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美国是封锁不住中国的,中国已不是以前的中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2月3日 1点57分 PT
  返回列表
10223 阅读
8 评论
央视新闻

郭光灿是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上世纪8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扛起量子研究大旗。在漫长的18年里,他耐住寂寞,把“冷板凳”坐热,最终使得中国在可实现超高速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

近日,《吾家吾国》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感受其一心为国的先行精神。

01

“目标是回国以后

一定要把中国量子光学搞起来”

197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每年至少派遣3000人出国留学。1981年,郭光灿通过公开选拔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学习。因为与导师专业不对口,郭光灿开始自修量子光学。他惊奇地发现,这个国内认为冷门无用的学科,国外已经研究了20年,基础理论都已成熟。

一时无法将所有知识都了解清楚,郭光灿便利用夜深人静的下班时间将所有资料都复印下来,一坚持就是两年。时光飞逝,临近毕业的郭光灿得知,第五届世界量子光学大会将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召开。上千人的会议,他遇到了八个中国人,他们约定下令人心潮澎湃的承诺——

“目标就是我们回国以后一定共同把中国的量子光学搞起来,现在叫作罗切斯特大学的约定。”

02

设立量子光学研究生课程

“把资料消化,写成一个讲义”1983年,回国后的郭光灿致力推广量子光学这个新兴领域,却经常遭到怀疑,甚至被当成“骗子”。为了不辜负当年八人的约定,郭光灿制定了一个人的计划:首先,是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搭建学科体系;其次,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会议让大家了解量子光学的重要性。但要召开学术会议不仅需要资金,当时民政部规定,非民政部批准的学会不允许召开全国性会议。

办法总比困难多。郭光灿找到激光专业委员会,在其年会中“寄生”召开全国量子光学讨论会。1984年,在琅琊山的“寄生会议”中,量子光学第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

与此同时,郭光灿也为设立量子光学的研究生课程谋划着。他说当时没有教材,就从国外拿来好几箱的量子资料,“二十年的资料都拿来了,我就把资料重读再消化,最后写成一个讲义。”

03

“美国是封锁不住中国的”

20世纪90年代,郭光灿率先将研究视野投向量子信息领域。他带领学生开展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在国际引起强烈关注。

当时,郭光灿做得最多的事仍是四处作报告、申请资金,向别人解释量子信息的前景。为了打破僵局,郭光灿将目光投向香山科学会议,并写信邀请科学巨匠钱学森担任主席。

虽因身体原因不便参加,但钱学森在回信中说:“我很同意您说的,我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这让郭光灿内心备受鼓舞。

1998年,第98次香山科学会议开幕,郭光灿提出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成为主题之一;2000年,郭光灿团队的研究被法国科学家阿罗什用实验证明,后者因此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让郭光灿进一步认为量子信息领域的探索是有光的。

于是,他第四次向科技部“973”计划发起冲击,终于在我国杰出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的支持下通过申请。郭光灿说,“973”计划是国内量子信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代表国家重视了,会给经费。第二是队伍壮大了,才有了今天。”

去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105量子比特“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发表,它超越了谷歌的72量子比特纪录,标志着中国在量子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83岁的郭光灿院士表示,中国量子计算机还在婴幼儿时期,目前最重要的使命是让年轻人成长,科研突破需代代接力:“美国是封锁不住中国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

灯塔路
1 楼
盎撒蛮子未开化愚昧愚蠢 大英帝国可曾遏制住了美国的崛起称霸
s
sixpenny
2 楼
郭光灿这么说话只能证明他就是一个流氓
榴莲车
3 楼
川普第一任的贸易战,结果是中国的顺差更大,贸易战失败。拜登一任科技围堵,雷蒙多一句白忙活做了总结。而今天的中国比六年前又上了台阶,而美国比六年前又下了一台阶,两相比较,美国就更难有所作为了。
西
西湖散人
4 楼
既然封锁不住 那就封锁吧 让美国砸自己的脚
h
han89012
5 楼
第一任期没有做到的事情 凭什么认为第二任期就做得到?美国和中国的基本盘有巨大改变吗?没有嘛
欲火难耐
6 楼
都是伟人都应该终身养起来~!
迷睡小保
7 楼
【1981年,郭光灿通过公开选拔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1983年,回国】 · 履历和金灿荣差不多,所以说话的流氓腔也一样。其实他们就是不能忘记当年作为访问学者出国,后来实在混不下去,只能回国的这段过节。
远望天空
8 楼
共产党的院士,啥也不会,像老习一样,不是工农兵学员,就是代培,靠的是向党靠拢上位,和学术没啥关系,真正的学者,如诺贝尔奖得主,是当不了院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