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出版的法国各大全国性日报头版新闻主要聚焦俄乌战争和中美贸易谈判这两大话题:欧洲与华盛顿罕见步调一致,敦促俄乌实现无条件停火,并展开对话,否则将对俄罗斯施加新一轮金融与能源制裁;普京提议俄乌双方周四(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谈判,泽连斯基表示接受俄罗斯提出的直接谈判的建议;中美启动第二天谈判后,华盛顿表示乐观,北京则选择低调。
外交博弈
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与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展开直接会谈,以实现“持久和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作出积极回应。
《费加罗报》以“外交博弈”为题发表社评指出:俄乌战争局势正在发生变化,阵营也在重新组合。欧洲国家迅速抓住特朗普提出的“无条件三十天停火”这一想法,周六在基辅巧妙出招,联合白宫提出一项“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的停火提议。此举意在迫使普京表态,同时借此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而普京则巧妙反制,提出直接谈判以拖延停火,令局势更加复杂,但本周末的这一轮交锋却传递出几项重要信号:首先开启了外交对话的新窗口;其次,欧洲重新进入外交舞台;再有就是美国态度的转变值得关注。
《解放报》也发表社评指出:尽管俄乌战争没有立即停火的迹象,但最近一系列外交动作却显现了某种外交突破的可能。然而,这场外交“舞蹈”背后充满不确定性、算计与权谋,尤其在普京的操控以及西方内部分歧的背景下,短期内的和平前景并不乐观。
中美谈判第二天:华盛顿乐观,北京低调
中美两国在双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在日内瓦重启贸易谈判,《解放报》指出:这是贸易战急剧升级以来全球两大经济体高级官员的首次面对面会谈,此举标志着由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可能迎来转机。
迄今为止,双边贸易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市场则经历了剧烈动荡。美国商务部长周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现出乐观态度。经过两天的会谈,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已在日内瓦与中国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希望重启双边关系。相比之下,中方保持低调,仅表示本次谈判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一步”。本次面对面谈判被视为对全球市场和贸易前景的积极信号。不过,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两国关系难以完全恢复正常,高额的关税仍是主要障碍,尽管双方均有意进行某种程度的让步。
另外《解放报》今天在网页载文,披露美中两国本周末在日内瓦举行谈判取得的“进展”细节,周一上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部分“惩罚性”关税三个月,暂停令将从周三5月14日起生效。
中美愿在保全各自面子的前提下寻求妥协
《回声报》则在报道中,对中美本次谈判的各自意图进行了分析。该报指出: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高级别会谈中,双方就缓和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展开谈判,重点讨论降低高达145%和125%的惩罚性关税。本次谈判显示出中美均意识到现状不可持续,并愿意在保全面子的前提下寻求妥协。
本次会谈的主要目标十分明确即:终结当前几近于相互封锁的局面。各方的投资者则寄望本次谈判能够成为中美缓和的起点,因为这场贸易战正在扰乱全球企业的供应链,并引发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美方提出初步将关税降至60%以下的目标,并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同时希望中国解除此前在贸易战初期施加的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报道指出:这些对未来产业至关重要的矿物资源已成为华盛顿的战略焦点,美国正努力确保供应安全。
《回声报》报道认为: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谈判,双方都不愿在国际舞台上“失面子”。在进入谈判之前,北京就要求美方展现“尊重”。习近平并不愿轻易出面,除非协议基础已较为稳固。而特朗普则一再强调“世界需要美国,而美国不需要任何人”。
对于每年对美出口顺差达2800亿美元的中国来说,美国的近乎封锁政策带来极大风险。仅在4月,中国对美出口就下降了21%。
美国则希望通过与亚洲国家达成更多双边贸易协议来孤立中国,并迫使其让步。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版的“遏制战略”,旨在限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崛起。
5月12日出版的法国各大全国性日报头版新闻主要聚焦俄乌战争和中美贸易谈判这两大话题:欧洲与华盛顿罕见步调一致,敦促俄乌实现无条件停火,并展开对话,否则将对俄罗斯施加新一轮金融与能源制裁;普京提议俄乌双方周四(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谈判,泽连斯基表示接受俄罗斯提出的直接谈判的建议;中美启动第二天谈判后,华盛顿表示乐观,北京则选择低调。
外交博弈
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与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展开直接会谈,以实现“持久和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作出积极回应。
《费加罗报》以“外交博弈”为题发表社评指出:俄乌战争局势正在发生变化,阵营也在重新组合。欧洲国家迅速抓住特朗普提出的“无条件三十天停火”这一想法,周六在基辅巧妙出招,联合白宫提出一项“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的停火提议。此举意在迫使普京表态,同时借此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而普京则巧妙反制,提出直接谈判以拖延停火,令局势更加复杂,但本周末的这一轮交锋却传递出几项重要信号:首先开启了外交对话的新窗口;其次,欧洲重新进入外交舞台;再有就是美国态度的转变值得关注。
《解放报》也发表社评指出:尽管俄乌战争没有立即停火的迹象,但最近一系列外交动作却显现了某种外交突破的可能。然而,这场外交“舞蹈”背后充满不确定性、算计与权谋,尤其在普京的操控以及西方内部分歧的背景下,短期内的和平前景并不乐观。
中美谈判第二天:华盛顿乐观,北京低调
中美两国在双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在日内瓦重启贸易谈判,《解放报》指出:这是贸易战急剧升级以来全球两大经济体高级官员的首次面对面会谈,此举标志着由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可能迎来转机。
迄今为止,双边贸易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市场则经历了剧烈动荡。美国商务部长周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现出乐观态度。经过两天的会谈,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已在日内瓦与中国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希望重启双边关系。相比之下,中方保持低调,仅表示本次谈判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一步”。本次面对面谈判被视为对全球市场和贸易前景的积极信号。不过,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两国关系难以完全恢复正常,高额的关税仍是主要障碍,尽管双方均有意进行某种程度的让步。
另外《解放报》今天在网页载文,披露美中两国本周末在日内瓦举行谈判取得的“进展”细节,周一上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部分“惩罚性”关税三个月,暂停令将从周三5月14日起生效。
中美愿在保全各自面子的前提下寻求妥协
《回声报》则在报道中,对中美本次谈判的各自意图进行了分析。该报指出: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高级别会谈中,双方就缓和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展开谈判,重点讨论降低高达145%和125%的惩罚性关税。本次谈判显示出中美均意识到现状不可持续,并愿意在保全面子的前提下寻求妥协。
本次会谈的主要目标十分明确即:终结当前几近于相互封锁的局面。各方的投资者则寄望本次谈判能够成为中美缓和的起点,因为这场贸易战正在扰乱全球企业的供应链,并引发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美方提出初步将关税降至60%以下的目标,并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同时希望中国解除此前在贸易战初期施加的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报道指出:这些对未来产业至关重要的矿物资源已成为华盛顿的战略焦点,美国正努力确保供应安全。
《回声报》报道认为: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谈判,双方都不愿在国际舞台上“失面子”。在进入谈判之前,北京就要求美方展现“尊重”。习近平并不愿轻易出面,除非协议基础已较为稳固。而特朗普则一再强调“世界需要美国,而美国不需要任何人”。
对于每年对美出口顺差达2800亿美元的中国来说,美国的近乎封锁政策带来极大风险。仅在4月,中国对美出口就下降了21%。
美国则希望通过与亚洲国家达成更多双边贸易协议来孤立中国,并迫使其让步。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版的“遏制战略”,旨在限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