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超音速武器连遭挫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17日 17点18分 PT
  返回列表
67598 阅读
55 评论
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印度《欧亚时报》14日称,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遭遇接连失败:在美国空军AGM-183A“空军快速响应武器”(ARRW)项目被叫停后,美国海军的“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HALO)项目也被取消。美国海军学会网站警告说,根据最近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五角大楼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不是半路下马就是严重推迟。至于为何美国在“代表未来趋势”的高超音速领域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美国媒体列举了各种原因。

高超音速“航母杀手”项目被取消

美海军“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概念图

美国《海军新闻》网站率先披露了美国海军高超音速武器项目被取消的消息。美国海军无人航空与打击武器项目负责人斯蒂芬·特德福德少将在声明中表示,受预算限制影响,美海军取消了“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项目工程研制阶段的招标计划。他还透露,“由于预算限制,无法在计划的交付时间内部署新功能”,并表示“美海军致力于投资远程火力以实现国防目标,将优先考虑升级部署在美国海军‘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空军B-1B战略轰炸机上的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美国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随后也证实,“‘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项目已被搁置”。

挂载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的美空军B-52轰炸机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称,美海军2022财年预算中首次披露“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项目,当时它被称为“进攻性反水面战武器增量2”。随后在2023财年预算申请中,美海军将其正式更名为“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由于此前五角大楼对反舰导弹投入不足,美国海军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老式“鱼叉”系列亚音速反舰导弹。为应对未来大国冲突,美国海军急于获得新一代反舰武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AGM-158C隐形反舰巡航导弹成为所谓的“进攻性反水面战武器增量1”。但这种导弹全程采用亚音速飞行,突防手段有限,因此美国海军要求研制突防能力更强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海军新闻》称,该项目旨在快速研制一种可由航母舰载机挂载的远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以满足美军吸气式高超音速技术武器化的“当务之急”。“战区”频道称,该导弹可以从不同平台上发射,包括现役的“超级大黄蜂”、F-35C舰载战斗机和研制中的海军版第六代战斗机,美国空军的B-1B和B-21轰炸机,以及美国海军舰艇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和核潜艇垂直发射舱段。同时它继承了AGM-158C导弹的智能化路线规划和目标搜索能力,可选择对手防御的薄弱区域突防,并从诱饵中准确识别目标。美海军未公布“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的具体性能指标,但2023年3月美国海军委托美国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展该导弹第一阶段研发工作,这两家公司同时也是美国空军“高超音速攻击巡航导弹”(HACM)的研制机构,因此外界猜测这两种高超音速武器可能采用类似的动力系统设计和相似的性能。根据美国空军公布的计划,HACM巡航速度为6马赫、射程约1000公里。

按照美国海军原先计划,“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将于2026年开展飞行试验,2029财年形成早期作战能力,2031财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媒体此前多次将该导弹吹嘘为“应对中国海军威胁的关键武器”,认为它可以凭借高超音速飞行和机动变轨能力突破对手防御,同时巨大的撞击动能足以摧毁航母这类大型舰艇。《欧亚时报》称,美国海军取消“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项目,不但影响了美国海军的未来规划,同时也暗示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遭遇了严重挫败。

“美军没有任何现役高超武器”

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称,4月10日提交给美国国会的专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当前高超音速武器的状况。该报告承认“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和俄罗斯”。

报告称,高超音速武器是指速度超过5马赫,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具备机动变轨打击能力的新概念武器,分为助推-滑翔类高超音速导弹和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其中助推-滑翔飞行器首先通过助推火箭达到高超音速,或从近地轨道离轨再入大气层后,利用乘波体或双锥体气动外形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远距离滑翔飞行。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通常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在大气层内高速巡航。曾担任美国参联会副主席和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的约翰·海滕上将形容称,“在其他部队不可用、无法进入或不受青睐的情况下,高超音速武器可提供针对远距离、有防御或时间敏感性威胁(如公路机动导弹)的迅速响应、远程打击选项。”

美国早在21世纪初就启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作为“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组成部分,如今美国各大军种都提出了各自的高超音速武器计划。美国空军主导的是AGM-183A“空军快速响应武器”(ARRW)和“高超音速攻击巡航导弹”(HACM)。其中AGM-183A属于助推-滑翔类高超音速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发生产,采用较先进的乘波体弹头,全程在大气层内滑翔,最大射程约1600公里,平均速度可达6.5-8马赫。此前美国空军多次利用B-52战略轰炸机从空中发射AGM-183A进行测试,但屡次失败。前三次试射全部失败后,该导弹一直到2022年5月才完成第一次成功试射,但此后又是一连串失败。2024年3月,该导弹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美国空军拒绝透露测试结果。如今美国空军在2025财年没有为该项目申请资金,外界认为它已经“实质性终结”。美国空军另一种高超音速武器HACM属于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该项目于2022财年启动,体积更小但研制难度更大。按照此前计划,HACM将从2024年10月到2027年3月服役前进行13次试射,但该计划已经推迟。

美陆军“暗鹰”高超音速导弹

美国海军也有两种高超音速导弹项目。除了被取消的“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舰武器”外,美国海军还在推进“常规快速打击”(CPS)导弹。该项目实际是美国海军与陆军联合研制,属于助推-滑翔类高超音速导弹,采用双锥体设计的战斗部由一枚两级助推火箭送入预定高度后释放,对远距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根据美国海军的规划,该导弹将装备“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但实际测试也一拖再拖,2024年的评估报告显示,现有数据无法证实该导弹是否已具备第一阶段的基本能力。采用相同技术的美国陆军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代号“暗鹰”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项目,最高速度达17马赫,最大射程为2775公里,原计划在2023年部署,由于多次试射被取消,部署时间多次拖延,如今已改到2025财年年底。美国国会报告承认,到目前为止,美军依然没有任何一种高超音速武器处于部署状态。

进展迟缓,该谁背锅

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曾一度领先,为何在短短20年内就陷入如此困境?美国《防务新闻》认为,这与五角大楼对于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缺乏统一规划、投资过于分散有关。报道称,此前五角大楼认为高超音速武器缺乏明确的任务需求,对美军作战能力提升有限,相关拨款长期不足。近年发现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落后于中俄后,五角大楼又同时上马了近10个不同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极大分散了相关投入的财力和人力。即便经过多次整合,如今美国三大军种仍有多个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在同步推进。

美国国会报告则将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进展迟缓,归结于“基础设施落后”“战略定位模糊”“管理分散”等因素。报告称,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基于在极端环境下的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等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技术难度本身就非常高。例如为承受高超音速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现有飞行器的涂层和结构需要重新设计热防护系统,并研制耐高温的新型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美国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美国也没有解决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必需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稳定燃烧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美国缺乏高超音速相关的测试基础设施。报告称,2013年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提到,美国有48处涉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关键测试设施,包括10处美国防部高超音速地面测试设施、11处美国防部露天靶场、11处美国防部移动测试设施、9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施、2处美国能源部设施、5处工业或学校设施,但没有任何一处设施能模拟飞行速度在8马赫以上的大尺寸、长时间气动热耦合环境。例如美国国防部的大部分风洞仅能模拟中低速环境,NASA的风洞虽然能模拟最高22马赫的极限环境,但尺寸太小。目前美国正在改造这些测试设施,但还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金。

同时美国航天器测试此前主要依赖本土测试场,但高超音速飞行测试需要跨越辽阔的距离,受地理条件和安全限制,这些本土测试场难以开展高频次、多样化的测试。一直到近年美国才开始对全球1600多处潜在的远程高超音速测试地点进行筛选,最后确定3处选址,分别位于澳大利亚、阿拉斯加和白沙导弹靶场。“战区”频道在报道中提到,美国国防部缺乏能够长距离跟踪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空中监测平台,五角大楼正在将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改为监测高超音速测试的新型平台。该报告还提到,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工业基础分散,关键部件依赖多家厂商,协调成本高且易延误。

有意思的是,该报告还认为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研制进度迟缓,是因为五角大楼的“要求高”。“中国和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大多需要承担执行核打击任务,对于命中精度要求相对偏低”,而美国高超音速武器只承担常规打击任务,因此在技术难度方面要求更高。

美国“防务一号”网站则认为,五角大楼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进展不顺利,是因为“心态过于急躁”。报道描述称,五角大楼轻视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难度,以为能快速实现原型设计和测试,然后就开始生产和部署,“美国国防承包商就像当年淘金热潮中的探矿者一样自信满满”。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研制反导系统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处境,在没有经过认真规划和预先测试的情况下,五角大楼提出了非常激进的时间表,结果出现频繁的测试失败,反而导致部署延迟。该报道警告说,当年的教训已经很清楚:如果五角大楼认为高超音速导弹很重要,就应该重新规划研制进度,避免重蹈反导系统的覆辙。

Q
Quokka1000
1 楼
美国人老爱讲什么战略模糊、全球部署、快速打🤣 可你问问他们的风洞在哪?测试场有多长?材料学到哪一代了? 这些基础工业能力不靠喊口号,是靠几十年脚踏实地的积累。 [1评]
Q
Quokka1000
2 楼
LRASM是从70年代兵器思维跃升到现代“信息化战场思维”的产品,说它比鱼叉强一点,相当于说F-35比F-4强一点。
J
Jambox
3 楼
maga!
R
Riordan
4 楼
和中国男足一样,不是钱的问题,但又都是钱多造成的问题 黑幕,假赛,监守自盗,产业金融化 哈
破军刀
5 楼
雷神、洛马、诺格、波音轮番登场,一个项目养活一堆顾问、退休将军和政客选区工厂,但就是养不出一颗能打的高超导弹。
w
wodayed
6 楼
畜生一样的国家就别搞什么高级武器了
S
Sleepyjoebd
7 楼
美国用国防预算资助一些非常不靠谱的项目比如Spin launch、Hermeus Quater Horse等,各军种又坚持重复发展各自的项目,造成资源的浪费,金山也会吃空。
傲娇滴滴
8 楼
]评论:jujubi[★骂脏话被屏蔽★] 04月17日 12:26 科普一下: 高超武器有其致命的弱点。1)导弹成本太高,无法大量部署,2)没有隐形能力,无法出其不意,3)反导技术不断发展,突破能力越来越低 美军把重点放到了AGM158系列导弹的开发。美国把资金投入AGM158系列导弹。AGM158C/D不但隐形而且智能,能够规避雷达探测。导弹价格便宜,产量高。美军觉得这种导弹才有前途,用于各种陆海空的平台。 …………………… 不能这样硬凹啊,粮兄 打拖鞋和丰田皮卡打顺手了,不代表不需要高精尖的武器了 [2评]
J
Jambox
9 楼
中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美国 以防自己走美国的老路 自大能把一个国家搞垮掉 中国就是深受其害 美国也走了这条路
M
MrBeast
10 楼
高超武器是未来主战力,LRASM不过是过渡方案,缺乏对抗区域拒止的压制力。 [1评]
j
jujubi
11 楼
我讲基本上是事实。如果不同意,请指教。 [1评]
S
Sleepyjoebd
12 楼
科普一下: 高超武器有其致命的弱点。1)导弹成本太高,无需大量部署,专用于攻击高成本高价值节点目标。2)没有隐形能力,无法出其不意。B2也好,B21也好,隐形只是相对,各种反隐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突破,最后还得拼速度。3)反导技术不断发展,但是发展反导技术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而且首先你得有高超音速导弹,然后才能验证你的反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过关。最后,防御总是被动那一方,关键时刻只要一颗高超弹突防命中关键目标足以改变整个战局。 [1评]
意晓
13 楼
每个项目都是画饼拉预算,吹牛再套钱,最后不了了之。
j
jujubi
14 楼
高超武器的成本下不来,即使便宜的鹰击21都要1000万美元。对高超武器的拦截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LRAMSM便宜的多,产量大,可以用来狂轰滥炸。 当然美国高超武器还是要开发的,但是肯定不是主要武器。
樱桃儿熟了
15 楼
文章太长了,一个字也没读。看了题目,点个赞,走人! 走之前,再叫一声 :好!
j
jujubi
16 楼
我不反对你的观点。美国需要高超武器,但是这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是美军的死穴。 AGM158C/D的特点不但是隐形,更重要是能避规雷达探测。突破能力不比先进的高超武器差。关键产量大,战争中可以用来逛轰乱炸。
傲娇滴滴
17 楼
15楼]评论:jujubi[★骂脏话被屏蔽★] 04月17日 13:04 回复12楼:我讲基本上是事实。如果不同意,请指教。 +++++ 你说的观点没问题,前提是,只有美国人聪明会生产又便宜又好用的武器,中国无法大量生产。 [1评]
爸爸老爹
18 楼
中国服役的高超导弹不仅有路基的东风系列, 还有舰载的鹰击系列, 几年前还试验成功了飞行在太空低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 最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在研发防御高超导弹的反导系统了。 想研发这种反导系统,首先你要先有高超导弹。 美国真是一步慢,步步慢。 [1评]
j
jujubi
19 楼
中国生产高超的速度比不上LRAMSM。现在高超武器成本下不来,鹰击21就要1000万美元,东风21D要2000万美元。LRAMSM成本一百多万到三百万不等。看到报道各类AGM158目前有4000多枚库存。每年产量可达1100枚反舰导弹。中国新一代高超武器库存就几百枚。
j
jujubi
20 楼
所以说美国走不同的路。暂缓开发高超导弹。重点发展可以避规雷达的,可以大量生产的隐形导弹。
j
jujubi
21 楼
哈哈,你用AI偷懒了。AI答错了。你去查一下AGM158D,看看射程多远。要认真做功课,不要偷懒。
j
jujubi
22 楼
当然速度高的成本高,难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做成本低,产量大的隐形导弹。 [2评]
S
Sleepyjoebd
23 楼
你以为中国在装备和试飞4款隐身战机的情况下无法让自己的巡航导弹隐身化?对航母战斗群来说,是水下鱼雷、掠海飞行的隐身导弹和灌顶而下的高超速弹全方位饱和攻击威胁更大还是只有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威胁更大? [1评]
S
Sleepyjoebd
24 楼
做不出来就是坐不出来,别拿成本说事,打仗打的就是钱,在装备上省钱,仗打输了,人没了,钱也没了。 [3评]
s
shankecn
25 楼
大家都知道未来的趋势是电动车,他跟我说他家的柴油三轮车便宜。
j
jujubi
26 楼
关键词是,AGM158能够规避雷达,寻找雷达漏洞。你说那个威胁大? [1评]
j
jujubi
27 楼
美国有暗鹰导弹,17马赫,2800公里。只是成本高,所以美国推广。
j
jujubi
28 楼
美国有暗鹰导弹,17马赫,2800公里。只是成本高,所以美军没有推广。 [1评]
s
shankecn
29 楼
中国舰载雷达在应对美国隐身反舰导弹(如AGM-158C LRASM)方面已具备显著技术突破,具体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 ### **1. 新型舰载雷达的探测能力** - **368型“板砖”式有源相控阵雷达** 最新批次052D型驱逐舰(052DM)装备了368型X波段雷达,专为低空补盲和反隐身目标设计。该雷达可探测飞行速度1-3马赫、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仅0.1平方米的目标,例如AGM-158C这类隐身反舰导弹。在18公里距离内可有效锁定类似目标,对低空掠海飞行的其他导弹探测距离可达40公里以上,为防空系统争取更多反应时间。 - **与364型雷达的对比** 此前052D早期批次使用的364型机械扫描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较弱,而368型雷达通过多目标跟踪和高效信号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了对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探测精度,尤其是针对巡飞弹、无人机和隐身反舰导弹。 --- ### **2. 反隐身雷达技术的体系化支撑** - **S波段反隐身雷达的突破** 中国在珠海航展展出的YLC-2E型S波段雷达,虽然传统上被认为不适合反隐形,但通过高能量发射组件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对隐身目标的探测。其天线阵面功率密度和信号处理能力可穿透隐身涂层的吸波效应,结合多频谱传感器融合技术,大幅提升探测概率。 - **天基与陆基预警系统的协同** 中国在东部沿海部署的巨型预警雷达站(如覆盖4000公里范围的超远程雷达)能够提前发现隐身导弹发射轨迹,并通过数据链将信息传递给舰载雷达系统,形成早期预警与末端拦截的协同作战体系。 --- ### **3. 实战模拟与电子对抗能力** - **兵棋推演中的验证**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模拟显示,中国舰载电子战系统可对AGM-158C的雷达制导模式实施有效干扰,迫使导弹切换至红外制导模式。尽管最终未能完全拦截,但验证了电子对抗对隐身导弹突防路径的干扰潜力。 - **多波段雷达与多系统协同** 中国舰艇通常配备多种波段雷达(如S波段、X波段)和光电系统(如红外搜索与跟踪设备),结合电子战干扰和近防炮系统(如1130型),形成从远到近的多层拦截网络。例如,055型驱逐舰的“综合射频系统”可整合不同频段雷达数据,提升对复杂目标的识别能力。 --- ### **4. 技术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 **隐身导弹的挑战** AGM-158C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01-0.1平方米,且采用低空掠海飞行模式,可能压缩舰载雷达的探测窗口。此外,其智能化路径规划和多模制导(被动雷达+红外)增加了拦截难度。 - **技术升级方向** 中国正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提升反隐身能力: 1. **量子雷达技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增强对微弱信号的捕捉。 2. **人工智能算法**:优化雷达数据处理效率,提升对隐身目标的快速识别能力。 3. **高能微波武器**:研发定向能武器,直接烧毁导弹导引头或电路。 --- ### **结论** 中国舰载雷达已具备发现美国隐身反舰导弹的技术基础,尤其在**低空补盲、多波段协同、电子战干扰**等方面表现突出。然而,实战中需依赖预警体系的全域覆盖和快速反应能力,未来通过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与高能武器的整合,将进一步缩小与隐身导弹的“代差”。 [1评]
s
shankecn
30 楼
请了解一下东风26 [1评]
j
jujubi
31 楼
AGM158C/D能够规避雷达,寻找雷达漏洞,这才是关键。真正效果怎样,需要实战检验。 [2评]
j
jujubi
32 楼
无论东风26,还是暗鹰导弹都是成本太高。无法在战场上大量使用。 [1评]
s
shankecn
33 楼
我就要大规模应用,看你美国有多少航母。 [1评]
j
jujubi
34 楼
你去查一下那么多年了,中国总造了多少东风26? [1评]
s
shankecn
35 楼
几百枚,对付10艘航母基本够了。 [1评]
爸爸老爹
36 楼
· 竟然成了军事讨论贴了。。。 AGM158D是去年公布的研究项目,洛克希德·马丁说离真正服役还要几年时间 (“several years out” from fielding)。 , 暗鹰导弹原计划在2023年部署,由于多次试射被取消,部署时间多次拖延,如今已改到2025财年年底。 美国国会报告承认,到目前为止,美军依然没有任何一种高超音速武器处于部署状态。 , 中国东风和鹰击都已经服役好几年了,PPT上的东西就不要来比了吧?
爸爸老爹
37 楼
· 有东风镇场子,哪怕只有十几枚,美国的航母也不敢进入2000km以内,对于台海冲突基本就没啥用了。 [1评]
j
jujubi
38 楼
AGM158D生产可用现有生产线,也可以对老型号升级。所以产量不是问题。 暗鹰成本太高,所以没有部署。主要原因是美军没有需求。用同样的成本,美军可以造10枚AGM158D。 中国花老本造东风和鹰击,是因为没有其他办法。 [1评]
j
jujubi
39 楼
没错,美国航母不敢进来。
s
shankecn
40 楼
不要意念用事,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j
jujubi
41 楼
: 我不是要和你硬刚,只是要和网友解释,为什么美军对开发超高音速导弹三心两意。美军的逻辑和解放军不一样。双方都是有针对性的开发武器。 [1评]
s
shankecn
42 楼
美军错过了时机,以为只开发最先进的矛就能无敌,结果碰到中国急开发矛又造盾的家伙,美国已经乱了手脚,且趋势不可逆了。 [1评]
j
jujubi
43 楼
看看这篇文章,如果你的悟性高的话,对你可能有所启示。 https://www.6park.com/view/news/720898.html [1评]
s
shankecn
44 楼
没什么,无非指小米汽车撞死人了,再正常不过了。有点像当年的温州高铁事件,只会将来发展的更好。
j
jujubi
45 楼
我知道你的悟性有多少了。没关系。 [1评]
s
shankecn
46 楼
我也知道你们特别关心铁链女。没关系。 [1评]
j
jujubi
47 楼
说实在,我真的还不知道铁链女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