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宣布核聚变技术上首次实现 “净能量增益”,这是一个事关能能科技的重大突破,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又要在超导领域做出重大成果,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常温超导,这也是颠覆物理学的新科技。
据Sciencenews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 Ranga Dias及其团队日前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名为三元镥氮氢体系(ternary lutetium-nitrogen hydrogen system),实现了常温超导。
基于这种材料,在10Kbar压强下,超导转变的最高温度只要294K,也就是室温21度左右,已经达到了人类生活的常温水平。
这个气压依然很高,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倍,但是跟以往实现常温超导的气压已经大幅减少,以前可能需要几万、几十万到上百万倍大气压。
,而且这个团队之前也出过类似论文被撤回的情况,但是如果研究可以确认,这个技术可以说是颠覆物理学的存在,对人类科技的多个领域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宣布造出"室温+1万个大气压"超导体,论文将面临严格审查
3月8日消息,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可在实际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2020年,该团队曾宣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超导体,并因此受到质疑。(点击回顾)为此,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更严格审查。
许多材料都可以成为超导体,只要它们被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就能够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力。虽然有些超导体可在较高的条件下工作,但它们必须承受极大的压力,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在实际中应用。
现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在室温和相对较低压力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超导体在常规条件下工作,可能预示着一个高效率机器、超灵敏仪器和革命性电子产品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在3月7日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说:“这预示着,对实际应用有用的新型材料已经出现。”
Ranga Dias 图片来源:罗切斯特大学官网
这种超导体是由氢、氮和镥组成的材料。迪亚斯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些元素混合在被称为金刚石压腔(diamond-anvil cell)的装置中。然后,他们改变了压力,并测量了化合物中的电流阻力。
在约21摄氏度条件下,这种材料似乎失去了任何对电流的阻力。它仍然需要10千巴的压力,这大约是大气层压力的10000倍。但这远远低于在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的数百万个大气压。
如果这项研究结果得到证实,这将使这种材料更有希望应用于现实世界。
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受到严格审查,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些时候发表过论文,声称在15摄氏度下发现了碳质氢化硫的超导电性,这篇文章引发了轩然大波。
《自然》杂志的编辑不顾迪亚斯及其合著者的反对,最终撤回了这篇论文,理由是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这削弱了编辑们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信心。(小小)
前不久美国宣布核聚变技术上首次实现 “净能量增益”,这是一个事关能能科技的重大突破,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又要在超导领域做出重大成果,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常温超导,这也是颠覆物理学的新科技。
据Sciencenews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 Ranga Dias及其团队日前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名为三元镥氮氢体系(ternary lutetium-nitrogen hydrogen system),实现了常温超导。
基于这种材料,在10Kbar压强下,超导转变的最高温度只要294K,也就是室温21度左右,已经达到了人类生活的常温水平。
这个气压依然很高,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倍,但是跟以往实现常温超导的气压已经大幅减少,以前可能需要几万、几十万到上百万倍大气压。
,而且这个团队之前也出过类似论文被撤回的情况,但是如果研究可以确认,这个技术可以说是颠覆物理学的存在,对人类科技的多个领域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宣布造出"室温+1万个大气压"超导体,论文将面临严格审查
3月8日消息,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可在实际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2020年,该团队曾宣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超导体,并因此受到质疑。(点击回顾)为此,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更严格审查。
许多材料都可以成为超导体,只要它们被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就能够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力。虽然有些超导体可在较高的条件下工作,但它们必须承受极大的压力,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在实际中应用。
现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在室温和相对较低压力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超导体在常规条件下工作,可能预示着一个高效率机器、超灵敏仪器和革命性电子产品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在3月7日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说:“这预示着,对实际应用有用的新型材料已经出现。”
Ranga Dias 图片来源:罗切斯特大学官网
这种超导体是由氢、氮和镥组成的材料。迪亚斯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些元素混合在被称为金刚石压腔(diamond-anvil cell)的装置中。然后,他们改变了压力,并测量了化合物中的电流阻力。
在约21摄氏度条件下,这种材料似乎失去了任何对电流的阻力。它仍然需要10千巴的压力,这大约是大气层压力的10000倍。但这远远低于在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的数百万个大气压。
如果这项研究结果得到证实,这将使这种材料更有希望应用于现实世界。
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受到严格审查,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些时候发表过论文,声称在15摄氏度下发现了碳质氢化硫的超导电性,这篇文章引发了轩然大波。
《自然》杂志的编辑不顾迪亚斯及其合著者的反对,最终撤回了这篇论文,理由是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这削弱了编辑们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信心。(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