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神仙姐姐,在50米长卷上作画,美到忘了呼吸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2日 8点4分 PT
  返回列表
71288 阅读
25 评论
一条

艺术家彭薇,出生在成都,

2岁跟着父亲学国画,

童年时代就获奖无数。

《衣钵》系列

《好事成双》系列

《美景》

她的笔下,东西兼顾,风格鲜明:

石头、绣鞋、长袍、女体,

当代又传统,显露着生机与古韵。

《她就在这里》系列 2017-2020彭薇很高产,持续创作近20年后,

2017年,她再次突破自我,

开始持续4年女性主题的创作:

在女模特的身体上画,在50米长的卷轴中画,

在欧洲复古相框里画……

以古代女子的形象,

画出当代女性的困境与遭遇。

7月,彭薇的这些新作品,

将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一条拜访了彭薇位于北京的工作室,

在她的创作第一现场,

听她讲述了她的作品、生活,

还有她眼中的古今女性。

彭薇工作室

6月上旬,一条在北京见到了彭薇。因为疫情,她把工作室当成了家,深居简出,已经在这住了好几个月。她正本着处女座的洁癖,为展览做最后的细节确认。

 在这个100多平米的复式空间,朝北的大桌上是各式毛笔和纸,“随手拿起来就能画”。一面墙,从书架到墙根,堆满古今中外的画册、小说,最多的是书信,都在源源不断地给她供给养分。

在工作室绘制大尺幅作品

而空间的另一边,是一整片的空白,她认为得有足够的“空”来思考,完成大尺幅的创作。彭薇比我们想象中的水墨画家更时尚现代,私下聊起来,都是美剧和社会热点。但当她一束起头发,进入创作的状态,沉静的爆发力,强大的气场,一下子让世界退后了。

从二楼夹层俯瞰,在地上做大画的她,瘦小,却极有力度,竟有一种穿越而来的“侠气”。以下是彭薇的自述。

广东美术馆的这个展览,是我三年半来的所有的工作的集合。过去三年半,我一直在画同一个主题:女性。

7个系列的作品,其实就是想叙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困境、纠结和痛苦。它们可能来自我自己的经历,也是我对周围和历史上一些女性共同命运的体验。

彭薇童年时期

 一切从一颗白菜开始

 我生在成都,父亲是一个国画家,从小就在他的画案边长大。小时候早上醒来,我床边的墙上就是一排他刚刚完成的画作,他就会问我,你觉得哪个好?我就会说,这张比较好,那张不行。每天睡觉前,我会看着一个父亲画画的背影,带着光圈。

 大概两岁,我就拿着毛笔在纸上杵来杵去,那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画画了。两岁半,我的画就去参加了一个展览。三岁左右,就已经可以给人表演国画了。 

有一年,我作为小画家来北京交流,很喜欢北京蓝色的天空,还有气候,我就想以后一定要往北方考。后来我就到南开大学,学了4年的水墨国画,又进入哲学系学美学,在天津待了整整7年。天津结束以后,我就到北京工作了,在中国最老的一本《美术》杂志做编辑、记者。

白菜,2000年

2000年夏天,刚做编辑没多久,我爸爸来看我,走的时候留下一本画册,赵之谦的《花鸟册》,我看着看着就突然临摹起来,画了一颗白菜,用非常水墨的办法,又带着颜色,混沌一块的画法。第一次觉得,画出了我自己想要画的那张画。当时我还经常去菜场,不管看到了什么东西,我都在心里想,什么都可以“用我自己的办法”画出来了。那颗白菜,也成了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张画。

《遗石》系列

《秀履》系列

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语言”,从此就开始画石头,画衣服、鞋子,从平面的画到立体的,甚至在手腕上画手表,近20年来,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做下去了。

50米长的《故事新编》局部

明代吕坤的《闺范》木刻版

用50米长轴, 

控诉历代“女性楷模”的遭遇

2017年初,我看到一本明代吕坤写的《闺范》,集合了历史上关于女性典范的故事。这些插图让我非常震惊,女性如此愤怒、悲伤,拿着刀剑,不是自杀,就是复仇、投河……当时我内心就有一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女性以牺牲自己,为男性来做这些事情,会被认为是“楷模”?那个时候网上还曝出女德课的新闻,我更惊讶了。

女性的自我牺牲,像一个巨大的历史阴影,到今天都在影响我们。

我不是个书本意义上的女权,但在遇到一些事情和困境的时候,我发现的确需要发声。

酝酿了大概三年半,积压了太久的情绪和能量要宣泄,我决定用最单纯直接的办法,借用《闺范》,做了《故事新编》:我把这些女性从古代背景里拖出来,放大,让大家仔细看看她们到底是什么样,想一想为什么。

50米长卷中的部分人物

我找来50米长、2米宽的纸,画了一个长长的卷轴。一个接一个,每个人都画得比真人还要大,用完全黑白的水墨,画了一个“惊叹号”。

其实我画了两遍,第一个50米我觉得不够好,又画了第二个50米,用了不到两个月。 

因为要在湿的状态下完成,必须画得非常快,每画一个人的时间不到一小时,有的甚至半小时。画的时候大脑完全一片空白,一鼓作气,什么都不能想。

北京当代唐人中心布展现场 2019年

每完成一件作品,我会尽力忘掉它。但是当这个卷轴第一次在北京798展出时,滑轮把它拉上去时,我又再次完整看到了它,看着这张画往上升,就像我的身体被往上拉,突然觉得经历的事情退后了,所有的过往正在消散。

颜如玉是从史书上跳出来的一个女鬼,很像一个女性教育家,去讽刺书呆子一样的书生,我用的是苏珊·桑塔格的文字,来对照这个故事。一个是西方现代的女知识分子,一个是古代的女知识分子。

苏小小是九迪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之一。她其实来源魏晋,她活得非常仙,不太在乎世俗,还帮助了很多书生。她不断被苏东坡、白居易这些文人歌颂,成了中国历史上“女神”一样挥之不去的存在,一直活在文人心里,能代表男性对红颜知己的全部想象。

 梦境中的女性 

2017年以来,我花了三年处理私事,生活状态变得跟以前大不一样。这期间我做了很多梦,也经常跟一个同样爱做梦的女性好友,一起分享梦境。梦里的世界,既古怪又充满隐喻,于是我就决定把梦境记录下来。《七个夜晚》就是这样诞生的。

《七个夜晚》细节

每一个夜晚里都有“我”,是主角,故事都发生在一个个院落里:有时候“我”在画画,在睡觉、看书……还安插了很多男男女女的小人物,有一些鬼鬼祟祟的动作。

乍看像古代女子,但是我完全没把他们当成古人去画,都是现实中的人,都是女性在纠结、难过、苦恼,或是要自强、沉思。

因为场景的不同,每张画的形状也不相同。画的时候一边勾线,一边不断地添加细节。用很淡的白描方式来画,我想保持一种距离感,看起来有点“轻描淡写”,但是只有凑近了看,才能感受到里面复杂纷乱的情感。

第七夜非常特殊,借用了榆林窟壁画里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弥勒成佛之前,有人送给他一座“七宝塔”,但被下面的婆罗门拿走、拆散,带回了家。当时弥勒看到那么美好的事物,被人拆到化为乌有,他却突然悟道成佛了。 

在《第七个夜晚》,也就是最后一夜,我想表达,我也已经从困境中挣脱。你可以看到一个女子拿着剑,坐在凤凰上飞了起来,中间是归于平静的院落。左右两边,我画了几十个人拆房子、拆各种东西。

《这就是她》系列 2018-2020

做《七个夜晚》的时候,我还同时创作了几个小型副产品。

十几年来出去旅行的时候,收集了大概20多个欧洲小镜框,都是各地跳蚤市场淘来的。创作《七个夜晚》的时候,有一天看着这些镜框一直空着,觉得它们一直等着我来填满。

于是,我就很快地画了一些彩色的绘画,有点受波斯画的影响。每一张画都根据镜框的个性来画。后来一直画到,把厕所的那面镜子也画了。

《器世间》2016-20202016年我买来四百多个新鲜的佛手,慢慢等它们萎缩。三年以后,它们变到不能再变,缩到这么小,再去镀金。 

佛手的萎缩,在我看来就象征了美好的事物慢慢枯萎掉,但我希望它成为红尘中的一粒,成为一种永恒。

2019年巴塞尔艺博会展出现场 

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是什么

我喜欢凭着热情来做事情,但是热情背后,又想得非常多。细节,决定了一个作品的好坏。

像立体的模特,它的后背怎么打开,褶皱什么样;在绘画里,我为什么要用非常淡的墨,但是又要用比较飘忽的线,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怎么控制,树叶该怎么摇摆……

我认为的好,不是说画得“规矩”,而是你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线与线之间,笔与笔之间要有呼吸、有退让、有虚实,这些其实都非常难把握。

我现在46岁了,最在乎的仍旧是面对一张白纸的诚意。只有诚恳地讲述你的感受,看到作品的人才会体会到,跟你产生共情。

 因为疫情,我在工作室住了有半年了。到我工作室的人都觉得这个房间好像很大,其实并不大,只有100多平米。

我是2008年搬来的,快12年了。以前就非常规律,吃完午饭就到工作室,一直待到十点半回家,会画画、看书,处理邮件,基本上每天都会保持几个小时的创作。有个朋友说:“你就像个山顶洞人。”

所谓灵感,挺虚无缥缈的。最重要的就是你在保持做,没有中断。

我不排斥标签,人在社会上就要被人贴标签,说我“水墨”,我是在用水墨的方式;说我是“女性艺术家”,我当然是女性,但是我不是一个词汇上的女性而已。

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是什么,我只是在做艺术,如此而已。

j
jimmyf
1 楼
太牛逼了!赞👍
外宣難波
2 楼
h
小金海豹
3 楼
这幅白菜画得很有灵气。大家!
b
bisson
4 楼
自在的艺术家
m
mik600
5 楼
这个姐姐我可以。。。
七素八荤
6 楼
真有钱,在北京,外面那么好的风景,房顶那么高,肯定特制。绝对不便宜。 不知道多少钱买的房子, 钱怎么来的, 不过有那么多钱,估计以后很难画出好画了。
l
liuyuanbiming2
7 楼
大才女!
H
HENGKAN
8 楼
神仙姐姐都长这样一言难尽?
W
WaWa391
9 楼
觉得画风有点怪异
j
jxxy1234
10 楼
: 这叫一个酸
锅得缸
11 楼
像我这种根本不懂画的人来讲,我觉得画的很好看。
七素八荤
12 楼
: 酸吗?不过说了实话。我的画室在树林里,40平方米,没法和北京的比
美籍評論員
13 楼
怎麼畫的都是古代的人物?
为啥一定要笔名
14 楼
好漂亮
二公子
15 楼
艺术家都有点神经质
s
shadowink79
16 楼
敢画 当代的 小心用国安法 治她😮😱😱😱🤔🤔🤔
豹豹
17 楼
画的好!
美籍評論員
18 楼
一般正常人做不了藝術家。
f
fybs
19 楼
作品挺好的。
谁赞成谁反对
20 楼
期待金瓶梅系列作品
啥fox
21 楼
嗯,非常酸。你要说人家有钱,解决了一些生活的后顾之忧,有条件更好地集中精力创作,所以能出名,也就罢了。但非要,一来质疑别人的钱怎么来的,二又说别人生活条件好,就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了,就显得很狭隘了,穷酸文人的那股子腐臭味都要溢出来了哦。不是所有艺术都非要来源于苦难,更何况别人受的苦你又懂多少
大裤衩
22 楼
剩了
k
km
23 楼
那张《白菜》虽然只是静物,但我很喜欢。
七素八荤
24 楼
: 别说吃苦,吃苦都是为了挣钱,不过很多人吃苦也还是没钱,这是大多数。有钱了,的确很少有人去吃苦了,当然有钱了就可以炒作了,这也是实话。我说的出名,那是大师,不是炒作的。但不管如何,不都是为了钱吗?有钱了未必需要画画啊?可以干更挣钱的事啊? 难道这逻辑不对?这世界上极少为了艺术还奋斗的,大多数都是为了钱,为了过舒坦日子。 我有必要酸吗?他有钱和我有屁关系?我又不需要借钱,更不需要讨饭。
七素八荤
25 楼
至于说钱哪里来的,不过是套用抖音上的笑话。不过这些年国内的画和大师们,基本靠炒作。哈哈,这个谁都知道
e
execom
26 楼
: 房顶高,不保温啊,冬天冷配料嗖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