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一份报告引发了国际高度关注。该报告和附带的卫星照片显示,朝鲜正在平安北道新丰洞地区建设一个秘密的洲际弹道导弹作战基地。而该基地距离中国边境仅26公里左右,这不禁让外界对于朝鲜的意图有了很多猜测。
图:CSIS发布的朝鲜基地卫图
根据CSIS的报告,新丰洞基地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太官郡府高山南坡的一个狭窄山谷中,整体区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涵盖一条主山谷及四条支谷。该基地始建于21世纪初,建设活动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左右,至2014年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经过近二十年的持续扩建与升级,如今的设施已相当完善,包括指挥与行政中心、营房、仓储区、加固式导弹检查掩体、农业支持区,以及一个大型的地下隧道网络。
图:两个地下隧道入口
作为核心设施的地下隧道网络拥有两个相距258米的入口,隧道入口宽约5.5米,可以进出大型导弹发射车,内部网络可能延伸数百米并包含侧廊,设计上该隧道网络应该是考虑了季节性洪水的防范,可以看到有阶梯状坡道与排水隧道。
该基地周边,朝鲜人民军设置了四个防空高炮阵地及一座萨姆-2地空导弹阵地,暂时没有进驻其他先进防空装备。
图:地下隧道入口施工照片
根据基地的规模分析,新丰洞基地应该是驻扎着一支旅级规模的导弹部队,可能下辖有三个发射营,配备6-9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这些导弹可能包括技术状态比较成熟的“火星-15”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和“火星-18”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前者射程约13000公里,后者射程约15000公里,都能覆盖美国全境,当然,也不排除存在其他型号。
在作战中,朝鲜人民军的洲际导弹发射车,可以依托依新丰洞基地的地下设施进行机动,快速赶往周边的隐蔽预设阵地进行发射。
图:火星-15洲际导弹
图:火星-18
值得注意的是,新丰洞基地内还设有弹头储存与运输单位的对接点,确保导弹在发射前实现核弹头与运载工具的结合。这种“分散部署+集中指挥”的模式,与朝鲜其他已知导弹基地,如会中里基地和永林基地,形成了网络化布局,共同构成其核威慑的核心支柱。
新丰洞基地最引人争议之处,在于其紧邻中国边境的地理位置:直线距离不足27公里。这一选择背后可能蕴含多重考量。
图:距离中朝边境26公里多
首先就是它远离三八线,属于朝鲜的大后方,处于美韩军队的一般陆基战术打击兵器的射程外,相对较为安全。而且该地区绵密的大山地形也为隐蔽工程提供了天然掩护,狭窄的山谷与河流支流有助于规避卫星侦察,而地下设施则增强了抗首轮打击能力。此外,周边村庄的存在既为基地提供伪装,也为后勤补给创造了条件。
其次,新丰洞地区靠近中国边境,可以很方便的得到中国防空反导体系的掩护。中国东北地区部署有先进的远程预警雷达、红旗-9B防空系统、红旗-19末端反导系统等,同时空军也有部署歼-20和歼-16等先进战机。所以如果美韩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很容易会被中方的预警侦察体系发现,没有打击的突然性,紧急情况下,也方便朝鲜请求中方帮助拦截。
另外,也正因为该地区靠近中国,所以一旦冲突爆发,美韩若攻击该基地,不仅可能引发朝鲜的直接反击,还可能因“附带损害”风险招致中国的强烈反应。这种“捆绑效应”无形中提升了朝鲜的战略议价能力。
新丰洞导弹基地的曝光,再次印证了朝鲜构建“攻防一体”核威慑体系的决心。其靠近中国边境的选址,既是地理现实下的战术选择,亦暗含对大国博弈的深刻利用。而对中国来说,如何在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避免被卷入潜在冲突漩涡,同样需要审慎的战略考量。
近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一份报告引发了国际高度关注。该报告和附带的卫星照片显示,朝鲜正在平安北道新丰洞地区建设一个秘密的洲际弹道导弹作战基地。而该基地距离中国边境仅26公里左右,这不禁让外界对于朝鲜的意图有了很多猜测。
图:CSIS发布的朝鲜基地卫图
根据CSIS的报告,新丰洞基地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太官郡府高山南坡的一个狭窄山谷中,整体区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涵盖一条主山谷及四条支谷。该基地始建于21世纪初,建设活动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左右,至2014年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经过近二十年的持续扩建与升级,如今的设施已相当完善,包括指挥与行政中心、营房、仓储区、加固式导弹检查掩体、农业支持区,以及一个大型的地下隧道网络。
图:两个地下隧道入口
作为核心设施的地下隧道网络拥有两个相距258米的入口,隧道入口宽约5.5米,可以进出大型导弹发射车,内部网络可能延伸数百米并包含侧廊,设计上该隧道网络应该是考虑了季节性洪水的防范,可以看到有阶梯状坡道与排水隧道。
该基地周边,朝鲜人民军设置了四个防空高炮阵地及一座萨姆-2地空导弹阵地,暂时没有进驻其他先进防空装备。
图:地下隧道入口施工照片
根据基地的规模分析,新丰洞基地应该是驻扎着一支旅级规模的导弹部队,可能下辖有三个发射营,配备6-9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这些导弹可能包括技术状态比较成熟的“火星-15”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和“火星-18”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前者射程约13000公里,后者射程约15000公里,都能覆盖美国全境,当然,也不排除存在其他型号。
在作战中,朝鲜人民军的洲际导弹发射车,可以依托依新丰洞基地的地下设施进行机动,快速赶往周边的隐蔽预设阵地进行发射。
图:火星-15洲际导弹
图:火星-18
值得注意的是,新丰洞基地内还设有弹头储存与运输单位的对接点,确保导弹在发射前实现核弹头与运载工具的结合。这种“分散部署+集中指挥”的模式,与朝鲜其他已知导弹基地,如会中里基地和永林基地,形成了网络化布局,共同构成其核威慑的核心支柱。
新丰洞基地最引人争议之处,在于其紧邻中国边境的地理位置:直线距离不足27公里。这一选择背后可能蕴含多重考量。
图:距离中朝边境26公里多
首先就是它远离三八线,属于朝鲜的大后方,处于美韩军队的一般陆基战术打击兵器的射程外,相对较为安全。而且该地区绵密的大山地形也为隐蔽工程提供了天然掩护,狭窄的山谷与河流支流有助于规避卫星侦察,而地下设施则增强了抗首轮打击能力。此外,周边村庄的存在既为基地提供伪装,也为后勤补给创造了条件。
其次,新丰洞地区靠近中国边境,可以很方便的得到中国防空反导体系的掩护。中国东北地区部署有先进的远程预警雷达、红旗-9B防空系统、红旗-19末端反导系统等,同时空军也有部署歼-20和歼-16等先进战机。所以如果美韩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很容易会被中方的预警侦察体系发现,没有打击的突然性,紧急情况下,也方便朝鲜请求中方帮助拦截。
另外,也正因为该地区靠近中国,所以一旦冲突爆发,美韩若攻击该基地,不仅可能引发朝鲜的直接反击,还可能因“附带损害”风险招致中国的强烈反应。这种“捆绑效应”无形中提升了朝鲜的战略议价能力。
新丰洞导弹基地的曝光,再次印证了朝鲜构建“攻防一体”核威慑体系的决心。其靠近中国边境的选址,既是地理现实下的战术选择,亦暗含对大国博弈的深刻利用。而对中国来说,如何在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避免被卷入潜在冲突漩涡,同样需要审慎的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