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低慢小”和“蜂群”式武器系统对战场陆面/海面目标的威胁程度逐渐加大,各主要军事强国也纷纷加大了对反“低慢小”/“蜂群”式武器系统装备的研发力度,并推出了多种具备反“低慢小”/“蜂群”式武器系统能力的新型“硬”/“软”杀伤式防空武器系统,包括各类新型速射炮、小型防空导弹、电子干扰装置等。而就在近期,一款具备高效能反“低慢小”/“蜂群”式武器系统能力的新型国产防空系统首次由国内《现代兵器》杂志进行了公开披露,这就是号称国产“金属风暴”的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
▲“金属风暴”原理样机结构剖视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金属风暴”身管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说起“金属风暴”,其本质上是一种新型超高射速火炮,这种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澳大利亚人首次提出。“金属风暴”主要由多根预装有弹药的身管,电子脉冲点火头、电子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每根身管中都装填一定数量的弹丸,弹丸与弹丸之间用发射药隔开,弹丸在前,发射药在后,依次在身管中串联排列;身管中对应每组发射药都设置有电子脉冲点火头,电子控制处理器用以控制每节发射药的点火间隔。
“金属风暴”发射时,通过其配备的电子控制装置设置在身管中的电子脉冲点火头,可靠地点燃最前面一发弹的发射药,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丸沿身管加速运动飞出管口。根据设计,在前方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金属风暴的弹丸会一端立即膨胀,紧贴身管膛内侧,承受弹丸前部的高压燃气,并保持在身管中的位置不变。前一发弹启动一定时间后,后一发弹的发射药被点燃,继而弹丸被击发。照此过程,每发弹按顺序从身管中发射出去,形成串行发射。而将多根身管并联在一起,并由电脑控制各个身管以及各个弹丸的发射,则可形成密集“弹幕”。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射击瞬间(图片来源:网络)
有别于传统的化学能速射炮,“金属风暴”具有射速快、杀伤力强、毁伤概率高、成本低、生存性高、组装简单、适装性好、使用灵活等特点,特别是在射速快方面,“金属风暴”的单管射速就已经达到了上万发的水平,而我国国产的“1130”近防炮,作为世界现役的射速最快的近防速射炮,其11管炮管加起来的最高射速也仅有10000~11000左右,因此,面对海量来袭的导弹、“低慢小”和“蜂群”武器,“金属风暴”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防御效果。
▲“金属风暴”可以更方便实现组网作战(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金属风暴”作为一种全电发射的超高射速火炮武器系统,由于其采用电子脉冲点火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因此,能通过设置不同的发射方式及选择不同的发射频率达到最佳射击效果,并方便地与火控和信息系统结合构成具备网络作战能力的新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采用的是6X6轮式高机动卡车底盘(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的遥控无人炮塔(图片来源:网络)
具体到此次公开的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其全称也被叫作车载反无人机群反导弹弹幕武器系统,其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系统总师为余斌。新型弹幕武器系统采用6X6轮式高机动越野卡车底盘,底盘前部为驾驶室,后部为一座安装有一套16联装“金属风暴”的遥控无人炮塔,该型武器的身管口径为35毫米,可适配多种不同的35毫米口径弹药,如:35毫米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子母弹(AHEAD)等,单管最大射速为12000发/分,16管最大射速为192000发/分,最大射程为3~5公里左右,射程范围内,可以拦截各类有人/无人驾驶飞行器、巡航导弹等目标,尤其可用于对付“低慢小”和“蜂群”式武器。此外,新型弹幕武器系统也可整合到水面舰艇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面舰艇的末端防空反导能力。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也可以实现上舰作战(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量产能力的“金属风暴”,中国国产新型弹幕武器系统的出现,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在新一代近防超高速速射炮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一方面也是中国军工人对于未来如何有效反制“低慢小”和“蜂群”式武器的一种答案。在未来,随着这款武器的装备以及出口,相信其具体的作战能力,会给世人更多的惊喜。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低慢小”和“蜂群”式武器系统对战场陆面/海面目标的威胁程度逐渐加大,各主要军事强国也纷纷加大了对反“低慢小”/“蜂群”式武器系统装备的研发力度,并推出了多种具备反“低慢小”/“蜂群”式武器系统能力的新型“硬”/“软”杀伤式防空武器系统,包括各类新型速射炮、小型防空导弹、电子干扰装置等。而就在近期,一款具备高效能反“低慢小”/“蜂群”式武器系统能力的新型国产防空系统首次由国内《现代兵器》杂志进行了公开披露,这就是号称国产“金属风暴”的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
▲“金属风暴”原理样机结构剖视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金属风暴”身管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说起“金属风暴”,其本质上是一种新型超高射速火炮,这种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澳大利亚人首次提出。“金属风暴”主要由多根预装有弹药的身管,电子脉冲点火头、电子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每根身管中都装填一定数量的弹丸,弹丸与弹丸之间用发射药隔开,弹丸在前,发射药在后,依次在身管中串联排列;身管中对应每组发射药都设置有电子脉冲点火头,电子控制处理器用以控制每节发射药的点火间隔。
“金属风暴”发射时,通过其配备的电子控制装置设置在身管中的电子脉冲点火头,可靠地点燃最前面一发弹的发射药,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丸沿身管加速运动飞出管口。根据设计,在前方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金属风暴的弹丸会一端立即膨胀,紧贴身管膛内侧,承受弹丸前部的高压燃气,并保持在身管中的位置不变。前一发弹启动一定时间后,后一发弹的发射药被点燃,继而弹丸被击发。照此过程,每发弹按顺序从身管中发射出去,形成串行发射。而将多根身管并联在一起,并由电脑控制各个身管以及各个弹丸的发射,则可形成密集“弹幕”。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射击瞬间(图片来源:网络)
有别于传统的化学能速射炮,“金属风暴”具有射速快、杀伤力强、毁伤概率高、成本低、生存性高、组装简单、适装性好、使用灵活等特点,特别是在射速快方面,“金属风暴”的单管射速就已经达到了上万发的水平,而我国国产的“1130”近防炮,作为世界现役的射速最快的近防速射炮,其11管炮管加起来的最高射速也仅有10000~11000左右,因此,面对海量来袭的导弹、“低慢小”和“蜂群”武器,“金属风暴”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防御效果。
▲“金属风暴”可以更方便实现组网作战(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金属风暴”作为一种全电发射的超高射速火炮武器系统,由于其采用电子脉冲点火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因此,能通过设置不同的发射方式及选择不同的发射频率达到最佳射击效果,并方便地与火控和信息系统结合构成具备网络作战能力的新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采用的是6X6轮式高机动卡车底盘(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的遥控无人炮塔(图片来源:网络)
具体到此次公开的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其全称也被叫作车载反无人机群反导弹弹幕武器系统,其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系统总师为余斌。新型弹幕武器系统采用6X6轮式高机动越野卡车底盘,底盘前部为驾驶室,后部为一座安装有一套16联装“金属风暴”的遥控无人炮塔,该型武器的身管口径为35毫米,可适配多种不同的35毫米口径弹药,如:35毫米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子母弹(AHEAD)等,单管最大射速为12000发/分,16管最大射速为192000发/分,最大射程为3~5公里左右,射程范围内,可以拦截各类有人/无人驾驶飞行器、巡航导弹等目标,尤其可用于对付“低慢小”和“蜂群”式武器。此外,新型弹幕武器系统也可整合到水面舰艇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面舰艇的末端防空反导能力。
▲中国新型弹幕武器系统也可以实现上舰作战(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量产能力的“金属风暴”,中国国产新型弹幕武器系统的出现,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在新一代近防超高速速射炮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一方面也是中国军工人对于未来如何有效反制“低慢小”和“蜂群”式武器的一种答案。在未来,随着这款武器的装备以及出口,相信其具体的作战能力,会给世人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