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在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曾有报道说,习近平有意在访俄后与泽连斯基通话。4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访问北京后曾表示,习近平告诉她,自己愿意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与泽连斯基对话。但两人至今没有通过电话。两人上一次通电话还是在一年多前,俄罗斯入侵乌克
弗拉基米尔·杜波维克(Volodymyr Dubovyk)是乌克兰敖德萨的梅奇尼科夫国立大学(Mechnikov National 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副教授,他告诉美国之音,泽连斯基应该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畅通。他说,虽然乌克兰人对北京与莫斯科越来越近的关系很不满,虽然这种想法也可能很天真,但乌克兰依然希望北京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阻止普京的进一步行动。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两名学者帕特里夏·金(Patricia M. Kim)和迈克尔·欧汉龙(Michael O’Hanlon)星期天在国会山报上撰文说,中国继续避免向俄罗斯提供重大武器装备以及继续劝阻俄罗斯将战争升级与西方的利益重合。这些利益重合点应该被视为与北京合作,帮助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基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习近平可能会在私底下告诉普京,现在确实是结束这场愚蠢冲突的时候了,即使这需要莫斯科缩减其核心目标。
在乌克兰总统新闻办公室提供的视频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022年3月20日星期日凌晨在乌克兰基辅发表讲话。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日前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质疑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前苏联国家的主权,这是在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一些世界领导人期待中国帮助斡旋乌克兰和平后发生的。卢沙野这番言辞令外界再次质疑中国斡旋俄乌和平的努力。
俄乌战争爆发一年多,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仍然没有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而泽连斯基到现在也没有放弃与中国对话的可能。乌克兰为何对中国还有期待?中国在乌克兰的和平中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卢沙野令中国斡旋努力再遭质疑
卢沙野4月21日接受法国LCI新闻台访问,在被问到克里米亚是否属于乌克兰时,卢沙野说:“不一定,取决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在被提醒根据国际法,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后,卢沙野却表示,“根据国际法,这些前苏联国家没有有效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以具体化他们的主权国家地位。”
卢沙野的这番话在欧洲引起强烈不满。法国、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纷纷要求中国说清楚。摩尔多瓦和欧盟官员也回击了卢沙野的话。虽然中国外交部星期一(4月24日)作出澄清,称中国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损害已经造成。
立陶宛外交部长加布里埃柳斯·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认为这番话令人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缺乏信心。他星期六在推特上写道:“如果有人依然想知道为什么波罗的海国家不信任中国会‘促成乌克兰的和平’,这里有一位中国大使辩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我们国家的边界没有法律依据。”
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星期天谴责卢沙野的评论很“荒谬”。他说,所有前苏联国家的地位“载于国际法中”……“听到一个谨慎看待自身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的代表说了荒谬版的‘克里米亚史’,感觉很奇怪”。如果你真的想扮演重要政治角色,就不要学舌俄罗斯人的宣传。”
中俄特殊关系曾令人期待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不仅“鹦鹉学舌”照搬俄罗斯人的宣传,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反指责北约应该为乌克兰战争负责,且一直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经贸和军事合作关系。两国领导人还进行多次的面谈或是视频对话。中国领导人习近平3月访问俄罗斯时,不仅与普京重申伙伴关系,还表示要与俄罗斯一起推动百年未遇的国际变局。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上星期出访俄罗斯时甚至赞扬普京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尽管如此,中国一直宣称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是“中立的”。为了打造“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形象”,中国还表示要为促成乌克兰的和平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甚至在2月份推出了一份和平的计划。这份计划既没有谴责俄罗斯,要求俄军撤退,也没有对俄罗斯进行问责。
也因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以及俄罗斯对中国的进一步依赖,一些人相信对中国有能力说服俄罗斯停战,其中就包括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马克龙近日在访问中国时对习近平说:“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破坏了稳定…我祈望您能让俄罗斯恢复理性,让所有人坐在谈判桌前”。
马克龙坚信,在西方与俄罗斯敌对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选择”,中国可以利用其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使其“向好或者向坏”。因此,要尽可能去动员北京,向积极的一面发展。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相信中国是唯一对俄罗斯有影响力的国家,他也一直试图赢得中国的支持。在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关于乌克兰战争的立场文件缺乏实质内容时,他一再提及中国曾声明尊重领土完整。他还表示,他相信中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他说,他随时等待习近平的电话,他甚至邀请习近平访问乌克兰。
3月底,在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曾有报道说,习近平有意在访俄后与泽连斯基通话。4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访问北京后曾表示,习近平告诉她,自己愿意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与泽连斯基对话。但两人至今没有通过电话。两人上一次通电话还是在一年多前,俄罗斯入侵乌克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乌克兰裔非常驻高级研究员薄思超(Michael Bociurkiw)告诉美国之音说,他相信泽连斯基这么做是因为他不希望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获得和平的机会,而中国对俄罗斯有影响力。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如果说除了土耳其还有哪个国家对普京有影响力的话,那就是中国。在那次访问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习近平在(中俄)关系中占据上风,他是有权做决定的那个。俄罗斯处于次要位置。如果泽连斯基能够为中国向普京施压提供一个很好的理由,那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弗拉基米尔·杜波维克(Volodymyr Dubovyk)是乌克兰敖德萨的梅奇尼科夫国立大学(Mechnikov National 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副教授,他告诉美国之音,泽连斯基应该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畅通。他说,虽然乌克兰人对北京与莫斯科越来越近的关系很不满,虽然这种想法也可能很天真,但乌克兰依然希望北京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阻止普京的进一步行动。
“如果有任何俄罗斯以外的力量能真正促使普京停止暴力,停止战争的话,这个力量最有可能是北京。”
习泽通话近期不太可能发生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刘亚伟4月19日在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一场有关乌克兰战争的研讨会上说,中国真的希望斡旋乌克兰和平,但是,目前的情况下,习近平打电话给泽连斯基的可能性为零。
“如果你要打电话,就需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我认为如果中国要根据其十二点立场来进行调解,中国应该会说,让我们停火,然后找到政治解决方案。这不是乌克兰现在想要看到的。因为如果你宣布停火,那么克里米亚仍然被占领,顿巴斯和其他地区仍然被占领。因此,除非泽连斯基和中国能够就中国接下来如何调解以及希望中国做什么达成某种共识,否则那通电话不会发生。”
美国和西方批评中国的十二点立场会帮助俄罗斯“锁住”其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俄罗斯现在占领了将近20%的乌克兰领土。乌克兰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接受任何让俄罗斯控制乌克兰土地的协议。基辅的要求包括俄罗斯完全撤出乌克兰1991年的边界,进行战争赔款,以战争罪起诉俄罗斯领导层,以及获得持久的安全保证—成为北约成员—来阻止俄罗斯未来的侵略。
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雅科星期六在推特上的一番话也证明中国的和平立场不太可能被乌克兰接受。
他写道,“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当有人谈论‘和平解决’时,乌克兰只听到‘投降、停止抵抗、遵守俄罗斯的最后通牒’。经过423天的血腥战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俄罗斯联邦发动的人为灭绝战争,而不是神话般的‘冲突’。没有‘和解’的余地。”
北京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敖德萨梅奇尼科夫国立大学的杜波维克认为,如果中国愿意的话,中国是可以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他期待习近平和泽连斯基的通话,“一通短短的电话,又不会对他造成任何损害”。不过他强调,如果北京跨越乌克兰“红线”,向俄罗斯提供武器,那将会改变一切。
“是的,这会改变一切,不仅影响泽连斯基能否接触北京,是否愿意接触北京,也包括乌克兰人看待中国的立场。”
中国外长秦刚4月14日与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会谈后曾表示,中国不会向俄乌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并称中国将依法依规管理、控制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秦刚是公开作出中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军援保证的中国政府最高级别官员。此前,西方曾对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表示担忧。
乌克兰驻英国大使瓦季姆·普里斯泰科(Vadym Prystaiko)4月20日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采访时说,虽然北京的亲俄罗斯的“中立”令乌克兰沮丧,但是,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目前对乌克兰已经“足够”。
报道援引普里斯泰科的话说:“我们在批评他们,但坦率地说,我们很高兴他们采取了他们所采取的立场。俄罗斯人可以声称他们是伟大的合作伙伴和其他一切。但那是什么?我知道(俄罗斯)人民等不到任何证据。伟大的领导人已经说过了,这就足够了。”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两名学者帕特里夏·金(Patricia M. Kim)和迈克尔·欧汉龙(Michael O’Hanlon)星期天在国会山报上撰文说,中国继续避免向俄罗斯提供重大武器装备以及继续劝阻俄罗斯将战争升级与西方的利益重合。这些利益重合点应该被视为与北京合作,帮助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基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习近平可能会在私底下告诉普京,现在确实是结束这场愚蠢冲突的时候了,即使这需要莫斯科缩减其核心目标。
不过两位学者也说,这一切都不能保证一定会发生,而且无论如何,真正促成一个有意义的俄乌和平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