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纪录片,一定不能错过日本NHK电视台的特别节目,制作组致力于寻找真相,力图揭开社会问题所在,为人们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从2006年的《穷忙族》开始,到2010年的《无缘之死:三万两千人的冲击》,再到2014年《女性贫困:“新连锁”冲击》和《老人漂流社会:“老后破产”的现实》,每一期都触动当代人敏感的神经,引发对现实状况的深深思考。
高龄、不婚、无子、失业、贫困、过度的城市化……这些问题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日复一日地活着,但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有的甚至居无定所,即使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无人知晓。
1、他们是“漂流”老人
在日本,存在着层次不一的养老机构:特别养老院、短期居留机构,高龄老人租赁住宅等等。
但与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金相符,费用特别便宜的特别养老院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已经有42万人在排队等床位,申请一个床位预计要等待三年。
88岁的大井先生,没有子女,唯一可以依靠的妻子也于六年前去世,生活无法自理的他寄居在高龄老人机构的短期收容床位,但由于短期老人收容的床位最长只能滞留一个月,三个月来,他已经搬离四家机构了。
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大井先生找到了可以长期居住的地方,这是一家民营的福利机构,可以提供护理服务,但一个月需要14万日元的费用。
每月6.5万日元养老金的大井,根本无力承担。因此,自治体的工作人员建议大井先生申请生活保护(以下简称低保)。
像大井先生这样养老金低于平均水平,老无所养的老人,只能依靠政府的低保,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自己的住所。
为了不再频繁的更换居住点,大井先生接受了低保,他居住了40年的房子即将被抵押。
大井先生只能带走日常需要的物品,其余的将被政府代为处理。
妻子的水杯,妻子的骨灰,和妻子为他挑选的最爱的手表,就是他所能留下的40年生活痕迹的全部了,他真的成为了没有家的人。
幸而,大井先生没有陈年疾病,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如今的身体状况,他就可以一直在这里住下去,但是一旦病倒就得搬出去,因为福利机构不提供医疗服务。
而大部分的福利机构都是如此,还有一些连护理服务都不具备。辛苦半生的老人们大概从没有想过,晚年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老了。
2、濒临破产的“团块时代”
日本战后,第一次婴儿潮人口,他们是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脊梁,被认为是普遍富裕的一代 ,也叫做“团块世代”。
但看似富裕的“团块世代”,其实人群间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虽然有23%的人有2000万日元以上的存款,但没有存款或存款在100万日元以下的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由于经济泡沫的破裂,“团块世代”人到中年却面临失业,很多人在被公司裁员后,连退职金都拿不到。
69岁的河口先生目前一个人独居,年轻时他的年收入曾一度超过1000万日元,可经常加班导致他忽略了家庭,43岁离婚,同时失去了正式工作,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几乎没有存款。
他的母亲已经97岁了,养老金只足够支付高龄老人护理机构费用,39岁的儿子还在东京求职。
河口先生本人每月有14万日元的养老金,然而这却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为了增加收入来源,65岁之后他重新就业,目前从事运输,每小时1000块钱。
但这个工作,他也只能再做一年,一年后,失去了工资的补贴,河口先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70岁过完还有80岁,然后是90岁,有一天他将无力独居,没有存款,养老金也不够生活,在河口先生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和“漂流”老人们相似的命运。
而即使是有存款的“团块世代”也面临着破产,青山先生曾存下了2000万日元的存款,加上每月8万日元的养老金,他以为这足够自己养老了。
六年前妻子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青山先生的母亲千代,年轻时靠做小本生意为生,但由于交不起养老保险,在上了年纪后不享有任何的养老金。
两个人的生活费用使青山先生捉襟见肘,每月赤字7万日元,而由于母亲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他也无法外出工作,坐吃山空的母子二人已经花掉了400万日元的存款,一旦存款花完,他和母亲将无法生活。
青山先生说,自己可能会考虑自杀。
那些看似富裕的大家庭,也在经历着同样的绝望。根据日本政府调查,有28.7%的“团块世代”需要照顾老人,31.7%需要支援子女。
上有老下有小的“团块世代”就如同三明治一般被夹在了中间,双重危机使他们陷入了经济拮据的困境。
老后破产,成为了“团块时代”普遍面临的窘境。
3、老龄化是全民公敌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截止到目前,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3514万,占据总人口的27.7%,高居全球第一位。因此,日本也被被称为“银发之国”。
政府预计,到了2025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费用将比目前增加30万亿日元,达到150万亿日元之巨,巨大的财政支出将会给政府带来不小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于2004年12月修改了《老年人雇用稳定法》,要求企业从2006年4月1日开始,选择采取“提高退休年龄”、“建立继续雇用制度”(不退休继续工作或退休后重新工作)或“废除退休制”三项措施中的一项。
从2013年起日本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2018年2月,日本政府批准了允许法定退休年龄延长至70岁的提案。
如今,65岁以上的日本老人中,有超过20%选择继续工作。
因为医疗资源有限,日本一直推行“自家老人护理”政策,逐步减少已成为高龄老人容身之所的医院床位,并计划在五年内将这种床位数量降至为零,但实际情况是,能在自己家安享晚年的老人为数不多。
为了让更多的老人有所安置,日本正在加紧老人接收机构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60万个,在这些机构中,护理人员24小时提供服务,并且还可提供上门护理等不同内容的护理服务,但费用同样不菲,价格分别为10万到50万以上不等。
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国家社保制度审议会的委员广播大学教授宫本美智子女士表示:在日本,目前只能花钱购买护理服务。
如果要保证所有老人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就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目前,为了增设民间护理服务,政府提倡高龄老人中体质良好的率先成为“支援方”,等到自己需要看护的时候,再转变为“受支援方”,高龄老人依靠相互帮助,建立起老有所依的家园。
日本已经有私人成立了这种由高龄老人聚集居住的机构,在这里,老人们相互帮助,并且分摊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75岁的江川女士就住在这类的高龄老人机构中,这位老人腰和腿不好,并且需要护理服务,但在这里她却可以发挥做饭的特长,江川女士说,有事情做,也会觉得很幸福。
这些日本老人们形形色色的现在,其实就是我们的明天。尽管现实几乎不太可能,但还是希望在将来,所有曾经为社会建设努力付出过的人,都能够老有所依吧!
说起纪录片,一定不能错过日本NHK电视台的特别节目,制作组致力于寻找真相,力图揭开社会问题所在,为人们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从2006年的《穷忙族》开始,到2010年的《无缘之死:三万两千人的冲击》,再到2014年《女性贫困:“新连锁”冲击》和《老人漂流社会:“老后破产”的现实》,每一期都触动当代人敏感的神经,引发对现实状况的深深思考。
高龄、不婚、无子、失业、贫困、过度的城市化……这些问题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日复一日地活着,但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有的甚至居无定所,即使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无人知晓。
1、他们是“漂流”老人
在日本,存在着层次不一的养老机构:特别养老院、短期居留机构,高龄老人租赁住宅等等。
但与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金相符,费用特别便宜的特别养老院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已经有42万人在排队等床位,申请一个床位预计要等待三年。
88岁的大井先生,没有子女,唯一可以依靠的妻子也于六年前去世,生活无法自理的他寄居在高龄老人机构的短期收容床位,但由于短期老人收容的床位最长只能滞留一个月,三个月来,他已经搬离四家机构了。
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大井先生找到了可以长期居住的地方,这是一家民营的福利机构,可以提供护理服务,但一个月需要14万日元的费用。
每月6.5万日元养老金的大井,根本无力承担。因此,自治体的工作人员建议大井先生申请生活保护(以下简称低保)。
像大井先生这样养老金低于平均水平,老无所养的老人,只能依靠政府的低保,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自己的住所。
为了不再频繁的更换居住点,大井先生接受了低保,他居住了40年的房子即将被抵押。
大井先生只能带走日常需要的物品,其余的将被政府代为处理。
妻子的水杯,妻子的骨灰,和妻子为他挑选的最爱的手表,就是他所能留下的40年生活痕迹的全部了,他真的成为了没有家的人。
幸而,大井先生没有陈年疾病,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如今的身体状况,他就可以一直在这里住下去,但是一旦病倒就得搬出去,因为福利机构不提供医疗服务。
而大部分的福利机构都是如此,还有一些连护理服务都不具备。辛苦半生的老人们大概从没有想过,晚年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老了。
2、濒临破产的“团块时代”
日本战后,第一次婴儿潮人口,他们是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脊梁,被认为是普遍富裕的一代 ,也叫做“团块世代”。
但看似富裕的“团块世代”,其实人群间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虽然有23%的人有2000万日元以上的存款,但没有存款或存款在100万日元以下的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由于经济泡沫的破裂,“团块世代”人到中年却面临失业,很多人在被公司裁员后,连退职金都拿不到。
69岁的河口先生目前一个人独居,年轻时他的年收入曾一度超过1000万日元,可经常加班导致他忽略了家庭,43岁离婚,同时失去了正式工作,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几乎没有存款。
他的母亲已经97岁了,养老金只足够支付高龄老人护理机构费用,39岁的儿子还在东京求职。
河口先生本人每月有14万日元的养老金,然而这却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为了增加收入来源,65岁之后他重新就业,目前从事运输,每小时1000块钱。
但这个工作,他也只能再做一年,一年后,失去了工资的补贴,河口先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70岁过完还有80岁,然后是90岁,有一天他将无力独居,没有存款,养老金也不够生活,在河口先生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和“漂流”老人们相似的命运。
而即使是有存款的“团块世代”也面临着破产,青山先生曾存下了2000万日元的存款,加上每月8万日元的养老金,他以为这足够自己养老了。
六年前妻子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青山先生的母亲千代,年轻时靠做小本生意为生,但由于交不起养老保险,在上了年纪后不享有任何的养老金。
两个人的生活费用使青山先生捉襟见肘,每月赤字7万日元,而由于母亲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他也无法外出工作,坐吃山空的母子二人已经花掉了400万日元的存款,一旦存款花完,他和母亲将无法生活。
青山先生说,自己可能会考虑自杀。
那些看似富裕的大家庭,也在经历着同样的绝望。根据日本政府调查,有28.7%的“团块世代”需要照顾老人,31.7%需要支援子女。
上有老下有小的“团块世代”就如同三明治一般被夹在了中间,双重危机使他们陷入了经济拮据的困境。
老后破产,成为了“团块时代”普遍面临的窘境。
3、老龄化是全民公敌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截止到目前,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3514万,占据总人口的27.7%,高居全球第一位。因此,日本也被被称为“银发之国”。
政府预计,到了2025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费用将比目前增加30万亿日元,达到150万亿日元之巨,巨大的财政支出将会给政府带来不小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于2004年12月修改了《老年人雇用稳定法》,要求企业从2006年4月1日开始,选择采取“提高退休年龄”、“建立继续雇用制度”(不退休继续工作或退休后重新工作)或“废除退休制”三项措施中的一项。
从2013年起日本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2018年2月,日本政府批准了允许法定退休年龄延长至70岁的提案。
如今,65岁以上的日本老人中,有超过20%选择继续工作。
因为医疗资源有限,日本一直推行“自家老人护理”政策,逐步减少已成为高龄老人容身之所的医院床位,并计划在五年内将这种床位数量降至为零,但实际情况是,能在自己家安享晚年的老人为数不多。
为了让更多的老人有所安置,日本正在加紧老人接收机构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60万个,在这些机构中,护理人员24小时提供服务,并且还可提供上门护理等不同内容的护理服务,但费用同样不菲,价格分别为10万到50万以上不等。
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国家社保制度审议会的委员广播大学教授宫本美智子女士表示:在日本,目前只能花钱购买护理服务。
如果要保证所有老人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就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目前,为了增设民间护理服务,政府提倡高龄老人中体质良好的率先成为“支援方”,等到自己需要看护的时候,再转变为“受支援方”,高龄老人依靠相互帮助,建立起老有所依的家园。
日本已经有私人成立了这种由高龄老人聚集居住的机构,在这里,老人们相互帮助,并且分摊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75岁的江川女士就住在这类的高龄老人机构中,这位老人腰和腿不好,并且需要护理服务,但在这里她却可以发挥做饭的特长,江川女士说,有事情做,也会觉得很幸福。
这些日本老人们形形色色的现在,其实就是我们的明天。尽管现实几乎不太可能,但还是希望在将来,所有曾经为社会建设努力付出过的人,都能够老有所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