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在12月13日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方分别暂停相互对有关商品新一轮的征税措施。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并在1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国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总体完成,依照协议将使美国出口至中国的货品在未来两年内上升一倍。
莱特希泽在当天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对全国》节目访问时介绍称,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虽然现时还有一些例行需要的删减处理,但协议本身已“总体完成”。他指出,依照这一协议将令美国出口至中国的货品在未来两年内上升一倍。莱特希泽还透露称,有关美中高级官员就这一协议的签署具体地点和时间尚未得到确定。他本人曾在周五协议签署当天告诉媒体说,预计有关协议的签署仪式将会于明年1月的第1个星期内在华盛顿举行。根据路透社此前相关报道显示,美中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可被综合为5大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同意未来2年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服务业方面,其中包括32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美国取消12月15日对华征税措施,继续保持对大约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25%的关税措施,并维持对约12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7.5%的关税措施;协议涉及保护知识产权、食品及农产品、金融服务、外汇以及有一则处理争端的条款等内容。
莱特希泽介绍称,依照协议,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将在未来两年内,上升至每年4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之间。而在2018年7月贸易战爆发双方采取关税措施前,中国在2017年全年进口了24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他在节目中强调,第一阶段协议是否能成功将取决于北京方面官员的决策。莱特希泽称,“总的来讲,这一协议是否能全部生效将取决于在中方是由谁来做主,而不是美方”。他补充说,“如若是强硬派在作决定我们将得出一种可能,如果是改革派作决定,我们也希望如此,将会得到另一种结果”。莱特希泽称,双方此次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将无法解决美中之间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并指因为要将中国以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和美国私企驱动的经济体制相结合则需要数年的时间。
莱特希泽在采访中还将周五比作“贸易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他谈到,这是因为美国不仅在当天与中国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白宫还将修订版的《美墨加协议》递交至国会等待后者地投票通过。他称,这两大协议加在一起包含了大约20000亿美元的贸易总量。但有消息显示, 针对美国国会提议依照《美墨加协议》使美方最多能派遣5位专家监督墨西哥的劳工改革方案,对此,墨西哥首席谈判代表、副外长施雅德(Jesus Seade)则提出反对。此外,美国财长姆努钦14日出席CNBC主办的多哈论坛时表示,美中“历史性”的第一阶段协议将会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也将解决华府在贸易议题上的核心问题。
姆努钦指出,协议是关于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结构性农业议题、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汇率和购买美国农产品及商品的承诺。他在会上并反驳美国妨碍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系统的说法,认为美国过去一段长时间向中国开放,但中国没有,又称世界最大的两国经济体之间有很多限制。他称,协议不但有利于美国,而且对全球增长非常有利。北京方面,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美中达成协议对所有人都是好消息,为全球贸易提供稳定性,亦有助加强环球经济的信心,但他指两国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王毅强调,中方从来都不认为加征关税是正确方法,因为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又说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环球社评:中美谈判解决贸易纠纷利在全球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成为全球的轰动性事件,世界几乎所有股市的一起上涨是国际舆论对这一事件积极评价的缩影。
美中贸易战打到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而且它的大背景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鹰派化,但是打了约20个月后,双方还是经过艰苦认真谈判达成了第一阶段共识。这是一个重要启示:当今各国经济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构成了一个强大的重力场,各国的所有经济雄心都是环绕它的卫星和太空站。
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这是当下所有国家都高度重视的方向。它有时被误当成国际上的稀缺资源,好像是零和的,你多一点我就要少一点。这是严重的误读。人类社会经济机会的无限性远远高于有限性,全球化强化了这个趋势,它不是经济机会萎缩并且被赢者通吃的过程。
中国崛起了,然后是印度崛起,越南高速发展,韩国同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等等。新兴市场在整体隆起,让很多发展的线索强劲而错综交织。
中美就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一致迈出的这一步,从世界范围看,是对建立有关战略性发展的争端解决方式的一次探索。必须承认,现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战略性困惑,国际摩擦受到民粹主义等思潮的推动,现有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被削弱,很难驾驭实际出现的各种纠纷,避免出现贸易战等较高烈度的冲突已是当下国际关系的一大挑战。
中美贸易战朝哪个方向走,对整个国际关系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中美都很有力量,它们如果选择长期对抗,都耗得起,也都不难在两国社会中将这种对抗道义化、合法化。但其结果注定是双输,而且会将分裂越来越严重地扩大到整个世界上,恶化全球发展环境。中美走向第一阶段协议,提供了另一种积极的可能性。
尽管对中美缓和贸易紧张局势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地缘政治感受,但是这是好事情,这一价值判断得到了多得多的现实利益和深谋远虑的支持。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人类社会不能倒退,走出冷战的世界不能堕入另一场“新冷战”,这会是一种超越短线思维的共同基础理性,是一个无论走多少岔路都会反复回到的主线。
中国有句古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但历史的主基调是统一和融合。我们相信全球化会有曲折,然而它作为大历史的一段大章节,其主基调也会很顽强,顺势而为或者说围着这个主基调冲浪,会有一种历史的轻松感。
尽管围绕美中贸易战和谈判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希望两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并再接再厉达成最终协议,肯定是美中两国社会的主流民意,两国政府都无需对此有任何怀疑。这与双方都能够在本国社会中动员足够的支持来维持贸易战毫不矛盾,它们之间的密不可分几乎就是水和水流的关系。
中国是新兴大市场,它已经很大,但新兴市场的上升势头并没有减弱。中国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让世界共同参与开发这个大市场并且都从中获益的强烈愿望,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会释放得越来越快很有信心。它足以容得下美国和世界各国对华扩大交往的那部分利益,外界对此同样应该有信心。
央视:“稳”“好”“进”,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走向20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一个“稳”字,是对今年经济成绩的总结。
一个“好”字,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个“进”字,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要求。
从“稳中求进”到“长期向好”,再到“积极进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力亲为,年复一年为中国经济绘制路线图。
稳中求进:总结今年经济成绩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这份2019年经济工作成绩单——来之不易。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取得上述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再度走进中央会议,继续为中国经济写下鲜明的注脚。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月30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2012年到2019年,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都会读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如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同时,要长期坚持。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说:“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他进一步讲:“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另外,在2017年7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醒说:“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恰到好处,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
长期向好: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我国具备四项优势——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
一组组经济领域统计数据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6.2%!这是2019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在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全球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6.1%!这是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前10个月便实现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
8.7%!这是2019年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最终消费支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正如其言,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就在11月22日,习近平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说:“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积极进取: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是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2020年经济发展部署六项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字当头,要积极进取。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旨在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稳”和“进”也可以相互促进,与“稳”不同,“进”的重点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2014年12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预期和新的动力。”
2019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6次。他鼓励“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提醒“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针对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等,强调要“出实招硬招”,确保重大改革举措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继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专家分析,2020年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便可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同时,2019年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其余5%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将是2020年一项重点工作。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习近平向世界表达出坚定的“中国信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迈向2020,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勠力同心,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美中两国在12月13日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方分别暂停相互对有关商品新一轮的征税措施。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并在1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国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总体完成,依照协议将使美国出口至中国的货品在未来两年内上升一倍。
莱特希泽在当天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对全国》节目访问时介绍称,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虽然现时还有一些例行需要的删减处理,但协议本身已“总体完成”。他指出,依照这一协议将令美国出口至中国的货品在未来两年内上升一倍。莱特希泽还透露称,有关美中高级官员就这一协议的签署具体地点和时间尚未得到确定。他本人曾在周五协议签署当天告诉媒体说,预计有关协议的签署仪式将会于明年1月的第1个星期内在华盛顿举行。根据路透社此前相关报道显示,美中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可被综合为5大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同意未来2年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服务业方面,其中包括32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美国取消12月15日对华征税措施,继续保持对大约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25%的关税措施,并维持对约12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7.5%的关税措施;协议涉及保护知识产权、食品及农产品、金融服务、外汇以及有一则处理争端的条款等内容。
莱特希泽介绍称,依照协议,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将在未来两年内,上升至每年4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之间。而在2018年7月贸易战爆发双方采取关税措施前,中国在2017年全年进口了24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他在节目中强调,第一阶段协议是否能成功将取决于北京方面官员的决策。莱特希泽称,“总的来讲,这一协议是否能全部生效将取决于在中方是由谁来做主,而不是美方”。他补充说,“如若是强硬派在作决定我们将得出一种可能,如果是改革派作决定,我们也希望如此,将会得到另一种结果”。莱特希泽称,双方此次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将无法解决美中之间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并指因为要将中国以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和美国私企驱动的经济体制相结合则需要数年的时间。
莱特希泽在采访中还将周五比作“贸易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他谈到,这是因为美国不仅在当天与中国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白宫还将修订版的《美墨加协议》递交至国会等待后者地投票通过。他称,这两大协议加在一起包含了大约20000亿美元的贸易总量。但有消息显示, 针对美国国会提议依照《美墨加协议》使美方最多能派遣5位专家监督墨西哥的劳工改革方案,对此,墨西哥首席谈判代表、副外长施雅德(Jesus Seade)则提出反对。此外,美国财长姆努钦14日出席CNBC主办的多哈论坛时表示,美中“历史性”的第一阶段协议将会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也将解决华府在贸易议题上的核心问题。
姆努钦指出,协议是关于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结构性农业议题、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汇率和购买美国农产品及商品的承诺。他在会上并反驳美国妨碍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系统的说法,认为美国过去一段长时间向中国开放,但中国没有,又称世界最大的两国经济体之间有很多限制。他称,协议不但有利于美国,而且对全球增长非常有利。北京方面,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美中达成协议对所有人都是好消息,为全球贸易提供稳定性,亦有助加强环球经济的信心,但他指两国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王毅强调,中方从来都不认为加征关税是正确方法,因为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又说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环球社评:中美谈判解决贸易纠纷利在全球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成为全球的轰动性事件,世界几乎所有股市的一起上涨是国际舆论对这一事件积极评价的缩影。
美中贸易战打到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而且它的大背景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鹰派化,但是打了约20个月后,双方还是经过艰苦认真谈判达成了第一阶段共识。这是一个重要启示:当今各国经济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构成了一个强大的重力场,各国的所有经济雄心都是环绕它的卫星和太空站。
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张,这是当下所有国家都高度重视的方向。它有时被误当成国际上的稀缺资源,好像是零和的,你多一点我就要少一点。这是严重的误读。人类社会经济机会的无限性远远高于有限性,全球化强化了这个趋势,它不是经济机会萎缩并且被赢者通吃的过程。
中国崛起了,然后是印度崛起,越南高速发展,韩国同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等等。新兴市场在整体隆起,让很多发展的线索强劲而错综交织。
中美就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一致迈出的这一步,从世界范围看,是对建立有关战略性发展的争端解决方式的一次探索。必须承认,现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战略性困惑,国际摩擦受到民粹主义等思潮的推动,现有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被削弱,很难驾驭实际出现的各种纠纷,避免出现贸易战等较高烈度的冲突已是当下国际关系的一大挑战。
中美贸易战朝哪个方向走,对整个国际关系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中美都很有力量,它们如果选择长期对抗,都耗得起,也都不难在两国社会中将这种对抗道义化、合法化。但其结果注定是双输,而且会将分裂越来越严重地扩大到整个世界上,恶化全球发展环境。中美走向第一阶段协议,提供了另一种积极的可能性。
尽管对中美缓和贸易紧张局势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地缘政治感受,但是这是好事情,这一价值判断得到了多得多的现实利益和深谋远虑的支持。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人类社会不能倒退,走出冷战的世界不能堕入另一场“新冷战”,这会是一种超越短线思维的共同基础理性,是一个无论走多少岔路都会反复回到的主线。
中国有句古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但历史的主基调是统一和融合。我们相信全球化会有曲折,然而它作为大历史的一段大章节,其主基调也会很顽强,顺势而为或者说围着这个主基调冲浪,会有一种历史的轻松感。
尽管围绕美中贸易战和谈判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希望两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并再接再厉达成最终协议,肯定是美中两国社会的主流民意,两国政府都无需对此有任何怀疑。这与双方都能够在本国社会中动员足够的支持来维持贸易战毫不矛盾,它们之间的密不可分几乎就是水和水流的关系。
中国是新兴大市场,它已经很大,但新兴市场的上升势头并没有减弱。中国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让世界共同参与开发这个大市场并且都从中获益的强烈愿望,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会释放得越来越快很有信心。它足以容得下美国和世界各国对华扩大交往的那部分利益,外界对此同样应该有信心。
央视:“稳”“好”“进”,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走向20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一个“稳”字,是对今年经济成绩的总结。
一个“好”字,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个“进”字,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要求。
从“稳中求进”到“长期向好”,再到“积极进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力亲为,年复一年为中国经济绘制路线图。
稳中求进:总结今年经济成绩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这份2019年经济工作成绩单——来之不易。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取得上述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再度走进中央会议,继续为中国经济写下鲜明的注脚。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月30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2012年到2019年,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都会读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如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同时,要长期坚持。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说:“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他进一步讲:“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另外,在2017年7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醒说:“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恰到好处,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
长期向好: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我国具备四项优势——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
一组组经济领域统计数据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6.2%!这是2019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在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全球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6.1%!这是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前10个月便实现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超过1.7亿人。
8.7%!这是2019年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最终消费支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正如其言,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就在11月22日,习近平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说:“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积极进取: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是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2020年经济发展部署六项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字当头,要积极进取。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旨在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稳”和“进”也可以相互促进,与“稳”不同,“进”的重点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2014年12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预期和新的动力。”
2019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6次。他鼓励“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提醒“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针对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等,强调要“出实招硬招”,确保重大改革举措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继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专家分析,2020年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便可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同时,2019年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其余5%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将是2020年一项重点工作。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
习近平向世界表达出坚定的“中国信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迈向2020,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勠力同心,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