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造谣新冠后遗症?谣言背后的科学真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12日 16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87916 阅读
31 评论
科学网

引新冠疫情已经第三个年头了,保守估计全球已经有三四亿人被新冠病毒感染过,医学界对新冠后遗症目前到底了解了多少?

首先,各类肺炎一般都会留下各种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新冠肺炎也不例外。如果有人跟你说他得过新冠,好了以后就跟感冒好了一样,完全没什么后遗症,这不见得是说谎。后遗症就是这样,因人而异,谈任何个例对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后遗症意义不大,不管是完全没有后遗症的,还是严重到被逼自杀的案例,都会存在。

下面我针对一些网络播主发布的,流传得比较广的谣言,逐一来辟谣。

逐一辟谣

很多人战胜了病魔,但难逃后遗症。在英国首批康复的 4 万人当中,约有 1/8 的人在出院后 5 个月内死亡,约有 1/3 的人因为严重的并发症在半年内重新又住回了医院进行治疗。

很恐怖,对吧。但你仔细看,这位播主前一句说的是后遗症,而后面跟着的却是并发症,后遗症和并发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实,这条消息的原始出处是《纽约邮报》2021 年 1 月份的一篇报道[1],这篇报道的信源又是一篇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论文[2]。这篇论文中最关键的信息是,这 4 万多人的平均年龄为 65 岁,他们大多数是患有各种类似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的人。换句话说,假如这些老人得的是流感,那么他们同样有非常高的概率死于并发症。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因此不扩展开多谈。

国际顶级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一年的时间跟踪了 1276 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结果就发现尽管大部分患者恢复以后能够基本正常地生活,但是健康状况对比正常人来说差了很多,包括抑郁、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的缺失、头疼、关节疼,部分患者还存在心血管损伤的迹象,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生殖障碍。

看着也很可怕对吧。但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柳叶刀》这篇论文是真实存在的[3]。但这位主播就是不告诉你该论文最后的总结:在 1 年的随访期间,大多数新冠患者的身体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并且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这 1276 人年龄中位数是 59 岁,也是属于本身就很容易出现抑郁、睡眠障碍、脱发等常见中老年人症状的人群。播主还把论文中的原文“在康复期间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夸大为“还存在心血管损伤迹象”,还生生地造出了一个很恐怖的“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生殖障碍”,而论文中根本没有提到。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脑科学系研究发现,在跟踪测试的 8 万多名新冠患者当中,普遍存在智力下降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患者智力下降了 8.5,8.5 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大脑直接老了 10 年。

这项研究是存在的,我找到了主播提到的这项研究的论文[4]。但论文的结论是:新冠愈后的认知能力下降程度与患病时肺炎的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至于什么最严重的下降了 8.5,大脑直接老了 10 岁的说法,又是主播自己的创造。这项研究确认了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一年左右时间,患者的认知能力确实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由于跟踪时间很短,这些人的恢复情况,该论文并未提到。暂时的下降和永久性的下降又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尽管我经常说,对于医学来说,个案的意义不大,但下面这个所谓的个案看着特别惊悚,忍不住给大家看一下:

美国佛罗里达的一位患者新冠治愈之后患上了一种极其罕见的后遗症叫巨舌症,就是他的舌头在不断的长大,后来医生没办法切除了他部分舌头,才才逐渐让他恢复了进食说话的能力。

我检索了原始的新闻报道[5],准确的信息是:这位男子很倒霉,得了新冠住进 ICU,然后又很不幸地同时舌头肿得合不拢嘴。至于什么“新冠后遗症”和“巨舌症”都是主播自己根据这条新闻发挥想象力脑补出来的,新闻里面根本没有提到。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脑补,那全世界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被主播报道成“后遗症”了。

我还想说,关于新冠后遗症的问题,只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高质量的论文才是唯一可以让我们了解真相的渠道,任何个人,哪怕是听上去名头很大的人的观点,都是没有太多参考意义的。

目前科学共同体认可的信息

那么,关于新冠后遗症,目前最佳的科学研究证据能告诉我们哪些可靠的信息呢?

通过论文检索,我们会发现,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论文那是汗牛充栋,太多了,如果要把这些论文都看完,哪怕只看结论,我估计也需要好几周。这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个人帮我把论文全看一遍,然后帮我总结一下,那该多好。实际上,面对这种某一个研究对象存在大量论文的情况,有一种叫“综合荟萃分析”的论文,就是相当于有一个这样的研究者帮你做总结。

2021 年 8 月,《自然》杂志旗下的《科学报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后遗症研究的荟萃分析论文[6],研究者从 18251 份论文中最终筛选出了 15 篇发表于 2020 年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这些研究一共涉及 47910 名患者,年龄涵盖 17 ~ 87 岁。得出的结论,简要概括是这样:

80% 的人会在新冠肺炎康复后的数周到数月内,至少会出现一项后遗症,最常见的五种后遗症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和呼吸困难(24%)。此外,确定也是常见的后遗症,还有嗅觉和味觉丧失、关节疼痛等,一共发现了 55 种可以确认的后遗症。但遗憾的是,这篇论文没有提到这些后遗症会持续多久,有多大的可能性会终生伴随等等这些我很关心的数据。

图源:《自然》

注意,这篇论文虽然发表在 2021 年 8 月,但研究的其实是 2021 年 1 月 1 日之前的病例。换句话说,它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都是新冠比较原始的毒株,并不是现在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的早期毒株实际上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现在即便被新冠病毒感染,其实已经和论文的研究对象有很大差异了,但毕竟还是新冠病毒,参考价值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们需要更新的研究。

我能查到的最新一篇高质量论文是 2022 年 3 月 8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7]。这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冠后,会对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产生可见的变化。准确地说,就是新冠患者的大脑皮质层厚度会下降 1% 左右。研究者找到了 785 名 51 至 81 岁之间,在新冠流行之前就留有大脑扫描图像的人,这些人中有 401 名曾被新冠病毒感染过,384 名没有,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对照组。然后,再次对这些人的大脑进行扫描,就可以统计分析出新冠患者的大脑是否发生了改变。

我估计,有些细心的人会想,这样似乎只能证明有相关性,不能证明有因果性。这一点研究者也想到了,因此该论文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排除干扰因素,确定因果关系的。这篇论文最终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但遗憾的是,这项研究依然无法告诉我们,这些人的大脑皮层是永久性地变薄了,还是暂时性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

但我又看到一个好消息,2020 年 3 月 9 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说[8],之前的一些研究说新冠后遗症包括 2 型糖尿病,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后遗症很可能是暂时性的,因为有 40% 的人已经在跟踪随访期间完全恢复健康了。

总结

新冠病毒后遗症确实存在,而且很普遍,但绝大多数人的后遗症并不严重,以疲劳、头痛、注意力障碍、脱发、呼吸困难为主,还会有很多(估计 20% 左右)的人会伴有嗅觉、味觉丧失或者改变,比如“原本闻起来香喷喷的食物现在闻起来是臭的了”等比较恼人的后遗症。但大多数人也会在数月之内完全恢复,也有极少的人一两年都恢复不了。在患上新冠之后的若干时间,人的认知能力会有所下降,而且年龄越大,下降得越多,长期影响还有待更多的证据。

以上,差不多就是截止到 2022 年 3 月,我们对新冠后遗症的了解程度。我始终认为,消除恐慌最好的办法是告诉人们真相。为了让大家更加重视防护,用夸大的不实信息恐吓群众,最终并不能起到好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我国现在正面临与奥密克戎决战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中国人现在都无法置身事外。我在上海,我家小区周围已经出现了很多被封控的小区或者楼宇,小区已经通知全员测核酸。我有预感,可能很快我家也会进入闭环管理范围,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和物资上的双重准备。

我觉得,作为一个个体,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世纪对决中,我能主动积极做的就是:打疫苗、减少流动和帮助你们寻找真相,减少恐慌。

信源

https://nypost.com/2021/01/18/1-in-8-recovered-covid-19-patients-die-within-5-months-study/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1.15.21249885v1.full.pdf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1755-4/fulltext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1)00324-2/fulltexthttps://www.khou.com/article/news/health/coronavirus/enlarged-tongue-covid/285-915acc05-5b7c-4202-8729-3334d9bb846a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5565-8#Sec1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503-x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post-covid-diabetes-5221371

t
tasgary
1 楼
风向开始变了
戒律暗牧
2 楼
哈哈哈,想起有个笑话,说是跟踪调查100位退休人的生活,经过50年的长期跟踪,结果他们都死了,证明人不能退休……现在自媒体就是要博眼球,怎么悚动怎么来,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w
wudalao
3 楼
呦,舆论转向了?
戒律暗牧
4 楼
如果是就太好了,至少回国方便一些了
w
wju990
5 楼
这也能洗?科学网不科学啊。 作者明明是想说新冠后遗症不严重是吧?
罗马军团
6 楼
这些算什么,我还听许多人不停唠叨新冠后遗症还会遗传,并且赌咒发誓欧美50年后都是一群二傻子。不好意思,我从没听说过还能把人咒死的事,用郭德纲的话,你正眼看他们一眼你就输了,因为他们至少浪费了你一秒钟时间。
t
tuitui
7 楼
先宣传高致死率,再宣传除了灭活其他疫苗都高副作用,然后宣传后遗症,再宣传Omicron也很严重。。。 这都是一套的。目的就一个:我说咋抗疫就得咋抗
戒律暗牧
8 楼
这个内容好像是科学声音的汪诘的,刚看完他的这个视频,科学声音搞的是科普,作为科普节目还是值得一看的,但还远谈不到权威,他过往的节目里也经常有些小瑕疵,所以这东西看看就罢了
w
wju990
9 楼
: +1
c
cxy1223
10 楼
一群平均65岁的人,5个月里死了1/8在这个作者眼里是正常现象么? - 随便说一句,我对这个说法本身的真伪表示怀疑。
i
ilovewitchsi
11 楼
肺炎
c
cxy1223
12 楼
郭德纲自己就是个科盲,却自信满满的说科学家怎样怎样。
13 楼
都在降温病毒 ,就墙国一直在宣传,
c
cxy1223
14 楼
把这个套路反过来就是欧美的做法。你说的对,其实本质就是 我说咋抗疫就得咋抗
c
cxy1223
15 楼
按说这是个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既不需升温也不用降温,该是啥就是啥呗。
O
Omeagego2003
16 楼
谁也说不准还是信其有吧。
抬头看天
17 楼
以科学的名义,用数字的手段足够造成人们内心的恐惧,这是一个医学的伦理的问题。
j
jeffinvade
18 楼
呵呵,中国官媒可是有任务的
叭叽
19 楼
美国一百万新冠亡魂齐声说:新冠死后没后遗症,都一样好好地躺平
路人丫
20 楼
呵呵。。。科学网可是党朝官媒。
k
kaikaikai1984
21 楼
国内老百姓没啥变化,当年一群人前一天还在反美游行,结果第二天照样心甘情愿连夜长城扫雪,因为尼克松访华要去长城参观。本质上还处在清朝末期和世界在思想上接轨的阵痛期,船太大没法掉头只能不停产生义和团
青蛙
22 楼
别啊 这个武汉肺炎 纳粹墙国五毛粉红黄俄种得了就直接死全家了 哈哈 继续封
自然生长
23 楼
“但我又看到一个好消息,2020 年 3 月 9 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说[8],之前的一些研究说新冠后遗症包括 2 型糖尿病,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后遗症很可能是暂时性的,因为有 40% 的人已经在跟踪随访期间完全恢复健康了。”这个论文的发表时间是不是搞错了,2020年3月新冠肺炎才刚在全世界爆发,哪有数据呀。
f
football0105
24 楼
给作者点个赞!科学客观的分析,现在很多根本不懂医学数据分析的或者本来就是别有用心的视频发布者故意造谣,制造恐慌!
d
danial
25 楼
这个是科学声音做的。 观点对错还没定,但此时此刻,没有更令人信服的逻辑和信源推翻他的观点。
k
kingsmill
26 楼
开始提共存了,
雪中奔牛
27 楼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记者在研究美国机构的文件时发现,五角大楼不仅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的生物实验室对蝙蝠进行研究,而且从2017年开始,也在第比利斯的美国卢加尔中心的秘密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的一家承包商在新冠疫情暴发前不久根据这个计划在中国研究了蝙蝠的冠状病毒——一直持续到2019年(含)。 根据这些文件,美国政府为这些研究提供的资金总额约为1020万美元,其中650万美元分配给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和约旦,分配给中国370万美元。
D
Dr.Who
28 楼
现在超市里,基本上90%的人都不戴口罩。 剩下这10%坚持戴口罩的人,戴不戴口罩其实也没啥区别了。 . 同理,如果全世界都躺平了, 中国除了跟着躺平,还有别的选择吗? . 中国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了。 土共不管别的事做得怎么样,但在这场瘟疫里最起码救了几百万条人命,其中就可能包括我们的父母长辈。 这个还是要点赞的。
t
tuitui
29 楼
这应该是武汉的数据
工作学习
30 楼
为全民免疫开始铺路了,在权贵们收割完试剂盒跟疫苗产品之后,无效性开始在omicron 的高传播性下渐渐败漏,韭菜的税收,用来买这么多疫苗,也割得差不多了,钱都转移到皇亲国戚下的生物制药外壳公司了,现在开始逐渐放开了。反正冬奥也完了,外国人一时半会儿也跟国内没啥联系,是时候养蛊了
陷疯稻谷
31 楼
作者是典型的带着预设立场写文章,既然长期数据都没出来,在这瞎逼逼洗什么地?我坐等欧美更多的数据,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