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人们在以军空袭后的建筑废墟上开展救援。
今天(10月7日)是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一周年。在这个节骨眼上,中东局势急转直下,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黎以战事愈演愈烈,以军地面部队已攻入黎巴嫩南部并与真主党激烈交火;伊朗更是对以色列大规模发射弹道导弹,并有大量导弹突破拦截命中目标,以色列密谋对伊朗反击;以军还不停出动战机,轰炸加沙地带、叙利亚以及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港口和发电站。
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黎巴嫩、叙利亚、也门、伊拉克以及伊朗七条战线,以色列一个国家几乎同时与七个方向的“抵抗之弧”力量作战。冲突呈现多点蔓延态势,外溢效应日趋显著,中东地区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持续增高。
英国货轮“鲁比马尔”号在红海遭胡塞武装击沉,此为该船沉没前的景象。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支撑军事行动的一定是经济。而在中东这个“世界油田”和全球海运枢纽发生持续冲突乃至局部战争,反过来必然对全世界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经济,从而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
是时候了,潮新闻来为大家算算战火背后的经济账。
硝烟弥漫一整年,经济发出悲鸣
首当其冲的是冲突各方。遭受以色列反复蹂躏的巴勒斯坦经济近乎崩溃,以色列经济也在苦苦挣扎。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地时间10月3日表示,处于风暴中心的加沙地带,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降低了86%之多,约旦河西岸地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25%。
长期忍受美西方制裁的伊朗也不好受。世界银行预测数据显示,预计伊朗经济今年增长3.2%,增幅较去年放缓1.8个百分点,作为该国支柱产业的石油部门增长率或由去年的3.8%降至3%。
连续高强度用兵的以色列,经济也已经亮起红灯。最新数据显示,预计该国2024年GDP增长率将仅为1.1%。而在冲突时间不足3个月的2023年,以色列GDP仅增加了2%。要知道,2022年这个数字高达6.5%,可见,以色列的快速发展势头正是被战火所打断。
7月25日,以色列民众在特拉维夫举行游行集会,要求政府尽快与哈马斯达成协议,在加沙实现停火并促使被扣押人员尽快获释。
以色列经济学家雅各布·谢宁指出,战争总成本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占以色列GDP的20%之多。“帮助以色列经济复苏的最好办法就是结束冲突。”谢宁强调。
今年,以色列在历史上首次遭遇信用评级下调。8月初,惠誉继标准普尔和穆迪之后,也下调了该国主权评级,从A+降至A。惠誉表示,加沙冲突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以色列政府可能还将大幅增加军事支出,且该国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对经济活动和投资将造成持续损害。
以色列财政部8月披露,在此前12个月内,以色列财政赤字已经上升至GDP的8%以上,远超6.6%的预测值,也远超以色列2023年财政赤字率4%。
主权评级下降加上赤字率上升共同作用下,以色列借贷成本直线上升,意味着该国不得不提高税收或削减开支来平衡财政。
以色列商业咨询公司CofaceBDI报告称,自战争开始以来,已有约46000家以色列企业倒闭,其中75%为小企业。而海外名流的热门下榻之地、作为耶路撒冷地标的美国殖民地酒店已经开始裁员,并考虑进一步减薪。
2019年12月12日,在以色列北部耐特菲姆滴灌和精准农业示范园区采用营养膜技术种植的蔬菜
2023年占GDP的20%、占出口53%的以色列高科技产业,高度依赖于外国投资。该国高科技初创企业中,有80%的风险投资来自国外。不过,外国资本做出投资决策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以色列智库4月发布的报告披露,今年第一季度流向以色列科技行业的投资为16亿美元,比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34%。由于融资困难和员工正征召入伍,以色列高科技行业陷入困境,新创公司尤为艰难。
“经济情况不可持续,政府必须削减开支。”前以色列央行行长卡尼特·弗鲁格警告说,“如果政府无法说服公众接受削减福利,情况将变得糟糕。”
两河流域一咳嗽,世界经济就感冒
中东,包括西亚及北非部分地区,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出口地区,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5%和14%。同时,中东航线可谓全球石油运输航线的关键命脉。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东航线占全球海运石油贸易金额的35%,欧洲超50%的原油运输需要途径中东航线。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剑拔弩张,让市场担忧情绪迅速蔓延。交易员们普遍担心,以色列可能空袭伊朗的原油设施,作为对德黑兰“导弹雨”的报复。
10月1日,以军防空系统拦截的发射物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
这个国庆长假期间,国际油价连续大涨,WTI原油期货一度三连涨冲高至报74.09美元/桶,创逾四周来高位;布伦特原油期货五连涨,最高触及77.99美元/桶,周涨幅均超过7%。同时,自从2023年初至今,黄金价格一直都在涨,涨幅超过了43%。
在历史上,中东局势与全球经济挂钩是有先例的。只要两河流域战火连天,全球油价、股价、物价、供应链也会跟着上蹿下跳。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当以色列在美国全力支援下反败为胜后,阿拉伯国家集体表达愤怒,先是大幅提升原油价格,后来又进行石油禁运,促使西方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当时,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猛涨到12美元,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下降了近20%。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国际油价又在一年内从20美元上涨到40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元严重贬值,英、法、意、西德纷纷宣布汇率与美元脱钩,以黄金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土崩瓦解。国际金价也从1973年的每盎司64美元暴涨到1980年的665美元。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伊朗南端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而每天通过该海峡的原油有1700多万桶,约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的20%以上。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话,对于全球石油供应链将是个沉重打击,全球物价随之起飞是可以预期的,就连路边快餐店里的一碗卤肉饭可能也得跟着涨价。
2019年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尔木兹海峡巡逻。
“只要冲突不波及到波斯湾地区,也就是说以色列同伊朗没有大打出手,我估计世界油价基本上能保持稳定。”国际问题学者、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向潮新闻记者强调,当前世界经济整体疲软,对能源的需求并不强烈,石油供大于求。“沙特增加产能的积极性一直不足,他们也希望油价能保持在每桶七八十美元,低了他们赔本,高了会抑制碳氢能源消费,也非产油国所愿。再加上新能源革命的影响,应该能有效抑制油价突破100美元大关的势头。”
马晓霖分析认为,伊朗石油产能排世界第七,最高能达到每天450万桶。但该国长期受到美国制裁,日产量也就在150万到200万桶,其中很多是对欧洲出口的,美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必须考虑到,冬天即将来临,世界高纬度地区逐步进入供暖高峰期,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进一步旺盛。如果伊朗的石油天然气设施遭到摧毁、短期无望恢复的话,可能就会推高国际油气价格。”
对于我国,战火背后影响几何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原油进口5.08亿吨,对外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依然达到71.2%。如果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的“世界油田”陷入战火硝烟,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响。
当然,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首当其冲的是风口浪尖上的伊朗。马晓霖表示:“随着以色列与伊朗直接冲突风险加大,伊朗的一些港口、机场、石油设施都有遭受以军打击的风险,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项目的安全都值得我们担忧。”
2022年1月3日,货轮在埃及苏伊士运河上航行。
埃及的困境也值得关注。“埃及主要靠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收入来支撑经济发展,财政结构比较脆弱。”马晓霖指出,现在过航船只大幅减少,政府收入锐减,客观上会对中国在埃及的一些投资项目产生消极影响。
作为巴以冲突外溢表现之一,也门胡塞武装为支援巴勒斯坦而发起对红海上以色列相关船只的袭船战,迄今已延宕超过10个月了。其引发的红海航运危机,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85%通过海运,而海运最经济的航线就是从曼德海峡到红海再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抵达南欧,再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西北欧。”马晓霖认为,各航运巨头畏惧胡塞武装,让大量船只绕行好望角,导致安保成本和保险费上升从而推动运费上涨,使得海运贸易变得不太经济。
尤其是对于浙江等省份从事传统外贸领域的部分民企而言,运费上涨、船期延长意味着压缩原本就比较薄的利润,甚至无利可图。
义乌国际商贸城。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圣诞用品的德国客商夏洛特向潮新闻记者吐槽,同一批货从义乌去欧洲原本只要40天,现在至少要60天。
7月18日,浙江永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往英国出口了一批圣诞用品,一个40英尺集装箱,运费竟高达9000美元。“年初才2000多美元,太疯狂了。”该公司销售经理王红阳显得很无奈。
作为对比,根据国际物流巨头DHL的数据,40英尺集装箱从郑州通过铁路运往巴黎的费用是9200美元,运往汉堡需7000美元,到米兰则要9400美元,这还是涨价后的价位。可见,海运与铁路的运费已十分接近。
这使得更多商单转向了中欧班列。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7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403列,发送货物122.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
从202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双向投资快速升温。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东业已成为最大的外资财务资金来源地。沙特、阿联酋等国主权财富基金持续加码中国,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出现在5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而沙特3600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也已在华设立办事处,先期公布的在华投资基金已超30亿美元。
2023年3月5日,科威特费尔瓦尼耶省举行中国汽车专场嘉年华。
当被潮新闻记者问及中东战火对于中国的危与机时,旅居黎巴嫩23年的中阿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会会长赵颖有些激动:“其实像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我们在国内觉得危险,其实这里发展得很好,而且伊拉克人出手很大方,很愿意消费,商机十分广泛。”
赵颖强调,冲突地区的重建对于国内企业开拓市场是契机。“比如数字智能门锁等智能安防、太阳能家用产品、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的前景非常广泛。”但是,这需要企业有实力和远见,必须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市场的调研,等冲突一结束就尽早进场布局。
马晓霖分析认为,当前俄乌冲突陷入长期拉锯战,巴以冲突则在不断扩大规模、升级烈度,以色列的多线作战呈现由东地中海向波斯湾地区扩展的风险。“因此,我国还是要多做劝谈促和、停火止战的努力。最关键的是,在加沙实现停火,其它战线也会随之戛然而止。”马晓霖总结道,“推动世界总体走向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航运、供应链等经济循环恢复正常,就能带动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换句话说,世界好,中国才好。与此同时,中国发展得好,世界也会发展得好。
2023年12月14日,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人们在以军空袭后的建筑废墟上开展救援。
今天(10月7日)是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一周年。在这个节骨眼上,中东局势急转直下,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黎以战事愈演愈烈,以军地面部队已攻入黎巴嫩南部并与真主党激烈交火;伊朗更是对以色列大规模发射弹道导弹,并有大量导弹突破拦截命中目标,以色列密谋对伊朗反击;以军还不停出动战机,轰炸加沙地带、叙利亚以及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港口和发电站。
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黎巴嫩、叙利亚、也门、伊拉克以及伊朗七条战线,以色列一个国家几乎同时与七个方向的“抵抗之弧”力量作战。冲突呈现多点蔓延态势,外溢效应日趋显著,中东地区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持续增高。
英国货轮“鲁比马尔”号在红海遭胡塞武装击沉,此为该船沉没前的景象。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支撑军事行动的一定是经济。而在中东这个“世界油田”和全球海运枢纽发生持续冲突乃至局部战争,反过来必然对全世界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经济,从而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
是时候了,潮新闻来为大家算算战火背后的经济账。
硝烟弥漫一整年,经济发出悲鸣
首当其冲的是冲突各方。遭受以色列反复蹂躏的巴勒斯坦经济近乎崩溃,以色列经济也在苦苦挣扎。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地时间10月3日表示,处于风暴中心的加沙地带,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降低了86%之多,约旦河西岸地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25%。
长期忍受美西方制裁的伊朗也不好受。世界银行预测数据显示,预计伊朗经济今年增长3.2%,增幅较去年放缓1.8个百分点,作为该国支柱产业的石油部门增长率或由去年的3.8%降至3%。
连续高强度用兵的以色列,经济也已经亮起红灯。最新数据显示,预计该国2024年GDP增长率将仅为1.1%。而在冲突时间不足3个月的2023年,以色列GDP仅增加了2%。要知道,2022年这个数字高达6.5%,可见,以色列的快速发展势头正是被战火所打断。
7月25日,以色列民众在特拉维夫举行游行集会,要求政府尽快与哈马斯达成协议,在加沙实现停火并促使被扣押人员尽快获释。
以色列经济学家雅各布·谢宁指出,战争总成本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占以色列GDP的20%之多。“帮助以色列经济复苏的最好办法就是结束冲突。”谢宁强调。
今年,以色列在历史上首次遭遇信用评级下调。8月初,惠誉继标准普尔和穆迪之后,也下调了该国主权评级,从A+降至A。惠誉表示,加沙冲突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以色列政府可能还将大幅增加军事支出,且该国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对经济活动和投资将造成持续损害。
以色列财政部8月披露,在此前12个月内,以色列财政赤字已经上升至GDP的8%以上,远超6.6%的预测值,也远超以色列2023年财政赤字率4%。
主权评级下降加上赤字率上升共同作用下,以色列借贷成本直线上升,意味着该国不得不提高税收或削减开支来平衡财政。
以色列商业咨询公司CofaceBDI报告称,自战争开始以来,已有约46000家以色列企业倒闭,其中75%为小企业。而海外名流的热门下榻之地、作为耶路撒冷地标的美国殖民地酒店已经开始裁员,并考虑进一步减薪。
2019年12月12日,在以色列北部耐特菲姆滴灌和精准农业示范园区采用营养膜技术种植的蔬菜
2023年占GDP的20%、占出口53%的以色列高科技产业,高度依赖于外国投资。该国高科技初创企业中,有80%的风险投资来自国外。不过,外国资本做出投资决策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以色列智库4月发布的报告披露,今年第一季度流向以色列科技行业的投资为16亿美元,比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34%。由于融资困难和员工正征召入伍,以色列高科技行业陷入困境,新创公司尤为艰难。
“经济情况不可持续,政府必须削减开支。”前以色列央行行长卡尼特·弗鲁格警告说,“如果政府无法说服公众接受削减福利,情况将变得糟糕。”
两河流域一咳嗽,世界经济就感冒
中东,包括西亚及北非部分地区,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出口地区,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5%和14%。同时,中东航线可谓全球石油运输航线的关键命脉。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东航线占全球海运石油贸易金额的35%,欧洲超50%的原油运输需要途径中东航线。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剑拔弩张,让市场担忧情绪迅速蔓延。交易员们普遍担心,以色列可能空袭伊朗的原油设施,作为对德黑兰“导弹雨”的报复。
10月1日,以军防空系统拦截的发射物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
这个国庆长假期间,国际油价连续大涨,WTI原油期货一度三连涨冲高至报74.09美元/桶,创逾四周来高位;布伦特原油期货五连涨,最高触及77.99美元/桶,周涨幅均超过7%。同时,自从2023年初至今,黄金价格一直都在涨,涨幅超过了43%。
在历史上,中东局势与全球经济挂钩是有先例的。只要两河流域战火连天,全球油价、股价、物价、供应链也会跟着上蹿下跳。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当以色列在美国全力支援下反败为胜后,阿拉伯国家集体表达愤怒,先是大幅提升原油价格,后来又进行石油禁运,促使西方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当时,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猛涨到12美元,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下降了近20%。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国际油价又在一年内从20美元上涨到40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元严重贬值,英、法、意、西德纷纷宣布汇率与美元脱钩,以黄金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土崩瓦解。国际金价也从1973年的每盎司64美元暴涨到1980年的665美元。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伊朗南端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而每天通过该海峡的原油有1700多万桶,约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的20%以上。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话,对于全球石油供应链将是个沉重打击,全球物价随之起飞是可以预期的,就连路边快餐店里的一碗卤肉饭可能也得跟着涨价。
2019年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尔木兹海峡巡逻。
“只要冲突不波及到波斯湾地区,也就是说以色列同伊朗没有大打出手,我估计世界油价基本上能保持稳定。”国际问题学者、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向潮新闻记者强调,当前世界经济整体疲软,对能源的需求并不强烈,石油供大于求。“沙特增加产能的积极性一直不足,他们也希望油价能保持在每桶七八十美元,低了他们赔本,高了会抑制碳氢能源消费,也非产油国所愿。再加上新能源革命的影响,应该能有效抑制油价突破100美元大关的势头。”
马晓霖分析认为,伊朗石油产能排世界第七,最高能达到每天450万桶。但该国长期受到美国制裁,日产量也就在150万到200万桶,其中很多是对欧洲出口的,美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必须考虑到,冬天即将来临,世界高纬度地区逐步进入供暖高峰期,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进一步旺盛。如果伊朗的石油天然气设施遭到摧毁、短期无望恢复的话,可能就会推高国际油气价格。”
对于我国,战火背后影响几何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原油进口5.08亿吨,对外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依然达到71.2%。如果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的“世界油田”陷入战火硝烟,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响。
当然,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首当其冲的是风口浪尖上的伊朗。马晓霖表示:“随着以色列与伊朗直接冲突风险加大,伊朗的一些港口、机场、石油设施都有遭受以军打击的风险,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项目的安全都值得我们担忧。”
2022年1月3日,货轮在埃及苏伊士运河上航行。
埃及的困境也值得关注。“埃及主要靠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收入来支撑经济发展,财政结构比较脆弱。”马晓霖指出,现在过航船只大幅减少,政府收入锐减,客观上会对中国在埃及的一些投资项目产生消极影响。
作为巴以冲突外溢表现之一,也门胡塞武装为支援巴勒斯坦而发起对红海上以色列相关船只的袭船战,迄今已延宕超过10个月了。其引发的红海航运危机,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85%通过海运,而海运最经济的航线就是从曼德海峡到红海再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抵达南欧,再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西北欧。”马晓霖认为,各航运巨头畏惧胡塞武装,让大量船只绕行好望角,导致安保成本和保险费上升从而推动运费上涨,使得海运贸易变得不太经济。
尤其是对于浙江等省份从事传统外贸领域的部分民企而言,运费上涨、船期延长意味着压缩原本就比较薄的利润,甚至无利可图。
义乌国际商贸城。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圣诞用品的德国客商夏洛特向潮新闻记者吐槽,同一批货从义乌去欧洲原本只要40天,现在至少要60天。
7月18日,浙江永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往英国出口了一批圣诞用品,一个40英尺集装箱,运费竟高达9000美元。“年初才2000多美元,太疯狂了。”该公司销售经理王红阳显得很无奈。
作为对比,根据国际物流巨头DHL的数据,40英尺集装箱从郑州通过铁路运往巴黎的费用是9200美元,运往汉堡需7000美元,到米兰则要9400美元,这还是涨价后的价位。可见,海运与铁路的运费已十分接近。
这使得更多商单转向了中欧班列。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7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403列,发送货物122.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
从202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双向投资快速升温。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东业已成为最大的外资财务资金来源地。沙特、阿联酋等国主权财富基金持续加码中国,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出现在5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而沙特3600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也已在华设立办事处,先期公布的在华投资基金已超30亿美元。
2023年3月5日,科威特费尔瓦尼耶省举行中国汽车专场嘉年华。
当被潮新闻记者问及中东战火对于中国的危与机时,旅居黎巴嫩23年的中阿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会会长赵颖有些激动:“其实像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我们在国内觉得危险,其实这里发展得很好,而且伊拉克人出手很大方,很愿意消费,商机十分广泛。”
赵颖强调,冲突地区的重建对于国内企业开拓市场是契机。“比如数字智能门锁等智能安防、太阳能家用产品、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的前景非常广泛。”但是,这需要企业有实力和远见,必须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市场的调研,等冲突一结束就尽早进场布局。
马晓霖分析认为,当前俄乌冲突陷入长期拉锯战,巴以冲突则在不断扩大规模、升级烈度,以色列的多线作战呈现由东地中海向波斯湾地区扩展的风险。“因此,我国还是要多做劝谈促和、停火止战的努力。最关键的是,在加沙实现停火,其它战线也会随之戛然而止。”马晓霖总结道,“推动世界总体走向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航运、供应链等经济循环恢复正常,就能带动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换句话说,世界好,中国才好。与此同时,中国发展得好,世界也会发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