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新冠危重患者特征研究发布 这类人风险更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26日 0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7436 阅读
12 评论
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了解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于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至关重要。当地时间2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机构在《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了一项针对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研究显示,年龄大于65岁且患有基础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老年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这项研究涉及的52名危重症患者患者中,32名(61.5%)在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28天内死亡。死亡患者从入住ICU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7天。研究还指出,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有更高的病危或死亡风险。

上述研究题为《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临床病程与结果: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ARS-CoV-2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single-centered,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tudy)。责任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尚游。作者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舒化青、刘宏、邹晓静、袁世荧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余追等人。

研究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除该院感染的医护人员外,所有病人均从其他医院转院而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临时指南,研究人员对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26日期间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且属于危重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危重症患者被定义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且需要机械通气或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2)超过60%的患者。

研究人员分析了这段时间内,院内所有经实验室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电子病历、护理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学检查和入院数据。研究人员在2020年2月9日重新确认了患者的生存状态。

图1:研究流程图

多数危重症患者出现器官功能受损

论文显示,截至2020年1月26日,武汉金银谭医院共收治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10例,658例(93%)被认为不符合研究要求,3例患者入院后立即发生心脏骤停。最终有52名(7%)危重症患者被纳入本研究。

52名危重症患者均为武汉市居民,从其他医院转院至金银潭医院。平均年龄为59.7岁,27人(52%)大于60岁,男性患者35例(67%)。17例(33%)患者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10例(19%)患者曾接触过确诊或高度疑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21例患者有慢性疾病(40%),其中脑血管疾病7例(13.5%),均在28天内死亡。所有患者胸部x线片均见双侧浸润。

图2: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特征统计,含年龄、性别、暴露史、慢性疾病等

上述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98%)、咳嗽(77%)和呼吸困难(63.5%)。其中6位患者(11%)在出现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的症状后2至8天才开始发热。从症状出现到放射学确诊为肺炎的中位时间是5天。从症状出现到入住ICU的中位时间为9.5天。

多数患者出现器官功能受损,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67%),急性肾损伤15例(29%),心脏损伤12例(23%),肝功能不全15例(29%)和气胸1例(2%)。医院获得性感染在7名(13.5%)患者中出现。

图3: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肺炎的症状、基础疾病及治疗

61.5%危重症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

33名(63.5%)患者接受高流量鼻导管治疗,37名(71%)接受机械通气,6名(11.5%)进行了俯卧位通气,6名(11.5%)运用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9名(17%)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和18名(35%)进行血管收缩治疗。23名(44%)患者接受了抗病毒疗法,49名(94%)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30名(58%)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8名(35%)患者接受奥司他韦的治疗,14名(27%)接受更昔洛韦治疗,7名(13.5%)患者接受洛匹那韦治疗。

图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存活率

在52名危重症患者中,32名(61.5%)在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从入住ICU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7天。与生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生前更容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更可能接受机械通气。37例(81%)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在28天内去世。

与生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平均年龄更大(64.6岁比51.9岁),更有可能同时患有慢性疾病(53%比20%)。

在20名生存患者中,有8名患者已经出院。三名患者在28天时仍在进行有创通气,一名患者在进行ECMO。1例采用无创通气,2例采用高流量鼻导管,6例采用普通鼻导管。

论文讨论环节指出,这是首份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特征的研究。在之前发表的三项针对重症患者的研究中,患者数量太少,无法总结患者特征和死亡率。

论文作者表示,病毒性重症肺炎的病理基础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男性和老年人(65岁以上)比女性或年轻人更容易发生ARDS。因此,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28天的死亡率接近于严重ARDS的死亡率(50%)是合理的。他们认为,随着临床治疗能力的提高,预计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将下降。

此外,作者强调,发热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发热现象。研究中,6名患者在发病时未出现发热(11.5%),在2至8天后才见发热症状。发热症状的延迟阻碍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识别。

论文总结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高。年龄大于65岁且患有基础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老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新增死亡病例近10天最低 武汉的转折到了吗?重症医学专家解答

2月24日武汉新增死亡病例56例,较前日下降一半。这是偶然的一天,还是一个重要的转变?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疗有什么进展?24日的《新闻1+1》,白岩松对话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

Q:武汉新增死亡病例近10天来最低,意味着什么?是一个转折吗?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

谨慎地认为这是一个转变。开始时候压力非常大,现在病死人数在下降,是前一段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发挥效果。首先集中收治重症病人,现在地方医院有10家定点收治重症病人的医院近八千张床位,今天(25日)还有近一千张空床,已经达到“床等人”的状态。第二,从2月初,大量国家医疗队抵达武汉,使武汉的治疗水平达到国家医疗救治水平。同时,治疗路径越来越清晰,治疗规范越来越落实,总体来看,可以谨慎乐观地说,重症病人的救治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效果逐渐得到显现。

Q:重症比例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

从2月初开始,医疗资源从比较紧张变得逐渐充分,病人能够从社区、家庭到医院里,得到充分及时的救治。因为治疗更加及时,重症病人的比例就有所下降。

当然也跟另一方面有关,对于传染性疾病来讲,它本身病毒性疾病有一些特点,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病人往下传,其实它的毒力可能在下降,这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Q:重症率是否有信心进一步下降?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

现在看来最近还是比较有信心,首先医疗资源越来越充分,集全国的医疗力量在武汉,比如说重症10%医务人员已经在湖北,整个治疗变得越来越规范。整个治疗关口往前移,普通病人得到更及时的治疗,变成重症的就变少了,重症病人呼吸治疗更及时,变成危重症的就更少了。治疗理念从单器官转成多器官,使整体治疗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一系列认识的进步,治疗的进步,都有可能使重症比例下降,治疗成功率有所提高。

c
carmensandiego
1 楼
“传染性疾病来讲,它本身病毒性疾病有一些特点,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病人往下传,其实它的毒力可能在下降” 课本里就是这么说的,本质上就是高毒力的毒株的host都死的差不多了或者好了,剩下的就都是低毒和中毒毒性的病毒出来传染;最牛逼的病毒往往没那么持久,持久的都是那些怂的;
y
yhgfire
2 楼
目前看只有中国把病毒按在一个区域猛打
仓颉
3 楼
m
myoyster
4 楼
四十下都沒事,那兩個29嵗一男一女還有34嵗李文亮這三個醫生不是太異常太冤了嗎
楚天千里秋无际
5 楼
好,纵火犯点的火终于慢慢地烧到他们自己头上。他们还以为烧了几个地方什么中国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就不会烧到他们自己头上。最终将烧遍整个世界! 如果你美国人不爆发,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你美国人干的,如果爆发了,那就更好,首先你美国人也尝尝这个滋味。再则,大家就更加疑惑到底这是谁干的??????!??!!??! 然后人们就必须追踪这病毒的起源和病毒的本身,揭开这病毒的真相! 到底是中国人制造的,还是你美国人制造的。事情越大,人们追求真相的愿望就越强烈!!!
q
qr1973
6 楼
这些危重症病人,一个也没有吃中药,从文章中来看。后期上了中药,死亡率下降。
C
Cuisiner
7 楼
人的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毒性一代更比一代
s
slimane
8 楼
绝大多数的病都是年纪大有基础病的容易加重甚至死亡,这种常识还需要发表狗屁文章。
g
guci886
9 楼
简单通俗易懂 所以隔离的最大意义是降低病毒的毒性 而不是彻底隔绝病毒 因为现在的趋势来看长久共存是避免不了的
g
gamma
10 楼
他们都不吃野味蝙蝠海鲜。
m
myoyster
11 楼
武漢新冠病毒傳染力強,是sars二十倍,沒人有免疫力,這次正好碰到寒假所以沒有在學校傳開。隔離阻斷人傳人鏈條,跟毒性降低沒關係。想方設法爭取時間等疫苗研製成功一勞永逸。
m
mangotree
12 楼
这份报告应该发给石正丽啊,让她再把自己的论文夯实一下,加点后续的跟踪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