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压下的武汉社区:老人高烧死在家里后.....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29日 13点24分 PT
  返回列表
51241 阅读
29 评论
财经新闻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10点,社区一位82岁的疑似患者老人高烧去世,死者家属打电话要求社区处理遗体。疑似病患死亡,必须要经过深度消杀,殡仪馆才同意搬运遗体。社区书记郑玲当天晚上不停打电话给防疫部门、疾控中心、社区卫生院,电话要么占线,要么接通后说向上面反映,然后没了消息。

本文由财新网授权腾讯新闻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财新网】(记者 萧辉)

1月26日,仅戴一个普通口罩的社区工作者张莉带着两名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医务人员,在居民楼下等一对发烧的老年夫妻,准备送医。

当天上午,一名64岁的老人到社区服务站登记求助,他自1月17日开始发烧,到医院拍CT显示双肺感染,由于床位不足,医院只给打针,无法收治入院。1月23日武汉封城公共交通不便,老人没再去医院,呆在家里,到大年初二这天,夫妻俩一个发烧38度,一个发烧38.5度,向社区求救安排车去医院。

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第一号通告“封城令”下,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1月25日第九号通告又宣布,自1月26日0时始,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中心城区区域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发热和疑似新冠病患看病出行成了一个大难题。根据1月24日的第八号通告,全市紧急征招6000台巡游和网约出租车,作为应急用车分配给中心城区1159个社区,由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使用,供社区居民提供上门送菜、送药、送餐服务;发热疾病患者原则上只能通过卫生防疫部门专业交通工具运送,紧急情况确需应急车辆运送的,社区应立即报区卫生防疫部门为驾驶员采取必须的隔离防护措施。

社区书记也找不到救护车,打了三个小时电话,终于从别的社区卫生站借到一辆。张莉负责对接疑似病患和医疗人员,她仅有一个口罩,而且是喷洒酒精后重复使用的。“社区服务站这样的口罩马上就没了,更不用提防护服和护目镜。”张莉告诉财新记者,当她和全副武装的医疗人员站在一起接疑似病患,她觉得自己在“裸奔”。

张莉是武汉青山区某社区的网格员,她负责的网格内有900余户居民。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张莉的首要任务是对管辖网格内的住户进行发热情况排查。除夕那天,她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排查情况,戴的就是这个普通口罩。

1月26日晚,张莉觉得喉咙疼,量体温37.5,她把当天所有的衣服清洗消毒,和家人隔离。张莉说,她对新冠病毒的了解都是从网络上学来的,并不比普通居民了解得更多。

张莉把她和医疗服务员同框的照片发到社区工作者群,引发社区工作者悲鸣。“我们在基层直接面对居民,处理各种紧急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接触感染病毒了。”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除了医院,社区是另一个不见硝烟的主战场,目前仍然有不少疑似患者和潜伏期而不自知的病人没有收治住院,散落在社区各个角落里。如何追踪防控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也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一环。

在1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重点谈到了社区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包括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实行地毯式追踪网格化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多次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落实分级分类筛查的会议也都强调,要强化社区网格化防控措施,加强入户排查和流动人员登记,做好发热人员排查、诊断。

国家卫建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1月28日接受采访时指出,早发现、早隔离是应对传染病疫情最原始但也最有效的两条,而社区医疗和疾控工作,事关“内防扩散”的及早隔离,与疑似病患及早发现送医救治的大局。但财新记者在武汉多个社区调查了解到,社区工作站防护物资普遍紧缺,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

“政府说了居民有困难找社区,但社区缺少物资,缺少人手,我们也很无奈。”江岸区某社区书记郑玲告诉财新记者。

郑玲管辖的社区组织相当严密,社区23名工作人员,登记住户2000余户,划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员管200多户。郑玲介绍说,网格员对自己管理的户数情况基本了如指掌,组建微信群,发布通知,帮助居民办理低保、养老等等,社区工作一直有条不紊。“1月21日气氛突然变了。渐浓的年味突然被消毒水的刺激味道取代。街道下发给社区通知,要求全力做好疫情排查工作,同时还要兼顾社区稳定,照顾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

1月23日武汉封城,公共交通停止,1月26日,市内交通禁行,居民基本都呆在家里。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应对的事务变得无比庞杂起来。

孤寡老人家里生活物资供应不上,工作人员要负责帮老人买水、买车;一名尿毒症患者要去医院透析,社区要安排车……街道给社区配备了四辆出租车,用来困难群众的紧急情况。 “这些都还不难,最头疼的是如何处置发热和疑似新冠病患。”街道要求社区工作人员要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排查发热患者的情况,早晚两次汇报居民发热情况。然而,没有护目镜,没有防护服,社区工作者仅戴一个口罩就入户排查。

统计结果显示,郑玲的社区里有17名发热疑似病患,死亡两人。“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大家心里恐慌。”两名社区工作者出现发烧现象后,郑玲不敢再让工作人员入户排查,改为每天电话了解相关情况。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10点,社区一位82岁的疑似患者老人高烧去世,死者家属打电话要求社区处理遗体。疑似病患死亡,必须要经过深度消杀,殡仪馆才同意搬运遗体。郑玲当天晚上不停打电话给防疫部门、疾控中心、社区卫生院,电话要么占线,要么接通后说向上面反映,然后没了消息。

1月26日早上,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声称再不处理就要把遗体抬到社区服务中心。郑玲又打了一上午电话给民政局、卫生局等各个部门反复沟通,到中午12点,社区卫生院才来给遗体消毒,然后殡仪馆来车拉走遗体。

死者家属认为社区处理太慢,打了投诉电话。“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头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也不知道要找哪些部门,给各部门打电话得到的回复一头雾水。”郑玲觉得有点委屈,“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直接接触,居民只会把气撒在我们头上”。

同样物资短缺和超负荷工作的还有社区卫生院。1月24日,武汉市抗疫指挥部七号通告称,为解决发热病人筛选、分类和救治,社区收集发热病人信息后,报社区卫生院对病人进行筛选分类,初筛后不需要前往发热门诊的,社区落实在家观察,需要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的,重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医疗救治组送达发热门诊。

基层社区卫生院要对居民进行发热初筛,基层医生要直面疑似患者,但他们的医疗物资同样紧缺。1月27日,财新记者走访江岸区宝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看到两名医护人员仅戴着口罩,没有护目镜和防护衣。

该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杨庆红说,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名工作人员,只有一套防护服,用紫外线照射反复使用,谁接诊疑似病患谁穿。医生头戴的一次性帽子是反复使用,库存的口罩也马上要用完了。幸好当天快下班的时候,他们领到了35套防护服和一批口罩,但也得省着用。

杨庆红说,1月27日他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出诊,看了100名病人,其中30多位发烧患者,2例疑似重症患者,转诊去了发热门诊。

“维护社区稳定是我们的职责,无怨无悔,但我们也是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没有资源,冲锋在第一线,希望我们的安全能有所保障。”郑玲说。

社区工作者的困境也引起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财新记者了解到,1月27日,武汉志愿者上门送了3000个口罩给郑玲所在的社区。郑玲留下200个口罩,把2800个口罩分给周边的14个社区。

K
KINGTIE
1 楼
中国服务社区这些大妈大姐,很多真的是真心热心不怕死的。
s
st1025
2 楼
政府荒腔走板。封城貌似没有错,但是毫无配套措施。纳税人养了一群吃白饭的
g
gameon
3 楼
就一个字可以形容现在的武汉,"乱"。 可能危害整个小区的毒源不赶紧处理,大批的医护人员却忙着给那些发烧的人量体温?
B
BYM
4 楼
制度优势,说封就封,不管城里百姓死活,只有中国做得到
说一说2
5 楼
+博士当政,还能指望啥?
p
pants
6 楼
造谣烂裤裆,断子绝孙
a
anchoret98
7 楼
武漢那個網吧蛋市長說封城是他拍板決定的,“功勞”都是他一個人的,別人都別搶哦。
清如许1
8 楼
难道pants是开裆的?
弟兄
9 楼
这家人都不在家?
过滤词
10 楼
习近平28日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对于这一次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一直是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阿米高
11 楼
习近平没到清华上课,仅凭一篇论文就拿到博士。后被查出那篇论文是习的女下属刘慧宇代笔的。当时清华书记是陈希,他给习戴上博士帽,习当主席后给陈乌纱帽(中组部长)。 从网上查到,1966年出生的刘慧宇,后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从厦门大学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过数十篇研究论文,出版多部着作”。 锺祖康的结论是,刘慧宇是学术科班出身,“当时以其学术专长帮了习近平一把,但在处理自己的着作时,在把文字搬来搬去时,对自己曾为他人做枪手代写的文字失去警觉性,以为还是自己的。” 习近平的博士论文本身跟“法学、法律”毫不相干。习近平当上“政治局常委”后列出的简历说他是“法学博士”,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 这是个什么“专业”?怎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就楞是读出个“法学博士”?难怪中国没有言论和思想自由,因为“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是“法”了! 习近平不是写作出身,也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当年他是靠担任副总理和人大副委员长的高官父亲习仲勋的权势,得以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工农兵学员),而且学的是化学工程专业。但在短短四年期间,还是主持福建这样一个大省的繁忙工作期间,竟然出版这么多“学术着作”和“论文”,这能是真的吗?
S
Snowflower11
12 楼
现在是国内事件1月30号,在24号时,微信把国外华人捐的的物资包括口罩、眼镜、防护衣的信息网封了还是不再滚动下去了,听说时暂时不接受境外资助,当时觉得这个国家的管理者真的很烂、很低能、还死要面子,不过老百姓的死活,只顾他自己的脸面,中国人21世纪了,还在死要面子,不过生命危险。
L
Lodestar
13 楼
患者家属貌似 啥也没干
C
CR2019
14 楼
财新报告的事件发生概率不低。在发病率很高的情况下,看病太难了。社区哪有像样的资源啊
猪年行运
15 楼
到处都是这样的电话,太多了,根本处理不了。所以公布的数据,后面加多少个零都不会多。
m
mirror1
16 楼
疫情过后 不要开 庆功会 授奖会 应当开 反思会 追责会
e
eyeyama
17 楼
中国的所有部门都应该分立自成一个自我管辖有权管理的部门。这次病毒事件把所有没有效率的环节全部暴露出来。
俺是农民
18 楼
原本也是流感高发季节,82岁老人什么原因发高烧都危险,不过这个病毒一闹,普通的流感也难以得到及时救治了,因为你先要排除不是这个病毒,才有人敢给你看病。其实检测流感要比检测这种病毒容易的多,流感检测很成熟,只需要半个小时,而 DNA 检测需要更多的是科技人员,而不是医护人员,耗时也长,而病人需要的是更多的医护人员,这些在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都是比较大的问题。
z
z老蔫_北美
19 楼
还是条件不足为主。
k
kokuhorose
20 楼
没收治、没确诊、没统计。 不知道武汉还有多少这样的悲剧……
a
apache2000
21 楼
获得名誉学位的人都没去上过课。比如俺区的社区学校受予克林顿名誉学位,他也没来上一天课。
路过地球
22 楼
所有城市都储备突发疫情或灾难的设施和护具不太可能,但可以建立国家储备。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按既定方案把储备几个小时内送到相应城市。包括应急食品、衣物、药品、呼吸机、防护服等。相应操作流程也应规范化,怎么防控,怎么筛查,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尸体处理,等等。 按说军队应该有相应训练和物资,遇到重大灾难和疫情应自动转为民用。
简单得很
23 楼
在这种特殊紧急情况解放军的防生化部队干什么去了?
小米干饭
24 楼
看来这段时间许多流行的谣言有一定的可信度。
小米干饭
25 楼
简单得很 发表评论于 2020-01-29 11:17:44在这种特殊紧急情况解放军的防生化部队干什么去了? ============= 我也奇怪。 武汉可是有重兵驻扎的。
蘸墨水
26 楼
pants 发表评论于 2020-01-29 08:09:05 造谣烂裤裆,断子绝孙 ---------------------------- 疫情重压下的武汉社区:老人高烧死在家里之后 (腾讯网) https://new.qq.com/omn/TWF20200/TWF2020012900473200.html
蘸墨水
27 楼
z老蔫_北美 发表评论于 2020-01-29 09:17:33 还是条件不足为主。 -------------------------- 那红十字会截留民间捐赠物质,勒索捐赠人的手续费呢~~~
D
Doctor11
28 楼
BYM 发表评论于 2020-01-29 08:00:46 制度优势,说封就封,不管城里百姓死活,只有中国做得到 ——- +1000 污毛狗助纣为虐当断子绝孙!
w
wx3000
29 楼
各种悲剧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