上演,但这一次,主角是废弃的塑料瓶和糖果包装。“美国向海外出口大量塑料垃圾,马来西亚拒绝接受。”
据《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媒报道,马来西亚自7月1日起禁止进口来自美国等国的塑料垃圾,这一禁令让垃圾出口大户美国犯了难。报道称,自从2018年中国开始禁止洋垃圾进口以来,马来西亚已经成为美国垃圾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美国也越来越依赖马来西亚等国处理其塑料垃圾。
追踪塑料垃圾问题的非营利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Basel Action Network)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美国的废料回收商就向马来西亚运送了超过3.5万吨塑料垃圾。
2024年,马来西亚查获100多个从洛杉矶运来的集装箱,它们被标记为“原材料”,实则装有有害废弃物。马来西亚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当时表示:“我们不想让马来西亚成为世界的垃圾桶。”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8日,马来西亚巴生港,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装在集装箱里的塑料垃圾 视觉中国
根据马来西亚新修订的《海关法》,该国将不再接收来自未批准《巴塞尔公约》国家的塑料垃圾和有害废弃物。
《巴塞尔公约》是一项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目前有191个缔约国和组织。而作为全球最大废弃塑料出口国之一的美国,是少数未批准《巴塞尔公约》的国家。
据报道,马来西亚仍将接受来自已批准《巴塞尔公约》国家的塑料垃圾,但对其设定了严格限制,例如规定它们只能包含一种塑料,污染率不能超过2%,并确保这些进口废弃塑料能够被回收利用而非被丢弃。《纽约时报》称,对于那些从消费者手中回收来的塑料垃圾来说,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是一大挑战。
史蒂夫·黄(Steve Wong)是全球塑料回收企业卜高通美(Fukutomi)的首席执行官,他在给客户的邮件中表示,对马来西亚的废弃塑料运输已经“基本陷入停滞”。
对于马来西亚的新政,美国媒体认为,这是中国2018年以来禁止洋垃圾进口的“余波”。在洋垃圾禁令出台之前,中国多年来接收了全球约一半的废弃塑料和废纸。
随着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西方国家一直在为不断积压的塑料垃圾发愁。
《纽约时报》提及,美国对其丢弃的塑料回收率还不到10%。剩下的垃圾要么被填埋、焚烧,要么被运往海外。尽管有一些新的目的地国家出现,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拒绝接收这些垃圾。今年早些时候,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宣布禁止进口塑料垃圾。
在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托尼·R·沃克(Tony R.Walker)看来,中国的禁令“在全球塑料垃圾贸易中引发了震荡”,其他接收废弃塑料的国家“很快不堪重负”,而这些垃圾到最后也多数被倾倒进填埋场,或被焚烧,甚至直接丢到自然环境中。
沃克称,许多富裕国家的民众可能以为他们辛苦分类的塑料得到了回收,然而,很多塑料并没有进入回收系统,而是被当做废物处理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学教授凯特·奥尼尔(Kate O’Neill)表示:“回收行业还没有完全适应此前的冲击,因此这些出口目前仍是被需要的。”她认为,马来西亚的禁令可能意味着塑料垃圾开始流向其他处理能力较弱的国家。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海滩的反塑料垃圾组织“Last Beach CleanUp”主席简·戴尔(Jan Dell)对马来西亚的决定表示赞赏。
她在一封邮件中写道:“我们呼吁各城市、废物回收公司、中间商和航运公司尊重马来西亚的主权法律,立即停止所有塑料垃圾运输。这些垃圾绝不能被转运至其他贫穷国家。”
巴塞尔行动网络创始人吉姆·帕克特(Jim Puckett)也对马来西亚的决定表示欢迎。他对《洛杉矶时报》说:“这种‘回收’弊大于利,因为只有小部分出口的塑料最终被循环利用。”
“将出口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完全是一场骗局,令人欣慰的是,美国对这场塑料垃圾把戏的‘贡献’在逐步被禁止。”帕克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