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日本各大电视台上,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医疗崩溃”。
日本人说的“医疗崩溃”,其实有两个意思:
一是医院内部的感染,导致急诊与门诊关闭,大批医护人员被隔离观察。
二是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病床数不够,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不够,使得医院不敢超负荷收治感染者。
今天,朝日电视台播出一个新闻,一家名叫“松田诊疗所”的医院,为了给一位发烧四天的患者看病,在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用超市里出售的雨衣当防护服。据说大阪的医院医生,用垃圾袋做防护服,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患者看病。
大阪市长在记者会上说,医院里实在没有防护衣,请市民们捐出没有用过的雨衣。
看到这一新闻,我立即联系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张玉萍副总领事,劳驾她帮我们联系了大阪市政府国际课,因为我们通讯社还有100套3M防护服,是深圳和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个月前捐赠给我们的。
到今天(4月20日)为止,日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已经达到1万1753人,其中东京都占了三分之一,为3184人。
日本现在啥都缺,缺口罩、缺防护服、缺医用手套。原因是,日本口罩的80%,是在中国生产的。防护服的70%,是在马来西亚生产的。前一阶段,这些口罩、防护服因为种种原因,根本运不到日本,部分高性能防护用品也很难运出这两个国家。结果等日本疫情一上来,日本库存告急,国内生产根本就跟不上。
安倍首相情急之下,发挥日本纺织业还算发达的优势,加紧生产布口罩,说是能洗可以反复使用。结果不知是因为省材料,还是因为设计者家里孩子太多,那布口罩小巧玲珑,只能捂住鼻子和嘴巴。
看安倍一个大脸挂了那只布口罩,许多人为他捉急,万一没遮掩的部分刚好遇到病毒到访,不就完蛋了吗?
安倍答应给每一个家庭分送2只布口罩。我天天盼,今天终于盼到,戴上一试,啥感觉?
我得说说老实话:我本身脸也不大,戴上后刚好找到安倍首相的感觉,盖住嘴盖住鼻子。因为是用五层纱布,比那些口罩厂生产出来的口罩,来得厚实。至于能不能抵御病毒入侵,啥时候得去传染病区试试。有一点的感觉是相当不错——贴在脸上,好柔软,因为用的是纯白的棉纱。
今天也接到东京医科大学医院的告急信息,因为收治了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防护服和口罩都严重不足,正在考虑买雨衣。
想起2个月前,武汉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在日本到处找口罩找防护服,很理解那一种“缺医少药”的紧迫感。
N95的口罩,一只也没有,也根本买不到。刚好收到山东建邦集团支援给我们的一批医用口罩,二话没说,马上整了6000只。另外把最后的40件防护服也全部捐出来,还加上北京首汽约车公司支援给我们的4000副透明橡胶手套,写上“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还有“一衣带水,风雨同舟”,装了满满一小车,送到了位于新宿的东京医科大学医院。
东京医科大学医院创建于大正5年(1916年),目前是日本难病大病综合治疗的主干医院之一,每年都接纳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患者检查与治疗。
院长三木保主任教授是日本著名的脑神经外科专家,副院长系井隆夫主任教授是消化器官肿瘤专家。为了这一批捐赠物资,系井副院长特定从埼玉县赶回,两位院长一起迎候我们,迎接这一批对于他们来说的“宝贝”。
三木院长说,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么多中国企业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唯有多救治病人,才能报答大家的爱心。尤其是以后有中国患者来就诊,我们一定会尽全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区没法进去,我顺便参观了医院的内视镜检查与治疗中心。整整的一个楼层,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内视镜,让我这个外行看得眼花缭乱。据说,这个中心是世界最先进的内视镜治疗中心。
我趁机向系井副院长敲竹杠:“以后我介绍中国病人来您这里治疗,您得替我收治。”
系井副院长说:“那绝对是一句话”。
冷静观察疫情中的中日关系,发现也有“坏事变好事”。
中国疫情发生后,日本企业和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大批救援物资。如今,中国疫情平稳落地,日本疫情变得严重起来,中国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纷纷抱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助精神,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两国政府尤其是民间企业与机构,包括许多个人,在共同灾难面前,如此真诚地援助对方,这是两国恢复邦交正常会40多年来的第一次,远远超越了汶川大地震与东日本大地震时的规模,以至于在有关这一场疫情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没有与美国同调,始终保持着与中国友好互动的姿态。
我很感恩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还有山东建邦集团、上海大众交通集团、北京首汽约车、深圳和昌汽车实业集团等许多中国企业,带着对我们亚洲通讯社的高度信任,向我们捐赠了大批的口罩、防护服和手套。
特别是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发动区内的企业捐赠各种医用物资,总数达到了20多万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中,支援力度最大的一个。
我们把这些物资分赠给大分县、青森县、岩手县、大阪市、京都市等地方政府和日本十余家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还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留学生团体,以及爱知大学、金泽大学等教育机构,让日本社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人民“雪中送碳”的情谊,让留学生们感受到祖国亲人的关爱。
我们乐做中日友情中转站,乐做“快递小哥”。
青森县丸佐佐藤制作所在泰州市投资有一家工厂,佐藤洵一社长多次访问泰州,也参观过泰州中学,他拿到来自泰州市海陵区政府捐赠的口罩后,说了一句话:“泰州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也是很重视教育的城市,我们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一定还会再选泰州。”
离开东京医科大学医院时,我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在日本生活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有100万人。帮助日本的医疗机构,不使其崩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支撑我们的一个希望——医疗机构不倒,我们总有机会获得救治!
这几天,日本各大电视台上,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医疗崩溃”。
日本人说的“医疗崩溃”,其实有两个意思:
一是医院内部的感染,导致急诊与门诊关闭,大批医护人员被隔离观察。
二是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病床数不够,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不够,使得医院不敢超负荷收治感染者。
今天,朝日电视台播出一个新闻,一家名叫“松田诊疗所”的医院,为了给一位发烧四天的患者看病,在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用超市里出售的雨衣当防护服。据说大阪的医院医生,用垃圾袋做防护服,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患者看病。
大阪市长在记者会上说,医院里实在没有防护衣,请市民们捐出没有用过的雨衣。
看到这一新闻,我立即联系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张玉萍副总领事,劳驾她帮我们联系了大阪市政府国际课,因为我们通讯社还有100套3M防护服,是深圳和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个月前捐赠给我们的。
到今天(4月20日)为止,日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已经达到1万1753人,其中东京都占了三分之一,为3184人。
日本现在啥都缺,缺口罩、缺防护服、缺医用手套。原因是,日本口罩的80%,是在中国生产的。防护服的70%,是在马来西亚生产的。前一阶段,这些口罩、防护服因为种种原因,根本运不到日本,部分高性能防护用品也很难运出这两个国家。结果等日本疫情一上来,日本库存告急,国内生产根本就跟不上。
安倍首相情急之下,发挥日本纺织业还算发达的优势,加紧生产布口罩,说是能洗可以反复使用。结果不知是因为省材料,还是因为设计者家里孩子太多,那布口罩小巧玲珑,只能捂住鼻子和嘴巴。
看安倍一个大脸挂了那只布口罩,许多人为他捉急,万一没遮掩的部分刚好遇到病毒到访,不就完蛋了吗?
安倍答应给每一个家庭分送2只布口罩。我天天盼,今天终于盼到,戴上一试,啥感觉?
我得说说老实话:我本身脸也不大,戴上后刚好找到安倍首相的感觉,盖住嘴盖住鼻子。因为是用五层纱布,比那些口罩厂生产出来的口罩,来得厚实。至于能不能抵御病毒入侵,啥时候得去传染病区试试。有一点的感觉是相当不错——贴在脸上,好柔软,因为用的是纯白的棉纱。
今天也接到东京医科大学医院的告急信息,因为收治了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防护服和口罩都严重不足,正在考虑买雨衣。
想起2个月前,武汉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在日本到处找口罩找防护服,很理解那一种“缺医少药”的紧迫感。
N95的口罩,一只也没有,也根本买不到。刚好收到山东建邦集团支援给我们的一批医用口罩,二话没说,马上整了6000只。另外把最后的40件防护服也全部捐出来,还加上北京首汽约车公司支援给我们的4000副透明橡胶手套,写上“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还有“一衣带水,风雨同舟”,装了满满一小车,送到了位于新宿的东京医科大学医院。
东京医科大学医院创建于大正5年(1916年),目前是日本难病大病综合治疗的主干医院之一,每年都接纳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患者检查与治疗。
院长三木保主任教授是日本著名的脑神经外科专家,副院长系井隆夫主任教授是消化器官肿瘤专家。为了这一批捐赠物资,系井副院长特定从埼玉县赶回,两位院长一起迎候我们,迎接这一批对于他们来说的“宝贝”。
三木院长说,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么多中国企业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唯有多救治病人,才能报答大家的爱心。尤其是以后有中国患者来就诊,我们一定会尽全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区没法进去,我顺便参观了医院的内视镜检查与治疗中心。整整的一个楼层,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内视镜,让我这个外行看得眼花缭乱。据说,这个中心是世界最先进的内视镜治疗中心。
我趁机向系井副院长敲竹杠:“以后我介绍中国病人来您这里治疗,您得替我收治。”
系井副院长说:“那绝对是一句话”。
冷静观察疫情中的中日关系,发现也有“坏事变好事”。
中国疫情发生后,日本企业和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大批救援物资。如今,中国疫情平稳落地,日本疫情变得严重起来,中国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纷纷抱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助精神,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两国政府尤其是民间企业与机构,包括许多个人,在共同灾难面前,如此真诚地援助对方,这是两国恢复邦交正常会40多年来的第一次,远远超越了汶川大地震与东日本大地震时的规模,以至于在有关这一场疫情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没有与美国同调,始终保持着与中国友好互动的姿态。
我很感恩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还有山东建邦集团、上海大众交通集团、北京首汽约车、深圳和昌汽车实业集团等许多中国企业,带着对我们亚洲通讯社的高度信任,向我们捐赠了大批的口罩、防护服和手套。
特别是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发动区内的企业捐赠各种医用物资,总数达到了20多万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中,支援力度最大的一个。
我们把这些物资分赠给大分县、青森县、岩手县、大阪市、京都市等地方政府和日本十余家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还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留学生团体,以及爱知大学、金泽大学等教育机构,让日本社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人民“雪中送碳”的情谊,让留学生们感受到祖国亲人的关爱。
我们乐做中日友情中转站,乐做“快递小哥”。
青森县丸佐佐藤制作所在泰州市投资有一家工厂,佐藤洵一社长多次访问泰州,也参观过泰州中学,他拿到来自泰州市海陵区政府捐赠的口罩后,说了一句话:“泰州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也是很重视教育的城市,我们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一定还会再选泰州。”
离开东京医科大学医院时,我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在日本生活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有100万人。帮助日本的医疗机构,不使其崩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支撑我们的一个希望——医疗机构不倒,我们总有机会获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