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对中国老人的冲击已迫在眉睫 医院准备好了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23日 21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88605 阅读
34 评论
假装是天堂/中国新闻周刊

最近,很多老人去世的消息一直在刷屏。

演员王劲松发微博称,自己年迈的母亲因疫情去世,且其93岁高龄的父亲也正经历着长时间的高烧。

字里行间,充斥着极度的悲伤与无助。

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

著名企业家王德禄因新冠去世,享年66岁,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这几天其实一直在看,说实话,很痛心也很无奈。

这种规模的传染,一定会有因此而失去生命的,但此时此刻,这种个例都是我们非常痛心的。

病毒不会消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悲剧,而老徐今天想着跟大家说下:是时候要更加重视老年人的问题了。

那些喊着新冠只是感冒的,只能适用于年轻力壮的年轻人。

老年人,真的会有偏差。

是所有老年人都会吗?也不是。

我看了下网上不少人的经历反馈,即使是8090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中招后大部分还是能抗过去。‍

但这并不代表着全部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就是没挺过去的个例。

有个例,就值得我们留意,尤其是,还有一大群暂时安全的农村老人。

临近年关,很多外出务工的人都会陆续回家过年,而人流量的剧增将会给农村带来一波剧烈的感染高峰。

农村的老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一点,我几乎是半个月前就不断在呼吁要重视,他们是最后一波,也是最难的一波。

在农村,医疗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按照国家的部署已经把在农村地区从县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再到村卫生室都应当做什么,怎么做都列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并且都规定了要在12月底完成。

与此同时,全国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对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的摸底调查,各医院也开通了线上咨询,分流了120的压力。

但真正到完全落实肯定是需要时间的,而眼下问题已经出现。

坐标豫东,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家家发烧,户户输液,诊所和药铺几乎是水泄不通。

当地一个2200人的村,只有两个村级诊所,有些人根本挤都挤不进去,只能骑车十多里去到镇上的卫生所去看病。

再来,是农村位置不便。

很多村里的卫生院和卫生室根本不具备突发疾病的救治能力,一些老人病情加重只能去县区或者城市就医,但很多农村距离城市较远,时间上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还有一点,就是科普不够。

农村里老人小孩的认知很多都跟不上,要么就乱吃药,要么就干脆不吃药,一些有症状的老年人还特别喜欢会去诊所打点滴。

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样能更快恢复,比乱吃药强。

但这种其实已经不被提倡了,比如很多村医注射地塞米松来退烧。

实际上,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它通过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来达到快速退热的效果,优点是快。

这玩意是能退烧,但本质上牺牲身体的情况,而且发烧是身体强制发热来杀死病毒,结果被这种方式直接强制退烧,病毒依旧还在。

并且因为滥用糖皮质激素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会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等各种感染,从而使病情恶化。

把它作为农村老人小孩的「救命药」,十分危险。

可以说,各种不被提倡的方式都被搬出来了。

很多人甚至忘记要物理退烧,连对小孩都是一发烧就捂热出汗,但这也早就被证明是不对的方式。

加上农村老人很少接触网络信息,一听到哪家人因为发烧去世,恐慌立即笼罩整个村,搞得大家精神高度紧张,人人自危。

无尽的恐慌开始蔓延。

恐慌就会导致害怕,害怕就会促使大家一窝蜂的涌去诊所,继而形成一个死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农村老人将迎来艰巨的挑战的原因,他们的劣势相对于城市来说,实在太大了。

眼下,我认为不该等国家继续部署,家里有老人的也该行动起来了。

首先,给他们正确的科普。

这个病毒对老年人没有两年前那么夸张,但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小感冒,极度弱化和强化都不该。

用最明白的话跟他们解释清楚,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叮嘱他们一定要做好防护,这段时间就先别乱跑,年轻人去看老人前最好先确定自己是否是阴性的,免得携带病毒过去。

其次,帮他们购买一些药物。

老徐看了很多资料,大部分行业人士都估算元旦后药物问题会有所缓解,既然如此,到时候记得给老人们寄过去一些,储备起来。

老年人用药不像年轻人那么随便,并且,他们的免疫系统比较弱,这时候更加需要药物的作用。

我看到很多人在传播土方子,说实话我非常不认可。

即便有效,你也不该让老人去测试,而应该选择一个概率高,经过临床多次实验的药物。

年轻人信土方子最多拉个肚子,老年人可不一样。

那老人如何选用退烧药呢?

因为老人的感知比年轻人不敏感,乱吃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老人发热后应该先物理降温,比如用毛巾擦拭额头、耳后、颈部、手心等部位,依靠水分蒸发带走部分热量。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谨慎服用退烧药。

比如患有严重的消化道溃疡,严重冠心病或心衰,或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的患者,退烧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至于布洛芬和连花清瘟能不能吃呢?能,但需要按照老人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服用。

比如布洛芬不适宜患有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水肿等的患者;连花清瘟也不适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服用。

此外,老年人发烧时吃退烧药的剂量最好从小剂量开始,一旦发现高热不退(持续超过2天)、低体温(低于35℃及以下)、呼吸困难、不能行动、持续不能进食等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

至于目前有在售的辉瑞或者阿兹夫定这种新冠药,他们本质上给高龄且有基础病的老人使用,原理更多是给他们的免疫系统争取更多的时间。

并不是彻底消灭病毒。

当然这些药不好买,符合情况且有条件自己去查查,老徐这里就不多言,怕被说是为资本站台。

在面对生命面前还老是喜欢扣帽子的,我无法说服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这些人。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前段时间,知名媒体人樊登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家人阳了的经历,其中提到了静默型低氧血症。

这种病的症状非常不明显,发烧温度也不高,但就是容易让人犯迷糊,他的父亲在感染后就处于这种状态。

结果家里人给他带上血氧仪后,发现血氧已经低到了88的浓度。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低于90就要紧急送医了。

送到医院后,父亲被确诊得了静默型低氧血症,老人半个肺部都开始变白。

后续是他的父亲没有挺过来,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对于老年人的血氧问题要尤为关注下。

另外,很多老人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使生病也都喜欢硬扛,一定要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及时反馈。

病毒不可怕,但怕的是不重视病毒引发其它病症。

老徐也真心建议,为了农村的老人好,大家回乡后尽量别太快接触他们,多点时间缓和总没错的。

农村里年轻人也尽量少跑医院,成年人的抵抗力只要吃药喝水很快就能缓解,康复;一来避免交叉感染,二来能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总而言之,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就不要各种怨天尤人,为自己的家人行动起来才是一个成年人成熟的表现。

我们不应该为了某些个例陷入恐慌之中,但也不可以掩耳盗铃忽略这些个例的存在。

国家有在行动,但说实话我觉得单单靠国家是不可能短时间做到完美的。

发挥群众力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致胜法宝。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多做一点,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这个冬天就一定不会那么冷。

更多老年人,才能真正熬过这一波。

眼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不得不行动起来的时刻了!

医院准备好迎接疫情冲击了吗?

做医院如何应对疫情大考这篇报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写稿的速度赶不上疫情变化的速度。比如北京,12月5日至11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较上一周上升6.2倍;11日当天,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是一周前的16倍。

多位感染科专家都呼吁,要尽可能让医护人员“少感染、晚感染”,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医生也都坦然表示,已做好了被感染的心理准备。但事实上,作为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医院没有准备好。

12月8日晚,武汉某三甲医院领导在线上与医护人员开会时说,政策每天在变,他们近期曾接到两份通知,日期一样,但前后表述不同。他们只能摸索,随时更新和调整院感防控方案,尽可能保护医护人员,保障医院的业务正常运转。会上,该院领导安抚大家,与全市所有医院相比,目前该院疫情预防做得不错,职工新冠感染的人数非常少。前一天,该院一位医生透露,急诊科30多位同事中,只有三四个人“阳”了。但六天后,这个数字快逼近一半,该院急诊的日常排班已经难以维持,无症状或者轻症医护人员被要求提前返岗。

混乱中,两位武汉的感染科医生感慨,如今有种“梦回2020年初”的感觉。A医生解释,和三年前相比,目前新冠重症患者比重降低,医院的重点是做好防控,尽可能不减少医疗资源,以救助其他危重病人。不过他担心,如果处置不好,还是会出现医疗挤兑。三年前,大量患者涌进医院,B医生站在大厅里拿着话筒呼吁,发烧不要来门诊,但人们并不理解。现在,该院发热门诊外也一度排着长队,许多轻症患者被劝返回家,但也出现了危重病人滞留急诊室的情况。

过去一周,在一些城市,医院的病床、药物出现紧缺,重症病人难以入院。而这只是开始:1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提醒,接下来的一两周内,北京会迎来重症高峰。

大考将至,如何避免境外医疗挤兑的教训,留给医疗机构准备的时间不多了。一个小小的转机是,有医生注意到,本周,在不断地科普下,该院发热门诊的轻症患者正在减少,一些感染的医护人员已经复工。但这还不够,目前官方已推出针对重症人群救助的政策,比如扩充ICU床位、改造方舱、推广分级诊疗和互联网诊疗等,各级医疗机构需要考虑的是,在极短的窗口期内,如何因地制宜地落实这些政策。

发于2022.12.26总第107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a
amajor001
1 楼
我觉得挺好。1966-1976文化大革命那一代基本上70出头。 挺好 挺好。
a
amajor001
2 楼
我觉得挺好。1966-1976文化大革命那一代基本上70出头。 挺好 挺好。听党的话,我们互相检举,谁不去隔离谁就是反动派!
a
amajor001
3 楼
我觉得挺好。1966-1976文化大革命那一代基本上70出头。 挺好 挺好。听党的话,我们互相检举,谁不去隔离谁就是反动派!
沙拉维
4 楼
大陆同胞们赶紧偷着乐吧,俺们海外华人要高高兴兴过圣诞节假期了。明年大大方方回国看看。
混沌世界
5 楼
2023年梦想,装b犯XXyourOO出门被雷劈。
F
FuckTibet
6 楼
美国数据有比较好的参考价值,当前死百万, 新冠排名从 2020以来排名第三, 2022 现在米国是全民都感染过的,基数比 2020, 2021, 大多了。 自己查,https://www.healthsystemtracker.org/brief/covid-19-leading-cause-of-death-ranking/ , 第一和第二是心脏病和癌症 。 那么中国躺平,将会死多少人?
周小平是习主席接班人a4
7 楼
北京四通桥事件已有结论: 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领导党中央,挫败了陈敏尔集团攫取习主席接班人的阴谋,保证了周小平同志在二十大后能顺利成为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的接班人,并担任国务院总理! 全球华人无限拥护爱戴习主席,周总理! 全球华人无比信任习近平,周小平! 全球华人永远追随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 全球华人永远支持英明领袖周小平同志! 顶天立地的历史担当托起伟大梦想 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引领前进方向, 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令人心驰神往, 翻天覆地的开新图强铸就巨变沧桑, 感天动地的领袖情怀彰显大爱无疆,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 周小平正能量理论是世界的瑰宝! 现在当前首要就是保证二十大的胜利果实。 全球华人期盼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早日连任! 全球华人期盼英明领袖周小平同志主持国务院工作! 这就是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海外华人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 全球华人支持习近平,周小平! 中华民族伟大! 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万寿无疆! 英明领袖周小平同志永远健康!
老时代
8 楼
欧美现在住院重症都是流感,合胞病毒 所以我猜测,国内主因不是新冠,而是封锁三年对免疫系统造成的伤害 刻意的回避其他流行性病毒,只聊新冠,感觉是官媒在带节奏 [2评]
牛皮方糖
9 楼
时刻准备着!这样回答,是不是很有气势?
t
targer
10 楼
按照墙国的新冠死亡标准,美国110万的新冠死亡,只有6.6万人符合标准,五毛阉狗死全家。 [1评]
落雪轻舞
11 楼
你的酬金应该高一点吧 [1评]
w
w0425
12 楼
z
zaku2ass
13 楼
现在不能责怪政府不敢像印度那样说一天几十万,中国人恐慌的力量是可怕的,就现在药都被人囤走了管理说明也没有注意,已经顺应民意解封了,那么大家就多自发隔离自发戴口罩洗手等多注意保持距离,一起战胜新冠吧,不行不是还能出国吗,润了
b
bc007
14 楼
这个死爹的文章,发得太晚了。 北京地铁都开始有早高峰了!
b
bc007
15 楼
你觉得加拿大美国现在是用“窄口径”还是“宽口径”确定死亡? === 日本新冠死亡数据,用的是“宽口径”。也就是人死了,只要能检测出来新冠病毒,那么统统记为新冠死亡。 而有些国家用的是“窄口径”:比如,要求是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死的才算,如果诱发其他疾病、基础病,导致死亡的,就不算是感染新冠死亡。
b
bc007
16 楼
本省这几个星期流感死亡是新冠死亡的两倍。 今天的新闻。 加拿大也没有封锁3年啊!
琪爷
17 楼
新冠和人类共存是铁定的了,迟早都得经过这个阶段。
X
XXyourOO
18 楼
: 你的减刑应该多一点吧
X
XXyourOO
19 楼
个人觉得,你的这个论点很有见地啊!👍
树枝孤鸟
20 楼
这个和新冠病毒没有关系 。 都是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流感拉肚子消化不良害的
c
ccdb99
21 楼
反中狗杂种组团上岗了
r
rootrootroot
22 楼
三年不准备,现在才来准备,就别谈准备了。
e
et2003
23 楼
现在开始总结了。知道这个病毒严重了。当时初倒是劝一下闹事的,安抚一下发疯的。现在写这些有屁用?国家一直在说,放开的后果。人口多,医疗分配不均。没有办法放开。楼下还说什么准备3年如何如何。无语了。国内一开始闹,我就求各位喷子在等一等。不要一直发疯。可怜一下我们这些父母都在,还有基础病的可怜人。发现没有用也只能叹气了。
南方兔儿爷
24 楼
听说都是“人民”做出可巨大牺牲,“自愿”封闭三年,国家即人民。所以现在怨不得谁。要准备就自己准备。
欢喜*佛
25 楼
看看日本60+年龄的死亡率(自然,非疾病)惊人的93% --https://cn.knoema.com/atlas/%e6%97%a5%e6%9c%ac/topics/%e4%ba%ba%e5%8f%a3%e7%bb%9f%e8%ae%a1%e8%b5%84%e6%96%99/%e6%ad%bb%e4%ba%a1%e7%8e%87/60-mortality
l
liush000
26 楼
脑子烧坏了吗?拿画的时候中指指向自己。
l
liush000
27 楼
1%的人口就是1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