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邓聿文认为,习现在在高级干部中作“极限思维”的动员,是因为他意识到,终有一天,中美的对决会到来。
习近平时刻提醒军方要保持“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我看来,习口中的极限思维,简单地讲就是指极端情况,即一旦事物按照某种趋势走入极端情况,需要有准备和应对方案,然而也不排除自己主动制造一种极端情况,以展示决心和力量。
先来看习在国安会上的完整表述:“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段话除了极限思维,其他的如底线思维、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等,以前习都讲过N次,也是党的文件的常用词。极限思维系他首次提出,引起敏感的舆论关注,并不奇怪。
在习提出“极限思维”后,我曾供职的学习时报发表了一篇谈论这个问题的文章,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中国官媒唯一讨论极限思维的文章。按照该文的说法,“极限思维就是把所研究的问题或事物推至极限状态下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说白了,就是在出现极端情况时,该怎么办、能怎么办?它既要考虑‘力所能及’,又要考虑‘力不能及’……树立和坚持极限思维,就是要有‘最坏打算’。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处准备,是极限思维的本质要求和主要内容。”从此文的论述看,其对习的极限思维的理解基本和我的看法接近。
现实中极端情况很稀罕,正因它发生的概率低,人们一般都不会想到它,更不可能为此去做什么准备。可一旦碰到,就很可能是“惊涛骇浪”,甚至有灭顶之灾,对个人对集体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当然,极端情况也是针对不同个体的承受力而言,也许甲面对的极端情况对乙来讲不算什么,然而,不论哪种极端情况,就特定个体而言,都要他发挥能力极限去应对,否则,不能称为极端情况。在此意义上,应付此类极端情况的极限思维和习近平常说的“底线思维”是一个意思。后者也是强调一个人或集体要有面对最坏情况的打算。
在中国海域可能爆发的战争是习近平“极限思维”产生的根基之一(资料图片)
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区别
但两者也有区别。底线思维某种程度上含有道德意涵,是社会多数人认同的面对某种情况都会如此想如此做的。比如人们常说,做人要有底线,这个底线意味着在做人方面有某些基本的不能突破的界限,像是不能有害人之心,国家不能遭受侵略,等等。底线在此意味着不能再退让,如果触碰到了这个底线,个人而言,会跟你拼命;国家而言,会倾一国之力和你对抗。习的底线思维,指的就是遇到这种不能退让的情况,要有准备和预案。
极端情况在现实中少见,底线常常被挑战在现实中却常见,像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乃是对国家底线的挑战。因此也就存在这种情况,原来被视为底线的一些限定,在遇到挑战后,被放弃了。比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划了几条底线,但有些底线被美国破了,中国就不再坚持,或者坚持也没用。像是美台交往的层级,还有对台军售等,很长时间被看作中国划下的底线,可现在破了中国也无可奈何。这说明,底线有时也是变动的,在不同的条件和阶段,底线是不同的,有些底线可以放弃。如不能说谎,在一些文明中被视为底线,但在另一些文明中就不是;或者在一个阶段是底线,在另一个阶段则不是。故底线思维有时也要考虑不同的条件和阶段,不能机械运用。但这或许不是习所谓的“底线思维”的含义。只有那些在任何条件和阶段都不能破的底线,才可称之为极限。
和底线思维不同,极限思维也包含着下面这层含义:面对外部的挑战,运用自己的力量,主动创造或制造一种极端的危险情景,向对手或者敌人展示自己的意志、决心和力量,以吓退对方。这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常见到,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反超对手,夺得奖牌。在国家关系中,也不乏这种案例。当一个人或国家显示既死之决心,如果对方没有这种既死决心,就会知难而退。
习近平说的“极限思维”,有着我指的上述两层意思,即,既对一种极端情况要有最坏的打算,又敢于发动斗争精神,主动去创设一种极端情况。而所谓的极端情况,虽然也针对国内,但主要是外部安全这块。就中国的实际状况而言,内部安全当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中共掌握的专政工具和手段,是能够应付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它们不会对中共的统治构成根本的冲击。习主要防范的是中国外部战略环境的不安全。所谓风高浪急,所谓惊涛骇浪,针对的是外部环境的不安全,尤其是在台湾、南海和边疆民族问题上,习要党的领导干部做好出现极端情况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不想再忍”
事实上,在不久前发生的中国军机南海拦截美国侦察机以及中国军舰台湾海峡拦截美国军舰这两起事件上,习向外界演示了他的“极限思维”。他对美国的抵近侦察和自由航行,不想再忍了,认为解放军的海空力量可以吓阻美军行为,但要制造一种危局,让美国认识到无所顾忌地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和自由航行,将会付出很大代价,从而打退堂鼓。为此,要解放军以一种在美国看来“不专业”的危险方式去拦截美军机和军舰,逼退美军。如果美军“识趣”,从此不再对中国抵近侦察和自由航行,则可向世界宣示中国军队的力量和威仪;如果美军不“识趣”,坚持还要来中国家门口“示威”,下次拦截的行动可能更危险。这样,不排除出现擦枪走火。考虑这种情况,美军今后是否会减少自由航行和抵近侦察的频次甚至完全停止,可以观察。
习在国安会上还表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中国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然而,不论是被动的防守,还是主动的塑造,极限状态下比拼的是意志和决心,要求有超强的抗压心理,做到了这点,才是一种极限思维的表现。而习现在在高级干部中作极限思维的动员,布这个局,是因为他意识到,终有一天,中美的对决会到来,中国的外部环境会发生“惊涛骇浪”的变化。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习现在在高级干部中作“极限思维”的动员,是因为他意识到,终有一天,中美的对决会到来。
习近平时刻提醒军方要保持“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我看来,习口中的极限思维,简单地讲就是指极端情况,即一旦事物按照某种趋势走入极端情况,需要有准备和应对方案,然而也不排除自己主动制造一种极端情况,以展示决心和力量。
先来看习在国安会上的完整表述:“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段话除了极限思维,其他的如底线思维、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等,以前习都讲过N次,也是党的文件的常用词。极限思维系他首次提出,引起敏感的舆论关注,并不奇怪。
在习提出“极限思维”后,我曾供职的学习时报发表了一篇谈论这个问题的文章,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中国官媒唯一讨论极限思维的文章。按照该文的说法,“极限思维就是把所研究的问题或事物推至极限状态下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说白了,就是在出现极端情况时,该怎么办、能怎么办?它既要考虑‘力所能及’,又要考虑‘力不能及’……树立和坚持极限思维,就是要有‘最坏打算’。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处准备,是极限思维的本质要求和主要内容。”从此文的论述看,其对习的极限思维的理解基本和我的看法接近。
现实中极端情况很稀罕,正因它发生的概率低,人们一般都不会想到它,更不可能为此去做什么准备。可一旦碰到,就很可能是“惊涛骇浪”,甚至有灭顶之灾,对个人对集体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当然,极端情况也是针对不同个体的承受力而言,也许甲面对的极端情况对乙来讲不算什么,然而,不论哪种极端情况,就特定个体而言,都要他发挥能力极限去应对,否则,不能称为极端情况。在此意义上,应付此类极端情况的极限思维和习近平常说的“底线思维”是一个意思。后者也是强调一个人或集体要有面对最坏情况的打算。
在中国海域可能爆发的战争是习近平“极限思维”产生的根基之一(资料图片)
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区别
但两者也有区别。底线思维某种程度上含有道德意涵,是社会多数人认同的面对某种情况都会如此想如此做的。比如人们常说,做人要有底线,这个底线意味着在做人方面有某些基本的不能突破的界限,像是不能有害人之心,国家不能遭受侵略,等等。底线在此意味着不能再退让,如果触碰到了这个底线,个人而言,会跟你拼命;国家而言,会倾一国之力和你对抗。习的底线思维,指的就是遇到这种不能退让的情况,要有准备和预案。
极端情况在现实中少见,底线常常被挑战在现实中却常见,像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乃是对国家底线的挑战。因此也就存在这种情况,原来被视为底线的一些限定,在遇到挑战后,被放弃了。比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划了几条底线,但有些底线被美国破了,中国就不再坚持,或者坚持也没用。像是美台交往的层级,还有对台军售等,很长时间被看作中国划下的底线,可现在破了中国也无可奈何。这说明,底线有时也是变动的,在不同的条件和阶段,底线是不同的,有些底线可以放弃。如不能说谎,在一些文明中被视为底线,但在另一些文明中就不是;或者在一个阶段是底线,在另一个阶段则不是。故底线思维有时也要考虑不同的条件和阶段,不能机械运用。但这或许不是习所谓的“底线思维”的含义。只有那些在任何条件和阶段都不能破的底线,才可称之为极限。
和底线思维不同,极限思维也包含着下面这层含义:面对外部的挑战,运用自己的力量,主动创造或制造一种极端的危险情景,向对手或者敌人展示自己的意志、决心和力量,以吓退对方。这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常见到,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反超对手,夺得奖牌。在国家关系中,也不乏这种案例。当一个人或国家显示既死之决心,如果对方没有这种既死决心,就会知难而退。
习近平说的“极限思维”,有着我指的上述两层意思,即,既对一种极端情况要有最坏的打算,又敢于发动斗争精神,主动去创设一种极端情况。而所谓的极端情况,虽然也针对国内,但主要是外部安全这块。就中国的实际状况而言,内部安全当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中共掌握的专政工具和手段,是能够应付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它们不会对中共的统治构成根本的冲击。习主要防范的是中国外部战略环境的不安全。所谓风高浪急,所谓惊涛骇浪,针对的是外部环境的不安全,尤其是在台湾、南海和边疆民族问题上,习要党的领导干部做好出现极端情况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不想再忍”
事实上,在不久前发生的中国军机南海拦截美国侦察机以及中国军舰台湾海峡拦截美国军舰这两起事件上,习向外界演示了他的“极限思维”。他对美国的抵近侦察和自由航行,不想再忍了,认为解放军的海空力量可以吓阻美军行为,但要制造一种危局,让美国认识到无所顾忌地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和自由航行,将会付出很大代价,从而打退堂鼓。为此,要解放军以一种在美国看来“不专业”的危险方式去拦截美军机和军舰,逼退美军。如果美军“识趣”,从此不再对中国抵近侦察和自由航行,则可向世界宣示中国军队的力量和威仪;如果美军不“识趣”,坚持还要来中国家门口“示威”,下次拦截的行动可能更危险。这样,不排除出现擦枪走火。考虑这种情况,美军今后是否会减少自由航行和抵近侦察的频次甚至完全停止,可以观察。
习在国安会上还表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中国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然而,不论是被动的防守,还是主动的塑造,极限状态下比拼的是意志和决心,要求有超强的抗压心理,做到了这点,才是一种极限思维的表现。而习现在在高级干部中作极限思维的动员,布这个局,是因为他意识到,终有一天,中美的对决会到来,中国的外部环境会发生“惊涛骇浪”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