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似乎并不了解大陆的经济实力,除了少数精英,如郭正亮博士、赖岳谦博士。
2023年中国大陆人口14.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7.5%,却生产了世界50%的物质商品!
因此,可以得到一个直观的经济学指标系数(MP), 即2.857 (MP= 50/17.5 = 2.857)。
基于这个MP粗略估计,2023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应该是世界人均GDP(13920美元,)的2.857倍,即达到39369美元。这个估计比大陆官方的数字(约1.3万美元)高出了2.6万美元!这个估计虽然看似难以置信、有些离谱,但是仔细看看中国大陆的经济产出数据之后就很难推翻这个估计的可靠性了。
中国大陆搞得是实体经济,注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深究中国大陆经济结构和实力,就能更清晰了解什么是经济基础、发展后劲、未来走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大陆经济已经快速崛起的事实。下面列举中国大陆的一些经济数据,并与美国进行对比。
2022年,中国大陆的人口为14.1亿,是美国4.3倍。
中国大陆的年发电量8.4万亿度,是美国的2.1倍。
中国大陆的汽车产量和销量为2659万辆,是美国的2.2倍。
中国大陆造船吨位4000万吨,是美国的232倍。
中国大陆的粗钢产量为10.5亿吨,是美国的12.5倍。
中国大陆的水泥产量为21.3亿吨。是美国的22.4倍。
中国大陆的煤炭产量为25.9亿吨,是美国的6.1倍。
中国大陆的4G无线通讯基站586万个、5G基站305.5万个,分别是美国的19.5倍和7.2倍。
中国大陆的高速公路里程17.7万公里,是美国的1.97倍。
中国大陆的高铁里程为4.2万公里,美国的高铁里程为0公里。
中国大陆的粮食产量为6.8亿吨,美国是5.7亿吨。
中国大陆牛肉产量718.2万吨,美国1280万吨。
中国大陆猪肉产量5541万吨,美国猪肉产量1225.2亿吨。
中国大陆蔬菜产量76710.8万吨,美国蔬菜产量3050万吨。
中国大陆鸡蛋产量2840万吨,美国鸡蛋产量是670万吨。
中国大陆水产产量6463.6万吨,美国是500万吨。
这个单子可以继续列下去。
In 2023, the population of mainland China is 1.41 billion, accounting for 17.5% of the world's total population, but it produces 50% of the world's material goods!
Therefore, an economic indicator coefficient, MP, can be obtained, which is 2.857 (i.e., MF= 50/17.5 = 2.857).
Based on this rough estimate, mainland China's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2023 should be 2.857 times the world's per capita GDP ($13,920 US), or $39,769 US.
In 2022, mainland China's population will be 1.41 billion, 4.3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s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is 8.4 trillion kilowatt-hours, 2.1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s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were 26.59 million units, 2.2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s shipbuilding tonnage is 40 million tons, which is 232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s crude steel output is 1.05 billion tons, 12.5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s cement production is 2.13 billion tons. It is 22.4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s coal output is 2.59 billion tons, 6.1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land China has 5.86 million 4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and 3.055 million 5G base stations, which are 19.5 times and 7.2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pectively.
The highway mileage in mainland China is 177,000 kilometers, which is 1.97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high-speed rail mileage in mainland China is 42,000 kilometers, while the high-speed rail mile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0 kilometers.
The grain output of mainland China is 680 million tons, and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570 million tons.
Mainland China's pork production is 55.41 million t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pork production is 122.52 billion tons.
Mainland China's vegetable output is 767.108 million t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vegetable output is 30.5 million tons.
Mainland China's egg production is 28.4 million t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egg production is 6.7 million tons.
Mainland China's aquatic product output is 64.636 million tons, and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5 million tons.
The list could go on and on.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近来表示,中美尚未进入冷战,并指双方应当缓和在台湾议题上的紧张局势,无论谁在明年台湾选举当选,都应谨慎行事以恢复两岸接触为目标,北京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王缉思在美国外交杂志投书。根据陆媒财新网报导,王缉思指出,是否进行一场冷战取决于两国,其知觉与假设将反过来塑造两国关系的现实。如果处理得当,中美关系可能促进全球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使世界陷入比冷战还糟糕的局面。
王缉思指出,当前的局势在许多方面与冷战时期相似,像是中美被视为是大国,中美竞争也包含意识形态,并且也在全球南方争夺支持和影响力。
不过,王缉思指出,这些相似之处被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所抵消。中美经济关系紧密,与美苏经济关系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尽管中美意识形态不同,但中国不像苏联那样寻求输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
他表示,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举行的会晤重新点燃了使两国关系回到稳定轨道、避免灾难性冲突的希望。
王缉思表示,两位领导人都曾多次声明不寻求新冷战。关键在于两国政府要更好地理解中美竞争是如何区别于冷战这一历史先例的:要承认二者的相似之处,欣然接受使当今局势不似冷战时期那般危险的不同之处,并努力将可能使局势更加危险的不同之处的影响降到最低。
王缉思在文中提出可从5个方面稳定两国关系,以避免灾难。
第一,两国经济必须继续保持紧密交织。
第二,中美应当缓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局势。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他说,北京方面仍然致力于和平统一。美国和台湾当局应当尽其所能支持这一承诺,而不是迫使中国相信必须使用非和平手段。无论谁在明年的台湾选举中获胜,都应当谨慎行事,以恢复两岸接触为目标,而北京方面可能会予以同样方式的回应。
第三,为了驱散新冷战的幽灵,中美应当借鉴美苏在两军和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建立危机预防和危机管控机制的做法,这可说是美苏在冷战期间达成的最佳协议。中美应考虑在军事行动指挥部之间建立热线。
第四,中美还应在涉及两国公民健康和福祉的问题上加强合作。
第五,在一个以全球生态危机为特征的时代,中美作为最大经济体和最大排放国也必须在气候变化的协调方面取得实际成果。
王缉思最后指出,仅靠一次会晤并不能完全阻止走向冲突的长期势头。有影响力的两国公民应该行动起来,寻找官方接触之外的途径来促进公共利益。无论中美领导人选择怎样的新范式,必须做的不仅仅是避免新冷战,还要阻止一场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