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股神巴菲特儿子:爸爸的钱,应该还给世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4月1日 9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76229 阅读
12 评论
一条

彼得·巴菲特今年65岁了,

他是“股神”巴菲特最小的儿子。

目前居住在离纽约开车两小时的小镇上,

接受我们远程采访的时候,

他的眼前是一片郊区的旷野。

一条远程采访彼得·巴菲特

巴菲特一家在彼得·巴菲特(右一)的婚礼上

彼得·巴菲特姐弟三人,

或许颠覆了很多人对于这个家族的想象。

他们中没有人继承父亲的衣钵,

彼得在玩音乐,

哥哥豪伊是一个农民,也是个摄影师,

姐姐是一个家庭主妇。

当别人知道彼得来自巴菲特家族时,

常常惊呼:“你怎么这样普通!”

彼得·巴菲特(左)和父亲沃伦·巴菲特(右)

“我很清楚我出生于一个有特权的家庭,

但金钱是附属品,

做自己喜欢的事才重要。

我的父亲92岁了,

依然每周工作6天,

住着60年前买的普通民宅,

开着十几年前买的车,

穿着旧毛衣。

他很认可我们在做的事。”

一个安全、有爱、开放的家庭,

在彼得看来才是最大的财富。

今年2月,他的新书《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

在中国出版,

我们和他进行了一场连线。

自述:彼得·巴菲特

编辑:张锐嘉,谭一白

责编:倪楚娇

彼得·巴菲特在纽约的家里接受一条采访

我是彼得·巴菲特,今年65岁了,我是一名音乐家、作曲家。我有一个响亮的姓氏,我爸爸是享誉世界的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我是他最小的儿子。

我姐弟三人都不太符合大家对“巴菲特家族”的想象。哥哥豪伊是一个农民、一个摄影师,我姐姐苏茜在奥马哈养育了两个可爱的孩子,而我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很多人认为,我的人生起点很高,没有谋生的压力,自然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我不觉得。

离开大学后我就开始独立生活,不仅要负担音乐工作室的开销,还有房贷的压力。我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都在为工作和生活不停地打拼。所以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巴菲特家庭录像带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房子里,是我父亲在1958年买的,当时价格是 31500 美元,之后也没换过,直到现在父亲还住在那里。

我父母多年来也一直开着很普通的车,哥哥姐姐和我穿的都是耐穿的衣服,不是什么设计师品牌。小时候我零花钱很少,也不是父母直接给的,而是做家务换来的。

巴菲特在老房子中专注工作

父亲总是穿着卡其色的裤子和旧毛衣,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工作,偶尔去卧室旁边小房间研究深奥的书籍。

他最让我觉得特别的,是他的专注。阅读和工作的时候,就像进入了一种“入定”的状态。他从来都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最终钱还是来了。

所以我一直不觉得我们有多特殊。

2019年美国的签售活动。来自彼得的社交媒体

很多年以前,有人邀请我给有钱的父母开讲座,讲富裕家庭会有的教育误区以及应对方法。我越讲越多之后,就发现,这些内容其实并不仅仅是针对富裕家庭的,对所有人都有用。所以才有了《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这本书。

大家都觉得我含着金汤匙出生,却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通的人,这也是人们对我和这本书充满好奇的原因。

巴菲特家庭合影

我在写书的过程中了解到这样的数据:富裕家庭中有30%~40% 的青少年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十几岁的女孩子中有 22% 临床诊断得了抑郁症,这一数据是全美国平均水平的3倍。在这些抑郁症患者中,10%~15% 最后选择了自杀。

我发现,现在很多父母都会用金钱来代替爱,他们要么很忙,要么很懒,只会通过买给孩子东西,去表达爱。

我父亲带给我最大的财富,不是他成功的事业和金钱,而是给了我一个充满爱与安全感的家庭,以及对我的选择给予充分尊重。

巴菲特一家童年影像资料

我童年的每一天,晚饭时间所有人都一定会到,在饭桌上唠一些闲嗑,父亲会给我们讲一些笑话。

我父亲每天在固定时间到家,晚饭后再去读书,有时候跟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打电话,只要是知道他在家陪着我,就会让我非常心安。

很多家庭没有这样的氛围,有的父亲回家会发脾气,而他从不会这样。

沃伦·巴菲特

另一个错误是,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成功”。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这个父亲是一位十分成功的投资银行家,但他非常讨厌这份工作,所以只能靠赚钱来弥补这种讨厌。儿子出于对父亲的尊敬,也跟着他进入了这个行业,进入了那个“工作-赚钱-厌恶工作”的死循环。

他从来不知道原来人还可以喜欢自己的工作。所幸在他30岁的时候,把一切都抛下了,重新回到校园,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最后,他成为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赚的没以前多了,但他热爱这个工作。

但我父亲,其实一直和我强调:“彼得,你知道吗,其实咱们做的都是一样的事。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是我的画布。”

他那么成功,但他觉得和我是一样的,哪怕我没有从事他的行业或者主流意义上的“成功人”的行业,这让我很受鼓舞。人生不必采用同样的“记分”标准,这是我从父亲的教育学来的道理。

母亲苏珊·巴菲特在音乐会上

除了父亲的影响外,我的母亲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母亲一直很关注人权、人文这种话题。我上学那时候,她总是借接我放学的机会跟别的家长聊天,了解别人的故事,不论肤色人种。

我们曾作为寄宿家庭接待过来自非洲、捷克等国家的交换生,了解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活。她总觉得“三人行必有我师”。她始终让我的心保持开放,也让我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得的父母:沃伦·巴菲特和苏珊·巴菲特

随着我的长大,家境变殷实了,但父亲母亲却从未变过。

母亲仍旧温暖又慷慨,她的朋友全世界都是,她也依旧关心身边人的生活。父亲还是每周工作六天,依旧穿着卡其色的裤子和旧毛衣。

为什么金钱没有改变他们?因为他们的目的本身就不是赚很多钱,这些对工作的热情完全是出于热爱。

如果父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充满激情,那么孩子就能够看到工作本身的价值,也会想要去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

彼得·巴菲特在旧金山的工作室中

我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成了备受尊重的人物。他有很多有权有势的朋友,也几乎没有他的人脉触及不到的地方。

我承认,是“巴菲特”这个姓,加上《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写的推荐信,让我成功进入了斯坦福大学。

我也曾经短暂地想过是不是从事金融行业,放眼华尔街,我不知道我会做得怎么样,但我知道会有源源不断地资源涌向我,我不会愁找工作,哪怕看在父亲的面子上,也会有人给我个工作,而且不会开除我。有了父亲的盛名我相当于就有了铁饭碗。

但我非但没有选择金融相关专业,反而还从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名校斯坦福辍学了,没错。

彼得·巴菲特(右)和父亲合影

我的大学生活很丰富,上了很多课,成绩也都很好,但上学绝不能像音乐那样给我很大的驱动力。

我从小就对音乐很敏感,听我母亲说我在学会说话之前,就能哼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这可能是我的音乐启蒙。

大二的一个晚上,一位朋友邀我去他的宿舍去听一个朋友弹吉他,他的演奏实在是太美妙了,最主要的是旋律非常简单。我一直不觉得自己能做一名多优秀的钢琴家,甚至也没多想,直到我当晚听到如此简单却扣人心弦的音乐,我突然开窍了。

当晚回到家,我开始疯狂写歌,第二天一早,一个朋友开车来接我去海滩,我带上了那盘新歌的磁带,一路上边听边开车到海边,那一路上我突然意识到,不做音乐我会后悔。

彼得·巴菲特(左)和父亲合奏

后来在我19 岁的时候,我的外公卖掉了自己的一个农场,我拿到了其中的9万美元。哥哥姐姐很快地花光了他们的这笔钱,我并不想重蹈覆辙。

当时我正好决定开始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于是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从斯坦福辍学。我用这笔钱为自己换得了一些时间,就是想弄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在音乐上搞出点名堂。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制订了一份计划,让这笔钱尽量长久地支撑我的生活,我认为钱最大的作用,就是它可以购买时间。

彼得巴菲特在音乐会上表演

我搬到旧金山,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我租了间一间小公寓,买了辆二手车。我唯一花重金的地方就是更新与扩充了自己的录音设备。

我开始弹琴、作曲、尝试电音和混剪,还在《旧金山纪事报》上打了广告,招揽一些生意,也足够我生活了。

我的第一张专辑《等待》1987 年发行,反响很不错。从第二张专辑开始,我想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开始关注美洲原住民音乐,两年之后,我的第二张专辑《一个接一个》(One by One)问世了。

彼得巴菲音乐会上的原住民章节

后面我的事业重心转向了我的音乐会创作,我开始和原住民合作,编写了《神舞》,用音乐发起和他们的对话。

买时间是很划算的一件事情,因为金钱才是唯一可以被取代的东西,而那些日落,那些和朋友的欢声笑语,那些对事物的热爱,才是错过了就错过了的财富。

我想到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过,人真正的需求最终都归结为两样东西:食物与温暖。但对梭罗来说,食物不过是一种为身体提供“温暖”的手段,也就是说,在他眼里,人的终极需求就只剩下这一种:维持身体的温度。

我想说的就是,我们的需求越多,生活就会越复杂。

巴菲特一家在慈善基金会宣布现场

如果说其他投资行业的人赚钱用来买游艇、豪宅或是买别的什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我父亲从来不这样做。

他不觉得这些财富属于他,所以他的计划是要把来自这个世界的财富交还给世界。二十多年前,我和哥哥姐姐就已经成了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1999 年的圣诞节,父亲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基金会,每人拿到了一千万的赠款,这无疑是巨额的礼物,一开始我也很抗拒,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可慢慢地我们开始学着管钱,开始学习如何做慈善,用这种方式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彼得和妻子詹妮弗

我和妻子詹妮弗在成立基金会的三四年里到处旅行。我们看到了在孟加拉国生产T恤的地方,看到了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极端贫困的状态,这些地方让我们看到不平等是多么复杂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笔钱用好呢?

我和詹妮弗调研很久,决定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首先要避免强迫给予不需要这些钱的人好处,也就是所谓的“慈善殖民主义”,因为你觉得对他们好的事情不一定真正惠及他们。

其次,我们沿用父亲的投资理念:投资估值偏低的资产。支持这样的资产和领域,不着急收回收益,而是让世界逐步追上它的估值。

2016年,基金会在芝加哥的活动,图源:福布斯网站

我们意识到一个被很大程度低估的问题:女童。

女孩们在很多文化中都深受不平等的迫害,男孩可以去上学,女孩只能在家做家务。走出农村去看世界的机会也总是落在男孩的身上。而女孩很早就开始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多年后又成为丈夫的囚徒。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倍增效应”:今天的女孩会成为明天的母亲,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女孩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大程度的经济独立,这些益处将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于是我们开始关注西非的女童教育,我们援建了学校,让越来越多女孩可以上学,还可以学习赚钱的技能,未来有机会经济独立。这是我们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巴菲特家庭合影

我们的基金会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我父母也开始每年追加基金会的捐赠金额。到了2004 年母亲去世的那一年,我们管理的资金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

2006年也是很大转折的一年:父亲宣布将把大部分财富逐年捐赠出去,大头370 亿美元捐给当时他做托管人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我和哥哥姐姐的基金会分别负责管理 10 亿美元。

现在我跟我的姐姐苏珊·巴菲特都成为了慈善家,我们仍旧过着普通人一样的质朴生活,但如何让这个世界受益于这笔钱,是我们现在热爱的事业。

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因为开拓人生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一次宝贵机会。我们活成什么样子全靠自己。没有人能替代我们自己,也没有人有权利左右我们。

我们确立自己的目标,我们定义自己的成功。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人生的开端,但可以实实在在地选择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j
junkussc
1 楼
知道为什么美国人屁眼上没痔疮吗?被狗奴才百般爱护【舔得屎渣一丝不挂干干净净】---为狗奴才辛勤劳作感叹! [1评]
灯塔路
2 楼
这是邪恶资本最后的救赎
娄东风
3 楼
基金需要管理人吗?我可以帮忙
y
yuba
4 楼
大忽悠
u
uuuupqvuuv
5 楼
junkussc这头阳光开朗的监狱五,经常坐第一排,狱警的枪指着脑袋,努力翻墙发帖,不然全家被集体枪毙,集体火化,集体粪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螂五国总理操网球运动员,阳光开朗的总理老婆一起观摩推屁股,junkussc这头阳光开朗的监狱五舔痔疮,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吉光屯
6 楼
钱也是一种债。现在倒是该问一问合起伙来发行这种债以忽悠屁民工作的政府和中央银行,最后会不会偿还它们对屁民的亏欠呢。
那就好好生活
7 楼
说一套,做一套。 请君入套。
b
biglordlolol
8 楼
那能不能给我一千五百万?
铗归来
9 楼
一直觉得老美老百姓比老中可爱,爱他们。
B
BARBECUE
10 楼
可能吗? 比尔早些年说已经捐了全部身价,但现在美国大量的土地都是他的名下。。。
这个秋天
11 楼
狗粮感动了吧,赶紧掏钱买书╮( ̄▽ ̄"")╭这帮人对智商税绝不手软
文强
12 楼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