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个国家领袖政要齐聚起立向拯救巴黎圣母院的160多位消防员和上百位修复巴黎圣母院的艺术家们鼓掌致敬,巴黎圣母院展现多个国家的文字表达谢意。
敲门环节
完整仪式视频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川普周六出席了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这是他自一个月前赢得总统选举后首次海外出访,也标志着他重返国际舞台。
川普抵达巴黎后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热情欢迎。两位领导人亲切握手并拥抱,现场画面记录了这一重要时刻。
(媒体报道称川式握手又回来了)
这位“曾经和未来的美国总统”表示,他将在与马克龙的会谈中讨论一个“有些疯狂的世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也出席此次会谈。此次意外会晤意义重大,外界担忧川普可能推动乌克兰接受有利于俄罗斯的和平条款,因为川普曾声称自己可以在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冲突。
会谈结束后,三位领导人共同合影,随后前往巴黎圣母院。马克龙在镜头前竖起大拇指,气氛显得轻松友好。
当地时间晚些时候,川普也与代表英国的威廉王子会面,讨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
这次访问是应英国政府的请求,肯辛顿宫表示,威廉王子在巴黎期间,除了与川普会面,也会与现任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会面。
川普在竞选时遭遇的暗杀,以及其现在的身份,法国派出了最强的安保措施与美国特勤局联合提供保护。一辆特别设计的法国警用车辆为川普的车队提供反无人机保护。
随着全球政要云集巴黎圣母院,巴黎安全措施显著升级。美国驻法大使馆及其他关键地点的安保也明显加强。6000名警察和宪兵已部署到巴黎街头。其中包括法国国家宪兵干预组(GIGN)成员,他们提供从屋顶狙击到直升机快速反应的全面安保服务。
活动区域内还部署了“响尾蛇新一代”短程防空系统。此前已经得到消息,基地组织和ISIS等组织威胁破坏圣母院的重启仪式,因此“恐怖威胁处于最高级别”。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乃至全球文化的象征,2019年4月的一场大火摧毁了这座拥有850年历史的地标建筑的屋顶和尖塔。灾后,法国政府承诺在五年内完成修复工作,尽管历经疫情和技术挑战,如今圣母院终于得以重新向公众开放。
主教奥利维尔·里巴多-杜马斯(Olivier Ribadeau Dumas)表示:“这不仅是一座法国的纪念碑,更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瑰宝。” 他称圣母院为“团结的壮丽象征”和“希望的标志”,因为“不可能的事情已成为可能”。
大主教Laurent Ulrich用从火灾中保存的焦木制成的权杖敲击圣母院的大门三次,象征性地宣布大教堂重新开放供礼拜。
由于当地天气恶劣,包括50mph的大风和暴雨,仪式最终决定移至教堂内部举行。此次活动预计迎来1500名嘉宾,包括世界各地的领导人、贵宾和信徒齐聚一堂,共同庆祝重生。
当地时间今天晚上还将举办音乐会,钢琴家郎朗、大提琴家马友友以及女高音普里蒂·耶德(Pretty Yende)等世界知名艺术家都将登台表演。
2019年火灾后的次日,法国便宣布了这项耗时五年的修复计划。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当初似乎不可能实现。随后全球出现疫情危机,重建工作也陷入停滞。
如今,圣母院浴火重生,正值马克龙的总统任期面临最严峻的危机。本周,政府因历史性的不信任投票倒台,总理米歇尔·巴尼耶被迫辞职。
这次投票发生在数月的政治僵局之后,期间法国刚经历了提前大选。反对势力要求马克龙辞职的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马克龙在周四发表全国讲话时承诺,将完成他的总统任期直至2027年,并将在数日内任命新总理。
或许在法国因经济困境和社会动荡而挣扎之际,圣母院的重生庆典成为了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一抹亮色。对许多人而言,圣母院的重生不仅是法国的成就,更是全球的共同胜利。
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 各国政要云集 欧时现场直击:法国民众吐心声
综合法媒报道,在经历了五年多前的毁灭性火灾后,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并且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重新开放所带来的震撼将不亚于火灾”,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提前参观时说。01 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
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巴黎圣母院迎来2019年大火后的重新开放仪式,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众多官员、赞助者出席。音乐会于21点开始,借此向所有参与巴黎圣母院灭火、重建工作的人士致敬。
次日10点30分,巴黎圣母院将举行首次公开弥撒,来自法国、世界各地的170名主教、巴黎教区106个堂区各一名神父、七个东仪天主教会各一名神父出席。
▲ 巴黎圣母院。(法新社图)
巴黎圣母院网站称,“重开首周(12月8日至15日)向公众开放的弥撒,入场需需提前预约”。自12月16日起,巴黎圣母院恢复正常开放。
有报道指出,巴黎圣母院是巴黎为数不多按时完工的建筑工地之一,这不仅要感谢马克龙的不断努力,而且尤其要感谢史无前例的巨额捐赠。捐款总额达到8.43亿欧元,现在还剩下近1.5亿欧元,它们将被用于后殿和扶壁的修复。
据悉,巴黎圣母院是拥有850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于1345年完工。作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巴黎圣母院因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游客约1300万人次。
▲ 公众在圣母院附近等待观看庆典活动。(欧时记者靖树 摄)
02 重要外交聚会
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当天约有50位国家领袖、政要出席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其中包括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英国王储威廉王子、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
美国总统拜登未出席此次活动,美国第一夫人吉尔(Jill Biden)代替出席。
而特朗普的出席使这场活动成为一次重要外交聚会,不少国家领导人都希望在特朗普就职之前与他建立良好关系。此外,与特朗普关系亲近的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当天抵达巴黎,并出席巴黎圣母院重开仪式。
03 马克龙、特朗普、泽连斯基三方会晤
巴黎圣母院重开仪式开始前,当天16点45分左右,特朗普抵达爱丽舍宫,与马克龙会面,两人见面后握手、拥抱。这是特朗普再次当选后的首次出访。
▲ 特朗普抵达爱丽舍宫。(法新社图)
马克龙表示,“接见您是法国人的荣幸,您五年前曾担任总统……欢迎再回来”。特朗普回应称, “很荣幸站在这里,我们曾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现在这个世界变得有些疯狂,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
17点30分左右,泽连斯基抵达爱丽舍宫,与马克龙、特朗普举行三方会谈。这是特朗普再次胜选后,与泽连斯基的首次会面。
▲ 泽连斯基抵达爱丽舍宫。(法新社图)
特朗普在此前的竞选期间表示,他可以在24小时内让俄乌战争结束,他的言论引发人们担忧他会迫使乌克兰按照俄罗斯的条件接受停火安排。
目前,特朗普已提名美国退役陆军中将凯洛格(Keith Kellogg)出任俄乌冲突问题特使。凯洛格主张让俄乌双方迅速坐到谈判桌上,并以美国切断军援作为迫使乌克兰参与和谈的手段。但他也建议,如果乌克兰寻求外交手段,则应继续支持,让乌克兰以强势地位进行谈判。
18点左右,特朗普、泽连斯基离开爱丽舍宫。
▲ 马克龙社媒X截图。
会面后,马克龙通过社媒X再次欢迎特朗普的到来,“为美法两国友谊感到自豪,我们有许多挑战需要共同面对”。
泽连斯基也通过社媒表示,“我与马克龙、特朗普进行了良好而且富有成果的三边会谈,我们都希望俄乌冲突尽快以公正的方式结束……我们愿意继续合作”。
04 欧时记者现场观察
当天,出于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活动及安全管理等原因,距离巴黎圣母院最近的快铁(RER)车站以及圣米歇尔站(Saint-Michel)、西岱站(Cité)、新桥(Pont-Neuf)地铁站关闭。西岱岛、塞纳河左岸部分区域及九座桥梁都将划入“反恐安全区”,实施交通管制。
圣母院周边设置了数个整体可容纳4万人的公众观赏区,警力充足、安检严格。观赏区安装了巨型屏幕,同步直播庆典活动,包括总统致辞、巴黎大主教开启圣母院大门及各类宗教活动。虽然天气不佳,但在离圣母院最近的观赏区,仍有不少公众撑伞驻足等待。
▲ 圣母院周边设置了多个观赏区。(欧时记者靖树 摄)
此外,圣母院建筑的稳定和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但第三阶段工程仍将持续到2028年。
▲ 圣母院第三阶段工程仍将持续到2028年。(欧时记者靖树 摄)
05 法国民众接受欧时记者采访
欧时记者在不同公众观赏区分别采访了几位法国民众,以了解其对圣母院重新开放的感想。一位名叫奥利维耶的巴黎居民向欧时记者分享了他对巴黎圣母院的情感。他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且在圣母院内准备了自己的婚礼,因此圣母院对他个人有着重要意义。他认为修复后的圣母院焕然一新,比过去更加美丽,这也象征着法国在经历经济和政治危机后具备重建和复兴的能力。
在他看来,圣母院不仅是一个宗教象征,也是文化和社会的象征。它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了参与和延续传统的机会。奥利维耶认为,圣母院的修复是一个永不完结的过程,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
一位名叫马琳(Marine)的女士向记者提到,自己在火灾前曾参观过圣母院的塔楼,对古老的石雕和建筑印象深刻。火灾发生时,她与众多巴黎人、法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一样感到悲伤,因此乐于来到现场见证圣母院的重生。
她强调圣母院不仅是宗教的象征,更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象征,此次修复也展现了法国兑现承诺的能力,增强了其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此外,她认为尽管当前的法国政治环境较为消极,但圣母院的重建带来了希望和正向信号。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她坦言自己虽然不常参与宗教仪式,却非常重视传统,因此把此次盛事视作一生中难忘的时刻。
一位法国老先生向欧时记者提到,自己有一位朋友在圣母院附近经营餐馆,因此这位朋友也是2019年火灾发生时最早到达现场的人之一。这场令人悲痛的火灾不仅对巴黎,而且对全世界都造成了影响。
▲ 法国民众接受欧时记者采访(欧时记者刘文震摄制)
他认为圣母院代表了重要的文化价值,例如历史意义、和平、友爱以及人类的团结。他认为无论人们是否信仰宗教,都需要通过教育将这些价值传递给年轻一代。圣母院的重建和开放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事件,向全世界展示了法国对其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及重视。
当然,在谈到圣母院重新开放对法国政坛的影响时,有民众赞扬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圣母院修复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有民众对此颇有微词。例如,名为朱莉(Julie)的法国年轻人表示,由于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修复工程设定了为期五年的目标,因此尽管部分工作尚未完成,却因政治原因宣称按期实现。此外,朱莉对圣母院的看法更倾向于其文化和历史价值层面,她提到圣母院对法国建筑历史和民族记忆的象征意义,使其超越了宗教功能,成为法国的重要文化资产。另一方面,在朱莉看来,年轻一代对参观圣母院等大教堂的兴趣相对降低,而此次重建与开放更多是一种国际传播与仪式性的事件。
数十个国家领袖政要齐聚起立向拯救巴黎圣母院的160多位消防员和上百位修复巴黎圣母院的艺术家们鼓掌致敬,巴黎圣母院展现多个国家的文字表达谢意。
敲门环节
完整仪式视频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川普周六出席了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这是他自一个月前赢得总统选举后首次海外出访,也标志着他重返国际舞台。
川普抵达巴黎后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热情欢迎。两位领导人亲切握手并拥抱,现场画面记录了这一重要时刻。
(媒体报道称川式握手又回来了)
这位“曾经和未来的美国总统”表示,他将在与马克龙的会谈中讨论一个“有些疯狂的世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也出席此次会谈。此次意外会晤意义重大,外界担忧川普可能推动乌克兰接受有利于俄罗斯的和平条款,因为川普曾声称自己可以在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冲突。
会谈结束后,三位领导人共同合影,随后前往巴黎圣母院。马克龙在镜头前竖起大拇指,气氛显得轻松友好。
当地时间晚些时候,川普也与代表英国的威廉王子会面,讨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
这次访问是应英国政府的请求,肯辛顿宫表示,威廉王子在巴黎期间,除了与川普会面,也会与现任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会面。
川普在竞选时遭遇的暗杀,以及其现在的身份,法国派出了最强的安保措施与美国特勤局联合提供保护。一辆特别设计的法国警用车辆为川普的车队提供反无人机保护。
随着全球政要云集巴黎圣母院,巴黎安全措施显著升级。美国驻法大使馆及其他关键地点的安保也明显加强。6000名警察和宪兵已部署到巴黎街头。其中包括法国国家宪兵干预组(GIGN)成员,他们提供从屋顶狙击到直升机快速反应的全面安保服务。
活动区域内还部署了“响尾蛇新一代”短程防空系统。此前已经得到消息,基地组织和ISIS等组织威胁破坏圣母院的重启仪式,因此“恐怖威胁处于最高级别”。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乃至全球文化的象征,2019年4月的一场大火摧毁了这座拥有850年历史的地标建筑的屋顶和尖塔。灾后,法国政府承诺在五年内完成修复工作,尽管历经疫情和技术挑战,如今圣母院终于得以重新向公众开放。
主教奥利维尔·里巴多-杜马斯(Olivier Ribadeau Dumas)表示:“这不仅是一座法国的纪念碑,更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瑰宝。” 他称圣母院为“团结的壮丽象征”和“希望的标志”,因为“不可能的事情已成为可能”。
大主教Laurent Ulrich用从火灾中保存的焦木制成的权杖敲击圣母院的大门三次,象征性地宣布大教堂重新开放供礼拜。
由于当地天气恶劣,包括50mph的大风和暴雨,仪式最终决定移至教堂内部举行。此次活动预计迎来1500名嘉宾,包括世界各地的领导人、贵宾和信徒齐聚一堂,共同庆祝重生。
当地时间今天晚上还将举办音乐会,钢琴家郎朗、大提琴家马友友以及女高音普里蒂·耶德(Pretty Yende)等世界知名艺术家都将登台表演。
2019年火灾后的次日,法国便宣布了这项耗时五年的修复计划。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当初似乎不可能实现。随后全球出现疫情危机,重建工作也陷入停滞。
如今,圣母院浴火重生,正值马克龙的总统任期面临最严峻的危机。本周,政府因历史性的不信任投票倒台,总理米歇尔·巴尼耶被迫辞职。
这次投票发生在数月的政治僵局之后,期间法国刚经历了提前大选。反对势力要求马克龙辞职的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马克龙在周四发表全国讲话时承诺,将完成他的总统任期直至2027年,并将在数日内任命新总理。
或许在法国因经济困境和社会动荡而挣扎之际,圣母院的重生庆典成为了与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一抹亮色。对许多人而言,圣母院的重生不仅是法国的成就,更是全球的共同胜利。
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 各国政要云集 欧时现场直击:法国民众吐心声
综合法媒报道,在经历了五年多前的毁灭性火灾后,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并且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重新开放所带来的震撼将不亚于火灾”,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提前参观时说。01 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
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巴黎圣母院迎来2019年大火后的重新开放仪式,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众多官员、赞助者出席。音乐会于21点开始,借此向所有参与巴黎圣母院灭火、重建工作的人士致敬。
次日10点30分,巴黎圣母院将举行首次公开弥撒,来自法国、世界各地的170名主教、巴黎教区106个堂区各一名神父、七个东仪天主教会各一名神父出席。
▲ 巴黎圣母院。(法新社图)
巴黎圣母院网站称,“重开首周(12月8日至15日)向公众开放的弥撒,入场需需提前预约”。自12月16日起,巴黎圣母院恢复正常开放。
有报道指出,巴黎圣母院是巴黎为数不多按时完工的建筑工地之一,这不仅要感谢马克龙的不断努力,而且尤其要感谢史无前例的巨额捐赠。捐款总额达到8.43亿欧元,现在还剩下近1.5亿欧元,它们将被用于后殿和扶壁的修复。
据悉,巴黎圣母院是拥有850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于1345年完工。作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巴黎圣母院因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游客约1300万人次。
▲ 公众在圣母院附近等待观看庆典活动。(欧时记者靖树 摄)
02 重要外交聚会
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当天约有50位国家领袖、政要出席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其中包括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英国王储威廉王子、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
美国总统拜登未出席此次活动,美国第一夫人吉尔(Jill Biden)代替出席。
而特朗普的出席使这场活动成为一次重要外交聚会,不少国家领导人都希望在特朗普就职之前与他建立良好关系。此外,与特朗普关系亲近的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当天抵达巴黎,并出席巴黎圣母院重开仪式。
03 马克龙、特朗普、泽连斯基三方会晤
巴黎圣母院重开仪式开始前,当天16点45分左右,特朗普抵达爱丽舍宫,与马克龙会面,两人见面后握手、拥抱。这是特朗普再次当选后的首次出访。
▲ 特朗普抵达爱丽舍宫。(法新社图)
马克龙表示,“接见您是法国人的荣幸,您五年前曾担任总统……欢迎再回来”。特朗普回应称, “很荣幸站在这里,我们曾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现在这个世界变得有些疯狂,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
17点30分左右,泽连斯基抵达爱丽舍宫,与马克龙、特朗普举行三方会谈。这是特朗普再次胜选后,与泽连斯基的首次会面。
▲ 泽连斯基抵达爱丽舍宫。(法新社图)
特朗普在此前的竞选期间表示,他可以在24小时内让俄乌战争结束,他的言论引发人们担忧他会迫使乌克兰按照俄罗斯的条件接受停火安排。
目前,特朗普已提名美国退役陆军中将凯洛格(Keith Kellogg)出任俄乌冲突问题特使。凯洛格主张让俄乌双方迅速坐到谈判桌上,并以美国切断军援作为迫使乌克兰参与和谈的手段。但他也建议,如果乌克兰寻求外交手段,则应继续支持,让乌克兰以强势地位进行谈判。
18点左右,特朗普、泽连斯基离开爱丽舍宫。
▲ 马克龙社媒X截图。
会面后,马克龙通过社媒X再次欢迎特朗普的到来,“为美法两国友谊感到自豪,我们有许多挑战需要共同面对”。
泽连斯基也通过社媒表示,“我与马克龙、特朗普进行了良好而且富有成果的三边会谈,我们都希望俄乌冲突尽快以公正的方式结束……我们愿意继续合作”。
04 欧时记者现场观察
当天,出于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活动及安全管理等原因,距离巴黎圣母院最近的快铁(RER)车站以及圣米歇尔站(Saint-Michel)、西岱站(Cité)、新桥(Pont-Neuf)地铁站关闭。西岱岛、塞纳河左岸部分区域及九座桥梁都将划入“反恐安全区”,实施交通管制。
圣母院周边设置了数个整体可容纳4万人的公众观赏区,警力充足、安检严格。观赏区安装了巨型屏幕,同步直播庆典活动,包括总统致辞、巴黎大主教开启圣母院大门及各类宗教活动。虽然天气不佳,但在离圣母院最近的观赏区,仍有不少公众撑伞驻足等待。
▲ 圣母院周边设置了多个观赏区。(欧时记者靖树 摄)
此外,圣母院建筑的稳定和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但第三阶段工程仍将持续到2028年。
▲ 圣母院第三阶段工程仍将持续到2028年。(欧时记者靖树 摄)
05 法国民众接受欧时记者采访
欧时记者在不同公众观赏区分别采访了几位法国民众,以了解其对圣母院重新开放的感想。一位名叫奥利维耶的巴黎居民向欧时记者分享了他对巴黎圣母院的情感。他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且在圣母院内准备了自己的婚礼,因此圣母院对他个人有着重要意义。他认为修复后的圣母院焕然一新,比过去更加美丽,这也象征着法国在经历经济和政治危机后具备重建和复兴的能力。
在他看来,圣母院不仅是一个宗教象征,也是文化和社会的象征。它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了参与和延续传统的机会。奥利维耶认为,圣母院的修复是一个永不完结的过程,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
一位名叫马琳(Marine)的女士向记者提到,自己在火灾前曾参观过圣母院的塔楼,对古老的石雕和建筑印象深刻。火灾发生时,她与众多巴黎人、法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一样感到悲伤,因此乐于来到现场见证圣母院的重生。
她强调圣母院不仅是宗教的象征,更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象征,此次修复也展现了法国兑现承诺的能力,增强了其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此外,她认为尽管当前的法国政治环境较为消极,但圣母院的重建带来了希望和正向信号。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她坦言自己虽然不常参与宗教仪式,却非常重视传统,因此把此次盛事视作一生中难忘的时刻。
一位法国老先生向欧时记者提到,自己有一位朋友在圣母院附近经营餐馆,因此这位朋友也是2019年火灾发生时最早到达现场的人之一。这场令人悲痛的火灾不仅对巴黎,而且对全世界都造成了影响。
▲ 法国民众接受欧时记者采访(欧时记者刘文震摄制)
他认为圣母院代表了重要的文化价值,例如历史意义、和平、友爱以及人类的团结。他认为无论人们是否信仰宗教,都需要通过教育将这些价值传递给年轻一代。圣母院的重建和开放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事件,向全世界展示了法国对其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及重视。
当然,在谈到圣母院重新开放对法国政坛的影响时,有民众赞扬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圣母院修复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有民众对此颇有微词。例如,名为朱莉(Julie)的法国年轻人表示,由于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修复工程设定了为期五年的目标,因此尽管部分工作尚未完成,却因政治原因宣称按期实现。此外,朱莉对圣母院的看法更倾向于其文化和历史价值层面,她提到圣母院对法国建筑历史和民族记忆的象征意义,使其超越了宗教功能,成为法国的重要文化资产。另一方面,在朱莉看来,年轻一代对参观圣母院等大教堂的兴趣相对降低,而此次重建与开放更多是一种国际传播与仪式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