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鄂抗疫的女少将陈薇:被视为《战狼2》原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8日 10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69145 阅读
18 评论
澎湃新闻

陈薇是谁?

女将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玩毒”29年,救人无数

抗击非典的杰出科学家,“埃博拉的终结者”

被认为是《战狼2》中的doctor chen的原型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

2天后(1月28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4天后(1月30日),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比现有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

快。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这是她最大的特点。

走路快、说话语速快、工作节奏快,这是她20多年来科研生涯养成的习惯,因为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这种快节奏甚至让周围的很多男性同事汗颜:“她的思维非常敏锐,能够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总是跟不上她的节奏。”

而成为女科学家,这是学生时代的陈薇从没想过的事情。

1966年,陈薇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

陈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

1988年,陈薇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但这时的她,并没想做科学家。

她长发飘飘,前卫而时尚,网友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大呼是“初恋脸”。

生性活泼的陈薇,虽是理科生,但是喜欢文学和舞蹈,常常光顾周末学生食堂舞会。还是大学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1990年,一次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取抗体的机会,让她了解了这里,她被这里尖端课题和科研设备所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参军,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很多人并不理解她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签约了南方一家著名的生物公司,如果按照之前的计划,她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都觉得清华毕业的硕士到部队就等于埋没了自己,甚至认为“入伍就是落伍”。

但独立有主见的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了实验室。几年时间里,陈薇很少12点之前回家、回宿舍。

大年三十晚上,她抽空去看了一下公婆,回到实验室只看到一地的液体,看着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站在实验室放声大哭。

渐渐地,陈薇开始领衔重大科研任务并崭露头角。

2003年春天,“非典”爆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陷入一片恐慌。

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天天泡在实验室。

照顾孩子的事情就交给了丈夫麻一铭。

两人相识于火车上,当时还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陈薇,受同学之邀,去山东泰山旅游。

途中邂逅了麻一铭,临下车时,麻一铭问陈薇要电话,性格开朗的陈薇说:正好,我们宿舍刚装了一部电话,便将号码告知。

麻一铭如获至宝,牢记在心。

在麻一铭的追求下,1992年两人走到了一起。

婚后,麻一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科研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不肯让她做家务,认为是对她才能的“浪费”,因为她做别的事情更有价值。

2003年,陈薇所在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

她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

虽然团队拥有生物安全高等级实验室,但相对应的防护服根本不够用,陈薇团队坚持依靠现有的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根据常规,人在负压实验室一次最多工作5个小时就必须出去透透气。但是为了和疫情抢时间,她和同事们不顾实验室里负压缺氧的环境带来的剧烈头痛,进去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为了多待一会儿,进实验室前,还尽量不吃饭不喝水,使用成人尿不湿,以减少出来的次数。

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在随后进行的大动物与临床实验中,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

长达100多天的时间里,麻一铭和4岁半的儿子没办法见到陈薇。

一天,有人告诉麻一铭,今天的《东方时空》可能会有陈薇的镜头,他就和儿子在家里盯着电视机等,妈妈一出来,儿子就主动扑上去亲吻电视,这一幕被细心的麻一铭拍了下来。

陈薇跑遍了全国83个“非典”定点医院,在高危人群中指导用药、收集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2003年4月28日,她和团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

为满足急需,陈薇组织全室人员加班加点生产,在营区外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使“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的日产量,由最初的几百支很快增加到两万支。

事后,她又亲自将2000多支喷鼻剂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据统计,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同时采取了其他防护措施,无一例感染。

记者问她:“跟‘非典’病毒每天面对面怕不怕?”

陈薇脱口而出:“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这一年,她获得了“2003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2008年5月,汶川地震。

陈薇担任国家地震专家委员会灾害评估组副组长,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冒着余震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月。

从灾区回家后,立马又投身“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功处置多起生物疑似事件。

与“毒”共舞

2004年,陈薇将目光转向了致死率最高的病毒“埃博拉”。

2006年,陈薇团队“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传播到了欧洲和美洲,引发全球恐慌。

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陈薇不顾艰险,率队赴非,2014年,世界首个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研制成功。不久后,陈薇团队拿到了境外临床试验的准入证,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2015年,陈薇团队走进了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二期临床试验,为疫区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展现了中国有能力为世界人民的健康贡献智慧的大国形象。

有人问她“埃博拉是什么?”“你做埃博拉疫苗有谁用?”当时的陈薇没有回答。

也有人说如果没有2014年埃博拉疫情的暴发,你们做的事情岂不是白做了。

“如果疫苗没有应用,我觉得很庆幸,至少全世界人民都是安全的。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说很常态,我的前辈、老一辈的科学家,很多人我不知道他们一辈子在做什么,但我知道,一旦国家或者军队需要我们拿出力量、展示我们的力量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军队的力量在,从SARS、禽流感、汶川、奥运安保到埃博拉。”

近30年的军旅岁月,在陈薇看来,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始终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追求,更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在生物安全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一线中的一线。有同事跟她说,“陈薇,你少搞些‘魔鬼性’的课题研究”,可她的脑海里总也去不了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这些烈性微生物,一想到这些东西可能用于战争和恐怖袭击,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她对铸造“生物盾牌”就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举行晋升少将军衔仪式,49岁的陈薇,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因“抗埃”贡献突出,陈薇荣获CCTV-10“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

2019年11月,53岁的陈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由于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陈薇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百米”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抵达武汉的第5天,在金银潭医院,陈薇见到了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她对张院长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张院长回复她:彼此彼此。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陈薇说。

1月31日,拿着国家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陈薇非常感动。

“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作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

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准备打仗

我们目前在疫区,就是要打仗的

而准备打仗

就是此前我们在科研工作中的积累

也包括技术方面的储备

我们要把养兵千日的“兵”动员起来

以最快的速度

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战争之中

这,是陈薇的态度。

雪落雨痕
1 楼
嗯 不错 应该大力宣传 这是第三个了吧 还有120多个医药卫生院士呢 可以忽悠很久
j
justice8
2 楼
中共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去了武汉,接管了武汉病毒研究所的P4实验室,问题来了:这是一场疾病还是一场生化袭击?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组成上、基因序列上、变异性等很多方面具有很强的人工合成的痕迹,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关注,美国等国其实已经开始调查。中共军方背景的重要网站西陆网已变相承认新型冠状病毒是人工合成,但却说是美国所为,越描越黑。自己也觉得太扯,几天后又开始往武汉市病毒研究所管理不善造成泄漏上带风向,但P4实验室不可能泄漏!就是真是泄漏,也是切尔诺贝利级的重大事件,而切尔诺贝利是苏共解体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泄漏,那有意投放是什么?不就是生化袭击吗? 无论是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还是所长王延轶,都不是事件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不要忘了P4实验室属于军方,她们没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权力,她们现在被策划者推到前台准备作替罪羊。为什么美国多次提出要派专家到中国提供帮助都被拒绝?它怕美国发现真相。但这也挡不住美国调查,白宫已经下令调查,真相大白不会太久! 这场反人类罪行后面的中共邪魔即将无所遁形!事态发展得很快,两周前它还在带风向说是民众吃野味陋习导致疫情、疯传吃蝙蝠汤的视频,现在它已经在主动“质疑”武汉病毒研究所了,可见真相被披露的速度让策划者们大感意外,无神论的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他们没有想到人在做天在看,他们不信神佛的存在,但神佛在眷顾着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大难面前,抓紧时间退党脱离邪恶吧,改邪归正才能减去中共的共业,才能获得上天的佑护,才能得享平安!
不同声音
3 楼
还要润色一句:在党的领导下!
l
laolilili
4 楼
随便踹两脚就走
5 楼
立典型是gcd统治的重要手段,前苏联,北朝鲜,西朝鲜如出一辙
w
whatiswrong
6 楼
吹吧!现在对ebola病毒有效的疫苗是加拿大研制出来的,陈葳那个吹上天的疫苗仅仅是显示出可能有效的信号,搜索英文的chen wei ebola关键字,居然大部分是中国的英语新闻如cgtn等的报道,吹上天的抗ebola大成就,国际上居然默默无闻!
诚聘板主
7 楼
》》》入鄂抗疫的女少将陈薇:被视为《战狼2》原型(组图) 小编不知道吗?战狼小粉红已经成为负面词了。
s
sgc1988
8 楼
按照你说的google了 chen wei ebola 看的确实有中国的英语新闻2条,其他都是一些Science Daily,Neture,The Lancet,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iomed Central,PNAS等不知名机构的文章。
尽人事
9 楼
哈哈,好象是你投毒的,你太清楚啦
一能
10 楼
忽悠忽悠的就瘸了。一一
金绳玉锁
11 楼
她代表不了共产党的真面目。 共产党修宪终身制,这是封建复辟的问题,她的个人工作态度和成绩再优秀也不能改变抵消这个。 共产党政府中央政府失控,各地地方政府互相洗劫物资,这是执政的功能性失败,她的个人工作态度和成绩代替不了继续深化改革的需要。
阿乌乱
12 楼
这个比唱歌将军有用!
曾祖爷爷
13 楼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孔明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暴力泰迪熊
14 楼
:对忽悠你妈吃李大师的屎尿回魂汤,你爹喝符水,你全家吃香灰喝符水就这么浪死的!
憨厚熊
15 楼
颜值还不错
c
cpa1
16 楼
生化战专家,进去干嘛你猜
推翻共党
17 楼
一朵花被习包子给拱了
罗斯顿
18 楼
能不能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