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国际化!美国100%关税,打得死中国电动车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5月17日 10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77593 阅读
21 评论
虎嗅网

中国汽车的国际化道路,快要走到2.0时代了。

当地时间5月14号,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征收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

而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以确定是否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过十几年的超高速发展,正当各家中国车企要启动出海之路、让全球市场认识中国电动汽车的时候,却遭到了空前的关税压力,而这份压力恰好来自欧洲、美国两大全球最成熟的汽车市场。

对美国、欧盟的关税大棒,中国电动车出海有哪些对策?

美国市场影响有限,欧洲或加速建厂/合资

谈到美国市场时,老周(某自主品牌派驻墨西哥分公司总经理)对虎嗅汽车表示:

1、中国汽车出海目前以油车为主,电车的份额还没那么大。

2、整车出口现阶段还是以俄罗斯、南美、中东、东南亚市场为主。除了Polestar外,没有多少中国制造的乘用车出口到美国去。

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自己就占据了过半的份额,欧洲百分之三十,北美一共也就百分之十几的份额,所以影响有限。

而在谈到对欧洲市场的影响时,老李(某自主品牌派驻欧洲分公司总经理)告诉笔者:很多车企的国际公司,现阶段都更像是一个贸易公司。这样的底层逻辑就决定了,公司一般不会主动开展重资产投资,而是以出口为主。

欧盟可能会像美国一样跟进关税,但应该不会把关税拉到那么高。如果CKD(Completely Knock Down,散装件出口)方式行不通的话,这次事件或许会间接加快在当地建厂的进度。

图片来源:零跑

但他也认为: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的方式,或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零跑这样的中国车企发挥电子电气技术优势,Stellantis则可以利用自己在欧洲的制造基地和销售网点,让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的道路,减少阻力。

丰田当年一样经历过贸易摩擦

中国电动汽车面临的贸易摩擦,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丰田也经历过一遍。

关税压力下,他们没被打趴下,反倒一跃成了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把业务拓展到了100多个国家。

丰田的出海成长路径,对于当下的中国汽车品牌,未必100%适用,但一定具备参考价值。他们分别经历了1.0 出口阶段;2.0 合资阶段;3.0 全体系出海阶段。

二战过后,丰田通过自营销售网点出口、贸易合作伙伴出口等方式,逐渐向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国际市场出口经济型轿车。这就是丰田出海业务的1.0版本:出口贸易主导战略。

日本本土劳动力价格低,人也能吃苦,借助生产体系的进步,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再碰上石油危机这样的天赐良机,日系车借助排量小、更省油的优势,陆续打开了国际市场大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和今天中国电动汽车面临的关税压力类似,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宣布要对丰田实行出口限制配额政策。为了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也为了突破配额限制,丰田又把出海业务调整到了2.0版本:尝试与本土品牌合资建厂的战略。

1985年之后,丰田开始直接投资,在美国与通用汽车合资建厂。既在美国生产汽车,也为美国创造就业、贡献税收,还把丰田的精益生产融入进去。

转移成熟技术、利用当地资源,让海外业务发展速度,从绿皮车切换到了高铁。

再之后,针对特定市场,丰田开始设立本土研发机构,打通经营战略-技术研发-产品企划-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售后维保,全部业务链条。3.0版本的国际业务战略,奠定了丰田在全球汽车巨头中的地位。

今天中美之间的故事当然跟当年美日故事大不相同,但丰田越挫越勇的故事,或许也会启发不少中国车企。

国际化车企要经历完整经济周期

笔者曾经在某头部新造车品牌,做过一年半的欧洲市场。深知中国车企想要迈进一个成熟的海外市场,有多艰难。

技术和产品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当地法律法规的研究、对于用户习惯的理解,如何解决认证、仓储、物流、售后配件与充电补能服务,又如何打造出既适应当地文化、又能和中国企业接轨的人才组织。

没有这些体系化能力的支撑,中国车企想要在陌生的海外市场,同时对外传递品牌力和产品力,就像NBA新秀墙一样,碰壁是大概率事件。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于极氪阿姆斯特丹门店

以上只是术的层面。在道的层面上,一家车企想要真正走上国际化赛道,需要提升的维度则更多。

李斌有次在接受采访时,关于出海话题,说过这样一个观点:永远不要有征服者的心态。我们虽然很自豪,但没有“我比你强”的这个概念。

这一点,笔者在和海外合作伙伴打交道中,深有体会。狼性、内卷、零和博弈,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司空见惯,就连加班错过孩子出生、连续四次阳依然奋战在岗位上这种言论,都能出现在某品牌的发布会上。

但这种现实主义叙事,如果放在海外市场,很大程度上只会招来强烈抵触。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话题为什么存在?意义就在于此。

回首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史,真正国际化车企一定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今年春节的时候,笔者带家人去斯图加特参观了奔驰博物馆,馆内有一面墙,记录了汽车发明者的成长史。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于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记录了奔驰的全球化历程

一战、二战、贸易战、冷战、经济危机、石油危机、苏联解体、东西德分裂又合并。奔驰数次面临危机,但最后还是顽强活了下来。

而在中国车企飞速发展的年代,不仅是和平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加入WTO的背景下,难得的经济上行周期。中国电动汽车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百年品牌,终究还是太年轻、经历的波折太少。

这次的关税事件,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只是中国车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注脚。

p
push
1 楼
笑死,相当于中国对f22征收10000%关税,不够还能在加😂
G
GLOCK19A
2 楼
可以打死自己这款产品的未来。 终归时汽车,要上路, 不然等同开辟一条财路这个产品上岸, 绕开政府税务。 也叫走私。
a
ares333
3 楼
打个屁,中国2023出口到美国的电动车大约只在占美国总进口车的1%,量非常小。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根本不是两国贸易的重点关注!
S
Stellung
4 楼
美国先得扩大中国电车进口量,至少三成美国市场,哈哈
n
nmhan
5 楼
肯定能打死 [1评]
斯文的地主
6 楼
可怜的美国 何曾想到衰败的如此之快! . 海外华人强调: 收拾美国畜生要小火炖煮 慢慢熬! 你要一下子大火烫 美国畜生要大叫的,美国畜生要发疯的,要慢慢小火烹! 等反应过来了 已经来不及了 哈哈哈哈哈 哈哈 . 中国的崛起 那都是踩着美国畜生的脑袋上去的! . 要享受解放台湾全过程! 我们都是在美国 日本定居的华人,看着台湾被解放 是种享受! . . .
不得有空格
7 楼
哈哈哈哈 37年前美国老粉红U型锁在国会大厦门口怒砸东芝收音机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a
aowu
8 楼
你妈可能先死
h
hho0we9m
9 楼
中国一年出口美国一万多辆EV去美国,对中国汽车行业没有任何分量。几个厂商已经明确不打算进入美国市场了 LOL 除非美国能让全球南方国家都抵制中国汽车,还有它的需要中国市场的德国法国日本小伙伴也要抵制 LMAO 不然怎么打?中国不是日本,德国和欧盟,随便被霉国收拾 LOL
z
zk19boy
10 楼
又帮中国做广告。。。
L
Linya_
11 楼
别说中国电车了,中国油车我都在美国没见过几辆
l
laolaofo
12 楼
哈哈哈,美国还有什么招,继续。一个行将就木的来人,爬都爬不动了,你给后面扔再多香蕉皮也没用,后面照样追上来踩着你的尸体超越
a
auwo你Ma被我操死了
13 楼
快回家看看吧,你妈被我操死了。
崩世光景
14 楼
你他妈二逼吧,在你妈体内射精
崩世光景
15 楼
我操什么仇,名字都改了
b
brucesui
16 楼
我在美国只见过中国产的电动摩托车
恶意灌水1
17 楼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占领墨西哥市场,然后墨西哥组装,从墨西哥进口,以后看看墨西哥会生产电动车,以后肯定会有美国特供版,名字都改了。
吃斋念佛大灰狼
18 楼
到目前为止中国向美国出口了2217辆电动汽车。
m
mike3
19 楼
中共电动车永远进不了美国!
郑长仁
20 楼
有美帝捣乱,我们困难一阵子;等我们反制,美帝困难一辈子!
g
gdby
21 楼
你爱死不死,就是不要来美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