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万人生计被断,这门1200亿的生意要凉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3月4日 8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71720 阅读
27 评论
金错刀

吃野味的代价,全国人民都深刻体会到了。

所以禁食野生动物的规定,迅速到来。

2月2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里,有一个规定备受瞩目:

在野外生活的野生动物不可食用,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不可食用。

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行业,遭到暴击!

对于那些曾经合法养殖野生动物的人们,突如其来的规定,无疑是晴天霹雳。

 

有专家评价,“‘一刀切’下去,切掉的是极少数人的商业利益,保护的是14亿人的安全利益。”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下专家口中的“极少数人”。

1

这门生意,曾是无数人的“致富经”

在我国,野生动物养殖是个庞大的产业。

根据《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介绍,2016年,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直接从业者有1408.98万人,创造产值5206.16亿元人民币。

 

其中,食用动物产业的影响力仅次于皮毛动物产业,直接从业者约626.34万人,创造的直接产值达1250.54亿元。

在疫情发生以前,养殖野生动物很受政府鼓励。

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养殖野生动物无异于一门脱贫致富的好生意。

在广西灵山县,有约8000户农户养蛇,之前这些农户90%都是贫困户,通过养蛇陆续脱贫了。

在江西万安县,有约560户共1700多人,都是通过养殖果子狸成功脱贫。

因华农兄弟而大火的竹鼠,也是很多人的脱贫法宝。在央视七套的《每日农经》、《致富经》、《农广天地》等栏目,养殖竹鼠一直被当做致富案例宣传。

有人算过一笔账,贫困户刚开始可以投入5000元,饲养10对竹鼠,通过学习掌握竹鼠饲养技术,精心管理,一年后可以发展到50对竹鼠,第二年利润就可以达到10000元以上。

成本低,难度小,所以在广西、江西、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养殖竹鼠是很多基层政府扶持的优选项目。

据广西畜牧研究所高级畜牧师刘克俊估算,单单广西就约有10万农民在家养殖竹鼠,竹鼠养殖存栏量在1800万只左右,占全国的7成,年产值保守估计在28亿元以上。

除了作为脱贫手段,野生动物养殖还是不少地方的重要经济支柱。

例如长春市双阳区,有50余家梅花鹿副产品加工厂,经销网店和企业达320家,相关从业者超过10万人,鹿业年产值达22亿元。双阳区“中国梅花鹿原产地”的商标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

东的博罗县杨侨镇,被评为“中国金钱龟之乡”,金钱龟交易量占到全国40%的市场份额。该镇金钱龟存栏量常年超过2万只,年产值达2.5亿元。

在广东,更猛的是龟鳖养殖。根据广东省龟鳖养殖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7月广东省龟鳖养殖存量8775万只,龟鳖类养殖场9.1万个,大部分龟鳖都属于野生动物。广东省龟鳖从业人员人员近百万!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的野生动物养殖、交易基本叫停,养殖户们内心忐忑,等待消息。如今《决定》一出,他们算是断了念想,必须另寻生路。

很可能,有些人要踏上返贫之路了。

 

2

无路可走的养殖户们

在华农兄弟最近的视频里,竹鼠已经不见踪影,以后恐怕也没机会露面了。

华农兄弟是炙手可热的网红,不卖竹鼠也不愁生计,但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他们那样的底气的。

吕保定一家人都是湖南蔡市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吕保定在一次劳作活动中,还意外失去了右手手臂,后来他选择养殖竹鼠,希望脱贫。那时他乐观地说,“等竹鼠明年(2019年)数量多了之后,就可以开始产出了,到时产出的竹鼠收益预计可达20至30万。”

到了2019年,有记者看到吕保定存栏竹鼠数量过多,吕保定解释,他之所以一直没出售,是想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养殖竹鼠,帮更多人脱贫。

如今的他,应该没余力再帮别人了。

和竹鼠养殖遭到同样待遇的,还有上文提到的蛇类养殖。

在广东,蛇类菜肴是一大特色,甚至还产生了专注蛇宴的本土品牌,比如广州榕记,截止2019年底已有40多家分店(包括直营店、加盟店)。

现在,其他餐厅陆续复工,榕记却接到有关部门的指令,继续停业,等待通知。榕记创始人王国辉说,“停业期间,40多家门店的租金、人员工资、杂费,加起来很吓人,但现在让我们继续等待,这个信号更吓人!”

当记者问他“你认为养殖蛇该被禁食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该。当年我开店,是合法注册被相关部门批准的。养殖户养蛇也是向有关部门报备通过的。现在说禁就禁,我的店就该全部倒闭?那些养殖户的活蛇就该全部活埋?”

就在榕记举步维艰的同时,卖不出去蛇的养殖户更是遭遇灭顶之灾。

有蛇业养殖户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不少人的钱是从银行贷款和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如果彻底禁了,肯定会背上不小的债务。

“蛇类养殖行业本身就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项目,为发展这个行业,不少人已债台高筑,欠债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位养殖户说。

如果你觉得竹鼠,蛇太过小众,与你无关,那么再说两个大众点的野生动物。

前几天,深圳在《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把龟、甲鱼等野生动物都排除在了可食用动物范围之外。

深圳打的头阵,在广东一石激起千层浪。广东是甲鱼养殖大省,有的一个村就有几千人养甲鱼。养殖户表示,如果政策一刀切,全面禁食甲鱼,他们的投入就要全打水漂,转型也是无从谈起。

在广东,牛蛙、黑斑蛙、泰国虎纹蛙等蛙类养殖也是一大经济特色。

2月20日,据中新网报道,广东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约2000余人从事牛蛙养殖,供货的林先生介绍,他的合作社有300家养殖户,现在4000万斤牛蛙养在地里,如果不能及时出掉就会死在地里,令养殖户全年无收......

蛙农邓伟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我从2014年开始从事泰国虎纹蛙养殖,如今发展到10亩田17条蛙塘,年产量在45万斤以上。我们这里70%的蛙农是贷款养殖的,现在不能卖,贷款也还不上了。”

如今,已经有蛙农经不起每天饲料消耗,开始减少投喂量,导致蛙陆续死亡。

“至少要给我们一个缓冲期”,这是现在很多人最低的期望。

对于养殖户的遭遇,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海涛认为,“之前大量养殖户响应政府鼓励驯养繁殖的号召加入到这个行业,尤其是在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作为扶贫项目的地方,‘一刀切’会使许多人蒙受经济损失,政策上可以对于这些养殖户的转型给予一定期限,把存量慢慢消化。”

其实《决定》也指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

还有专家表示,养殖户可以转型,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并乐观说道:“试想一下,在养殖、宰杀、烹调野生动物这类职业,与带游客进行户外观鸟、在自然状态下欣赏野生动植物并保护生态这类职业之间做选择,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还是尽快商定补偿标准和措施靠谱多了。

3

“一刀切”,真的合适吗?

《决定》之后,只等哪些动物能吃,哪些不能吃等细则一出,禁食野生动物的事就尘埃落定了。养殖户纠结的等待,也能告一段落。

但相关的讨论,恐怕会持续很久。

尤其是这一次禁食野生动物,是典型的“一刀切”。

以往说起“一刀切”,类似“要么不作为,要么胡作非为”等负面评价居多,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有的人从大局出发,“‘一刀切’,保护的是14亿人的安全利益。”

有的人认为,目前的疫情状况急需相关规定来解决滥食野味的问题,但在短时间内分析每个物种的人工养殖风险,并明确所有的禁食野生动物和可食野生动物名单,明显不现实,只能先做出“一刀切”的决定。

 

更常见的理由是,以前有太多具有许可证的野生动物养殖场“挂着羊头卖狗肉”,卖的是野外捕来的动物,却冒充养殖动物,以满足食客吃到“真正野味”的需求。这种情况,检察人员很难辨别。

反对“一刀切”的人,也有理有据。

 

一位知乎用户表示,“说的好像无法可依一样,立法了有用吗?立法了就能跟交通法一样执行吗,还是跟劳动法一样执行?”

 

在一些人看来,疫情产生的原因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所以现在完全是搞错了方向。

 

还有个观点认为,鸡、猪、牛等养殖动物也爆发过多种人畜共患病,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应该是纠结养殖的动物是否野生,而是能否建立完善的制度,比如更完善的食品检疫规范。

广州榕记的王国辉也说道,“希望政府先统计这些‘嫌疑’动物包括养殖蛇、牛蛙、甲鱼等的养殖数量,然后将养殖已成规模的食材列入检验检疫系统。”

 

在刀哥看来,“一刀切”的确是权宜之计,但至少在当下,没有比“一刀切”更合适更有效的措施了。现在切的方向已定,我们更该把心思放在哪些能切,该怎么切的问题上,尤其需要一只稳定的握刀的手,这是长久之计。

 

刀哥希望,后面的事能被仔细斟酌。因为随便一个细微的偏差,都会使一个产业和万千家庭的命运,发生巨变。

 

即使是华农兄弟,如果痛失竹鼠,也是一大损失。而相同情况,普通养殖户则可能被推向破产、负债,甚至返贫的道路。

 

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们要关心14亿人,也应该关心每一个人。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全面禁食?2500万网红竹鼠等待判决》

澎湃新闻:《广东两千万斤泰国虎纹蛙压塘,专家:建议给养殖户一定缓冲期》

钓鱼七天乐:《甲鱼被“禁食”后,养殖户恐血本无归!有关部门表态了》

大厨微阅读:《40家门店复工无望,榕记蛇王辉哥:禁食野生动物可以,对养殖蛇一刀切是为什么?》

成都商报:《探访野生动物养殖场生存现状:封控隔离下 “养蛙联盟”1700吨存栏蛙去向何处?》

中国国情:《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

金融八卦女:《竹鼠、牛蛙还能吃吗?背后是超1400万人、5000亿产业链的等待》

红网:《冷水滩区:竹鼠养殖新技术 走上脱贫致富路》

天涯一枝花
1 楼
土共这锅甩的狠
s
sutter
2 楼
养殖的和野生的不一样。这个区分还是很明显的吧?
r
rootrootroot
3 楼
共产党最牛逼的就是一刀切,之前鼓励别人的也是他,反正对老百姓下手就是狠
a
aowu
4 楼
杀狗粮吧,不他们都入火锅就解决一大部分问题。
a
aowu
5 楼
杀狗粮吧,把他们都入火锅就解决一大部分问题。
时光机
6 楼
人工养殖也不行,我艹
老虎爱小米
7 楼
共产党官僚的水平,实在不行
新的信箱
8 楼
随着事件发展, 病毒出自野生动物的可能越来越小,强推法律不能服众。当然吃野生动物也是不对。
P
PeaceWarFind
9 楼
现在恐怕是送给别人也没有人吃了吧!这是市场导向问题。谁不知道蛇,蝙蝠,穿山甲与新冠有关。这个时候谁敢去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野生动物食材市场萎缩最大原因是需求大幅度下降了。像毒品,哪个政府不禁?但是刚需在那里。手里有货的心里也踏实。这些人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需求没了!
v
vicnn
10 楼
东北人不养林蛙拿什么活?好不容易从良了,又被逼为娼了。广西人继续做传销,广州还好,至少东莞可以罩着。湖南最倒霉,人长得自然灾害,脾气不好,相貌丑陋,土地贫瘠不能耕种,没有文化,没有能力,拿什么活?
W
Winterfog1
11 楼
这和当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一个尿性。 先帝遗训不折腾,这么快就忘了?
遗精的美好
12 楼
野生动物的存在,就为以后病毒再次的爆发买下了隐患,同时也是再次爆发原因的借口。野生动物全面禁止,再爆发疫情,国际上总不能再说是吃野生动物引起的吧,而且调查源头就相对容易得多。
s
shadowink79
13 楼
如何定义“野生动物” 😬🤔🤔 当政的这7个 个个都长的像 野猪🐷😩😩😩 大熊猫 算不算野生动物??? 如果算, 全中国的 大熊猫 是不是马上要 集体进火葬场😬😬😬😬 如果最后发现 是实验室泄漏的 人造病毒😠😠😠, 那这些“野生动物” 不是白死了吗? 数以万记的养殖户马上要 倾家荡产了😩😩
s
sjrqb
14 楼
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可是如果杀人父母的是党,顿时没脾气了。
乘风远行
15 楼
不光是野味,应该禁所有的活禽动物。所有的肉,都必须尽管政府检查才能出售。 也就是说,不允许农贸市场卖肉。
乘风远行
16 楼
尽管 -> 经过
春风吹
17 楼
香港人没有蛇羹吃了,要游行了
狐狸六四
18 楼
在中国做官好轻松,出了问题,就出个一刀切的政策。管你乡间洪水滔天,只要别麻烦官家就得了。
b
beautymecool1
19 楼
起码给这些现有的农户抛售一次的机会再禁也不迟,妈的,倾家荡产的投入,换来的一刀切,共产党你麻痹的,农业频道的致富经是不是应该赔偿一下这些山区人民?
l
lxlx
20 楼
问题出在政府当年提倡人工养殖,却又不监管不检疫。要是都像猪牛那样检疫过上市就没问题。官老爷怕麻烦就一刀切咯,反正风头过去以后官老爷想吃什么都有人孝敬
l
linzhongyu
21 楼
以前有太多具有许可证的野生动物养殖场“挂着羊头卖狗肉”,卖的是野外捕来的动物,却冒充养殖动物,以满足食客吃到“真正野味”的需求 执法不严,那就一刀切,中国特色,什么时候能改变这人情法制的现象
g
greentee
22 楼
无需科学决策,无需考虑少数人利益,该牺牲谁就牺牲谁。一切都以“国家利益”为名。 就算真有必要,国家赔偿等配套措施准备了吗? 谁也不知道自己第二天会不会变成那个“该被”牺牲的人。
g
greentee
23 楼
胡景涛啥时候成遗训了。。。还没死呢
勿轮回
24 楼
好不容易李哥法,然后就成了一刀切
x
xx53
25 楼
就会搞一刀切,这帮政治家们就不能想想如何细化管理,规范养殖么。
N
NINESUNS
26 楼
1200亿比起疫情损失,那就是个小数点。
c
cokoni
27 楼
如果是真的,那就真是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