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再爆反犹抗议 参与的留学生或全部驱逐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8日 21点3分 PT
  返回列表
22303 阅读
32 评论
大洛杉矶LA

周三(5月7日)下午,约80名反以色列抗议者闯入哥伦比亚——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并与校园安保和警方发生冲突,导致两名校警受伤,现场一片混乱,纽约警察局在校方请求下迅速出动,将多名抗议者拘捕。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表示,所有非法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外国留学生都将被吊销签证,驱逐出境。

期末大考前

驱赶学生阻碍学习

学生们表示,抗议者进入图书馆后高喊“自由巴勒斯坦”的口号,跳舞唱歌,极大干扰了正在期末考试季备考的学生,因为这正是期末大考前一天,所有学生都在紧张地复习。现场一名不愿具名的国际学生回忆称:“他们在桌子上跳舞,在墙上写字,张贴贴纸和旗帜,一时间,整个图书馆变成了抗议场所。”

更引人担忧的是,抗议者在图书馆玻璃展示柜上写下“哥伦比亚大学将燃烧”的字样,引发部分犹太学生的恐慌和愤怒。学校中东研究专业的学生伊登·亚德加(Eden Yadegar)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为什么抗议者能够继续扰乱我们大学的基本运作,而其他所有学生却要为此付出代价?”

哥伦比亚大学代理校长克莱尔·希普曼(Claire Shipman)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谴责抗议者“扰乱秩序”的行为。她指出,学校在不得已情况下请求纽约警察局介入,目的是“确保我们校园社区的安全”。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扰乱教学秩序、伤害校园安全的行为,尤其是在学生努力准备考试之际。”希普曼强调,初步判断显示,部分闯入图书馆的抗议者并非哥伦比亚大学的在校学生。

警方证实,学校的校警在试图与抗议者沟通时遭遇强烈抵抗,最终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两名校警在混乱中受伤,目前情况稳定。

根据社交媒体的视频显示,警方使用拉链带将抗议者排队带离图书馆,并将他们一一押上警车。视频中,抗议者在图书馆内张挂巴勒斯坦国旗和政治标语,涂鸦墙面并在桌椅上留下大量胶带痕迹。其中一条横幅宣称该地为“解放区”,另一条则纪念一名2017年被以色列军队击毙的巴勒斯坦活动人士——尽管他的名字被拼写错误。

后果

参与的留学生将被驱逐出境

与去年拜登政府纵容破坏不同,这次事情一发生,联邦政府就立即表态,将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发文表示:“我们正在审查闯入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非法侵入者和破坏者的签证状态。支持哈马斯的暴徒不再受到我们伟大国家的欢迎。”

这意味着联邦政府可能通过签证吊销、遣返等方式,对涉事的国际学生或外籍人士进行惩处。

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 Linda McMahon)称图书馆占领事件是“仇恨犹太人”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扎根的最新例子,但对学校管理部门的行动表示赞扬。“哥伦比亚大学领导层果断应对,我们赞扬校方迅速采取行动,恢复秩序,并明确表示不再容忍反犹太暴徒。”

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Eric Adams)也对事件作出回应。他表示,市政府“绝不容忍违法行为”,并呼吁哥伦比亚大学内的非在校人员立即离开校园,否则将面临逮捕。

“对于因这些事件而感到受到威胁的犹太裔学生,尤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们,我想说:你们并不孤单,市政府将始终保护你们的安全。”亚当斯说。

断粮

哈佛大学起诉教育部

事实上,在遭到联邦政府调查后,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开始整改,包括更换校长,赋予36名校警逮捕权限,重组部分中东与巴勒斯坦研究相关学术部门,以及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戴口罩参与抗议。

纽约警方证实,在周三的抗议骚乱中逮捕了80人,包括61名女性和19名男性。

目前,只有哈佛大学表示会硬扛联邦政府,就在本周一,教育部部长琳达·麦克马洪在给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Alan M. Garber,)的一封信中严厉批评哈佛大学“管理不善,灾难性地糟糕”,并表示取消哈佛大学20多亿美元的联邦财政资助。

而哈佛大学则表示不给钱就是违法,并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声称联邦政府违反《第一修正案》和《行政程序法》。

哈佛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教育部长扣留资金的方式是违法的,“哈佛大学将继续遵守法律,促进和鼓励尊重观点多样性,并在我们的社区中打击反犹太主义。哈佛大学还将继续抵制旨在扼杀使美国人更安全的研究和创新的非法政府越权行为。”

f
frastar
1 楼
正是时候,帮助川普清理门户,自己跳出来了,对哈马斯这是真爱呀! [1评]
雁过留声机
2 楼
川普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才是真爱
f
frastar
3 楼
: 能入党还可以谋个公职,好办法👍
w
wukeming
4 楼
犹太人还真是美国的太上皇。。。
x
xiaoss188g
5 楼
不给钱就是违法?幸运了,美国政府还没准备拆掉哈佛大学呢 [1评]
x
xiaoss188g
6 楼
言论自由不给你,不服来战
j
jujubi
7 楼
顶风作案,等于是求美国将他们开除学籍,驱逐出境。
不得有空格
8 楼
反华言论自由不可侵犯 反犹大逆不道驱逐出境
不得有空格
9 楼
所以支持乌克兰的都送去巴赫穆特也没毛病 [1评]
d
diss2
10 楼
民主自由下的言论自由就是这样? 你们群大殖子狗逼自己都不信这一套
a
ares333
11 楼
美国建国的先贤们都是白人,讲究言论自由,在美国你可以骂黑鬼,亚洲佬,白鬼。。怎么现在就不能骂以色列纳粹了? 只能说美国已经彻底被犹太脑控了🤣🤣 [1评]
灯塔路
12 楼
全球围观美利坚光腚拉磨裸奔
d
diss2
13 楼
按照傻逼大殖子的逻辑 你不可以批评谁 谁就在压迫你
傲娇滴滴
14 楼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参与前就得有这个觉悟,没什么好抱怨的
学术大湿
15 楼
太好了,这些垃圾早就该赶走了
r
realwhz
16 楼
照片里全是戴头巾的。是本身就戴头巾,还是为了支持而专门戴头巾?
q
qwertyuiop5656
17 楼
巫师
18 楼
狗粮没人性
卫前景
19 楼
全部遣返回加沙,去那里更好的支持哈马斯吧
k
kyogui
20 楼
反对以色列是正确的但是捣乱图书馆是错的,但是比香港黑衣暴徒还是好很多的
j
jpeagle
21 楼
看看民主自由的铁拳怎么雷厉风行得扫荡民众抗议的美丽风景线。
清醒未?
22 楼
這一個爤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言論自由的大國。
j
jasonc7891
23 楼
支持抗议学生的述求,但坚决反对干扰其他学生学习。抓得对
g
giza123
24 楼
支持恐怖主义不在言论自由的范畴里。 [2评]
不得有空格
25 楼
美國曾多次向世界各地的恐怖主義和准軍事組織提供支持。它還向許多使用國家恐怖主義作為鎮壓工具的威權政權提供了援助。[1][2] 美國對非國家恐怖分子的支持,在拉丁美洲和中東一直很突出。[1]從1981到1991年,美國向尼加拉瓜的康特拉叛亂分子提供了武器、培訓以及廣泛的財政和後勤支持,這些叛亂分子在與尼加拉瓜政府的鬥爭中使用了恐怖戰術。[3]美國還多次向古巴流亡者中的恐怖分子提供培訓、武器和資金,如奧蘭多·博世和路易斯·波薩達·卡里萊斯。[4] 從1960年代末持續到1980年代初的意大利社會政治動蕩時期被稱為“鉛色年代”。期間意大利的右翼和左翼准軍事組織均掀起過恐怖主義浪潮,其中右翼的恐怖主義活動是得到了美國支持的一種緊張戰略[7][8][9]。 賈納德里奧·馬萊蒂將軍在1971至1975年擔任意大利軍事情報局反情報部門的指揮官。他說,他在威尼斯地區的部下發現了一個右翼恐怖分子小組,該小組獲得了德國提供的軍用炸藥,並宣稱美國情報部門於1970年代在意大利煽動和教唆右翼恐怖主義。[10] 據意大利法官圭多·薩爾維尼的調查,參與了緊張戰略的新法西斯主義組織,“鳳凰、國家先鋒隊、新秩序”(La Fenice, Avanguardia nazionale, Ordine nuovo),就是“秘密軍隊”(clandestine armed forces)的“部隊”(troops),由部分“與中情局有關的國家機構”(state apparatus related to the CIA)進行指導。[10] 豐塔納廣場爆炸案是1969年12月12日16:37發生的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當時一枚炸彈在位於米蘭豐塔納廣場的國家農業銀行總部爆炸,造成17人死亡、88人受傷。同日下午,在羅馬和米蘭又有三枚炸彈被引爆,此外還發現了一枚未被引爆的。[12] 1998年,米蘭法官圭多·薩爾維尼以政治和軍事間諜罪起訴美國海軍軍官大衛·卡雷特(David Carrett),指控他參與了豐塔納廣場爆炸案等。薩爾維尼還對另外兩人展開了調查:一人叫塞爾吉奧·米內托(Sergio Minetto),是美國-北約情報網的意大利官員;另一人是“正義合作者”(collaboratore di giustizia)卡洛·迪吉利奧(Uncle Otto[奧托叔叔]),他曾在六七十年代擔任中情局駐意大利東北部協調員。《共和國報》報道稱,中情局駐米蘭人員卡洛·羅基(Carlo Rocchi)於1995年在尋找有關格拉迪奧行動的情報時被發現。
不得有空格
26 楼
那你知道以色列是国际恐怖主义的鼻祖吗 一、主要武装组织与背景 1. 伊尔贡(Irgun) • 性质:犹太民族主义地下武装组织,活跃于1930年代至1948年。 • 目标:通过武力手段推动建立犹太国家。 • 代表人物:梅纳赫姆·贝京(后任以色列总理)。 2. 莱希(Lehi,亦称“施特恩帮”) • 性质: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主张通过暗杀和袭击手段驱逐英国势力。 • 代表人物:阿夫拉罕·施特恩(创始人)、伊扎克·沙米尔(后任以色列总理)。 ⸻ 二、关键历史事件 1. 耶路撒冷国王大卫酒店爆炸案(1946年7月22日) • 组织者:伊尔贡。 • 目标:英国托管政府的行政总部。 • 结果:造成91人死亡,包括英国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 争议:伊尔贡声称事先发出警告,但英国方面否认收到有效通知。  2. 暗杀英国驻中东事务大臣莫伊因勋爵(1944年11月6日) • 组织者:莱希。 • 执行者:伊利亚胡·哈基姆和伊利亚胡·贝特-祖里。 • 后果:两名刺客被捕并处以绞刑。 • 国际反应: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震惊,称此类行为可能动摇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 3. 代尔亚辛村事件(1948年4月9日) • 组织者:伊尔贡和莱希。 • 事件:袭击位于耶路撒冷附近的阿拉伯村庄代尔亚辛,造成约100名平民死亡。 • 影响:引发巴勒斯坦人大规模逃离,成为“纳克巴”(灾难)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暗杀联合国调解人伯纳多特伯爵(1948年9月17日) • 组织者:莱希。 • 原因:反对其提出的耶路撒冷国际化建议。 • 后果:以色列临时政府将莱希定为非法恐怖组织,部分成员被逮捕。 ⸻ 三、国际与历史评价 • 联合国安理会:在伯纳多特伯爵被刺事件后,谴责莱希为“恐怖组织”。 • 英国政府:将伊尔贡和莱希的行为定性为恐怖主义。
t
telecom
27 楼
无脑的白左学生,这是在给川普Maga递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