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开车遭遇交通事故,下车查看车辆受损情况以及跟对方交涉赔偿事宜之前,很多司机的第一反应是摸枪。
如果说被撞的车主拿枪,还能解释为危及生命和财产后的暴起反杀,然而大量实例证明,本就理亏的肇事者也有举枪习惯。
他们会告诉你,这跟私仇或追杀无关,完全出于总结经验后的一种保命本能。
无论交通事故责任归于哪一方,双方都有持枪射击的可能,很容易陷入囚徒博弈的困境。
理由很简单,大家都想保命,你不确定对方手里是否有枪,所以最好先保证自己手里有一把真家伙。
尤其在交通事故本身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双方都没有因车祸丧失机动性,经常一言不合就发展成火拼。
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升级成交通事故,比如突如其来的变道、抢道、别车,随时可能催化一场携家带口的高速追击战。
出于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佛罗里达州两位宝爸在高速上激情举枪互射,分别击中彼此的女儿。
警察:佛罗里达路怒枪击案,两位爸爸开枪击中彼此的女儿
警方对此感到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起因往往只是碰撞到保险杠变形、挡泥板弯曲,或者轻微剐蹭导致车身需要补漆,最后可能导致当中有人提前面见上帝。
路怒
警察在找一个在布鲁克林撞车到挡泥板弯曲后开枪的男人
经验老道的司机都懂,撞车后不带枪就莽上去,不管是索偿还是理赔,就跟你赤手空拳玩CS没什么两样。
就在今年2月,芝加哥西区23岁小伙和货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下车争吵时,货车司机掏枪,连续击中小伙的胸部、颈部、腿部。
轻微车祸导致沃思堡发生致命枪击事件
美利坚司机处理交通事故前不摸枪,就像男人30岁后称自己还是纯洁处男,心里总是虚的。
3月,旧金山霍夫街两车相撞,趁一名司机下车检查车况时,另一名司机迅速开枪,随后逃逸。
男子在旧金山发生车祸后被司机开枪射击
他们不仅带枪,还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手里有枪,从而形成威慑,让紧随车祸之后的暴力冲突和言语冒犯消弭于无形。
一名卡车司机就忘记展示喷子作为铺垫。
他追尾引发四车接连碰撞后,下车遭遇两名受害者围殴,直到他拔出腿边隐藏的枪,才让对方皈依文明社会。
警察:连环撞车导致冲突后,司机拔枪自卫
俄罗斯也有这类让人文明礼让道路的土方法
即使在美国交通安全方面,儒家的中庸理论仍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善被人欺,太嚣张也容易被打。
同样在2月,一名来自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七旬老汉显然没拿捏好尺度,直接下车用枪敲对方车窗,打算跟对面车主讲讲道理。
结果那位人夫同样带枪,还选择先下手为强,当机立断地对老头突突几下,以保障自己和车内爱妻的安全。
与其不带枪指望对方是个情绪稳定的文明人,不如拿枪让真理掌握在射程之内。
这类情况在美国多州都屡见不鲜,司机遭遇事故后倾向于持枪下车,以保证自身安全和话语权。
但这样做同时传递出攻击信号,在对方多半同样有枪的情况下,一场公路枪战一触即发。
例如一方被追尾后持枪下车,另一方看到对方持枪靠近感到威胁,决定先开火保护己方人员,倒逼对方退回车内互射。
目击者录到视频,男子在撞车后用枪指着另一辆车上的乘客
在美国发生交通事故后只有一方拿枪的情况下,双方默认由持枪者决定文明的尺度。
哪怕和事佬想参与进来主持公道,挑一把ak47就比舌战群儒省事得多。
就像下面这位哥们走过来一言不发,就达到让冲突各方醍醐灌顶的猛烈效果。
当时一位英雄独自走过来
当大家都拒绝陷入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很可能配枪以防万一的时候,猜疑链就正式成立了。
在一些致命时刻,你到底带不带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持枪者认为你带了枪,具备开枪意图或迹象。
更要命的是,这种判断不需要多充实的证据,全凭感觉,跟我谈恋爱时差不多。
发生交通事故时,司机拔枪后被枪击中
为了“自卫”,30 岁的司机埃里克·波普尔在迈阿密I-95南行公路上高速行驶间,对着另一辆车狂射近十二枪,首先干碎自家车的挡风玻璃。
这一幕被他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如实拍摄下来。
事后他告诉佛州公路巡警,他开枪的原因是——另一个司机先开的枪。
根据佛罗里达州的立场法(stand-your-ground law),当一个人合理地认为使用或威胁使用致命武力是防止“迫在眉睫的死亡或重罪,或造成严重身体伤害”所必需的时候,该行为是正当的。
不过另一名暴躁司机老哥根本没有带枪,而是扔水瓶攻击,碎裂声让埃里克误以为自家车挨了子弹。
我曾经听过有人说“佛罗里达就像一个大型GTA在线服务器”,这样的视频不断证明这个理论
以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为代表,在持枪率较为普遍的州,拔枪射击只是路怒症的一种简单而终极的表现形式。
东奥克兰一位司机开车闯红灯进入十字路口,先按喇叭示意,再拿枪开火,给对方的爱车留下弹孔,整套操作一气呵成。
受害一方的司机没有恐惧,只觉得新奇,感觉自己在看美国西部片《飙风战警》。
奥克兰:摄像头拍到路怒枪击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意味着有人遭受无妄之灾,车辆财产遭受切实损失,乃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无疑将至少一方司机的怒气值拉升到顶峰。
这比起不合时宜的按喇叭、别车抢道等行为更令人火大。
在美国,平均每16小时就有一人在“路怒枪击”事件中受伤或死亡。
自2018年以来,涉及枪支的路怒伤害和死亡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到去年大约翻了一番。
有车有枪的Buff叠加,攻防兼备,司机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感,上至七旬老汉,下至妙龄少女,人人都显得像个硬茬。
哈佛伤害控制研究中心的大卫·海门威教授,在《武装社会是文明社会吗?枪支与路怒症》一文中指出:
汽车赋予驾驶者动力、保护、轻松逃生和匿名性,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感到安全并表现出敌意的环境。
该研究发现,车内持枪的司机更有可能对别的车做出淫秽手势和攻击性行为。
但出门在外最好还是学会控制情绪,安全第一,不要因为自己身上有一把小手枪就贸然对隔壁司机竖起中指。
山外有山,火力之上还有更猛的火力。
“枪支会增加攻击性驾驶,但即使枪支不存在,有路怒症的这批人仍然会做出其他激进的事情。”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说。
在美国开车遭遇交通事故,下车查看车辆受损情况以及跟对方交涉赔偿事宜之前,很多司机的第一反应是摸枪。
如果说被撞的车主拿枪,还能解释为危及生命和财产后的暴起反杀,然而大量实例证明,本就理亏的肇事者也有举枪习惯。
他们会告诉你,这跟私仇或追杀无关,完全出于总结经验后的一种保命本能。
无论交通事故责任归于哪一方,双方都有持枪射击的可能,很容易陷入囚徒博弈的困境。
理由很简单,大家都想保命,你不确定对方手里是否有枪,所以最好先保证自己手里有一把真家伙。
尤其在交通事故本身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双方都没有因车祸丧失机动性,经常一言不合就发展成火拼。
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升级成交通事故,比如突如其来的变道、抢道、别车,随时可能催化一场携家带口的高速追击战。
出于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佛罗里达州两位宝爸在高速上激情举枪互射,分别击中彼此的女儿。
警察:佛罗里达路怒枪击案,两位爸爸开枪击中彼此的女儿
警方对此感到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起因往往只是碰撞到保险杠变形、挡泥板弯曲,或者轻微剐蹭导致车身需要补漆,最后可能导致当中有人提前面见上帝。
路怒
警察在找一个在布鲁克林撞车到挡泥板弯曲后开枪的男人
经验老道的司机都懂,撞车后不带枪就莽上去,不管是索偿还是理赔,就跟你赤手空拳玩CS没什么两样。
就在今年2月,芝加哥西区23岁小伙和货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下车争吵时,货车司机掏枪,连续击中小伙的胸部、颈部、腿部。
轻微车祸导致沃思堡发生致命枪击事件
美利坚司机处理交通事故前不摸枪,就像男人30岁后称自己还是纯洁处男,心里总是虚的。
3月,旧金山霍夫街两车相撞,趁一名司机下车检查车况时,另一名司机迅速开枪,随后逃逸。
男子在旧金山发生车祸后被司机开枪射击
他们不仅带枪,还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手里有枪,从而形成威慑,让紧随车祸之后的暴力冲突和言语冒犯消弭于无形。
一名卡车司机就忘记展示喷子作为铺垫。
他追尾引发四车接连碰撞后,下车遭遇两名受害者围殴,直到他拔出腿边隐藏的枪,才让对方皈依文明社会。
警察:连环撞车导致冲突后,司机拔枪自卫
俄罗斯也有这类让人文明礼让道路的土方法
即使在美国交通安全方面,儒家的中庸理论仍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善被人欺,太嚣张也容易被打。
同样在2月,一名来自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七旬老汉显然没拿捏好尺度,直接下车用枪敲对方车窗,打算跟对面车主讲讲道理。
结果那位人夫同样带枪,还选择先下手为强,当机立断地对老头突突几下,以保障自己和车内爱妻的安全。
与其不带枪指望对方是个情绪稳定的文明人,不如拿枪让真理掌握在射程之内。
这类情况在美国多州都屡见不鲜,司机遭遇事故后倾向于持枪下车,以保证自身安全和话语权。
但这样做同时传递出攻击信号,在对方多半同样有枪的情况下,一场公路枪战一触即发。
例如一方被追尾后持枪下车,另一方看到对方持枪靠近感到威胁,决定先开火保护己方人员,倒逼对方退回车内互射。
目击者录到视频,男子在撞车后用枪指着另一辆车上的乘客
在美国发生交通事故后只有一方拿枪的情况下,双方默认由持枪者决定文明的尺度。
哪怕和事佬想参与进来主持公道,挑一把ak47就比舌战群儒省事得多。
就像下面这位哥们走过来一言不发,就达到让冲突各方醍醐灌顶的猛烈效果。
当时一位英雄独自走过来
当大家都拒绝陷入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很可能配枪以防万一的时候,猜疑链就正式成立了。
在一些致命时刻,你到底带不带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持枪者认为你带了枪,具备开枪意图或迹象。
更要命的是,这种判断不需要多充实的证据,全凭感觉,跟我谈恋爱时差不多。
发生交通事故时,司机拔枪后被枪击中
为了“自卫”,30 岁的司机埃里克·波普尔在迈阿密I-95南行公路上高速行驶间,对着另一辆车狂射近十二枪,首先干碎自家车的挡风玻璃。
这一幕被他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如实拍摄下来。
事后他告诉佛州公路巡警,他开枪的原因是——另一个司机先开的枪。
根据佛罗里达州的立场法(stand-your-ground law),当一个人合理地认为使用或威胁使用致命武力是防止“迫在眉睫的死亡或重罪,或造成严重身体伤害”所必需的时候,该行为是正当的。
不过另一名暴躁司机老哥根本没有带枪,而是扔水瓶攻击,碎裂声让埃里克误以为自家车挨了子弹。
我曾经听过有人说“佛罗里达就像一个大型GTA在线服务器”,这样的视频不断证明这个理论
以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为代表,在持枪率较为普遍的州,拔枪射击只是路怒症的一种简单而终极的表现形式。
东奥克兰一位司机开车闯红灯进入十字路口,先按喇叭示意,再拿枪开火,给对方的爱车留下弹孔,整套操作一气呵成。
受害一方的司机没有恐惧,只觉得新奇,感觉自己在看美国西部片《飙风战警》。
奥克兰:摄像头拍到路怒枪击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意味着有人遭受无妄之灾,车辆财产遭受切实损失,乃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无疑将至少一方司机的怒气值拉升到顶峰。
这比起不合时宜的按喇叭、别车抢道等行为更令人火大。
在美国,平均每16小时就有一人在“路怒枪击”事件中受伤或死亡。
自2018年以来,涉及枪支的路怒伤害和死亡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到去年大约翻了一番。
有车有枪的Buff叠加,攻防兼备,司机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感,上至七旬老汉,下至妙龄少女,人人都显得像个硬茬。
哈佛伤害控制研究中心的大卫·海门威教授,在《武装社会是文明社会吗?枪支与路怒症》一文中指出:
汽车赋予驾驶者动力、保护、轻松逃生和匿名性,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感到安全并表现出敌意的环境。
该研究发现,车内持枪的司机更有可能对别的车做出淫秽手势和攻击性行为。
但出门在外最好还是学会控制情绪,安全第一,不要因为自己身上有一把小手枪就贸然对隔壁司机竖起中指。
山外有山,火力之上还有更猛的火力。
“枪支会增加攻击性驾驶,但即使枪支不存在,有路怒症的这批人仍然会做出其他激进的事情。”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