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在邯郸的河北工程大学,一名学生正在准备202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系统的胜利,证明后者已经与美国的教育系统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
DeepSeek是一家震惊人工智能界的中国初创公司,该公司创始人称,其背后的核心开发人员和科学家团队都曾就读于中国的大学。这与许多中国科技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们通常都会寻求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人才。
中国网民对美国人的震惊反应津津乐道,一些人指出,中国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科学博士。一篇博文的标题写道:“DeepSeek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教育绝对牛”。
来自海外的赞誉也纷至沓来。通讯平台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上个月表示,中国学校的激烈竞争助长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他在网上写道:“如果美国不改革教育体系,就有可能把科技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
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是的,中国在教育,特别是科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有助于培养大量人才,这对中国到2023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导者这一雄心至关重要。
但在课堂之外,这些毕业生还必须面对各种障碍,其中包括严苛的企业文化和执政党共产党不可预测的政策。在现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领导下,共产党强调的是控制而非经济增长,并不惜打击其认为影响力过大的科技公司。
DeepSeek之所以能够躲过这些压力,部分原因是它保持了低调,其创始人宣布致力于知识探索,而不是急功近利。但它还能这样坚持多久有待观察。
“中国有很多年轻、有活力、有才华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陈怡然说。“制约因素其实来自其他方面。”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教育系统的实力与国家的全球地位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入了巨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曾经非常少,但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14倍多。中国多所大学现在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尽管如此,几十年来,中国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都去了国外,而且很多都留在了那里。
从某些指标来看,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
2023年,中国顶尖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过去20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20年,中国培养的STEM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四倍多。根据芝加哥研究中国的智库MacroPolo的研究,自2018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增加了2300多个本科专业。
MacroPolo发现,到2022年,全球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的本科院校,而来自美国本科院校的研究人员仅占约18%。虽然这些顶尖研究人员大部分仍在美国工作,但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工作。
“过去几年培养出了这么多人才。他们得有地方去,”MacroPolo的创始人马旸说。
华盛顿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大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某些领域的中国学生获得美国签证的难度。
“如果他们无法出国,他们就会创办一些公司”,或者为中国公司工作,马旸说。
有人批评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侧重应试,扼杀了创造力和创新力。马旸承认,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并非每个项目都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但中国的顶尖学校,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DeepSeek的许多员工都曾在那里学习。
悉尼科技大学研究中国创新教授的教授玛丽娜·张(音)表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政府促进了学术界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它向研究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并鼓励学术界为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做出贡献。
然而,政府参与也是中国创新面临的最大潜在威胁之一。
目前,北京对人工智能行业暂且给予厚待。但在2020年,中国政府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等大公司的控制力太弱,对中国科技行业发起了为期数年的全面打压。(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从之前专注投机性交易转向人工智能,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另一项对投机性交易领域的打击行动。)
随之而来的科技公司裁员以及该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令这个曾经吸引许多中国顶尖学生的行业不再具备从前的吸引力。相反,数量创纪录的年轻人选择去竞争工资低但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工作。
香港大学研究中国科技创业的教授王彦波(音)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受到人才流失的影响,部分原因是它得到了政治上的认可。他预计,在年轻人的推动下,中国很快会出现更多成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但他还说,如果北京近年来对大型科技公司更宽松一点的话,不知道中国的人工智能格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中国长期的人工智能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它的STEM教育体系,还取决于它对私人投资者、企业家和营利性公司的处理方式。”
去年,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中国展台。 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
即使在民营企业,雇员也常常必须应付急功近利的要求。这导致了一种即便在中国也被广泛接受的刻板印象——中国工程师更擅长改进别人的创新,而不是提出自己的创新。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也对此表示遗憾,“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因为整个社会层面的硬核创新太少了,使得他们没有机会被识别出来,”他在去年指出。
DeepSeek的成功可能既取决于它与其他中国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也取决于与这些公司共同的优势。它的资金来自其母公司对冲基金的利润。梁文锋还表示,公司除了计算机科学家外,还会雇用人文学科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知识氛围。
自从DeepSeek取得突破性成功以来,一些声音敦促更多中国公司效仿其模式。DeepSeek总部所在的浙江省党委在网上发表评论称,需要“相信年轻人才”,并给予领先企业“更多创新资源调配权”。
但对中国来说,要想利用其受过良好教育、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政府不要插手。
“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梁文锋在另一次采访中表示。“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去年12月,在邯郸的河北工程大学,一名学生正在准备202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DeepSeek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系统的胜利,证明后者已经与美国的教育系统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
DeepSeek是一家震惊人工智能界的中国初创公司,该公司创始人称,其背后的核心开发人员和科学家团队都曾就读于中国的大学。这与许多中国科技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它们通常都会寻求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人才。
中国网民对美国人的震惊反应津津乐道,一些人指出,中国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科学博士。一篇博文的标题写道:“DeepSeek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教育绝对牛”。
来自海外的赞誉也纷至沓来。通讯平台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上个月表示,中国学校的激烈竞争助长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他在网上写道:“如果美国不改革教育体系,就有可能把科技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
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是的,中国在教育,特别是科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有助于培养大量人才,这对中国到2023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导者这一雄心至关重要。
但在课堂之外,这些毕业生还必须面对各种障碍,其中包括严苛的企业文化和执政党共产党不可预测的政策。在现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领导下,共产党强调的是控制而非经济增长,并不惜打击其认为影响力过大的科技公司。
DeepSeek之所以能够躲过这些压力,部分原因是它保持了低调,其创始人宣布致力于知识探索,而不是急功近利。但它还能这样坚持多久有待观察。
“中国有很多年轻、有活力、有才华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陈怡然说。“制约因素其实来自其他方面。”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教育系统的实力与国家的全球地位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入了巨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曾经非常少,但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14倍多。中国多所大学现在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尽管如此,几十年来,中国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都去了国外,而且很多都留在了那里。
从某些指标来看,这种情况正在开始改变。
2023年,中国顶尖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过去20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20年,中国培养的STEM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四倍多。根据芝加哥研究中国的智库MacroPolo的研究,自2018年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增加了2300多个本科专业。
MacroPolo发现,到2022年,全球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的本科院校,而来自美国本科院校的研究人员仅占约18%。虽然这些顶尖研究人员大部分仍在美国工作,但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工作。
“过去几年培养出了这么多人才。他们得有地方去,”MacroPolo的创始人马旸说。
华盛顿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大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某些领域的中国学生获得美国签证的难度。
“如果他们无法出国,他们就会创办一些公司”,或者为中国公司工作,马旸说。
有人批评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侧重应试,扼杀了创造力和创新力。马旸承认,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并非每个项目都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但中国的顶尖学校,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DeepSeek的许多员工都曾在那里学习。
悉尼科技大学研究中国创新教授的教授玛丽娜·张(音)表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政府促进了学术界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它向研究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并鼓励学术界为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做出贡献。
然而,政府参与也是中国创新面临的最大潜在威胁之一。
目前,北京对人工智能行业暂且给予厚待。但在2020年,中国政府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等大公司的控制力太弱,对中国科技行业发起了为期数年的全面打压。(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从之前专注投机性交易转向人工智能,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另一项对投机性交易领域的打击行动。)
随之而来的科技公司裁员以及该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令这个曾经吸引许多中国顶尖学生的行业不再具备从前的吸引力。相反,数量创纪录的年轻人选择去竞争工资低但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工作。
香港大学研究中国科技创业的教授王彦波(音)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受到人才流失的影响,部分原因是它得到了政治上的认可。他预计,在年轻人的推动下,中国很快会出现更多成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但他还说,如果北京近年来对大型科技公司更宽松一点的话,不知道中国的人工智能格局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中国长期的人工智能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它的STEM教育体系,还取决于它对私人投资者、企业家和营利性公司的处理方式。”
去年,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中国展台。 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
即使在民营企业,雇员也常常必须应付急功近利的要求。这导致了一种即便在中国也被广泛接受的刻板印象——中国工程师更擅长改进别人的创新,而不是提出自己的创新。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也对此表示遗憾,“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因为整个社会层面的硬核创新太少了,使得他们没有机会被识别出来,”他在去年指出。
DeepSeek的成功可能既取决于它与其他中国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处,也取决于与这些公司共同的优势。它的资金来自其母公司对冲基金的利润。梁文锋还表示,公司除了计算机科学家外,还会雇用人文学科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知识氛围。
自从DeepSeek取得突破性成功以来,一些声音敦促更多中国公司效仿其模式。DeepSeek总部所在的浙江省党委在网上发表评论称,需要“相信年轻人才”,并给予领先企业“更多创新资源调配权”。
但对中国来说,要想利用其受过良好教育、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政府不要插手。
“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梁文锋在另一次采访中表示。“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