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免费医疗的残酷真相 如何走出医疗困境?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12月13日 2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81839 阅读
98 评论
卢克莱修

文丨卢克莱修

加拿大的社会化医疗也就是公办医疗,继续赢得广泛的公众支持。传统观点认为:为什么不呢?患者可以在需要时去看医生或上医院。他们可以安排去看专科医生或预约所需任何类型的医院手术。他们可以获得这一切服务而不必自掏腰包。

为了看医生而等上数小时,或者为了动手术而等上好几星期,为了换取按需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这似乎是个极小代价。即使有越来越多人在等待医疗服务,全加拿大各地政府总能被迫着用增加的资金(税金)来填补缺口。

▲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33岁妈妈网名“玛丽琳·伊内兹”的视频今年被上传至Facebook,短短几天内获得260万次以上点击,在视频中她哭诉自己无法和全科医生“沟通”,因此耽误了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并危及生命。她将自己的悲剧形容为“新斯科舍省医疗危机的表现”。“伊内兹”真名是伊内兹·路德汉姆,她的问题还不是确诊癌症后排队等入院做手术,而是家庭医生不愿让她去做必要的体检、不相信她有大病需要看专科医生,导致她两年都没能确诊,也就是说连排队资格都没获得;她尝试自己去医院排队,排上几天队也不得要领,接连几次被忽视。

▲劳拉·希利尔(Laura Hillier)是加拿大公有医疗体系下“等待至死”的又一悲惨典型。劳拉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急需干细胞移植。虽然有多个匹配的供体,但医院连一张多出来的移植手术床位都没有。

在流行的肤浅观点看来,加拿大医疗体系是国民的“神圣委任”,也是世界各国艳羡的对象。可它并没有揭示出:加拿大人如果真像自己想象中那样了解医保资金的来源和提供方式,对其所珍视的“免费”医疗权,也许就不会有现在这般热情了。

相反,由于数十年来政客和利益集团一直在大肆宣传医疗公办的优点,大多数公民仍然支持政府的医疗垄断。许多加拿大人强烈主张,获得医疗服务的均等机会是且应该继续成为成功医疗体系的道德指导力量。他们还坚信,自由市场医疗体系的产物是美国式医疗,其特色是医生和医院对利润的如饥似渴,对病人的巧取豪夺。这些神话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想让私营医疗改革得到加拿大公众的全力支持,必须坚决予以驳斥。

社会化医疗道德吗?

在一个不受妨碍的自由市场中,患者对医疗支出必须承担全部经济责任,通常通过自付费用和重疾险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个人需要和偏好,患者自愿与医者相互交易。当然,市场中总会有一些病人没有足够财力支付其所必须的医疗需求,这似乎表明存在着市场矫正不了的不平等现象(尽管市场过程本身会带来越来越廉价和普惠的医疗服务)。

然而,公共医疗的支持者坚信,如果不是每个加拿大人都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医疗费用,那么不该有加拿大人这样做,即使他们有钱。十年前,魁北克经济学家和自由至上论活动家皮埃尔·勒米厄(Pierre Lemieux)恰当描述了医疗保险制度背后的集体主义道德观,

“私人医疗的反对者(…)从道德上反对某些人可以花钱购买更好医疗的观点。他们宁愿每个人都拥有更少的医疗,只要这是均等的。”

均等获得医疗服务,而不论个人支付能力如何,都要求国家运用其强制力,创造自愿交换提供不了的均等条件。病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服务者的私有产权,被政府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控制权所取代。

对患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丧失了紧急时刻为了立即就医向医者支付费用的权利。对医生——主要的医疗供应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丧失了向病人收取自愿支付的服务费用的权利,且无论提供的服务深度如何,都必须依据固定费率表,从政府那里分得患者就诊的费用。

把均等获取当成医疗体系的最高道德标准,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牺牲个人自由和私有产权。在对某些人强制征税以便向他人提供医疗的情况下,这些权利就失去了。依靠政府强制从公民身上敛走了税金,被课税人就不能自由地使用这笔钱。这就是全体加拿大人被迫为他们“免费”进入医生诊室和病房所付出的代价。

已故奥派经济学家米塞斯充分理解这种政府控制的可怕后果,

“用经济计划代替市场经济,会剥夺所有的自由,只给个人留下服从的权利。指导一切经济事务的权威,控制着一个人生活和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是唯一的雇主。雇员必须接受老板的恩赐,所有劳动都成了强制劳动。‘经济沙皇’决定每位消费者可以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在人类生活中的各领域,就没有什么留给个人的价值判断来做决定。”

除了支持均等获取医疗的流行道德观点以外,加拿大人还常被告知,营利性医疗只能意味着成本更高、医疗质量更差。作为反对第11号法案(2000年在阿尔伯塔省通过的医疗立法,允许政府监管的私人手术设施的存在)的一部分意见,游说团体“医疗保险之友”(Friends of Medicare)表示,“病人很少对医生推荐的服务说‘不’。根据第11号法案,在私营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将有明确动机迫使病人购买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医保自封的“朋友”似乎说的是,病人非常依赖他们医师的建议,以至于无法判断自己是在享受最优质的护理,还是在被敲竹杠。这里的潜台词是,政府必须介入,以确保医生不剥削他们无知的患者。

但谁才是需要医生关注的患病方呢:是病人个人,还是加拿大全体人民?加拿大国民没有好或坏的健康问题,个人才有。个人是那些表现症状、患病、需要手术、最终死亡的实体。如果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那为何政府还要坚持管制,坚持控制患者能从医生那里购买什么呢?患者必须承担最终责任,才能确保医生不就无用的医疗产品向他们收费。然而,就算政府决定患者不承担最终责任,患者的角色依然是公有医疗体系的奴仆。

当然,患者不是唯一奴仆,他们的医生也是。根据管理医疗服务提供方式的联邦立法《加拿大卫生法》(Canada Health Act),政府不允许医生就他们的服务按市场价格向患者收取服务费。由于医生收费多少受到限制,他们自然会利用其他方式来增加收入。事实上,医生和所有人一样,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工作的。如果加拿大医疗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运转,医生就有一切动机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因为病人是直接的付款人。病人负责掏钱,也就能够在相互竞争的医生和诊所之间货比三家,以便找到所能获得的最好交易。

加拿大如今所强调的平等正义理论有个替代方案,一种基于个人自由和财产权的政治伦理。每个人对自由所拥有的权利,表现在他们自由运用想法来实现有目的行动的财产权保护。个人必须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和劳动才能生活且富有生产效率。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有权拥有自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最终拥有和使用他们认为合适的财产。

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让人得以利用他掌握的任何手段来追求自利,只要不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干涉他人去做同样事情的能力。根据这种对个人权利的解释,向医生或医院支付医疗费的人,并没有侵犯社会上其他人以同样方式行事的平等权利,即使他们付不起医疗费。

病人和医疗服务供应者显然都应该享有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使用私人财产的自由。他们应该拥有这些权利,不应该因为行使这些权利而感到内疚。美国哲学家戴维·凯利(David Kelley)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

“自由权是最重要的,因为个人是本身的目的。我们不是社会的工具,也不是社会的财产。如果我们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就有权成为我们自己的目的:把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福祉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什么而做出牺牲。

我认为,很多人害怕以个人身份维护自身权益,害怕将这些权益视为道德的绝对性来加以维护,因为他们担忧被贴上自私的标签。所以必须做出清楚的区分。我所提倡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私:虚荣、以自我为中心、贪婪地追求快乐、财富、声望或权力。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富有成效的生活,来自于与朋友家人的稳定关系,来自于与他人的和平交流。在这个意义上,追求自利要求我们按照理性、责任、诚实和公平的道德标准行事。如果我们根据这些价值观来理解自我及其利益,那么我很乐意承认我提倡自私。”

美国医疗体系是市场典范吗?

医疗保险游说者常不假思索地指出,如果营利性私人医疗机构在边境北部也卷土重来,那将意味着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美国化”。事实真相是,美国医疗体系并不是自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光辉典范。事实上,美国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有一个共同点:病人的大部分医疗费和医生诊费都由第三方而不是病人支付。

在美国,私营健康险公司受到许多联邦和州法规的约束。这些法规要求它们承保那些通常要由病人自掏腰包来支付的风险和医疗费。奥派经济学家霍普(Hans-Hermann Hoppe)对当今美国私营医疗保险根深蒂固的问题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由于法律对健康险公司的拒绝权(将任何个人风险视为不可保风险,排除在投保范围之外)进行了限制,因此目前的健康险体系和保险之间只是部分相关。该行业对不同组别的风险不能自由地区别对待。

其结果是,健康险公司除了承担真正的可保风险,还承担了大量不可保风险,两者被凑合着加以统筹。健康险公司不区别对待明显构成不同保险风险的不同组别。因此,这个行业运转着一个收入再分配系统——让负责任的个人和低风险组别付出代价,让不负责任的行动者和高风险组别得到好处。因此,该行业的价格不仅居高不下,还在不断上涨。”

对于病人医疗费和医师诊费的第三方承保,导致了美国医疗费用飞涨。健康险不仅限于支付主要的住院和手术费用,还不适当地用于预付病人的所有医药费。拥有健康险的美国患者自付医疗费比例越少,他们明智地花钱以及光顾提供最佳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的激励也就越少。为了控制成本,健康险公司和健康维护组织不得不让医疗服务水平缩水。这就和加拿大各省在面临着患者对医生和医院服务的过度需求时,被迫对其医疗预算设置资金限制(即“医疗控费”)的道理没有什么不同。

对于加拿大人,无论他处于争论双方的哪一边,十分显然的是:美国那样的私营医疗保险体系都是不值得争取的。然而,尽管美国医疗费用高昂,一些加拿大人仍然愿意前往那里的诊所为立即就医掏钱。不是所有加拿大人都愿意再等下去。一个人如果正体验着巨大痛苦或濒临死亡,只要他愿意支付手术或诊断测试的费用,就最不把本国其他病人无力支付的忧虑放在心上。

加拿大人现在开始(就算之前没有)向自己提出一串令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我患了重病,我会怎么样?我会尽快得到需要的手术,还是要等上几周,甚至几个月?我愿意去美国并支付立即就医的费用吗?如果我愿意,为什么我就不能在加拿大为这种服务掏钱呢?

加拿大如何走出医疗困境?

由于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定量配给,导致了大手术等候名单排得老长老长,加拿大社会化医疗陷入了深深困境,且已经持续多年,原因就在于医患之间在尊重彼此个人财产权的自由市场上订约是非法的。政府应赋予每位加拿大公民要求和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而又不充分补偿医者,这一持久态度也是造成困境的根源。

大多数加拿大人认为,医疗是一种只有政府才能有效提供的财货。他们根本不了解一个真正的医疗自由市场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得到的有关营利性私人医疗前景的唯一信息,来于自他们的政治家和“医保之友”。这些组织错误地向加拿大人灌输这样的观念:私营医疗是不道德的,对穷人是不公平的,违反了《加拿大卫生法》,是美国医疗体系的代名词。

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激进措施来解决加拿大目前的医疗问题。但在彻底的医疗改革之前,加拿大人需要改变他们对自由市场医疗的态度。他们需要明白营利性医疗意味着:出于自利之心行事的医生和医院,只有在满足患者需求而非剥夺患者利益时才能获利。他们也必须意识到,美国的医疗体系不是真正的营利性私人医疗体系。

如果个人自由成为加拿大社会压倒一切的政治价值,那么医疗争论的焦点就会出现巨大转移。加拿大人运用其财产(即他们的金钱)来满足其自身健康需求的个人权利,而不是政府如何才能最好地确保医疗的均等获得,将成为决策者和公众的首要关注。

对于一个纯粹的私营医疗体系,绝大多数人头脑中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甚至予以抗拒。不管加拿大人喜欢与否,他们个人直接从医生、医院和其他医疗服务供应者那里购买医疗服务的权利,是保障他们未来健康的真正关键。

f
fjhh
1 楼
华夏祖先英灵保佑,哥伦布没有发现中国大陆,才留下你爷爷一条烂命,否则今天中国“民主自由”了,本地人也被团灭了,也根本没有你这头畜生在反中反华满嘴喷粪!!!
f
fjhh
2 楼
你老母的,中国那么烂,干嘛不滚去民猪自由真普选阴毒墨西哥享受被强奸牛屎牛尿包医百病被枪击被贩毒的自由???
c
cuc3
3 楼
这位是监狱里的货色吧。免费帮你一下提高认识,上个星期,我们乐副部长在针对民主的阐述中,说,我们党国是当之无愧的民主国家、你想好了说哈,否则对你减刑不利。
c
cuc3
4 楼
你以为这里都像你在猪圈里给你妈的梅毒穴涂药么?哈哈哈。这里大概除了你,十个有九个都在你爹认为的当之无愧的民主国之外,观赏你给你家母猪涂药吧。
l
liwuwei
5 楼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你不愿意花钱就不愿意花,还去酸别人,你说这是个什么心理状态?很low,没必要
f
fjhh
6 楼
操你老母的!问问你爷爷愿不愿意被灭族来换取你这头狗粮养的超级大国美梦!!!华夏祖先英灵保佑,哥伦布没有发现中国大陆,才留下你爷爷一条烂命,否则今天中国“民主自由”了,本地人也被团灭了,也根本没有你这头畜生在反中反华满嘴喷粪!!!
t
treebear
7 楼
: 然后呢,就可以看懂从儿科到妇产科到内科,呼吸科,骨科,神经科所有疾病?中国的临床医生全部7年才能毕业,比加拿大那些5年毕业的全科医生强。这样都只可以看自己专门的医学邻域的病人。
l
liwuwei
8 楼
😂,你不了解罢了。加拿大家庭医生对应的是小区诊所,他们看不了的病才帮你预约专科医生,或你有紧急医疗服务去急症。因为是免费的,不希望谁都跑去看专科
l
liwuwei
9 楼
如果不讲钱,美国医疗最好
l
liwuwei
10 楼
我国内两个朋友做医生,天天微信聊天的,都是省内前三名医院,别扯这些了
l
liwuwei
11 楼
你这句“中国的临床医生全部7年才能毕业”胡说八道
l
liwuwei
12 楼
大城市就外科医生达到这个标准,县城大学毕业就拿刀了,连实习都不用
l
liwuwei
13 楼
我两个朋友都是大学生,都是内科
l
liwuwei
14 楼
所以很多人动手术大病跑去北上广
l
liwuwei
15 楼
或者更有钱的去美国看,身边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不是搞搞文字肉能改变的事实。动个手术几十万,全程下来一两百万,几个人受得了?
l
liwuwei
16 楼
我家在上海刚好有认识的外科医生,我们咨询了下全程预算200万,还没包括后期护理,而且药物比这边低一级。后来这边看的,全程无拖延,0费用,连后期的药物都是免费的,专业体验非常好,这就是事实
l
liwuwei
17 楼
那个专科医生是全国知名的医生,手术非常成功,现在基本治愈了。唯一的槽点,就是住院时,常常有人过来问你撒时候想出院,说床位紧张。
m
mrp
18 楼
免费医疗就俩字:等 和 死 根据你的喜好和经济状况随意排列 要么死等 要么等死
l
liwuwei
19 楼
还认识一个北京来的阿姨,不可治愈的,全程无拖延,预算在北京需要300-400万,她一分钱没花,每个月政府还给她寄支票,她要是在国内直接放弃治疗了。我一个同学和我家境差不多,父亲早年患重病,大概熬了5年,全家积蓄房子都消耗光了,从中产家庭直接打成基层
t
treebear
20 楼
: 2014年11月28日,教育部要求7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改8年。这个我的确不够严谨,现在毕业的临床医生不是7年而是8年。我那些读7年的同学比现在的轻松。
l
liwuwei
21 楼
偷换概念,你就一句话,是不是非7,8年医学硕士毕业不能做内科和外科医生?扯皮没意思。(平均水平,传统内外科情况)中学学历+师承或中专(已停招)-自营诊所或村卫生室,大专-社区/乡镇卫生院(一级),大专本科一县医院(二级),本科/顾士研究生一市医院(三级),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教学医院(三甲)。经济发达地区前进一档,北上广(不含深)及热门省会前进两档,有医学院的城市前进一档,青藏高原,戈壁荒漠等老少边穷地区后退一档,热门内外科前进一档,产科。,儿科,感染科,急诊,危重症,病理科,影像科,麻醉科。,术后恢复科等辅助科室后退一一档。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后退一档。专科医院非主流科室后退一档,强势专科医院主流科室前进一档。)
l
liwuwei
22 楼
现在信息时代,别扯皮了好吧
l
liwuwei
23 楼
和我说的情况几乎完全吻合,少搞点文字肉,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搞文字肉舆论的估计只需要小学文聘,😂
t
treebear
24 楼
我咳嗽断断续续一年多,看全科医生,一次预约起码2天起。不发烧不给开抗生素,开了抗生素也只是一个疗程5天。一次咳嗽要看两次三次医生才可能好。最后不行了,开光,找不出毛病。倒是看出我心脏肥大,推荐我看专科医生,诊所传真过去半年了。没有回应。又怀疑是百日咳,咽喉试子检测没有问题。上个月再发病,终于让我做CT检查,发现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直接告诉我,这个病治不好,专科医生根本不推荐。里里外外搞了两年,慢性支气管出来了。如果是国内,看专科,挂号费20,CT检查300-500人民币,最多三天毛病查出来。我他妈还看了三个全科医生,根本就是恶政。
l
liwuwei
25 楼
报考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l
liwuwei
26 楼
建议你多花时间找不同的医生,不行就去急诊,里面撒医生都有。专科医生可以帮你提前预约的,关键是你得说明你的紧迫性
l
liwuwei
27 楼
任何的医疗体系都有缺陷,要客观看待问题
l
liwuwei
28 楼
我也经历过一次,淋巴发炎,我去找家庭医生给我预约了两个月,我直接买了机票回国看,找了老爹的朋友省中心神经科主任,帮我看了看,拍了个ct,说没事,让我回家休息,后来过几天自愈了
c
cuc3
29 楼
这样的事例,加拿大举不甚举,我在的社区里还有一个孩子在北京给基本就判了“死刑”的也不给治疗了,脑部肿瘤,我不知道他们一家通过什么方式来到加拿大的,最后加拿大高超的外科手术救了他。慢慢恢复了,我们还把他的故事做成一个华人社区春节的插曲,做了一个投影和采访,会场掌声和唏嘘声雷动。也只有加拿大能救他的命了。只是好奇,他家是怎么把他带来的,或者什么身份,也不好意思问。加拿大住过一次医院或者哪怕生过一次孩子,就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医疗。
l
liwuwei
30 楼
他当时的意思是,没快死了,都不必去见他。😂我吓出一身冷汗。
夜半寒山
31 楼
这句话是对的。任何医疗体系都有缺陷。 但有钱的政府免费的医疗还是最好的。
l
liwuwei
32 楼
😂,客观说,国内的医生优势在于经验,毕竟一天阅病无数。
夜半寒山
33 楼
这也是对的。因为在多伦多的世嘉堡医院有好几个华人就病逝了。 有个女的是煎鱼,脖子炸了泡,看家庭医生耽误,过几天就死了。 另一个是生孩子大出血,估计中国的能救下,毕竟见得多。
夜半寒山
34 楼
还不是大面积的泡.就几个水泡
夜半寒山
35 楼
我不同意文章的看法。 因为免费的残酷真相比自费的残酷真相要多得多。
q
qeeee
36 楼
加拿大房价暴涨
C
Cup3
37 楼
反对的有几个能享受免费医疗?
s
sunlight8
38 楼
老是说國外医疗怎不好...,回國体验一下先付款後救命...的滋味再說吧
l
liwuwei
39 楼
我没有这方面数据,我只能主观看待问题。自费免费对于我来说没差,羊毛出在羊身上,并没有所谓真正的免费,只是谁出钱谁享受的区别。我是从国内开始推出医保开始,就不再爱在国内看病了,但是我不反对医保,一个对我有利,一个对大众有利,无话可说
a
ainanjue
40 楼
一派胡言,朋友老公搞建房工程的,从二楼屋顶跌落,颈椎 腰椎骨折, 送入当地医院,马上组织五位外科医生会诊,五位医生不是同一家医院的,8小时开始手术,术后说有可能终生残疾坐轮椅,在ICu住半年,复健半年,现在能走路 能开车,还有一个手臂抬不过头。
l
liwuwei
41 楼
我的年纪用不上什么医疗资源,但是我得为这些医疗财政开支买单。我在美国一个远亲,就是因为不想花钱,心脏病想说忍一下,第二天就没醒来了。
l
liwuwei
42 楼
医疗资源同等的情况下,如果用钱来决定谁优先享受医疗服务或者更好的医疗服务,那就是牺牲穷人,或让穷人适当放弃治疗。如果是以等候方式来决定谁先谁后,大家的机会相对平等,真有钱去美国去中国现金掏出来看,死不了真的
l
liwuwei
43 楼
最后还是钱的问题,增加医疗资源的拨款,等于纳税人得多交税,这是病人和纳税人之间的问题,从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才是关键
夜半寒山
44 楼
美国也是有个女孩,皮肤有痣,但因为没有医保就没去看医生,文章说了她有医保就去看医生,后来发展到癌,很快去世。 所有公费的医疗对穷人来说当然好。
爱中国者
45 楼
: 大傻B,加拿大有私人医院?
l
liwuwei
46 楼
所以说,人均生产力接近的国家,美国为什么能比加拿大多赚,因为你没买保险,美国就是各负其责弱肉强食,加拿大更社会主义基本保障,不是美国人更聪明。
l
liwuwei
47 楼
😂,你不知道而已。别拿自己的无知当个性
l
liwuwei
48 楼
你肯定还会说加拿大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或者说加拿大没有自己的飞机品牌,或者说加拿大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因为你又傲慢又无礼又无知
l
liwuwei
49 楼
你这种在国内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坚持100
50 楼
小病拖成大病后再抢救,然后去太平间,药商赚了钱,医院赚了钱,医生不会失业,殡仪馆也接了活,大家都有钱赚。如果医好了这几个部门都没饭吃。
t
targer
51 楼
墙国太监是畜牲,
只想一个人
52 楼
如果政府完全介入,那肯定效率就很低啊
l
liwuwei
53 楼
社会本来就很残酷,只是通过很多人的努力贡献,让这个社会变得没那么残酷,让一些人产生了错觉,社会本质是残酷。
a
ak47a
54 楼
在高福利包装下的残酷!
r
robin1111
55 楼
在中国人眼里,全世界除了中国都生活在苦难黑暗之中。都在祈求中国的施舍。
土共
56 楼
我不知道CA的医疗情况。我这里的医疗同样有不少人等待到死,总有人抱怨。但我认为不管哪国的免费医疗,想得到都有点窍门,懂的人自然如鱼得水。
d
djtg
57 楼
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就是因为少发生,任何系统都有兼顾不到的例子,要看发生的机率。一个间接综合衡量医疗系统表现的指标是预期寿命。很明显,一般情况下,医疗系统越好,人民的预期寿命越高。
砥柱中流
58 楼
这种SB文章都懒怠驳斥
a
angelkilier
59 楼
确实没人有能力真能“全科”。但相对的,受过正规教育的医生比病人自己更有能力送去正确的科室。同时也很大程度避免了有事没事直接找专科医生,导致医疗资源浪费。想中国那样自己选科室挂号的,挂错科室的事情少么? 全科医生不完美,但是它有它存在的价值。
t
tfera
60 楼
加拿大如何走出医疗困境? -- 学习中国医院收费系统!
t
treebear
61 楼
: 屁话,全科医生的存在完全是因为他够便宜,专科医生太贵。我看全科医生自费是700多人民币看一次,看专科最便宜的心理医生(不需要全科医生推荐)是1000多人民币。看心内科,骨科都超过4000人民币一次,所谓名医更贵。我在的城市,公立医院骨科的医生只有三个,所有免费医疗的骨科病人都要靠这三个医生。
a
angelkilier
62 楼
: ? 你真的有看懂我在说什么吗?打个比方,你腿疼你怎么知道你要去看骨科还是神经科?两边挂号岂不是要浪费医疗资源?让全科医生先给你过一遍再送去正确的专科医生有问题吗? 这和谁便宜有什么关系?就算专科全科医生一个价,也应该是全科医生分流到专科,而不是你自己去蒙。
t
treebear
63 楼
如果你腿疼去看全科,他百分之99让你吃止痛药,根本不可能推荐你去看专科。就算推荐了,没有紧急原因,等几个月非常正常。中国就是先询问分诊护士,然后无论是骨科还是神经科,最多浪费一次问诊,几十人民币挂号费,一天最多两天看上病了。