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后人为什么力挺刀郎?连版权费都不在乎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4日 12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68820 阅读
15 评论
新民周刊

在他看来,因为刀郎对聊斋文化的热爱,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甚至被传播到了国际舞台。文 | 沈 林

近日,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火遍全网,为了宣传新作,刀郎还重启了多年未用的微博,发布了一首专辑中的新歌《翩翩》的视频,时长4分30秒,#刀郎发微博了#词条还登上热搜。

而刀郎的上一条微博,则是2016年的一条辟谣微博。“某自2013年某某演出之后至今未接任何一场演出。以后如有活动会第一时间在贴吧和此微博发布。”有趣的是,底下的留言都是歌迷的声声呼唤。

《山歌寥哉》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罗刹海市》了。有网友解读这首歌的歌词,将其视为对四位娱乐圈明星的暗指。

不过,面对热闹的舆论,刀郎团队从一开始就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任凭种种传言甚嚣尘上。有一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淡定。

《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著名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讲述了青年马骥的奇异冒险故事。

罗刹海市(插图),原载《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清末刊本

一个名叫马骥的美少年代父出海贸易,不巧在途中遭遇巨浪,被卷入一个奇异的国度——罗刹国。这里的人以丑为美,越丑的人地位越高,相反,越漂亮的人地位越低。因此,美男子马骥为了生存,只得涂黑扮丑,反而被国王赏识,得到高官厚禄。(最终,马骥厌倦了这种戴着假面的生活,离开了罗刹国并在龙宫得到认可并被龙王封为驸马。)

近日,有言论认为,刀郎侵权了《聊斋志异》。不过,刀郎侵权的言论很快就被蒲松龄第十一世嫡孙蒲章俊发视频驳斥。

视频中,蒲章俊表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作者去世后有五十年保护期,超过该期限,作品就成为公共版权。《聊斋志异》不属于个人所有,是全国人民的文化财产。他欢迎各界用歌曲或其他形式弘扬聊斋文化。

蒲松龄出生于山东淄博,早年曾想借科举入仕,但因时运不济,在官场上没有得志。但他撰写的《聊斋志异》,却和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诃夫等人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宁采臣、聂小倩、画皮、梅三娘......在这本书中,蒲松龄用一个个鬼魅怪异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理想,书写自己心中的世道人生。

蒲章俊作为蒲松龄第11世孙,一直致力于宣传聊斋文化,他本人从7岁跟着太祖父蒲人润学唱聊斋俚曲,能唱十几个聊斋俚曲的曲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聊斋俚曲代表性传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蒲松龄故居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来打卡,而8月以来,淄博的聊斋城景区热度出现了井喷现象。不仅让淄博又火了一把,也让聊斋文化再次被人们热议。

图:博览新闻

因此蒲章俊早在这首歌发布时就表达了对刀郎的喜爱,还曾发布视频代表蒲氏后人向刀郎发出邀请,希望对方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到蒲松龄故居参观,蒲氏后人将会盛情款待,感谢他为传播聊斋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他看来,因为刀郎对聊斋文化的热爱,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甚至被传播到了国际舞台。他将传统经典元素融入现代歌词创作,也为聊斋文化带来了又一次高光时刻。

因此,作为一位明事理的老人家,蒲章俊自然是感谢并力挺刀郎这位聊斋文化的传播者,更别提什么版权费了。

综合整理自网络

不知所晕
1 楼
版权费?
d
dutchkiller
2 楼
不是刀郎,这帮00后读过聊斋的根本寥寥无几。 以前还有聊斋电视剧和倩女幽魂,现在呢? 如果我是蒲家人,谢都来不及,还谈什么版权费?更何况版权本身就过期百余年了,不如成人之美,还落得个好名声。 [1评]
w
wangliang3y
3 楼
网友就是蒲家人 自导自演 哈
知情人士
4 楼
我以为作者死了好像是不是25年?后的作品就自动变成公版书了吧,这后人谈的版权费从何而来?
绿
绿野飞鹤
5 楼
无中生有,四大名著的版权费呢?
雁过留言机
6 楼
因为刀郎讽刺了共匪政权,间接为蒲的后人报了仇
T
TVB2786333
7 楼
面世超过了100 年,还谈什么版权费?
扯咸蛋
8 楼
说侵权的人纯属没屁圪仂嗓子,中国古代著作哪个有版权?
a
airchina
9 楼
版权有时限的。
O
OX4U
10 楼
胡扯的版权费!
s
ssbbss
11 楼
就是京韵大鼓。没有见过市面的以为是原创
后稷
12 楼
几百年了,哪来的版权费?再说,跳出来个人,就说是蒲松龄的后代,如何证明?蒲松龄又不是有钱人,多年战乱,能不能延续下来还成问题。
赵子龙
13 楼
蒲松龄墓“文革”中被掘始末 来源:光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13   蒲松龄后人对蒲松龄墓被掘情况的描述有两点我特别关注:   第一,掘墓者确实把蒲松龄遗体挖出来了,那么,墓里是两具遗骨,即蒲松龄夫妇遗骨?还是三具遗骨,即蒲松龄夫妇及“第二夫人”?   第二,蒲松龄头下枕着一部书。这是部什么书?是《聊斋志异》又一手稿,还是传说的“蒲松龄写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   听到蒲松龄后人对“文革”掘墓的描述后,19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在蒲松龄纪念馆把当年掘墓的红卫兵头头请来了。这“独家访谈”是在蒲松龄纪念馆长鲁童陪伴下进行的。多年来鲁馆长及其继任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   那是一次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特殊访谈。   红卫兵头头非常紧张,我先向其说明:我不是公安局的,也不是“清查办”的,是普通的大学教师,在考察蒲松龄生平,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你是当代见过蒲松龄的不多的几位。”我这样说了后,马上觉得不合适,这似乎带点儿讽刺意味,干脆实话实说,“我想向你了解蒲松龄墓的情况。”接着,我问红卫兵,你们掘开蒲松龄的墓时,有什么感想?   红卫兵说:没想到蒲松龄的墓那个熊样。   墓里没有豪华讲究的棺木,也没有值钱的陪葬品,墓穴都不是砖砌的,只是用廉价的三合土夯实。蒲松龄身上一点金珠玉器也没有!   开头,掘墓的红卫兵都不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寒酸,这么简陋,能是一个大作家的墓?可是墓里出土的四枚图章,像板上钉钉,确指了墓主身份:“蒲氏松龄”、“留仙松龄”、“留仙”、“柳树泉水图”。   我问红卫兵:四枚图章是你们掘出来的,它怎么到了蒲松龄纪念馆?   红卫兵回答:掘墓后第二天,蒲松龄纪念馆的人找他们说:听说你们从墓里找到一些东西?这该属于国家,你们交给纪念馆吧。红卫兵对掘墓所得根本不在意,就给了。如果不给纪念馆的人,这几个图章早丢了。   我又问:除了这几个图章,还看到其他图章了吗?   红卫兵说:“没觑乎。”   “没觑乎”是淄川土话,“觑”是看的意思,“没觑乎”就是没仔细看。   我又问:蒲松龄墓里还有没有别的陪葬物品?   红卫兵说:有啊。不过,那算什么陪葬品?一点儿不值钱。一个手炉,是铜的;一盏小灯,也是铜的;一方普通砚台;还有个烟袋嘴儿,不是金的,不是玉的,是琉璃的!烟袋杆儿?普通木头,已烂了。   我开始问我最关心的问题:“蒲松龄墓里边到底两具遗骨,还是三具?”   “两具。”红卫兵毫不犹豫地回答,接着说,蒲松龄夫妇的棺木已经腐烂,遗骨摆放的方位是:头枕万山,脚向黉山。   在当地,这样的“方位”,是“牛眠地”,但蒲松龄的后人并没出过官。   我又问:“我听说蒲松龄枕着一部书?”   红卫兵又是毫不犹豫地说:“枕着,挺厚的。”   我忙问:“你们拿出来了吗?”   “拿出来了。真怪,那部书一拿到地面,就化了。”
只爱大屁股小妹
14 楼
蒲松龄估计反共
真是太烦人
15 楼
版权?版权号是什么?一帮小丑,发泻与刀郎不满,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