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右转?克鲁曼发最后一文 不批川普谈“恶人政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2月11日 2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39066 阅读
17 评论
经济日报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10日刊出在纽约时报撰写的最后一篇专栏文章。路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自2000年元月起在纽约时报开专栏评论时事,迄今即将届满25年。在10日刊出的最后一篇纽时专栏中,他回顾过去25年世局今昔变化,勉励读者身处愤恨不平的时代,仍要找寻希望。

克鲁曼日前在社群媒体平台Blue Sky上宣布决定年底从纽时退休,“追寻更大的自由,包括风格和内容”。他对纽时长久来赋予他畅所欲言的平台致谢,并表示会继续在别处发表见解。

回首前尘,克鲁曼表示,他讶异于25年前美国及西方世界有多乐观,而那种乐观如今竟转化为愤恨,对现况怒火中烧的人不只是自认为遭菁英阶级背弃的劳工阶级,还包括一些亿万富豪,其中不乏对川普2.0政府深具影响力者。

  本世纪初的乐观 为何转趋悲观?

克鲁曼说,1999年至2000年初,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大多满意国家前进方向,那种满意度以今日标准来看简直不可思议。他认为,2000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共和党候选人小布希当选总统、击败民主党籍的高尔)似乎显示,美国选民把和平与繁荣视为理所当然,所以投给看似较有趣的候选人。

欧洲情况看来也不错,尤其1999年欧元推出,普遍被视为欧洲向政治与经济整合迈出一大步。

当然,也不全是宁静祥和。在克林顿总统时代,已传出阴谋论甚至国内恐怖主义事例。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令有识之士警觉到这可能是不祥的预兆。克鲁曼就在1999年出版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中译本为《面对失灵的年代》),警告类似事件可能在美国发生。十年后,此书的增补修订版在金融海啸后付梓。

但整体而言,克鲁曼认为,2000年初他开始撰写纽时专栏时,民众普遍乐观看待未来。

那种乐观态度如今为何消失殆尽?克鲁曼指出,一大原因是对菁英阶层的信心瓦解:社会大众对统治阶层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甚至不确定他们是否诚实。

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冲垮民众对政府管理经济的信心。2012年,欧元挺过欧债危机最严峻时刻,但那场危机将欧洲多国失业率推升至堪比经济“大萧条”时的水准,民众对布鲁塞尔当局掌舵、带给欧洲光明前景的信心,随之荡然无存。

  后海啸金融业 vs. 今日科技业

输掉民众信任的不只是各国政府。金融海啸过后,社会对银行业的观感比以前差多了。

金融海啸公认是金融业者投机取巧的操作酿成大祸,但在捅出大乱子靠政府纾困后,金融业理应展现一些悔意吧?不料他们非但不知悔改,反而烧起一把“奥巴马怒火”--不满这位美国第44位总统居然说,华尔街或许要为这场金融灾难负起部分责任。

类似情况似乎正在科技业重演。

不久前,科技富豪还普获讚誉,有些人甚至受到英雄式的崇拜。现在呢?一些科技公司的产品令人失望并引起非议;澳洲甚至禁止16岁以下的孩子们使用社群媒体。

近年来在舆论抨击、反托辣斯矛头瞄准下,有些科技巨擘转而拥抱强硬右派的政治立场,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即为一例。克鲁曼认为,不该把这种现象怪在政治正确的自由派人士头上。基本上,他认为归根究柢,是这些富豪器量狭窄,长久来享有社会认可的光环,如今却发现纵使富可敌国,也买不到真诚的爱戴,于是恼羞成怒,成为“此刻最愤怒的美国人”。

  对恶人政治说No

如何能摆脱这种阴鬱的处境?克鲁曼写道:“我相信,愤恨虽可能让恶人掌权,却无法让他们长期保有那个地位。到某个时刻,民众就会明白,那些反菁英政客,从各种重要意义来看,其实正是菁英分子。民众会开始要他们对未能履行承诺负责,到那时,民众或许会愿意倾听那些不试图倚仗权势发言、不做虚假承诺、但确实尽其所能讲实话的人。”

“也许民众永远恢复不了我们昔日对国家领导人的信心--相信当权者大致诚实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无须知其不可而为之。但若我们能挺身反对逐渐兴起的“恶人政治”(kakistocracy),我们也许终能找到返回更美好世界的来时路。”

  克鲁曼专栏的特色

克鲁曼2008年摘下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被誉为当代文笔最优美的经济学者,以流畅洗练又深入浅出的文章评析经济、科技、国内政治、全球政治等议题,吸引无数忠实读者。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纽时专栏,包括批评美国政府因应2008年金融海啸的振兴措施太薄弱,不足以提振就业市场。果然,那场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就业市场一蹶不振,直到多年后才复甦。

纽时意见版主编金丝伯莉盛讚克鲁曼以“权威发言、生动写作和率直文风”,引导读者洞悉複杂政策、数据背后的意义,协助读者理解贸易、税务、科技、金融市场、劳资关係受政治领导、意识型态和党派之见影响下,如何形塑美国及全球民众的生活样貌。

金丝伯莉说:“从川普时代到拜登总统任内,保罗(克鲁曼名)对我国面临诸多重大风险的评论愈来愈犀利,尤其是川普给民主带来的威胁,以及他的计划对经济造成的根本伤害。”

11月大选前,克鲁曼在纽时专栏以长文剖析川普的关税计划,解释为何川普2.0经济政策想法可能对美国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参见“再掀贸易战?川普关税2.0恐重伤美国经济 克鲁曼:有百害无一利”一文)

C
CjbD_GT
1 楼
对这家伙唯一的印象就是:天天喊股市崩盘,十多年了。
量子纠结
2 楼
TDS让他变成一个小丑。
令胡冲
3 楼
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but to be fair, nobody knows.
拾麦客
4 楼
川普也学商的,能建立一个几十亿的商业帝国,足以证明他是商业专家。而一众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是靠狗粮过活的。你说说该信谁?
a
alextelltale
5 楼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还想从新政府捞油水,造谣言。没门。马部长,此事要管一下。
雾蒙蒙雨霏霏
6 楼
纽约时报近十五年来越来越左,我基本上不再关心其内容,媒体难免有立场,但是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不然就变成传销了。
远方的湖
7 楼
这位评论员就是华尔街的一条狗。
阿留
8 楼
此公名言“互联网最后对于经济的影响没比传真机对经济的影响大”;“比特币没有任何可行性”。靠着猜测性质的胡侃混了25年,已经够长啦。
o
orchid
9 楼
就凭他这些言论不能理解他如何可以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满嘴胡言简直像嗑药后的疯狂充满恶毒攻击!
R
Run4rest
10 楼
克魯曼跟許多經濟學者一樣是極左,觀點偏激。
不能再沉默
11 楼
“ 甚至不确定他们是否诚实。”,哈哈,拜托,政客们也许有其他优点,但绝对不会是“诚实”,这些人就是专业撒谎者。加上民主党信众的愚蠢,造就了左婊令人咂舌的可怕景象。
三角湾
12 楼
靠稿费生存的“经济学家”
湾区范儿
13 楼
2000年左右正是欧美国家拥抱全球主义,同意中国加入WTO,资本家将大量制造业岗位转移去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美其名曰能降低产品成本。自从那时,欧美大量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心态由欢欣鼓舞转变为愤恨不平。始作俑者就是克林顿。
l
luting
14 楼
以后十年将是中国带来发展中国家对抗发达国家,过去一百年发达国家通过领先的科技躺在发展中国家吸血,中国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态,这才是中国遭发达国家恨的原因。以后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收入会拉近。美国当吸不到发展中国家的血的时候,只能吸其它发达国家的血,美国的部分盟国会从发达国家退化成发展中国家
f
fancyorange
15 楼
2000年其实应该是高尔赢,如果能recount,但高院帮了小布什,高尔也为了国家利益放弃追究而已。两极化其实从2000年就开始了。右派折腾克林顿开启了双方的仇恨
b
baikaishui
16 楼
美国两级化是从奥巴马开始,这货就像是白人羊妈养了一个黑人狼孩,小时候遭受过白人孩子歧视,上台之后大肆攻击白人,扶持BLM,怎么极端怎么来,让白人全部都有原罪感,因为祖宗可能是奴隶主。再加上全球化造成贫富分化,左右分化就更加剧烈。其实右派没啥变化,都是左派走得太极端,已经不可理喻了。看看加州纽森就知道了,Defund警察,950不算罪,学生变性不许告诉家长,非法移民可以当警察,大开边界放水,选举不许查ID,加州提案赔偿黑人100万,庇护城市,三年200亿花到homeless, 造成Homeless几倍得增长。这些只有疯狂得人才做的出来。
o
orchid
17 楼
这货一副歇斯底里拉仇恨的样子和腔调,他应该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是仇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