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国产算力基本能解决美国卡脖子问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28日 21点33分 PT
  返回列表
34522 阅读
10 评论
观察者网

“像以华为为龙头的硬件公司,在算力上应该已经能基本解决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问题,中国还有一批像DeepSeek这样的优秀大模型公司,我们的大模型竞争力已经不输于美国。”8月27日,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在第四届828 B2B企业节开幕式上说道。

人工智能如何才能转化成生产力?他认为,人工智能既是工具的革命,也是革命的工具,就像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带来的机遇并非蒸汽机本身,而是蒸汽机在交通、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应用带来的改变,所以人工智能要成为企业的新生产力工具,不能离开场景驱动。

“现在我们看到,业界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逐步回到理性思考:人工智能到底给社会、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我们搞人工智能是为了裁员,那谁还去搞人工智能?所以我们要想的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让10多万人研发人员有更好的产出。”陶景文坦言。

“828 B2B企业节”是由华为云联合生态伙伴发起的中国首个数字赋能B2B领域活动,该活动以搭建企业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为目标,首届于2022年启动,今年已经是第四届。

陶景文在发言中表示,搞人工智能,投入比较昂贵,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华为希望把华为云打造成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黑土地”,“我们把数据工程、模型工程和工具链都做好,给大家创造一个可以专心把人工智能应用做得快、做得好的平台。”

就在这次活动前,华为云曾卷入舆论风波。市场曝出消息,近期华为云内部宣布组织架构大幅度调整,多个部门被裁撤整合,可能会波及上千人。调整后,华为云将聚焦3+2+1业务:3包括通算、智算、存储;2包括AI PaaS、数据库;1则主要为安全业务。

华为集团层面未公开回应此事,但接近华为云的知情人士对观察者网证实了此事,并表示华为云本次研发组织调整的目的是,通过软硬协同、架构创新,持续为客户打造更领先、更有价值的云服务。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AI产业和算力产业上。

2024年,华为云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包含跨分部交易的收入688.01亿元,同比增长24.4%,仍处于亏损状态。而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云在中国大陆云服务市场中排名第二,占据18%的份额,与阿里云33%的份额仍有明显差距。

当下,市场的主流需求正从“上云”转向“上AI”,客户对AI的旺盛需求正在重塑云计算的应用方式。根据前述机构数据,阿里云AI相关工作负载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成为其云业务的核心引擎。

市场有分析指出,在AI重塑行业、传统云业务增长乏力的“冰火两重天”格局下,华为云不得不从“广撒网”的探索模式,转向“All-in”式的聚焦突破,将以牺牲业务布局的广度为代价,换取在昇腾计算业务、AI平台等单一核心赛道上压倒性的资源优势。

就在今年4月,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曾表示,面向AI时代,华为云将坚定打造“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AI算力底座,依托昇腾AI云服务推动各行各业AI快速开发落地;坚定深耕行业,以盘古大模型为引擎,打造行业toB解决方案,重塑千行万业;坚定推进生态建设,和伙伴、客户共拓AI的星辰大海。

当时,华为云公布了AI基础设施架构突破性新进展——基于昇腾芯片、新型高速总线架构打造的CloudMatrix 384超节点集群,算力规模、性能均超越了英伟达NVL72。

华为云CloudMatrix 384超节点集群

行业分析人士称,华为云最新这次组织结构调整,正是为了让华为云的战略蓝图更好地与华为集团核心的计算业务,尤其是昇腾AI算力,形成“协同效应”。这些收缩动作,指向一个最终目标——开源节流。面对日益严峻的盈利压力,华为云必须尽快为亏损画上句号。

这次在828 B2B企业节上,华为云宣布其Tokens服务全面接入CloudMatrix384超节点,通过xDeepServe架构创新,把MoE大模型拆成可独立伸缩的Attention、FFN、Expert三个微模块,并分派到不同的NPU上同步处理任务。通过xDeepServe不断调优,最终实现从非超节点单卡吞吐600tokens/s至超节点单卡吞吐2400tokens/s的提升,TPOT仅为50ms。

观察者网了解到,目前华为云MaaS服务已支持DeepSeek、Kimi、Qwen、Pangu、SDXL、Wan等主流大模型及versatile、Dify、扣子等主流Agent平台。

“华为打造了完全不依赖美国的生态系统,从算力、数据库到工具链,包括上个月完全开源的CANN生态工具链,希望能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做一点贡献。”陶景文在发言中表示,华为云上既有ModelArts,又有DataArts,还有MindIE等一系列工具,希望让广大企业,无论多复杂的模型都能训练或推理,不论多先进的应用都能快速实现。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时代的超级工具,AI一定能带来企业的指数级效率和效能的改变,但还需要在技术应用平台上不断优化,“中国有全球最丰富的实体经济和业务场景,也有最完整的数据积累,如果发力正确的话,一定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超越美国。”

以下是陶景文发言实录(观察者网整理,有不改变原意的删改,未经发言人确认):

今年是第十一届数博会,也是828 B2B企业节在贵州落地的第三年,这几年大家经历了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飞跃带来的冲击,创新应用不断出现,正加速重塑千行万业。如何把握AI时代的机遇,我想从华为实践、技术创新和生态打造几个方面,借828 B2B企业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

在这里我讲三点。

第一点,AI正进入历史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智能化已进入企业生产系统,企业智能应用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落地的关键。前年AI大模型出现,人工智能受到普遍关注。但是过去几年,我们由卷算力到卷模型,前年大家是一卡难求,造成了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算力的封锁,英伟达在中国限售,去年开始卷模型,中国短短6个月出现几百种大模型。现在我们看到,业界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逐步回到理性思考:人工智能到底给社会、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在企业生产系统里,人工智能应用是不是能实现价值落地?这是关键。我经常讲,人工智能既是工具的革命,也是革命的工具,就像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带来的机遇并非蒸汽机本身,而是蒸汽机在交通、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应用带来的改变,所以人工智能要成为企业的新生产力工具。离开场景驱动,不能解决企业问题的AI没有意义。

我在华为负责公司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两年非常焦虑,尤其今年一直在思考,现在的人工智能跟过去搞了很多年的信息化是什么关系?跟数字化是什么关系?原来搞的那些ERP、MES、CRM是不是都没用了,是不是要推倒重来?人工智能到底能给我们的业务带来哪些变化?华为是一个创新的企业,一半的人是研发,人工智能到底给研发场景带来什么价值?华为有10多万研发人员,如果我们搞人工智能是为了裁员,那谁还去搞人工智能?所以我们要想的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让10多万人研发人员有更好的产出。我们认为, AI在企业落地的过程中,在AI大变革时代,要抓住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选择有价值的企业场景,用好AI工具实现企业价值,让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企业落地和变现。

我有几点具体的建议。

我在华为经常讲,人工智能大模型只是一个工具,企业、政府、社会,原来都有组织、有流程,还有过去建的IT、数据,不能说人工智能来了就把所有东西推倒重来。结合华为的实践,我们提出了一套工程方法论,叫“三层五阶八步”。第一层是人工智能要选取场景,第二层是要能把场景快速实现做出来,第三个要在应用中给企业带来真实价值。“五阶”就是人工智能要跟企业已有的组织、流程、IT、数据和人员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推倒重来。“八步”就是8个具体行动方案,但这里有1个龙头,就是企业场景的选择。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一拥而上,社会有这个问题,企业有这个问题。我是统筹管理公司人工智能的,去年华为公司上报到我这里的人工智能应用有1680个,都说要搞人工智能,我总共才3400个人,哪能搞得了那么多人工智能。所以我提出切口要小,但是纵深要大,“一厘米的切口做1万米深”,一定要抓住企业核心业务场景,比如我们后来选取了销服合同和订单处理。到今天,华为大概有18%的代码是人工智能写的,大多数测试和文档的生成是由人工智能写的,但我们并不是把研发人员裁掉,而是把这些东西跟研发做了很好的处置。

还有一个是合同场景。一个合同要有严肃答案,如何去做这个东西,就要找到这个场景具体的、合适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我们在合同的领域找到几个场景,比如华为在全球做生意,一年有2亿次海关清关,报关的准备材料非常复杂。我们一年有几十万份合同,合同的风险和条款审核,我们在这些场景下把它做透,真正变成业务人员手边离不开的工具,能让产出大大增加,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在人工智能道路上,我们建议以业务场景驱动,充分发挥过去信息化、数字化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企业数据优势,再结合大模型的通识和能力,最后要保证企业场景的价值落地。我们原来讲的IT都是迭代性开发,现在我们要IT人员跟业务专家系统很好结合,才能解决一个行业的问题。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华为制造产线上,生产工人大概的年离职率在19-26%,就是自动生产线上的操作员。我们的生产线,大概有6000多人一个班次,华为是三班倒的,产线不停的,大概有18000多人,每年大概有25%左右的人员会流失,需要招大量的人来培训,这些培训不到位出了问题,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产线就会停线,后来就搞了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可以在一张照片或一句话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这个很小的切口,最后大大的降低了制造产线上的人员培训成本和停机率,产能比之前多出百分之二十几到三十。

这是第一点,重视企业场景的落地。

我们不光要关注算力,还要做到业务场景、算力、模型和数据的有效结合,才是一个好的人工智能。像以华为为龙头的硬件公司,在算力上应该已经能够基本解决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问题。中国还有一批像DeepSeek这样的优秀大模型公司,我们在大模型竞争力上已经不输于美国公司,中国还有全球最丰富的实体经济和业务场景,也有最完整的数据积累,如果发力正确的话,我们一定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超越美国。

第二点是,华为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打造华为云,尤其要把贵州打造成华为算力高地。

我们当下在贵州,通过加强华为云建设,成为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黑土地”,把贵州打造成中国算力高地。截止到8月,我们在贵州已经建立了75.8 EFLOPS算力,大概在这里建立的昇腾算力卡超过23.8万卡。搞人工智能,投入比较昂贵,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我们希望把华为云建造成一个“黑土地”,我们把数据工程、模型工程和工具链都做好,给大家创造一个可以专心把人工智能应用做得快、做得好的平台。

华为云在中国打造了三个基地,贵州现在是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环境也是最好的。人工智能讲的是应用结果,没必要去追求单卡输出。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000亿,现在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增长了300多倍。豆包一天的Token消耗量高达16.7万亿,字节有6个上万亿Token的应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Token消耗量就是人工智能更加关注应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希望华为云把国产算力、数据工程、工具链,还有中国的模型整合,给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者提供一个完整好用的平台,让大家做人工智能应用,从想到到做到,能够易用好用,而且能快速见到价值。

华为打造了完全不依赖美国的生态系统,从算力、数据库到工具链,包括上个月完全开源的CANN生态工具链,希望能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做一点贡献。在这个上面,我们有ModelArts,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及服务,华为云上集成了全世界最全的模型,比如自动驾驶领域用到的几十种不同模型,都做了技术验证,可以为中国汽车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快速开发出智能驾驶。我们还在华为平台上提供了DataArts,关于数据的一套完整工具链。我们既有ModelArts,又有DataArts,还有MindIE等一系列工具,希望让广大企业,无论多复杂的模型都能训练或推理,不论多先进的应用都能快速实现,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828 B2B企业节,华为是希望把华为云以及政企和全生态链合作,让每个企业能用好先进算力,能用好智能算力服务。三年间,华为携手伙伴提供优惠商机,促进技术联创等服务和赋能,汇集企业超过10万家。今年的企业节聚焦企业AI应用落地,这次我们升级了大模型服务平台,支持了中国最全最新的大模型,对所有企业界的朋友,我们希望华为云能做到0Day支持,比如说DeepSeek发布一个新模型,我们在Day0就能给大家提供试运行环境,支持多个主流Agent服务平台,提供高性能、灵活敏捷的token服务。同时这次828 B2B企业节期间,我们将有12000多个数字化产品上架828企业应用一站购平台,围绕企业快速上云、AI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的推进等4个方面的需求,最近推出了600多款 AI精品方案应用,都是广大企业界朋友共享的,覆盖了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阶段、全场景。

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工具, AI一定能带来企业的指数级效率和效能的改变,但我们还需要在技术应用平台上不断优化,在历史关键时期的起跑线上,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成为AI时代的弄潮儿,构建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同时我呼吁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开放协同的数字产业生态环境,为中国企业在AI时代的创新与领先共同努力。

我查査
1 楼
打着爱国旗号的公司又要割韭菜了 [1评]
中坚力量
2 楼
美国最该卡脖子 应该是永远不认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永远不要让中国进入WTO 永远不要自信的用资本主义经济 和国家机器集权经济来对抗 卡脖子都卡不对 用市场经济体制企业 怎么和一个国家竞争 现在已经晚了 中国的体制优势会全方面碾压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 美国现在就没有基础工业,无法解决就业,生产安全,发展的问题 干啥也是白搭没有工厂就没有生产力股市就是空中楼阁 摧枯拉朽一碰就倒的幻影 美欧日澳韩发展经济有屁用 主要是产业都转移到中国了 即使不会无人机技术 在几个月内就能制造出最先进的无人机 但是美国得从工厂开始干起 从化工,石油,能源,钢铁,矿业这些基础项目做起来 美欧日澳韩不生产 只知道消费福利 进口进口进口 不知道生产扩大工厂产业规模 坐吃山空 死路一条 造船的钢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怎么和中国竞争价格?? 美欧日澳韩还有钢铁工业吗?价格还有竞争力吗? 美欧日澳韩还有什么生产能力 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生产 连制造坦克战舰的钢材都是中国生产 制造炸弹子弹的铜都是中国生产 制造火药炸药的硝酸盐,盐酸,次氯酸,硫磺,锡铝,碳合金。。。。 都是中国生产 医院用的基础药甚至连注射针头都是中国生产。。。。。 美欧日澳韩还想和中国打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去死吧 美欧日澳韩签了多少亿的军火单,中国就能挣多少钱,美欧日澳韩连个屁也挣不到 战争情况下 中国可以一天生产1000万架无人机,毫无压力 无人机不是问题 电池才是问题 现在全世界的无人机电池 都是中国生产的 包括电车电池 磷酸盐,钠镁锌铝,铁,所有的金属都是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欧美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西方不仅离不开中国 还会被中国弄死 哈哈哈 中国不给稀土美国就会直接亡国 美国有没有稀土无所谓 投降好了 或者改变政治制度 明显是落后的体制造成 美国的衰败 后知后觉的也太晚了吧 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还用的着说吗? 不要再对欧洲美国有任何希望了 白痴才不回中国 欧洲美国哪一样可以自己生产??? 各种型号各种硬度的塑料 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 全部都从中国进口 你就算开工厂制造没有基础化工产品 你的成本怎么可能赢过中国??? 一个例子造船需要钢材铝材,欧洲美国有吗? 就仅仅这起步的都没有 后面的一系列 还能搞个啥? 以后别说船 连飞机也没办法造了 火箭更没办法制造 科技再好没有工厂生产 也是个屁用没有 还是回中国才是到了未来最有希望的地方 打仗就是打生产力,欧洲美国早已经完蛋了 脱钩???? 脱钩难呀 欧洲美国基础工业全部外移 没有钢铁铝材石油化工能源,连医疗原料都无法保证 因为商人嫌赚钱少都转移到了国外 哈哈哈哈哈 这些傻逼国家还想怎么脱钩??? 没有中国就没有欧美的生产 中国才是世界第一层的基础生产力 有了钢铁,车外壳才能便宜,刹车片才能便宜 甚至机床才能便宜。。。。。有了化工工业, 布料才能便宜,医药才能便宜,篮球鞋才能便宜,手机外壳才能便宜。。。。 有了能源,有了不环保的环境中国才能用廉价的电力汽油。。。 欧美自以为自己享受一切还自诩保护地球 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地球 这个地球是中国的地球,你们这些唱高调的失去了生产力 就是待宰割的牛羊 欧洲美国还做梦呢吧 还脱钩?????做梦吧???? 欧洲美国都没有产业链了 啥都不能生产,当然完蛋了 有没有武器无所谓 保护大自然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算你能做核导弹 中国做一千个你才能做一个 有屁用 中国造一万架飞机欧洲造一架质量肯定差呀 因为基础工业不行效率低下呀 欧洲日本也是一个龜样儿 产业链已经在中国了 完全无所谓 欧美日想和中国玩? 哈哈哈哈哈笑话一样 现在中国就是用低价压死欧美日企业 压死其他相关企业 等欧美工厂都死了 中国就产品就可以涨价 想涨多少就涨多少 只要有个欧美工厂出来生产 立即用最低价打死这个欧美工厂 等欧美新工厂死了 再来新高价 和中国打仗生产坦克大炮飞机炸弹的速度根本比不了 哈哈哈哈 欧美想玩 哈哈哈哈啊哈哈 玩死欧美 欧美已经丢失了产业链了 还想找回去??? 有工人吗?那些失业工人怎么培训? 能学会新东西吗? 学会要多少年?熟练需要多少年? 质量差,价格高,谁会买 中国马上会用高质量低价格产品
p
push
3 楼
对,华为不懂芯片,我看大纪元和过留园评论区,华为6年前就破产养猪去了😂😂😂
樱桃儿熟了
4 楼
一个平均智商较低的社会,一个宗教迷信弥漫的有着反智传统的国家,它终将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被淘汰的。 当然它也可能在某一空间,在某一短暂的时刻,阴差阳错地跑到队伍前面,但那叫特例,是反天理的,是不可能维持的。我们村有个叫法:倒了狗屎运的肯定还是会倒的,德不配位嘛。
l
lyg1029
5 楼
遥遥领先被卡脖子
j
jxxy1234
6 楼
打着爱国旗号的狗杂种又要开始抢屎了
屁民愤青
7 楼
算力也是“遥遥领先”!
独孤苍狼
8 楼
白鬼确实如此!白鬼在中国沉睡(明末到清末推崇程朱理学这种白车玩意儿)时,把从中国偷窃的文明发扬光大领先了中国。 中国1911年苏醒后,步履蹒跚,直到1949后毛泽东的共产党勒紧裤腰带带领中国发展科学,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现在开始赶超白鬼了。
化外小民
9 楼
提问:五加五等于几? 狗粮:不知道? 提醒:数数你两只爪子。 狗粮:我知道了,等于八! ~ 狗粮的算力跟它的主子比,怎么样?
D
DDT666
10 楼
AI只能是工具,我发现不管中国还是国外的AI,你问的问题,绝大多数还是有正确答案的,但是也经常有胡说八道的,而且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不去了解调查,还真的会被蒙骗过去,信以为真了。所以只能做参考,不能到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