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实!上海医护朋友圈曝光:容许我当2天逃兵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28日 8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63701 阅读
34 评论
看看新闻

目前,上海各医院正全力应对就诊高峰

医生护士的朋友圈是怎样的?

最新公开

华山医院急诊医生高佳敏在坚守了又一个急诊夜班后发朋友圈,“容许我当两天逃兵”。她发现自己阳性,给病假设定了一个期限:两天。

虹桥院区急诊医生金鑫,短暂病假后返岗,心里惦记着97岁高龄的姥姥,一头扎进“人潮汹涌”的急诊大厅。

随着急诊老年病人增多,放射CT量也急剧上升,放射科的“孙军们”主动请缨返岗,投入战斗。

你或许会疑惑,骨科的医生,怎么跑去了“发热门诊”。没错,现在不少医院院内互帮互助,所有科室派出“援军”,充实急诊和发热门诊。

特殊时期,各类专科手术排除万难顺利开展。救治生命永不中断。

“我全家都阳了”!抢救室医生的一句话让人心酸。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120接车最多的区级医院之一,同仁医院最近接收的急危病人是平时的三倍。40岁的内分泌科医生夏莉莉,12月初支援发热门诊,感染退烧没几天,又转去支援急诊一线。

有儿科医生晕倒

至暗时刻,新华医院成人与儿科双线作战

12月中旬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所有医护人员都争分夺秒地奔波在急诊、门诊、ICU、手术室、病房,以及互联网医院的空中诊室。截至今日,新华医院已有大量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近半数感染人员已陆续返岗,刚完成各项新冠外援任务的医疗队,来不及休整就奔赴医院,但成人和儿童两个急诊、发热门诊,成人和儿童两套重症监护室均面临人手紧缺、患者激增的局面。很多人发着高烧,持续工作在阳性诊区,他们说:“这是医院的至暗时刻,熬一熬就过去。”

儿科急诊主任:对不起我们的医生

在儿童急诊和发热门诊,新华医院儿科医生和护士们排着队备班,上去一批就病倒一批,有时,只值一个班,医护们就发高烧了。一开始从其他病区抽调,没两天就调无可调了,发着烧上班不得不为之。

26日中午,儿急危重症科医生夏昊在儿科急诊上班时突然晕倒,送至成人急诊检查,CT显示,典型病毒肺。原来,从18日感染后,夏昊仅在家休息了4天,就返回医院顶在第一线。儿急危重症科主任朱晓东自责地说:“对不起他啊,真的,他是非常棒的医生,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12日,新华医院发热病房迎来了第一个“阳”宝宝,新生儿科立即派出医护进行收治。23日,由于阳性新生儿的增多,医院将设置在发热病房里的新生儿病房搬迁至儿科综合楼11楼,迅速扩大了收治的床位数量,而且还设置了有陪病房。有陪新生儿阳病房的设立,满足了众多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既让宝宝及时得到了专业照护,又能24小时陪伴在宝宝身边。可为了做到这一点,新生儿科护士一个班需要坚持12小时,齐心协力照顾患儿,让新华儿科变成他们温暖的“家”。

发烧不下火线成为医院新常态

随着感染人数逐渐攀升,新华医院各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都面临更大的接诊压力和保障工作,但是为应对患者的救治,各科室医护人员积极主动要求返岗,参与值班和开展医疗工作。发热却仍坚守岗位的医护不在少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护士长柏雅瑾发热后仍坚守工作岗位,直至39.8度;血透中心护士们全部带病坚持上班,高烧暂休2天后,立即返岗……

同时,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空中诊室不曾停顿,“阳康”中的医生都值守在电脑那头,继续为线上患者提供医疗咨询与复诊。目前,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开儿内科咨询、皮肤科咨询门诊,延长在线复诊挂号时间至19时,减少交叉感染,优化便捷就医。16日,新华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优势,由护理团队开设“新冠病毒居家管理护理师咨询门诊”,为新冠患者及有相关需求的大众提供在线咨询,对个人自我防护、居家清洁、环境消毒、休息睡眠等居家期间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

“日接诊量一百一百往上蹿”从发热门诊到急诊或许医院和医护都在硬扛

急诊的前台十分忙碌

诊室门口排起长队

一天24小时一直有救护车送来病患

输液室一位难求

直击急诊“风暴眼”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120接车最多的区级医院之一,同仁医院的急诊量,连日来屡创新高。12月25日,医院接收了118辆救护车,几乎是平时的三倍,送来的患者病情都比较重。

同仁医院医务科副科长王寅介绍,他们医院平时120急诊量在30到50辆之间,这几天已经破百了, 绝大多数都是呼吸系统疾病。

大量病人送来后,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识别其中病情最紧急的。第一抢救室,也被称为急诊室的红区,很多有基础疾病又感染新冠的老人,迅速送进了抢救室。

这位101岁的老人,被送进抢救室时,接诊的夏莉莉医生发现,他的生命体征已经很微弱。

医生征询老人家属,是否实施实气管插管,创伤性的抢救。老人家属痛苦地决定,还是用药物治疗,因为不想让老人遭罪。

抢救室里的床位上,躺着的都是相对重症的高龄老人。整个急诊抢救区域已经紧急扩容,原来的10个抢救单位扩展到了四五十个,同时可接待近50个抢救病人。整个急诊抢救区域,从走廊到大厅,只要能摆下床位的地方,几乎都被利用了起来。

一边是大量涌入的病人,一边却是医护人员的被动减员。急诊室原本的40多位医护人员,接连有人倒下,最困难时,有过五成的人被感染。现在顶在一线的,除了急诊科医生,还有来自其他科室的支援。

40岁的夏莉莉,来自内分泌内科。12月初,原本在发热门诊支援的夏医生,高热好转没几天,阳康的她就迅速转去支援急诊一线。

晚上6点,一位被送进抢救室的老人,因为是肺癌晚期,这两天痰特别多。医生经过听诊、监查后,这位老人的生命体征还算平稳。夏莉莉立即跟院内的肿瘤科对接,准备尽快将老人转运到病房。

尽快转移分流,一方面能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能把有限的急诊室资源尽快腾出,为后面到达的病人留出空间。医院不断腾挪各种资源,全院原本的47张重症病床已经扩展到了134张。

同仁医院医务科副科长王寅表示:“医院已经尽最大努力地进行病房扩容,因为原先内科病房已经不能承受目前的接诊量了,他们打开外科病房,进行收治。”

随着疫情波峰的到来,急诊正成为主战场之一。夏医生说,家里两个孩子,其实也还没完全康复,但她实在顾不上了。

每个能到岗的医护都已经是竭尽所能,有时难免会受些委屈,但他们依然没有退却。

官方最新通知来了

市总工会:将下拨医务人员关爱专项慰问经费

27日,上海市总工会发出《关于做好当前阶段本市职工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市总工会将下拨医务人员关爱专项慰问经费,对这些疫情防控一线最可爱最可敬的人进行关心慰问。市医务工会和各区总工会要普遍开展一次关心关爱,为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送上慰问品。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关于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的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医务人员承担非常繁重工作任务,要进一步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确保医疗机构正常有序运行,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通知提出,要加强事前预防,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岗位风险,配备充足防疫物资,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加大对医务人员保护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预防干预。

加强事中管理,通知要求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合理安排轮岗排班。各级医疗机构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配备医务人员,科学安排诊疗护理班次,统筹安排一线医务人员轮休调休补休,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合理休息休假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推进职工健康办公室、健康休息室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配齐必备的办公用品和休息必需品,根据功能定位、规模、位置适时就近安排医务人员调配工作闭环酒店,为广大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

要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加强医务人员生活服务、后勤保障和健康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干净、营养、便捷的就餐服务,以及必备的基础性疾病药物、卫生用品,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主动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减少心理焦虑。

事后保障方面,通知要求,在落实绩效激励方面,按要求向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中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发放相关补助。在落实职称方面,符合规定的直接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评审,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应优先推荐申报。

通知还对家属保障、心理支持等提出了要求。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多渠道筹措慰问经费,组织开展医务人员慰问工作。深入了解医务人员家庭情况,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传递组织关心关怀。对家有老人、孩子的要合理统筹安排排班,尽可能使其兼顾家庭。

特殊时期,依旧是医护人员们坚守在一线,为守护人们的健康咬牙坚持、奋勇拼命,他们的辛苦应该被尊重、被看见。后续随着更多医护人员陆续阳康返岗,急诊、发热门诊的人手紧缺问题也许能有所缓解,各级医疗机构也在想方设法加大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保障措施,尽可能合理安排轮岗排班,为广大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并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激励。这里,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对医护人员更多一些理解,把宝贵的急救资源留给急危重症患者。

n
needskyinjapan
1 楼
医护人员加油,中国加油
财富绽放
2 楼
封城没有预案,放开也没有预案,都是一拍脑袋就定了,这就叫责任 [1评]
铗归来
3 楼
比想像的要好些。
j
jke32198
4 楼
很多人低估了小学博士,他几句话就能将十几億人整得死去活来 [2评]
化外小民
5 楼
中国的医生拿着别昂撒国低得多的工资,承担重得多的任务,而且尽职尽责,真的值得佩服。 ~ 看看现在老昂撒国的医疗系统的德行!从上到下,不但烂透了,而且还不服责任,说撂挑子就撂挑子。中国人能在中国就医,比起老昂撒国和小昂撒国来说,幸福百倍。 ~ 希望下次昂撒国的兽医们也罢工。金三和诚聘等狗粮得了菊花爆裂症后,不要医治,直接挂掉。
W
Winterwy
6 楼
狗粮们之前叽叽歪歪说要放开,操你妈,你个傻逼
d
devint
7 楼
我们灯塔韭菜死百万也没叫苦一句
d
devint
8 楼
川嫖喊你打消毒水
d
devint
9 楼
封城没有打消毒水预案,放开也没有死百万预案,都是一拍懂王脑袋就定了,这就叫责任
笑你
10 楼
辛苦上海的医护人员了
d
devint
11 楼
赶快把疯王傻王请到中国当总统!
干掉B儿
12 楼
放开没毛病,该死的死,该活的活,听天由命。总比给你关起来,说为了你好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什么可怕的
a
abpro168
13 楼
别人好心劝它找个台阶下楼。 不换肩的二愣子愣是直接从楼顶跳下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狼王2
14 楼
一个人造成的人祸被描述为一个个暖心故事。
n
numen_007
15 楼
就这还是什么值得宣传的事? 辣鸡 医护不是人?病了还要上岗? 一群垃圾逻辑 在国外医护的命也是命,病了就在家养病,凭什么用一会的健康换病人的健康? 什么狗屁逻辑 [1评]
风清杨
16 楼
一帅无能害死三军。这货居然还有脸天天霸占今日头条的头条
那就好好生活
17 楼
华山医院新闻最多。内部气氛诡异。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大医精诚救死扶伤。
关注者
18 楼
正能量,宣传起来
关注者
19 楼
: 不是人,除了包子下面都是韭菜都可以死
B
Bigdaddy
20 楼
好暖心好励志。大家认住扛住共度难关。会啥会到这一步,大家就不要追责了。
致远
21 楼
共产党叫大家自生自灭
l
liebsh
22 楼
在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下,中国医疗系统再次出现雪崩式的瘫痪! 口交部赵立坚再次表示,能活在医疗系统瘫痪的中国你就偷着乐吧!
e
et2003
23 楼
还有几个月也就正常了。现在杨过们已经出门了。楼下的键盘瞎。。不过您们的存在还是有好处的。现在我就善意提醒一下。以后编死亡人数的时候不要太过分。饿死几千万,退党几个亿。这种低级弱智的数字错误不要在犯。
欢喜*佛
24 楼
真的不可理解,为什么天朝会突然发生一窝蜂的感染 - 人口是多,但人口密度并不高啊, 最高的深圳和新加坡差不多 在8000/km^2, 北京广州上海,大约只有一半
出自网络
25 楼
那要看一窝蜂是如何定义的,比如灯塔感染数官方公布超过1亿,有灯塔专家指大大低估,实际远超一亿,按照这个量级,算不算是一窝蜂?
出自网络
26 楼
那要看一窝蜂是如何定义的,比如灯塔感染数官方公布超过1亿,有灯塔专家指大大低估,实际远超一亿,按照这个量级,算不算是一窝蜂?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再一次感谢白痴运动勇士们的8辈子祖宗。
球狂
27 楼
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
罗马军团
28 楼
中国医疗已经崩溃,显而易见的事实。 - 医疗崩溃的后果,首先是饱和后没床位,许多人会在等待中死去,不仅仅是新冠,其他各种急性慢性病患者也是一样,在等待中死去。 - 医疗崩溃的第二个后果,就是医院本身已经成为最大的感染源,医护本身就在发烧,他们看过的所有病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我是说那些非新冠病人,那些因为心血管癌症等等躺在医院的衰弱的人,会被集中歼灭。
z
zymmailsr
29 楼
你们这些喷屎的畜生,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不感到羞愧吗??? 你们这些全家四绝的畜生
z
zhulitmac
30 楼
不容许 不撤退 战斗到一兵一卒
T
Tsar
31 楼
你这话应该跟卫建委说,感染几亿人死亡7人,编数字的能力可以算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了
E
Edmondon
32 楼
国内的人太怕死,发热就去医院,进了医院要求吊水,低烧根本不需要看医生,除非是慢性病
e
et2003
33 楼
: 对不起我一直没有注意这样的报道。如果有确实很垃圾。可能跟日期有关。死亡高峰还没到。不过感染几亿。。就这么短的时间也有点夸张。
英国流氓
34 楼
毛猪们 看看你们的饲养员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